发现一座我认为设计得比较好的大桥,宁国市慈溪大桥,大桥全长200米、宽40米。是比较常见的连续梁的桥梁类型,类似于容县的绣江大桥,只是在人行道部分设计了风雨连廊。
我为什么会觉得它好呢?因为从经济角度出发,这种桥型工艺成熟、造价相对其它拉索类桥梁低,虽然跨度不能做到拉索类桥梁的跨度,但是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航道的通航需求,这种桥缺乏了一点美观性,但是这个风雨连廊又弥补了这一不足,还有一点是这座桥的风雨连廊设计的比例恰当,美观和经济以及实用性都同时兼顾。
我为什么会发这座桥出来呢?因为联想到高速路引桥未来是要规划拆除重建的,什么时候才能实施暂且不说,但高速路引桥拆除重建之后,很适合建一座这种风格的桥,当然单跨肯定要比这座桥大,像高速路引桥可以采用100米双主跨或120米单主跨的组合,桥面宽40-42米,设计风雨连廊,结合真武阁特色,瓦面采用黛青色琉璃筒瓦加无釉板瓦组合,脊饰构件采用灰塑脊加琉璃件,这样一来就和容州古城以及规划中的唐风绣街做到了风格上的统一,我认为没有比这种类型的桥更适合现在高速路引桥的位置,假设采用斜拉桥或者系杆栱桥或悬索桥,在这里都是非常违和的。


桥面双向六车道加两条侧分带加两条非机动车道,也是很合理的车道划分形式,桥梁规模和现在的高速路引线设计契合

最吸引我的是风雨连廊上的这个重檐歇山顶的亭子,设计的比例恰当,细节精致,确实体现了当地的徽派建筑风格,所以可以看出来这条桥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完成度也很高。
但照搬是不行的,徽派风格建筑飞檐翘起都很夸张,而真武阁的出檐则相对平缓,徽派建筑风格大多数是黑瓦白墙,而真武阁是绿琉璃筒瓦加上无釉面板瓦的组合,风格需要改动,但整体形制可以模仿。

桥面上的视角,假设高速路引桥重建能建一座这样的桥,相信也会是容县的一大景点——长廊落日。

连廊应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部分如挂落斗拱等构件可能采用的是木质。重檐亭子部分原本柱子落脚点会比连廊占的宽度更大,而这条桥通过巧妙的悬挑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也不会因为这个改动而出现头重脚轻的感觉。

连廊上间隔一段就设有座椅,可供行人休憩

斗拱细节,虽然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细节上看,还是比较精致的,不像容州古城那种,一细看就感觉非常粗糙,一眼就看出来是水泥做的。

像广西也有很多现代化桥梁上设计风雨桥的例子,但是这些都是景观为主,交通为辅的桥,以我个人来看,我觉得不是很好,风雨桥部分过于庞大,除了造价高昂之外,景观和交通之间的比例也没有做到协调。

其实高速路引桥扩宽规划早就有风雨桥的设计,但是总是缺乏了设计感,无法和桥梁本身以及周边环境融合,现在看到宁国这条桥的设计,发现风雨连廊的设计还是能很好的和现代桥梁结合的,所以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