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很早以前就想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98米宽的桥梁,几乎等于在河面上建了一块小型陆地,一个敢想一个敢做,这种事情无疑也只会发生在贵州,独山只是典型,但不是个例,贵州那些年借贷做的工程,很多都令人无法想象,所以是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更无法想象,如果这些令人惊讶的工程能建成,将会是多么震撼,只可惜大多数都没有完成。

原项目说是桥,实际上是在河面上以桥的名义建的文旅商业项目,假如没有98米宽,可能偷摸就建成了,98米的规模,除了树大招风之外,还需要巨额投资,需要面临环保和资金等多重风险,难以想象这个项目是怎么从规划到开工的。但很多这种项目其实都是圈钱骗投资的,所以为了能迅速融资,项目从论证到开工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会用非常有噱头的项目设计来获得融资,因此诞生了很多“XX第一”。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充分论证,没有正规走手续流程报建的项目,即使侥幸建成最后也会面临被拆除的后果。

这个项目从98米宽度,调整为现在15米的宽度,再到后期加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规划28米宽度,从天堂跌到谷底,现实打破理想,现实就是没有开发商投资之后,依靠县级自身财力,连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变得虚无缥缈了。
但那一排排恐怖的桥墩让人联想到如果能建成,这将是个多么巨大的庞然大物。

但听说一些多余的桥墩现在已经拆除了,意味着不可能按照原计划建成98米宽的桥了。

联想到广西其实十四五规划是鼓励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投资的,可能是想效仿贵州,但一切都太晚了,有了贵州这个反面例子,再到后面CT债风险,广西的计划刚提出没多久就被国家掐灭了,PPP模式用得好的话,是对落后地区发展有很大帮助的,像容县绕城公路,假如没有用PPP而是自筹资金,可能直到现在都不会开工,同理,站前大桥也是如此,可能会拖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才有建设的机会,ppp模式让很多小城市实现了大梦想,让很多落后地区通上了高速公路,让很多小地方可以超前享受基础设施。但滥用社会资本,去做一些天方夜谭的项目,才是让PPP臭名昭著的罪魁祸首。
容县的PPP项目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比如站前大桥,我看到抖音很多人说慢,说深中通道都通车了,站前大桥还没通车之类的话,以此来嘲讽自己的家乡的百年工程。但这些人不会知道,为了站前大桥建的合法合理合规,它才会慢。确实站前大桥2019年就举行了开工仪式,而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2022年南岸才开始正式施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县城饮用水取水点迁移,撤销水源保护区的问题,因绣江大桥上游一公里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无法在河面上进行任何的开发建设,所以容县政府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县城取水点迁移至石寨杨梅江,终于撤销掉县城绣江河段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至此站前大桥才实现了进入实际施工的前提;第二个则是资金问题,原本是广西建工联建与江苏华晨路桥组合成有施工资质的联合体,负责施工包含站前大桥在内的数个子项目,再由广西建工金控进行融资建设,三方和容州旅投组建城投公司,但广西建工因为绿地等的一些原因自身出现了经营问题,资金无法到位,甚至一建的PPP项目都停工了,因此站前大桥PPP出资方变成了华晨路桥,此事也是有据可依的,组建的城投公司中,华晨路桥股权占比为88%,是绝对的大股东,而广西建工控股出资比例仅为2%,只占零头,可能只是挂个名让项目有据可依,但至此,广西建工已经不是项目的出资方了,这是站前大桥能正常施工的前提;第三个则是CT债风险问题,由于PPP项目现在被严格管制,站前大桥晚一点建可能就要被国家化债手段给化掉了,包括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47号文,站前大桥能不受政策影响正常施工至今,除了运气之外,还有地方政府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如进入广西重大项目库,来让项目受省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征地拆迁才能得以推进;最后才是对于县城来说天量的征地拆迁问题,其中北岸38户自建房还是国有用地,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才能完成的征地拆迁,虽然仍有零星未拆迁的房屋,但至少大桥结构部分建设已经不受影响。
所以站前大桥慢,是让这个项目合法合理合规,一个县城努努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在一个拆迁少非保护区的江面上建一座规模不是很大的大桥,但站前大桥以县城的能力,这个项目原本是无法实现的,如今却是梦想照进现实。合法,是不违背环保要求、不超出债务红线;合理,是实现主干道对接、及时化解既有桥梁交通压力,同时适度超前,使其百年不落后;合规,是自03年以来,站前大桥就已经在容县总体规划图中,是早已谋划而不是一时兴起。
更无法想象,如果这些令人惊讶的工程能建成,将会是多么震撼,只可惜大多数都没有完成。

原项目说是桥,实际上是在河面上以桥的名义建的文旅商业项目,假如没有98米宽,可能偷摸就建成了,98米的规模,除了树大招风之外,还需要巨额投资,需要面临环保和资金等多重风险,难以想象这个项目是怎么从规划到开工的。但很多这种项目其实都是圈钱骗投资的,所以为了能迅速融资,项目从论证到开工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会用非常有噱头的项目设计来获得融资,因此诞生了很多“XX第一”。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充分论证,没有正规走手续流程报建的项目,即使侥幸建成最后也会面临被拆除的后果。

这个项目从98米宽度,调整为现在15米的宽度,再到后期加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规划28米宽度,从天堂跌到谷底,现实打破理想,现实就是没有开发商投资之后,依靠县级自身财力,连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变得虚无缥缈了。
但那一排排恐怖的桥墩让人联想到如果能建成,这将是个多么巨大的庞然大物。

但听说一些多余的桥墩现在已经拆除了,意味着不可能按照原计划建成98米宽的桥了。

联想到广西其实十四五规划是鼓励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投资的,可能是想效仿贵州,但一切都太晚了,有了贵州这个反面例子,再到后面CT债风险,广西的计划刚提出没多久就被国家掐灭了,PPP模式用得好的话,是对落后地区发展有很大帮助的,像容县绕城公路,假如没有用PPP而是自筹资金,可能直到现在都不会开工,同理,站前大桥也是如此,可能会拖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才有建设的机会,ppp模式让很多小城市实现了大梦想,让很多落后地区通上了高速公路,让很多小地方可以超前享受基础设施。但滥用社会资本,去做一些天方夜谭的项目,才是让PPP臭名昭著的罪魁祸首。
容县的PPP项目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比如站前大桥,我看到抖音很多人说慢,说深中通道都通车了,站前大桥还没通车之类的话,以此来嘲讽自己的家乡的百年工程。但这些人不会知道,为了站前大桥建的合法合理合规,它才会慢。确实站前大桥2019年就举行了开工仪式,而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2022年南岸才开始正式施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县城饮用水取水点迁移,撤销水源保护区的问题,因绣江大桥上游一公里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无法在河面上进行任何的开发建设,所以容县政府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县城取水点迁移至石寨杨梅江,终于撤销掉县城绣江河段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至此站前大桥才实现了进入实际施工的前提;第二个则是资金问题,原本是广西建工联建与江苏华晨路桥组合成有施工资质的联合体,负责施工包含站前大桥在内的数个子项目,再由广西建工金控进行融资建设,三方和容州旅投组建城投公司,但广西建工因为绿地等的一些原因自身出现了经营问题,资金无法到位,甚至一建的PPP项目都停工了,因此站前大桥PPP出资方变成了华晨路桥,此事也是有据可依的,组建的城投公司中,华晨路桥股权占比为88%,是绝对的大股东,而广西建工控股出资比例仅为2%,只占零头,可能只是挂个名让项目有据可依,但至此,广西建工已经不是项目的出资方了,这是站前大桥能正常施工的前提;第三个则是CT债风险问题,由于PPP项目现在被严格管制,站前大桥晚一点建可能就要被国家化债手段给化掉了,包括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47号文,站前大桥能不受政策影响正常施工至今,除了运气之外,还有地方政府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如进入广西重大项目库,来让项目受省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征地拆迁才能得以推进;最后才是对于县城来说天量的征地拆迁问题,其中北岸38户自建房还是国有用地,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才能完成的征地拆迁,虽然仍有零星未拆迁的房屋,但至少大桥结构部分建设已经不受影响。
所以站前大桥慢,是让这个项目合法合理合规,一个县城努努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在一个拆迁少非保护区的江面上建一座规模不是很大的大桥,但站前大桥以县城的能力,这个项目原本是无法实现的,如今却是梦想照进现实。合法,是不违背环保要求、不超出债务红线;合理,是实现主干道对接、及时化解既有桥梁交通压力,同时适度超前,使其百年不落后;合规,是自03年以来,站前大桥就已经在容县总体规划图中,是早已谋划而不是一时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