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系统中换上更高素质的器材或配件后,往往有音量变小的感觉?
——为什么玩得越好的系统,越难以更换调音配件和周边?
——仪器和人耳哪一个更敏锐?
.
人类耳朵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很多人知道等响度曲线,这个是通过频率发生器、响度表和人的主观听感可以测试绘制出的,但对于包含大量谐波的乐音来说,等响度曲线就不那么准了。
.
以前镁声(原作者)学古典吉他,打个比方:用同样的力度在吉他上分别弹一个纯四和弦和一个大小七和弦,用响度表(对照等响度曲线修正之后)测试完全一致的时候,主观听感上依然是有大小声的区别的。协和的声音会让耳道内的肌肉放松,“忽略”具体的音符和细节,带来愉悦的整体感受;而不协和的声音会强调甚至夸张某些音符的表现,带来突兀刺耳的听感。
.
某些器材(包括各种插座、电处、线材、垫材、地盒、空开、保险丝等等),加入系统后会让人听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时候千万要小心了,一定要注意辨别这些所谓的“细节”是自然、顺服、和谐的,还是突兀、夸张、不协和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这是一件有“音乐味”的高素质器材;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利用“改变”而不是“改善”来吸引发烧初哥购买的低素质器材。
.
记得十几年前镁声还在摸索学习的时候,买了一套“某威钉”,感觉听多很多细节,一高兴就又买了几套。结果系统变得不耐听了,听久了耳朵很累,撤掉这几套钉才恢复正常。后来玩大理石、花岗岩石板,玩某些“小电处”,玩某电子管护套,玩某空间调整神器(不具体说了),也同样是走弯路。
——为什么玩得越好的系统,越难以更换调音配件和周边?
——仪器和人耳哪一个更敏锐?
.
人类耳朵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很多人知道等响度曲线,这个是通过频率发生器、响度表和人的主观听感可以测试绘制出的,但对于包含大量谐波的乐音来说,等响度曲线就不那么准了。
.
以前镁声(原作者)学古典吉他,打个比方:用同样的力度在吉他上分别弹一个纯四和弦和一个大小七和弦,用响度表(对照等响度曲线修正之后)测试完全一致的时候,主观听感上依然是有大小声的区别的。协和的声音会让耳道内的肌肉放松,“忽略”具体的音符和细节,带来愉悦的整体感受;而不协和的声音会强调甚至夸张某些音符的表现,带来突兀刺耳的听感。
.
某些器材(包括各种插座、电处、线材、垫材、地盒、空开、保险丝等等),加入系统后会让人听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时候千万要小心了,一定要注意辨别这些所谓的“细节”是自然、顺服、和谐的,还是突兀、夸张、不协和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这是一件有“音乐味”的高素质器材;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利用“改变”而不是“改善”来吸引发烧初哥购买的低素质器材。
.
记得十几年前镁声还在摸索学习的时候,买了一套“某威钉”,感觉听多很多细节,一高兴就又买了几套。结果系统变得不耐听了,听久了耳朵很累,撤掉这几套钉才恢复正常。后来玩大理石、花岗岩石板,玩某些“小电处”,玩某电子管护套,玩某空间调整神器(不具体说了),也同样是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