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320贴子:1,189,052

回复:[杂谈]质疑与反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如,我那个复合公式,也不适合牛顿的质量不变法,因为光子根本不可能给宏观牛顿质点产生推力作用而使得对它加速。
如果是运动电子的话,目前的物理实验也无法测出其质量来,仅根据运动电子周期的荷质比即通过间接的办法来判断它的质量有所变化。
更何况微观粒子质量能量的勾股关系式也让人烦恼,这些问题总要等到后来人才能给出答案的,呵呵,现在的答案,仅仅是出现在一堆的假设和猜想中。


134楼2010-03-14 19:36
回复
    回复135楼,对于运动的微观粒子,这跟牛顿加速原理是不一样的,因为运动微观粒子必然得到一部分光能物质量,所以,它的质量必然是增大的。运动微观粒子必然有质增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不过增大的质量是不是符合相对论关系式,这需要看实验设备的条件,如果是通过回旋加速器来测定,那么,根据光速不变原理,有可能运动粒子的质量不是相对论质量。如果通过其它途径来测定,或者说是根据直接法来测定(比如质能量守恒原理),那么,就有可信了,但质能量守恒原理似乎跟相对论质量关系式又存在着矛盾。
    


    137楼2010-03-16 14:39
    回复
      2025-11-13 20:1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伽利略相对速度是存在的,只不过光速限制了它的条件,但它仍然存在于自然界。
      它跟相对论洛氏变换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138楼2010-03-16 14:41
      回复
        高速圆周运动的电子如果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时,如量子的定态,则可以认为它是处于惯性系。
        比如地球的行星周期运动,你认为它是处于非惯性系中吗?就应该假定为惯性系,不能因为向心加速的存在,就认为是非惯性系,这要看情况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认为。
        


        142楼2010-03-17 13:26
        回复
          故,真正搞理论研究的人,往往是从实验中总结出理论的,而相对论纯粹是另类。
          现在的实验条件达不到或技术达不到,故物理理论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基本上是整理修补20世纪的物理理论。


          144楼2010-03-17 15:22
          回复
            在相对论出现以前,洛氏变换已经存在了,光速不变原理也已经存在了,如果没有爱氏的出现,也许光速不变原理与洛氏变换会分别赋予不同的物理意义和内含,并且它们会各具有不同的局限性,而不是同时出现在相对论中。以至于让很多人盲目地相信相对论时空,以至于让光速不变原理的假设也成为一个无人解释清楚却又凭直觉相信其很重要的摆设。
            似乎没有光速不变原理就没有相对论一样。但光速不变原理是什么,相对论大师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却反复地强调它的重要性。
            在相对论提出以前,物理学家洛仑兹根据伽利略变换从麦氏方程组的坐标协变中凑出了洛氏变换,完美地解决了坐标变换的问题。这是洛氏变换的出现前身,也是相对论中洛氏变换的根基。
            后来,数学家们为了证明洛氏变换的合理性,就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它。就如人们喜欢根据已经出现的行为事实来编造合理的借口解释一样,这不能说明数学“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就认为它是真理,问题仍然要从对其物理意义的分析中去寻找。
            后来,在普相的帖子中,知道了洛氏变换为什么存在的原因,再根据我对电磁场微分方程的理解,结合麦氏方程的协变,才知道,这是假设了旋量电场与静电场的物理意义相同后,洛氏变换才能存在的。
            所有的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旋量电场与静电场的物理意义不同,其数学表述也不同,那么,在数学上它们是不等价的,因此,洛氏变换就不可能存在。
            发现这一点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相对论可能是不可靠的,洛氏变换实际上人们在惯性思维状态下通过混淆物理概念的数理逻辑产物。它并不一定代表物理事实。
            如果我自己不创造出复合电磁场微分方程组来理解麦氏方程组,我肯定也是发现不了其中问题的。
            就如很多非常初级的民科们,凭直觉感觉相对论是不对的,但就是找不到相对论不合理的原因,在反相中,给不了令人说服的论据出来,则当然,无人相信他们的话了。
            有时,人类有种天然的正确性的直觉。这种直觉,也许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罢。
            


            146楼2010-03-17 20:28
            回复
              我根本就不管你是什么电场,只要你符合F=qE,我就承认E是电场强度。至于这个E是如何激发的?我问都不问。理由是F=q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也是E的基本物理意义。
              ==================================================================
              旋量电场的作用力不是用F=qE来定义的,我估计是用f=dw/dr=q.Es来定义的,Es为旋量电场对电荷做功的等效电场。
              


              149楼2010-03-19 13:16
              回复
                本来不想写公式的,为了说得再详细些,不得不再捡起快要遗忘的公式。
                ▽×E =   - dB/dt                                    1式
                ▽×B = (1/c²).(dE/dt)                            2式
                1式与2式互相替换,得出运动电子的波动方程
                ▽²E - (1/c²).(d²E/dt²)=0
                ▽²B - (1/c²).(d²B/dt²)=0
                则可知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
                根据矢量分析,容易得出1式有
                        E=u×B或E=c×B
                c为参速。上面那一个结果更合理,根据1,2式的相互替换,经过数学验证,则是E=c×B更合理些,这样才能使得公式之间不产生矛盾,符号之间保持同一性。
                ds与dr的微分尺度就相当于在单位时间内火车速度与飞机速度的尺度一样,或者说RMB与美元的价值内含,它们的汇率是不一样的。
                可否这样设想,假设麦克斯韦不引入窝旋电场,也不引入位移电流,别人也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我们就不知道电磁波,也不知道电磁场,只知道电场加磁场。
                =============================================================
                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电生电场,感生电势等,在麦氏公式中用纯数学的方法似乎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仅只是实验经验公式的组合。
                1893年电子发现后,人们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必然涉及高速运动问题,例如β衰变中放出的粒子是电子?这类问题仍然会提出,要解决这类矛盾质量速度关系必须建立。
                宇宙线中发现μ子,π介子后,这些粒子的寿命居然与速度有关,要解决这个矛盾,运动时钟变慢这个结论应该成立。
                ===============================================================
                这用光速不变原理和闭合运动空间同样可以解释的清楚,相对论只是先入为主了。
                卢瑟福总用α粒子打击各种原子核,其它学者也总让微观粒子互相碰撞,这些过程的能量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是早晚的事。
                =============================================================
                可以根据实验经验总结出这个能量动量的勾股关系式。但不一定是相对论关系式,因为,我感觉相对论质增关系式的数学推导还是存在一点逻辑问题。
                


                150楼2010-03-19 13:54
                回复
                  2025-11-13 20:0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E = - dB/dt推出 E=u×B或E=c×B。
                  E=u×B仅只是对等效感生电场或等效感生电势的理解,但对麦氏微分方程组的数理分析却需要E=c×B这个结论。


                  151楼2010-03-19 14:07
                  回复
                    “(1)从中学到大学关于电场强度的定义都是E=F/q,好象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电荷激发的才叫电场强度,其它的不算。”
                    ===============================================
                    E=F/q应该是静电场强度定义。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度可以通过做功来假定为等效静电场强度。
                    尺缩钟慢以及Sagnac 效应都可以通过光速不变原理和运动的闭合时空假设得到解释,这样可避免非欧氏时空及参考系的变换所带来理解上的烦恼。
                    “这些能级数据总数超过10万,每一个数据都涉及相对论的质量能量关系式,据我了解这个工作现在已经验收了。这相当于有10万个实验验证了质量能量关系式成立。”
                    “最近我去了一次反相吧,有些事情我确实很难理解。例如有人提出应该用逻辑来判断对错,并以质量速度关系为例加以说明。对这个说法我就很难接受,道理十分简单,面对我参与过的10万个实验事实,难道要我相信别人的逻辑判断正确,否定这10万个实验事实?”
                    =================================================================
                       这个可以作为经验公式在微观领域成立。这说明大家对于质速关系式的合理性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相对论结论存疑可以有自己的保留意见。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不能完全用逻辑来判断事物的对错。尽管它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156楼2010-03-20 13:09
                    回复
                      电磁场不等于电场加磁场电磁场的场变量是(E,B),其中E或B仅仅是电磁场的一个分量。
                      ====================================================================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似乎电磁场即表现复合性(即电场与磁场的相加),又表现矢量分解性(或可以实数表示电场,虚数表示磁场)。
                      这个只有等到未来的人去探讨了,目前我们的讨论无法得出有效合理的结论。
                      


                      157楼2010-03-20 13:14
                      回复
                        回复楼上:
                        1)如果我的逻辑判断与实验事实冲突,该听谁的?
                        ======================================
                        这要以实验为主,除非能找到更好的数理逻辑来解析它,如果它合理,并且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逻辑结果。即理论上的预言。
                        2)如果我的逻辑判断与楼主的逻辑判断冲突,该听谁的?
                        ===================================================
                        在立足现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谁在在相互讨论中总结出更合理的逻辑结论,不妨就应该以谁为主吧?
                        我的看法是这样:最终还是听实验的。也就是说逻辑最多就是一位初审法官,还得听终审法官的,实验才是终审法官。
                        ======================================
                        确论。
                        


                        160楼2010-03-21 15:52
                        回复
                          回复楼上:
                          是的,没法反实验,但人类深信这些杂乱无章的实验现象背后存在着相同的规律,并且希望是一个统一的数理模型,所以,才有很多人在不断地尝试着用一个数理体系把它们之间的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相互联系起来。
                          这就是大道从简的原故吧。


                          162楼2010-03-23 19:18
                          回复
                            在术数文化中,干支的阴阳定义比较混乱。比如:
                            在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余为阴。
                            在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余为阴。
                            干支的阴阳定义还有其它的说法,在此不论,不论有何种定义,总有同样的矛盾存在。根据《渊海子平》一书中记载的地支藏干的定义,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了。
                            比如,癸藏于子水,壬藏于亥中(不根据季节性来谈支藏的杂气,只论正气),余仿此。很明显,按逻辑的定义来看,可以认为癸水与子水是等价的,壬水与亥水也是等价的,余仿此。
                            按前面所给它们的阴阳属性的定义来看:癸水,亥水属阴,壬水,子水属阳,就如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它们的性别是不同的,故不能认为它们是等价的。但我们又人为地强行让它们相等,可见,这存在着一个阴阳属性定义问题。
                            那么,对于它们的阴阳属性定义就必须要重新定义,按子藏干的定义,天干的阴阳属性最好随地支来定义,如支属阴,则藏干为阴,支属阳,则藏干为阳。
                            这么一来,就不再为干支的阴阳属性所烦恼了,这样的定义有我的实践基础,比如,在六爻卦中,根据阴阳属性可断其它的一些事情,我相信,在预测中遇到有我曾经同样为此迷惑的人一定会明白我所说的。
                            


                            163楼2010-03-23 19:35
                            回复
                              2025-11-13 19:5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63楼是十二地支的理论,属于传统文化,呵呵,这些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学习了不少,也有了不少心得体会,但同时也否定了不少,估计是内也不喜欢,外也不高兴,已经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166楼2016-11-09 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