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吧 关注:3,476贴子:77,843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火山王杨滚》
第一回
http://hi.baidu.com/圣娅/blog/item/9195b308fdce9420e82488a6.html


1楼2010-11-17 16:22回复
    我昨天发的东西呢?


    3楼2010-11-18 09:1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外不露脸,不回家见爹!
      把信放在案上,然后包了一副铠甲,牵匹快马,把长枪、弓箭、金装锏、铠甲包挂在马上,扳鞍上马,不辞而别。
      杨会见了杨衮的信,知道追也来不及了,只好一头扎在床上,憋气去了。
      再说扬衮,背父离家之后,直奔河南来到了洛阳,找到了夏家村,一问才知,当年盗匪血洗夏家村时,夏书棋突围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杨衮大失所望。从此象只无头苍蝇,信马由缰,到处乱飞,妄想巧遇师伯。他游逛了些时日,盘费花的也剩不多了,便不住大店,专住小店儿。这天,他找个小店住下,由于心里有火,路上受了风寒,染上了伤寒病,第二天就起不来了。
      住店吃饭、请医治病都得花钱。没过几天,杨衮腰里的钱就花光了。小店儿李掌柜不但没有催要店钱,还给杨衮垫钱请医买药。但是过了一个多月,杨衮的病还没有好。他想,总叫人家垫钱,人家怎能垫得起吗,这就叫“一文钱憋倒英雄汉”哪!他想来想去,便决定把暂时不急用的铠甲托李掌柜卖掉,以解燃眉之急。
      李掌柜牵条毛驴驮着铠甲来到集市,喊叫了半天也没人买。快散集时,李掌柜刚要包上铠甲回店,只见十几名家将拥着一人来到面前,这人问道: “李掌柜,你怎卖起铠甲来了?”
      李掌柜的也认识这人,便说:“少爷,是这么一回事儿呀!”接着说了替店客杨衮卖铠甲的原由。
      这人暗想,这位卖甲之人,定是一位武将,若有一线出路,绝不会卖铠甲呀!咳,我就成全成全他吧!便打发一个家将回去取来二百两银子交给李掌柜,然后说道:“你把银子和铠甲都拿回去交给那位姓杨的店客吧!”
      李掌柜擎着银子,楞道:“少爷,你既然买了铠甲,怎还叫我拿回去呢?”
      这人说道:“那人要把铠甲卖掉,将来用时就要折手。我就成全他一次吧!那人病好以后,要离店时,问明他往哪儿去,就来和我言讲,我再周济他些盘餐路费。但你切切记住,千万不要说出我的名姓!”说着,带着家将离去。
      李掌柜的把铠甲和二百两银子驮回小店儿,交给了杨衮,说了那人赠银经过,但没说出那人姓名。
      


      7楼2010-11-18 09:23
      回复
        杨衮询问那人家住哪里,叫何姓名?李掌柜言讲:“那人不让说出。”杨衮也没有追问,便叫李掌柜拿些银子还债,用剩下的银子继续治病。
        半月过去,杨衮的病痊愈。
        杨衮要面谢恩人,便问李掌柜周济银子的那人是谁?李掌柜还是守口如瓶。杨衮立即来了暴劲儿, “噌”地拉出宝剑,一声暴叫:“你再不说出他的姓名,我就不客气了!”
        李掌柜的颤声说道:“那人住在袜子坡刁鹅岭的高家庄内,就是人称‘白马银枪’的那位高思继呀!”
        次日,杨衮别了李掌柜的,就奔高恩继家走去。
        白马银枪高思继不但善于济困扶危,还好交朋结友,而且从不计较地位高低。听家人说有位年轻人来访,便来门外迎接。
        杨衮一见恩人,如见亲人。心一激动,眼圈儿就红了:“恩人在上,请受我一拜!”上前几步,就要跪下参拜。
        哎呀,朋友。为何如此?”高思继急忙扶住杨衮,“朋友,你如此待我,真叫我莫名其妙啊?”
        杨衮眼里含着泪,说:“我就是受你接济二百两银子的杨衮啊。如今病已痊愈,特意拜谢救命之恩来了。”
        “噢——原是为了此事!”高思继一见杨衮年轻英俊,仪表不凡,顿生和他交友念头,“朋友,快进寒舍一叙!”
        高思继把杨衮让进客厅,也象平时接待朋友那样,首先敬茶,然后备酒。茶酒中间不外唠些闲嗑。当听说杨衮是永宁山的人时,便间杨衮:“在永宁山是否有个杨家峪呀?”
        “你为啥打听杨家峪呀?”
        “在杨家峪隐居一位名将金刀杨会,当年曾经镇守潼关,阁下是否晓得此人?”
        “这个……”杨衮不知他提爹爹是为何意?
        高恩继接着说道,“我听说这位名将当年曾经放纵一些豪杰劫掠潼关,后被罢官回了原籍,人都颂他是舍己爱民的英雄。我师父和师叔都曾参与劫掠潼关,杨会对他兄弟二人曾有放生之恩。因此你一提起西宁,我就想起杨会来了。”
        杨衮这才说道:“这位杨会就是家父。”
        “哎呀!”高思继站起身来,抓住杨衮双手,“真没想到,你就是金刀杨会之子!杨公于,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是来到洛阳访师大爷学艺啊。”杨衮接着说了花枪手夏书湮为了报恩,来到杨家向自己传艺,后来病故,临终时让自己寻访师大爷夏书棋,请他传授余下的那二十八式枪艺等情。
        “哈哈哈哈……”高思继朗朗大笑,“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都认不清啊!杨衮兄弟,你猜我是谁呀!我就是那位夏书棋的徒儿呀?你师父夏书湮乃是我的师叔!”
        “那么,我杨衮就高攀啦!”说着跪下,“师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呀!”高思继忙把杨衮搀起,“遗憾的是,自从师娘去世以后,他老人家在家里就呆不下去了,常到外地寻朋访友。如今又带着吾儿高行周出去了。”
        “这个……”杨衮听了,两眼发直。
        


        8楼2010-11-18 09:24
        回复
          高思继说道:“杨衮兄弟,你愁什么呀?你不就是要学那二十八式北霸六合枪吗,我跟师父已经全学会了,兄弟如不嫌弃,我可代师传艺!”
          “哎呀,这太好啦!”杨衮乐得都合不上嘴了。
          于是,杨衮便在高思继家住下,继续学习二十八式北霸六合枪艺。
          高思继在传授枪艺之前,想看一看杨衮的枪艺。便叫杨衮把他会的百式枪艺从头到尾练了一遍。高思继一看便知,这的确是本门枪艺,但他发现,杨衮的枪艺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虚不足虚,实不够实,其进不锐,其退不速;其势不险,其节不短;静不如山,动不着霆。总之,杨衮的枪艺还没练到精妙之处。
          高思继想,“一艺不精,误了终生”,不该让师弟满于现状,便脱下长衫,说:“兄弟,我练上几式给你看看。”说着,操枪练了起来。
          杨衮向来就不服人,今天看了高思继的枪艺,可从心里往外佩服,不由暗道,师父曾经说过,“山溪难知江河深,井蛙不知有大海”这话的确不假,我要不出来见见世面,怎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来我的功夫和师兄比可差远啦!这真叫“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啊!暗下决心,定在高家把师兄的枪艺全学到手。就问“师兄,你练枪时,手上的劲儿为啥使的那么准呀?”
          高思继说:“俗话说,‘刀是兵刃之母,棍是兵刃之帅,枪是兵刃之贼,唯独这枪,又尖又奸,最不好练,尤其是那枪杆儿、枪尖儿的劲,练好可不容易。可是,你要下到了功夫,也会练到神妙之境。功到自然成嘛!我就把练枪杆儿的‘枪崩檀木桩法’和练尖儿的‘枪崩蝇头之法’练给你看看。”
          所谓“枪崩檀木桩法”,就是在地上埋着两排碗口粗的檀木桩子,每排九根,练枪的人在两排桩中站住,两臂一叫劲儿,一拧手中枪,一边儿往前走,一边儿用枪杆儿一棍一棍扫左排檀木桩,枪杆儿到处,木桩立即“啪”地一声被崩断,然后转身,再扫右排,只听“啪啪啪啪”,这九根木柱也被枪杆儿崩断。
          所谓“枪崩蝇头之法”,就是地上埋棵木杆,在杆上挂着一盏纸灯,纸上粘着一些小米饭粒儿,在饭粒儿上爬着—群苍蝇,一抖枪尖儿,只许把苍蝇脑袋崩掉,不许把灯笼纸给捅破。这枪尖儿的功夫就算练到家了。
          高思继把这两种枪法练完之后,问道:“兄弟,你觉得我的枪法怎么样啊?”
          杨衮当即扑到高思继的跟前,抓住他的双手,激动地说:“师哥,我的功夫和你相比可差远了,请把这些真功夫都教给我吧!”
          这说明,杨衮对高思继的功夫心服口服。杨衮要是听了杨会的话,死守田园,只以为爹的刀法是天下绝艺,不但学不到高家的枪法,还会养成“天下老子第一”的骄狂性格,如今闯出去了,不但眼界开了,也懂得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这句真理。这就叫“井底蛙天窄,山顶鹰眼宽”啊!
          杨衮在高思继家一晃呆了二年,如今已经十七岁了。他这二年苦功算没白下,已把高思继的绝艺全学到手,尤其他手上的劲儿,要轻轻如鹅毛,要重重如泰山。心里常想,我这回可妥了,拿当世天下英雄来说,除了师兄高思继,就数我这条枪啦!把杨衮美得都不知道自己能吃几婉干饭了!
          


          9楼2010-11-18 09:25
          回复
            这四个寨主端坐马上,紧紧盯着杨衮。但见面前这人。很是年轻,面似银盆,鼻正口方,两道扫帚眉,一对大环眼,头戴亮银盔。身挂亮银甲,两手托着一条金攥火尖枪。虽然黄嘴丫子刚退,倒很威武英俊。那个手持金棍的寨主打马来到杨衮切近,用棍点指,说:“前面这个小辈,你吃了豹子胆啦,竟敢来我山上搅扰?先报个名,然后送死!”
            杨衮端坐马上一笑,说:“你不是问我的名吗?小爷爷告诉你,我姓祖,名字叫宗。”
            这个寨主点点头说:“啊,你叫祖宗。”他吧嗒吧嗒嘴觉着有点儿不是味儿,大声叫道:“我叫你小子找我的便宜!休走,看棍!”手抡金棍,一个“泰山压顶”,就奔杨衮砸来。
            杨衮两脚踹镫,双手托枪,“吭嘟啷啷”往外一架,就把他这条棍给架出去了。
            二马错镫。这个寨主心内一惊,这小子的劲儿可不小啊!踅过马来,又和杨衮打到一处。
            杨衮诚心拿这个寨主当“试验品”把枪抖得上下翻飞,就跟闹着玩儿一样,刚打三招两式,“啪”地一声,就把这个寨主的盔头挑掉;又走几个照面,“哗啦”,又把他的甲叶子崩飞;又走几个照面,这个寨主身上就连中了几处枪伤,不觉汗流满面。
            正在观阵的那三位寨主,一看大哥那个狼狈样子,心就慌了,看来单打独斗难以取胜。便同声呼道:“大哥不要担惊害怕,咱们一起和他较量。”接着催马一同闯上,把杨衮圈了起来。
            杨衮和大寨主试了几枪,心里就有底儿了。微微一笑,说:“你们全上来我也不怕,人多打架热闹。”仍像闹着玩儿一样,拧枪就和这帮寨主杀在一处。打着打着,打腻歪了,心里话,来个痛快得啦!两手一颤枪,枪花儿就变了,直奔大寨主扎来。
            大寨主两手托棍,猛力往外招架。
            杨衮在高家庄练过“枪崩檀木桩法”,十八根檀木桩子“砰,砰,砰,砰”一个来回就崩断了,还能在乎这几个活人!端臂膀,一拧枪,大喊一声:“你给我下去!”
            大寨主心里话,他这是留我这条命啊。脱口说出:“好,我就下去呆一会儿吧!”随着杨衮的枪劲儿,身子一歪,跌下马来。这时,那个使银棍的寨主又催马奔来,抡起大棍,冲着杨衮劈头盖脸就砸。杨衮身子一歪,把棍躲过。二马错镫。杨衮一抬右脚。“你也给我下去!”正好踹在这个寨主的后屁股上。只听“咕咚”一声,这个寨主也一头栽到马下。
            杨衮踅马回来一看,那使铜棍的和使铁棍的两个寨主也同时上来了。杨衮急忙催马迎上前去,来到这两个寨主中间,没等这两个寨主抡棍,左一枪头,右一枪攥,一推一拨,这两个寨主也先后落马。
            这四个寨主趴在地上,有的蜷腿,有的仰颏,有的歪鼻子,有的瞪眼,瞅着杨衮,一动不动。
            “哈哈哈哈”,杨衮两手托枪,瞧着这四个寨主出的这种洋相,仰脸大笑。笑罢斥道:“呔!尔等都是酒囊饭袋,压马的肉墩,纯属无能小辈!你们的命一点儿也不值钱,我不要了,赶快逃命去吧!”
            


            13楼2010-11-18 10:31
            回复
              各位对不起啊,第三回百度不让我发啊,一直提示说我我的的内容有问题,涉及广告,实在对不起啊,烦请到我空间看吧,谢谢


              23楼2010-11-19 08:31
              回复
                再表杨衮,骑着白龙马一口气儿往南跑了十多里路,回头一看,李存孝没有追来,就勒一勒马,放慢了脚步。他骑在马上象个浪荡游魂,心情很不好受。他恨自己太莽撞了,看李存孝长的瘦小枯干,象个病夫,就想去夺人家的金牌,为什么不掂量掂量自己多大的分量!不仅闹了个丢人现眼,青巢岭那几位哥哥恐怕也要受到连累!我往哪儿去呢?这次没有露脸,家是不能回了;高家庄也不能去,怎么有脸去见高思继大哥?对呀,我大哥高思维说过,我师大爷夏书棋到河南一带访朋看友去了。我何不去河南寻访我师大爷,找到了他,再跟他学学武艺。待我能耐超过了李存孝,再去会他也不为晚。李存孝啊,李存孝,我不把你置于死地,死不瞑目!
                杨衮拿定主意,就快马加鞭,奔河南去了。杨衮进了河南境界。到处打听金枪将夏书棋,谁也不认识,打听了两三个月,也没打听到他在哪里。
                这天中午,杨衮喝了点儿酒,觉得口干舌燥,便想找口水喝。他信马由缰地寻找人家,走着走着抬头一看,在对面山坡有处桃园,远看郁郁葱葱,绿中透红,微风吹来,桃味儿直钻鼻子。杨衮心想,我何不到那儿买几个桃,解一解渴,顺便打听打听我师大爷的下落。他催马来到园门附近一看,气得眼睛冒火。为什么?他见桃园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四句话:
                园内桃树是我栽,劝君自重莫要摘!
                即使你有超人艺,摘桃也要掉脑袋!
                杨衮心想:一般桃园,挂个“君子自重”的牌子不就行啦,何必写上如此狂言!莫非自恃你有超人武艺?那么,我就要前去磁一碰你,看你能否把我脑袋拿掉?
                杨衮想罢,就翻身下马,牵着马就往园里走去。拐了个弯儿,只见前面有个凉亭,有两位老人正坐在亭里下棋。一位老人面似银盆,一位老人脸如淡金,都是花白胡须。在那白脸儿老人身后,站着一个姑娘,年纪二十上下,青色绢帕罩头,身穿青缎短靠,脸上虽未敷粉,却是桃腮粉面;唇上不见徐朱,小口亚赛樱桃;虽象窈窕淑女,竟是英雄气概!杨衮心想,那块牌子的毛病,恐怕就出在这个姑娘身上。
                杨衮把马拴在一棵树上。来到两位老人跟前,也不说话,气哼哼地看着下棋。
                


                26楼2010-11-19 08: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两位老人一看来了个顶盔贯甲的年轻人,只把眼皮翻一翻,就下他们的棋去了;那个姑娘也瞥了杨衮一眼,便低下头,看棋去了。
                  杨衮这气儿,可就大了。心里话,他们也太没礼貌了。就凭我这一身穿戴,有枪、有剑、有马,见我来了,也该说句话呀,哼,连个屁都不放!杨衮肚子里的气,实在压不住了,便气哼哼地说:“两位老头儿,你们等会儿下棋。我有点儿事儿要问问二位。”
                  那位黄脸儿老头还没有说话。那位白脸儿老头,抬头瞅瞅杨衮,再看看他的穿着打扮,轻蔑地说:“是个练武的?”“啪”把手中的棋子儿往棋盘上一拍,说,“你是练武的又能怎么样?练武的就这么不知好歹?!我这盘棋刚刚要赢,叫你这么一岔,就给岔输啦!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杨衮也没有回他好话:“我是走道的。”
                  白脸儿老头一听。“吱愣”站起来了:“你走你的道就得啦呗,我也没不让你走啊!跑到我这儿找什么别扭?”
                  杨衮的气势也很逼人:“我就是找别扭来啦!我问你,桃园外面那块牌子是谁挂的?”
                  “你问那块牌子做什么?”
                  “你写上个‘君子自重’不就得啦,为何写上如此狂话来压天下好汉?为何如此目中无人?我年轻,脾气暴,请你多多担待。但是这块牌子,无论如何也得摘下去!”
                  “噢——你是冲着这块牌子来的呀!”这白脸老头说到此处,笑了,伸手指指那个姑娘说:“这块牌子是那个姑娘挂的;牌子上那几句话,是她编的,也是她写的。我以后才发觉了此事。可是,她已经把牌子挂上了,摘它有何必要?这又与你何干?难道你对牌子上那几句话不服气吗?你有什么了不起呀?你不就是依仗高思继教你两手六合枪法,就跑到太原去会李存孝吗?你既然有那么大的能耐,为何险些被李存孝摔死?你为何没有夺下天下无敌金牌?你的能耐都跑哪儿去啦?在那儿把脸丢净,竟跑到这儿跟老百姓撒什么野?真是不知好歹!”
                  杨衮听了大吃一惊,心里话,这真是高人哪!急忙问道:“老人家,为何我不认识你,你竟认识我呀?你对我的事情,为何知道得如此详细?请问贵姓高名?”
                  白脸老头并未回答姓名,反问杨衮:“你到此地为了何事?”
                  杨衮说:“我是找我师伯父啊!你方才说的那些事情确实不假。李存孝摔我之仇不能不报啊!只是我的武艺尚差,特来河南找师伯学艺。如今访了两三个月也没访到。今是口渴,想买几个桃吃,因而进人桃园,有何不对之处,诸多多担待!”
                  这位白脸老头笑了:“哈哈哈哈,你小子脾气不好,运气可不错呀,这就叫做‘歪打正着’啊!你要不发这顿脾气,还不定能够见到你师大爷呢?”接着用手一指那位黄脸老头,说:“他不就是你要找的那位神枪手夏书棋吗?
                  


                  27楼2010-11-19 08:56
                  回复
                    “哎呀,原来这位就是我师大爷呀!”急忙上前跑倒:
                    “你好,师大爷,我给你老人家磕头啦!”
                    神枪手夏书棋把杨衮搀扶起来,把脸一沉,说;“你就叫杨衮吧?头几日高思继前来见我,把你的事情都对我讲了。你为何不回西宁,竟跑到太原会李存孝?学得几手武艺,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这有什么出息!李存孝还不如把你摔死,省得再给你杨家和我夏家丢脸!”
                    别看杨衮在战场有如生龙活虎,在师大爷面前竟成小绵羊了。低着脑袋一声不吱。
                    神枪手夏书棋嘴上虽在教训杨衮,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为什么,杨衮是他的师侄啊!杨衮几乎被李存孝摔死,他心里能好受吗!眼瞅着杨衮那个样子,心里又痛起杨衮来了:“杨衮哪,你今后做何打算?”
                    杨衮低着头,说:“师大爷,我这枪法是学你们老夏家的,我叫李存孝给打败了,于您脸上也不光彩。我家也不想回啦,高思继师哥那儿也不想去啦,就想跟师大爷再学几手绝艺,好报太原之仇。”
                    神枪手夏书棋点了点头,说,“孩子,关于你学艺之事。**后自有安排。快来见见你金伯父吧!”
                    夏书棋所说的这位金伯父,当然是指那位白脸老头了。那么,这位白脸老头是谁?原来,此人叫金良祖,也是五代残唐年间的名将。他手使走线铜锤,无论和谁交手,只要把走线钢锤打出去,从不落空,真是百发百中,湛称一手绝艺,因此,人送外号叫“飞锤将”。
                    在这残唐年间,有三位名将,每位都有一手绝艺。这就是神枪手夏书棋的北霸六合枪,金刀将杨会的九耳八环刀和这位飞锤将金良祖的走线铜锤。这三位名将都在唐僖宗时立过赫赫战功,名满天下。以后又都悔侍昏君,隐居原籍,再不复山。如今又上了岁数。因此,人们都管这三位名将叫做“三老”。
                    神枪手夏书棋向杨衮引见了飞锤将金良祖。杨衮赶紧跪下叩头。说;“金伯父在上,请受侄地一拜!”
                    “免礼,免礼!”金良祖忙把杨衮搀扶起来。
                    夏书棋又指着那个姑娘,说:‘这是你金伯父的女儿,名叫玉荣,你该叫姐姐吧,快来见礼!”
                    杨衮上前,抱腕拱手,说:“金姐姐,方才小弟言语不周,多有得罪了。”
                    金玉荣粉面一红,也不说话,道个万福,就把头低下了。
                    杨衮总想知道金良祖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来他是杨衮?他心里有话憋不注,一看有机会了,便向金良祖,说;“金伯父,你我未见过面,怎么把我认出来了。”
                    金良祖笑一笑,说:“你问一问你师大爷吧!”
                    “师伯父,这事何故?’
                    “哈哈—一”夏书棋笑罢说道:“你金伯父和我对你倒不认识,可是我们哥儿俩可认识你的那杆金攥火尖枪呀!我在离开高家庄时,我曾嘱咐高思继,不准他对任何人言讲我的去处。因此,不论你如何追问,他也没说我在你金伯父家。他头些日子前来看我,说他师叔收了一个徒弟,是金刀杨会之子,名叫杨衮,由他代我向你传了枪艺。后又听说你在太原险些被李存孝摔死。这才知道你并未回西宁,乃去太原会李存孝去了。我等估计你定来找我,怕你寻找不到,知你脾气倔强,目中无人,故命玉荣姑娘写了那块木牌引你,果然不出所料,竟把你引到这儿来了。”
                    杨衮和众人听了,都捧腹大笑。
                    飞锤将金良祖对夏书棋说:“你侄来了,就早些回家吧!”
                    夏书棋点了点头。金玉荣抱着收拾了棋子儿。杨衮牵着自己的马,便跟着两位老人迳往金家。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来到金家门前。这时日已西坠。杨衮抬头一看,晚霞映着竹篱茅舍,鲜花夹着卵石甬路;宅院四周,梧桐杨柳郁郁葱葱,天井之内,甜梨蜜桃果实累累;微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四方不时传来唧唧鸟鸣。院落显得清新幽静。杨衮心想,我金伯父虽是武将世家,如今这个宅院,倒是颇有农家风味。金玉荣打开柴门,接过杨衮的马,牵到后院马棚拴上。金良祖把杨衮让进上房,马上吩咐女儿玉荣准备酒饭。酒店宴上,宾主互叙前情,谈笑风生。倒也惬意。宴罢已到二更,金良祖把杨衮安排在夏书棋的房中居住。在就寝之前,杨衮和夏书棋谈到学艺之事。神枪手夏书棋说:“我夏家的北霸六合枪,你师父夏书湮和你师兄高思继都传给你了。你只要继续反复练习,练到精妙之处就可以了。只是我那盘肘枪法没有传给思继,思继就无法向你传授。你要跟我学艺的话,我只有传你盘肘枪了。”
                    杨衮问道:“师大爷,我学会了盘肘枪就能打败李存孝了吗?”
                    夏书棋笑道:“该子,你也太年轻了。虽说‘是艺就不亏人’,但是一位名将要在战场克敌制胜,还要靠智慧和臂力呀。据说李存孝‘一臂有二万五千斤之力,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你学会一手两手绝艺,怎能轻易取胜于他?不过,你若多学几手精艺,用到巧妙之处,也不难取胜李存孝啊!‘艺为取胜之本’嘛!”
                    


                    28楼2010-11-19 09:02
                    回复
                      百度是怎么回事不让人连接啊,总是将我连接的删掉这叫怎么回事啊
                      第四回的开头一小段也没了,百度到底在发什么神经病。


                      29楼2010-11-19 09:07
                      回复
                        “师大爷,除了你那盘肘枪艺,再也没有什么绝艺可学了吗?”
                        “我不是说过,我只有那盘肘枪艺可教你吗?不过,你金伯父那手走线铜锤,若肯教你的话,你可就如虎添翼,得心应手了。”
                        杨衮听了,心情振奋,立即坐了起来,央告着说,“师大爷,你就请金伯父教我走线铜锤吧?”
                        神枪手夏书棋摇摇头,说:“咳!自古至今,身怀绝艺之人,宁肯把一身武艺带到坟墓里去,也不传给外姓人哪!
                        我夏家兄弟因为无后,只商定每人只教一个徒弟。可是你金伯父还有一个女儿,他也执意只传给自己女儿,决不再传给外姓之人。不是吗?我这次把思继之子行周带来,求你金伯父教他走线铜锤,你金伯父都拒绝了。思继这次前来,已把行周带回去了。看来你要跟他学艺,他也不会教给你呀I”
                        杨衮听了,大失所望,说:“这—一这可怎么办呢?”夏书棋安慰杨衮,说;“孩儿,你先不要着急。自明日起,我先教你盘肘枪法。容得时间,我再慢慢设法叫你金伯父教你走线铜锤。”
                        杨衮说:“只好这么办了。”他嘴上虽这么说,心可急的直门儿蹦啊,这宿觉都没有睡好。
                        一夜无话 次日鸡鸣即起,夏书棋开始教杨衮盘肘枪艺。吃早饭时,夏书棋跟金良祖谈到请他向杨衮传授走线铜锤之事。金良祖仍以‘决不违背祖意,擅自传给他姓’为由,频频摇头拒绝。
                        神枪手无可奈何,只好暂不提起此事,暗自下定决心,我迟早也得设法叫你把走线铜锤教给杨衮!
                        欲知神枪手要用何计策,逼金良祖传杨衮绝技,请看下期分解。
                        


                        30楼2010-11-19 0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