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320贴子:1,189,166

回复:[杂谈]质疑与反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61.184.253.*
回复楼上,搞理论的人更应该要了解实验的来龙去脉,才能够知道理论的可信度。


140楼2010-03-16 21:26
回复
    搞理论的人,应该对实验有基本的了解,这个要求相当合理。问题在于有些人,对实验一无所知,反过来还要对实验指手画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例如下面这句话【高速圆周运动的电子是惯性系吗?显然不是!不是的话,怎么能用来证明不同惯性系光速不变假说呢?】说这种话的人,实验肯定是外行,搞科研的实验物理学家,怎么可能听这种胡言乱语。


    141楼2010-03-17 07:24
    回复
      2025-11-13 00:12: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高速圆周运动的电子如果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时,如量子的定态,则可以认为它是处于惯性系。
      比如地球的行星周期运动,你认为它是处于非惯性系中吗?就应该假定为惯性系,不能因为向心加速的存在,就认为是非惯性系,这要看情况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认为。
      


      142楼2010-03-17 13:26
      回复
        别说量子力学了,就算从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学及光学实验来看,上面引用的话全是外行,与没学过物理的人说的差不多。要实验物理学者听这种人的?果真如此,那就不叫物理实验了。
        实验应该由中立的第三方完成,实验方案要公布,实验过程要能重复,不能重复的实验,物理学界不认可。
        例如80年代初期,美国一个实验小组宣布发现了磁单极,(当时我国著名学者兰州大学的段一士先生就在这个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可是,由于这个发现不能重复,磁单极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这说明实验物理学界有自己的判别规则,这个规则相当严厉,用不着我们替他们担心。


        143楼2010-03-17 14:29
        回复
          故,真正搞理论研究的人,往往是从实验中总结出理论的,而相对论纯粹是另类。
          现在的实验条件达不到或技术达不到,故物理理论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基本上是整理修补20世纪的物理理论。


          144楼2010-03-17 15:22
          回复
            上世纪初建立量子论及相对论到现在大约80年了,这段时间物理学发展确实不快,关键原因是实验跟不上。
            关于相对论的发展,我有不同看法。麦氏方程组建立后,人们要把麦氏方程组用来研究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由于粒子的速度比较高,出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解释这些结果的一个可能方案就是利用洛伦兹变换,这应该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再极端一些,假如上帝不造爱因斯坦,我认为在上世纪初仍然会出现狭义相对论。当然具体的表述方式可能与现在的不全一样。例如更偏重洛伦兹变换,甚至可能把洛伦兹变换提升为基本假定。


            145楼2010-03-17 19:01
            回复
              在相对论出现以前,洛氏变换已经存在了,光速不变原理也已经存在了,如果没有爱氏的出现,也许光速不变原理与洛氏变换会分别赋予不同的物理意义和内含,并且它们会各具有不同的局限性,而不是同时出现在相对论中。以至于让很多人盲目地相信相对论时空,以至于让光速不变原理的假设也成为一个无人解释清楚却又凭直觉相信其很重要的摆设。
              似乎没有光速不变原理就没有相对论一样。但光速不变原理是什么,相对论大师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却反复地强调它的重要性。
              在相对论提出以前,物理学家洛仑兹根据伽利略变换从麦氏方程组的坐标协变中凑出了洛氏变换,完美地解决了坐标变换的问题。这是洛氏变换的出现前身,也是相对论中洛氏变换的根基。
              后来,数学家们为了证明洛氏变换的合理性,就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它。就如人们喜欢根据已经出现的行为事实来编造合理的借口解释一样,这不能说明数学“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就认为它是真理,问题仍然要从对其物理意义的分析中去寻找。
              后来,在普相的帖子中,知道了洛氏变换为什么存在的原因,再根据我对电磁场微分方程的理解,结合麦氏方程的协变,才知道,这是假设了旋量电场与静电场的物理意义相同后,洛氏变换才能存在的。
              所有的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旋量电场与静电场的物理意义不同,其数学表述也不同,那么,在数学上它们是不等价的,因此,洛氏变换就不可能存在。
              发现这一点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相对论可能是不可靠的,洛氏变换实际上人们在惯性思维状态下通过混淆物理概念的数理逻辑产物。它并不一定代表物理事实。
              如果我自己不创造出复合电磁场微分方程组来理解麦氏方程组,我肯定也是发现不了其中问题的。
              就如很多非常初级的民科们,凭直觉感觉相对论是不对的,但就是找不到相对论不合理的原因,在反相中,给不了令人说服的论据出来,则当然,无人相信他们的话了。
              有时,人类有种天然的正确性的直觉。这种直觉,也许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罢。
              


              146楼2010-03-17 20:28
              回复
                【所有的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旋量电场与静电场的物理意义不同】
                对上面这句话我想不通。按我的理解,我根本就不管你是什么电场,只要你符合F=qE,我就承认E是电场强度。至于这个E是如何激发的?我问都不问。理由是F=q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也是E的基本物理意义。
                可否这样设想,假设麦克斯韦不引入窝旋电场,也不引入位移电流,别人也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我们就不知道电磁波,也不知道电磁场,只知道电场加磁场。
                1893年电子发现后,人们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必然涉及高速运动问题,例如β衰变中放出的粒子是电子?这类问题仍然会提出,要解决这类矛盾质量速度关系必须建立。
                宇宙线中发现μ子,π介子后,这些粒子的寿命居然与速度有关,要解决这个矛盾,运动时钟变慢这个结论应该成立。
                卢瑟福总用α粒子打击各种原子核,其它学者也总让微观粒子互相碰撞,这些过程的能量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是早晚的事。
                也就是说,即使上帝不造爱因斯坦,上帝也不让麦克斯韦出生,目前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早晚也是要被发现的。这就是说建立洛伦兹变换是早晚的事。


                147楼2010-03-18 19:57
                回复
                  2025-11-13 00:06: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类似的实例在经典力学也会出现。假如上帝不造牛顿,是否会有人提出牛顿三定律?我的看法是不一定。例如拉格朗日方程也可以解决经典力学问题。在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里,全书几百页,一个图都没有,很少提到力,照常解决力学问题。
                  也就是说:具体的物理规律形式可能不同,但同样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关键。


                  148楼2010-03-19 08:28
                  回复
                    我根本就不管你是什么电场,只要你符合F=qE,我就承认E是电场强度。至于这个E是如何激发的?我问都不问。理由是F=q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也是E的基本物理意义。
                    ==================================================================
                    旋量电场的作用力不是用F=qE来定义的,我估计是用f=dw/dr=q.Es来定义的,Es为旋量电场对电荷做功的等效电场。
                    


                    149楼2010-03-19 13:16
                    回复
                      本来不想写公式的,为了说得再详细些,不得不再捡起快要遗忘的公式。
                      ▽×E =   - dB/dt                                    1式
                      ▽×B = (1/c²).(dE/dt)                            2式
                      1式与2式互相替换,得出运动电子的波动方程
                      ▽²E - (1/c²).(d²E/dt²)=0
                      ▽²B - (1/c²).(d²B/dt²)=0
                      则可知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
                      根据矢量分析,容易得出1式有
                              E=u×B或E=c×B
                      c为参速。上面那一个结果更合理,根据1,2式的相互替换,经过数学验证,则是E=c×B更合理些,这样才能使得公式之间不产生矛盾,符号之间保持同一性。
                      ds与dr的微分尺度就相当于在单位时间内火车速度与飞机速度的尺度一样,或者说RMB与美元的价值内含,它们的汇率是不一样的。
                      可否这样设想,假设麦克斯韦不引入窝旋电场,也不引入位移电流,别人也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我们就不知道电磁波,也不知道电磁场,只知道电场加磁场。
                      =============================================================
                      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电生电场,感生电势等,在麦氏公式中用纯数学的方法似乎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仅只是实验经验公式的组合。
                      1893年电子发现后,人们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必然涉及高速运动问题,例如β衰变中放出的粒子是电子?这类问题仍然会提出,要解决这类矛盾质量速度关系必须建立。
                      宇宙线中发现μ子,π介子后,这些粒子的寿命居然与速度有关,要解决这个矛盾,运动时钟变慢这个结论应该成立。
                      ===============================================================
                      这用光速不变原理和闭合运动空间同样可以解释的清楚,相对论只是先入为主了。
                      卢瑟福总用α粒子打击各种原子核,其它学者也总让微观粒子互相碰撞,这些过程的能量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是早晚的事。
                      =============================================================
                      可以根据实验经验总结出这个能量动量的勾股关系式。但不一定是相对论关系式,因为,我感觉相对论质增关系式的数学推导还是存在一点逻辑问题。
                      


                      150楼2010-03-19 13:54
                      回复
                        由▽×E = - dB/dt推出 E=u×B或E=c×B。
                        E=u×B仅只是对等效感生电场或等效感生电势的理解,但对麦氏微分方程组的数理分析却需要E=c×B这个结论。


                        151楼2010-03-19 14:07
                        回复
                          1)从中学到大学关于电场强度的定义都是E=F/q,好象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电荷激发的才叫电场强度,其它的不算。
                          2)质量能量动量关系不一定用相对论导出,例如可以单独假设,同样质量速度关系也可以单独假设,尺缩钟慢也可以用洛伦兹收缩替代,这都是可以的。这里确实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人家先提出来,后来提出的不见得比先提出的好,为什么要用后来的?


                          152楼2010-03-19 20:08
                          回复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原来)二机部牵头,我们国家也搞核数据库。周期表上大约有100号元素,每号元素(平均)大约有10个同位素,这就是上千个核素了,每个核素都有自己的能级。数据库要求:理论上计算出这些核素的基态结合能及激发态的结合能,实验要测量出这些结合能,要求理论实验两者一致。由于理论或实验都可能有误,为保险起见理论部分由几个单位分别计算,计算结果不一样的要重算,然后与实验比较。
                            这些能级数据总数超过10万,每一个数据都涉及相对论的质量能量关系式,据我了解这个工作现在已经验收了。这相当于有10万个实验验证了质量能量关系式成立。
                            现在测量同位素质量用的质谱仪,由于粒子的速度比较大,必须用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关系式。质谱仪现在已经是常用仪器,使用中并没有发现质量速度关系式有任何问题。
                            现在实验室已经能把μ子减速到零,测量它的固有寿命,测量不同速度μ子寿命。实验结果与相对论也一样。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用到相对论,并没有发现什么错误,我们为什么就不用?


                            153楼2010-03-19 20:32
                            回复
                              2025-11-13 00:0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近我去了一次反相吧,有些事情我确实很难理解。例如有人提出应该用逻辑来判断对错,并以质量速度关系为例加以说明。对这个说法我就很难接受,道理十分简单,面对我参与过的10万个实验事实,难道要我相信别人的逻辑判断正确,否定这10万个实验事实?


                              154楼2010-03-19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