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602,901贴子:17,001,376

回复:批判昊大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28楼
不懂得何为物质,不懂得何谓唯物主义,不懂得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却说这样的人读懂了马哲,难道说:说这样话的人就懂马哲?


IP属地:四川31楼2010-08-01 23:05
回复
    26楼你说:至少,你所说的这种东西是物质。你死了,地球照样转。这个地球,就是一个物质。
    其实你这是一个很愚昧的话题,同马克思一样愚昧!
    你要知道你观照之后的“地球”和还在转的“地球”不是一个东东!你死之后,你的意识中的“地球”也死了。


    32楼2010-08-01 23:05
    回复
      2025-11-24 03:3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22.138.234.*
      濒死体验是一些人在濒临死亡时的一种特殊经历,包括看到自己离开自己的身体,穿过隧道进入另外时空,邂逅去世的亲朋好友以及遇到神灵等等。心跳停止是任何一种原因造成死亡的不可逆转的最终过程,从生理和临床医学角度来讲,心跳停止是最接近濒死状态的一个生理模型。当心跳停止时,病人至少达到三个临床死亡指征中的两个即心脏供血停止和呼吸停止,通常也都有第三个指征,固定的瞳孔散大以及伴随的大脑功能的迅速丧失。
      最近对心跳停止存活者的调查表明其中大约有10%的人有如上所述的典型濒死体验。许多对人类和动物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时大脑是失去功能的,那么此时那种清晰,生动和理智的濒死体验是如何发生的呢?
      这种濒死体验不可能是幻觉,因为幻觉是在大脑正常工作时发生的,而心跳停止者的大脑是没有功能的;从临床角度来说,大脑功能的微弱降低都会导致注意力的削弱,而心跳停止者的濒死体验却是非常清醒,注意力很好的。另外,记忆力是大脑功能受损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但心跳停止者复苏后却能非常准确无误地复述自己经历的心脏复苏急救的过程并得到医务工作人员的证实,而这些过程却是在他们失去大脑功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些使科学家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当心跳停止时,意识必须是存在的。
      传统的学说认为人的意识是人大脑的神经细胞或者神经网络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但现有的科研数据只能表明神经细胞是表达思想或者意识所必需的,而神经细胞如何产生意识或者思想的数据却是没有的,从而成为神经科学最大的挑战之一。
      于是有些科学家提出人的意识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微观物质。对心跳停止者濒死体验的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因此,要想探索人类意识的本质,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濒死体验的研究将会成为研究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
      求实,悟真,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哲学思想,才是相互学习的目的和宗旨。
      


      33楼2010-08-01 23:09
      回复
        回复:32楼
        其实扁2630和2185真的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在自然科学方面,昊先生其实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在实质上,只是在表述上与唯物主义有些不同),而扁2630和2185则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取唯心主义的态度的。
        所以在这方面,你找这位昊先生做同道,实在是找错人了。
        还是那句话,变中必有不变,异中必有同,你看到了变,却忘掉了不变,看到了异,却忘掉了同。我生之时的地球和我死之后的一球,的确是有所不同,至少因我而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基本的东西却仍是没有变的。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它的变相对于它的不变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忽略的。


        IP属地:四川34楼2010-08-01 23:10
        回复
          回复:34楼
          吴爷认同经验和人创制社会的同在性,但问题是创制与经验是等号么?


          IP属地:北京35楼2010-08-01 23:13
          回复
            • 122.138.234.*
            无法论证意识是否独立于物质的论证
                   
            先举个例子:我们有一把“锤子”,我们当然可以这么来说,因为这是我们定义的,但我们是怎么定义的呢?显然,“锤子”[(概念)对象名]是用来敲打用的[意识性功能],它在表象上有一定的模式(一根细长的东西上有一个大块的东西)[客观性属性],通常大块的东西比较硬[主观性属性],分得来说可以由铁制的、石制的等等[一组子对象集群],有建筑用的、工业用的、家用的等等[一组子对象集群],隶属于工具[一个父对象]、人造物[也是父对象]
                   
            讨论“锤子”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看到:党旗上有一个“锤子”,我们通常是这样说的,然而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错的”或者说“打了个擦边球”。显然我们讨论的不是“锤子”,精确的说我们讨论的是“锤子状的事物”[(概念)对象名]。
            另外一方面,如果有两把一样的“锤子”(我们先这样称呼),一把用来敲打的,另一把我们可以保证他永远不会实现“锤子”的一切意识性功能,我们就不能成前者不是“锤子”,也不能称后者是“锤子”(从它被保证不会实现“锤子”的功能起)。更广泛地举例,我们不会成雕塑里的“锤子”为“锤子”因为它不能实现锤子的功能,然而,如果它能实现“锤子”的功能,我们可以立刻说它是把“锤子”,只是石膏制的。(时间范围从它被意识到要被实现“锤子”的功能开始)
            而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来考虑一下“人”或者“生物”,显然,“生物”是“人”的一个父对象,问题来了:显然,活着的“生物”和“人”一定是“生物”和“人”,但是并非处于“活着”这一状态[应该说是种属性]的“生物”和“人”是否还是“生物”和“人”呢?
                   
            我的论证:
            1)画上的“生物”和“人”、雕塑的“生物”和“人”、蜡质的“生物”和“人”、甚至人造的(意思是用某种东西拼起来的)“生物”和“人”,都不是我们直接定义的“生物”和“人”,只是“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的一部分子对象集群
            2)画上的“生物”和“人”、雕塑的“生物”和“人”、蜡质的“生物”和“人”、甚至人造的“生物”和“人”,之所以不属于“生物”和“人”而属于“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是因为前面的那些与“生物”和“人”的能够作为判断的对象的内容(就是性质、属性、功能,前者的这些称A,后者的这些称B)的并集(A v B)与“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的性质、属性、功能等价,我们现在要讨论B(因为我们不清楚,不能直接讨论),所以来看A独有的内容(A-B)因为A显然不能是“活的”,所以要确立A一定有“非活的”
            3)如果,人死了,它就被保证了永远不再能实现人的主观功能(大部分的),根据前面的论述,它不再隶属于人
            4)人死对某个具体对象造成的改变永远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它仍属于“人状的事物”
            5)“生物状的事物”同理
                   
            由1、2得到死去的“生物”和“人”可以属于“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充分性),由3、4、5可以得到“生物”和“人”死去的“生物”和“人”需要属于“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必要性)
            所以,死去的“生物”和“人”不是“生物”和“人”而是“生物状的事物”和“人状的事物”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除了直接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意识(精神)的问题,我提出的观点是讨论死去的“生物”和“人”是否有意识是谬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死去的“生物”和“人”不是“生物”和“人”是不能被讨论是否有意识的。同样,上面的论证一样适用于未活之前的“生物”和“人”,在这些上讨论是否有意识也是谬误,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是否存在独立于物质的意识这个问题是谬误,因为无论意识是否独立于物质在没有以上论证界定的“生物”和“人”时都无法论证,当存在“生物”和“人”没有办法论证是否独立
            (因为对于一个只能观察物质的观察者无法观察自身,也无法区分被观察者的意识是在前台或是在后台)
            ----------------------------------------
            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研究很重要,不要生搬硬套,欺骗吧友。该批的就应该批!我敢说,这里不存在个人的哲学研究成果,不要自我忽悠了。继承和学习,才是硬道理!
            


            36楼2010-08-01 23:20
            回复
              34楼,不是同与异的问题,而是表象与真相的问题。就是你生前看到的地球也不是真相,都是假象。你面前的一个小苹果,它的颜色、大小、形状、重量都是你的经验误导出来的,是假象。-----在X光机下的影像和你的影像还不同呢,甚至重量还消失了呢!
              万物(我不用马哲定义的“物质”一词)与人的意识都是同源的,不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万物与人的意识是永远分不开的。


              37楼2010-08-01 23:25
              回复
                因为万物(我不用马哲定义的“物质”一词)与人的意识都是同源的,没有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物质;所以人的意识这样那样的可以改变物质。
                我的身边一位好友就可以用意念使白酒变淡,是香烟变成霉味。这也证明所谓的物质与所谓的意识是同源的。佛道的一些理论是可以深思一番的。


                38楼2010-08-01 23:41
                回复
                  2025-11-24 03:28: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看马哲如垃圾。


                  39楼2010-08-01 23:43
                  回复
                    • 122.138.234.*
                    回复:39楼
                    你这样留言不好吧? 如此引领贴吧的哲学思想的建设,似乎不是很妥当吧? 马哲的理论,并非完善,但是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马哲的思想要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革,国际间的交往,乃至人类认识的进步密切联系。
                    在这个贴吧,你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趋向来断定自己的世界观凌驾于广大吧友的思维之上。
                    马哲不仅仅在我们国家占据一席之地,同样在西方哲学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学习哲学思想,目的是符合和适应时代的发展,结果是拥有更新的智慧,难道,必须这样一棒子打死的学习方式吗?
                    -------------------------------------------------------------------
                    神童老翁
                    东方寻根
                    吴大江
                    道记老人
                    情绪与错觉
                    这些哲学旧时代的人群,一直是墨守成规他们的旧时代的认识,影响结果如何? 辨别是非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40楼2010-08-01 23:53
                    回复
                      楼主的问题是几乎就没什么真正论证的内容,也不知道怎么去论证。
                      ——“在网上也哄骗了若干无知少年,实在是造成了一些祸害,比如,在百度哲学吧被加为了精品。”
                      这是你的观点,未免太滑稽了,加了精品,就是你眼中的祸害吗?那大风吹来,恐怕就是灾难了。


                      42楼2010-08-02 09:33
                      回复
                        批判吴大江的人是否与他压翘撬板?


                        43楼2010-08-02 09:55
                        回复
                          回复:41楼
                          过分了吧。从这点上看根本没有必要批判你了。你已经站在能够采取以批判的正确态度和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人的对立面了。


                          45楼2010-08-02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