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交易吧 关注:230,668贴子:19,035,147

(搬运)台式调声心得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发布于hifi168,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部分目录:


IP属地:上海1楼2022-12-11 17:59回复
    ——为什么在系统中换上更高素质的器材或配件后,往往有音量变小的感觉?
    ——为什么玩得越好的系统,越难以更换调音配件和周边?
    ——仪器和人耳哪一个更敏锐?
    .
    人类耳朵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很多人知道等响度曲线,这个是通过频率发生器、响度表和人的主观听感可以测试绘制出的,但对于包含大量谐波的乐音来说,等响度曲线就不那么准了。
    .
    以前镁声(原作者)学古典吉他,打个比方:用同样的力度在吉他上分别弹一个纯四和弦和一个大小七和弦,用响度表(对照等响度曲线修正之后)测试完全一致的时候,主观听感上依然是有大小声的区别的。协和的声音会让耳道内的肌肉放松,“忽略”具体的音符和细节,带来愉悦的整体感受;而不协和的声音会强调甚至夸张某些音符的表现,带来突兀刺耳的听感。
    .
    某些器材(包括各种插座、电处、线材、垫材、地盒、空开、保险丝等等),加入系统后会让人听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时候千万要小心了,一定要注意辨别这些所谓的“细节”是自然、顺服、和谐的,还是突兀、夸张、不协和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这是一件有“音乐味”的高素质器材;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利用“改变”而不是“改善”来吸引发烧初哥购买的低素质器材。
    .
    记得十几年前镁声还在摸索学习的时候,买了一套“某威钉”,感觉听多很多细节,一高兴就又买了几套。结果系统变得不耐听了,听久了耳朵很累,撤掉这几套钉才恢复正常。后来玩大理石、花岗岩石板,玩某些“小电处”,玩某电子管护套,玩某空间调整神器(不具体说了),也同样是走弯路。


    IP属地:上海2楼2022-12-11 18:02
    回复
      2025-08-11 10:07: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音量变小可能是因为“理顺”了系统中原有的不协和音符,也可能是衰减了高频延伸吃掉正常的细节所导致的,需要仔细甄别。比如说,某些“电处”可能会衰减高频、吃掉细节,同样是让“音量”变小的效果。
      .
      一个可以采用的技巧是:测试前先把音量开到感觉略吵的响度,然后换上待测试器材,如果感觉不吵了,而且细节没有缺失,三频没有失衡,情感(音乐的微弱起伏)更加饱满,那这就是正确的变化。更加妥善的办法是:听几天之后,再撤下该器材,如果觉得声音变得索然无味不吸引你了,那么恭喜您,终于碰到了好的器材!
      .
      也许有烧友会有疑问,线材是不懂音乐的,它怎么知道去“理顺系统中原有的不协和音符”呢?
      .
      镁声玩音响这么多年,越来越认识到:所有的音响器材和周边,从线材到器材,从供电到空间,其实都是谐振器!
      .
      脚钉有固定谐振频率,复合器材之后会有更多的谐振点;线材有分布参数,结合前后端元件之后就是个LC谐振电路;空间更不用说,长宽高对应着不同的简正模式和频率。我们从音响系统听到的,只有一部分是音源的信息,其他都是各种扭曲染色激励后的个性化的声音。音响难玩,这就是根本原因!
      .
      以单件器材来说,好的音响器材和周边,会让谐振频率尽量处于人类能感知到的频率之外(例如黑胶唱盘唱臂的设计),或者让谐振频率尽量分散和均化(例如空间的处理)。以整套音响系统来说,脚钉、线材、音源、前级、后级、音箱、空间等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固有的谐振频率分布,如果刚好彼此错峰填谷,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也就是器材讲究搭配的重要原因。
      .
      镁声漫长的发烧经历中,曾经遍访名师,见识到很多颠覆认知的现象。有一位李老师,只用三枚小小的木钉放在cd机下面慢慢找位置,就能很大程度修正系统和空间的缺陷,调出宏大的音场、精准的结像、饱满自然的声音。另一位江老师,也是用几只夹板木块,打败了公认好声音的贵价钉垫。在这些老烧的系统,每一件器材,每一个环节,虽然未必最优,但搭配好经过常年的精细调整,整体处于自然平衡的状态,新的器材加入,系统的谐振分布变了,必然打破平衡,需要进一步耐心调整才能融入。
      .
      有一位茂名的AV烧友,用了镁声推荐的无线圈空开,反馈说中高频好得不得了,但低频变弱了。我让他重新跑一遍AV前级的奥德赛设置,又重新取得了平衡,而且声音上了一个档次。


      IP属地:上海3楼2022-12-11 18:05
      回复
        回到开始的话题,好的线材能够“理顺系统中原有的不协和音符”,其实是指旧的错误的线材,带来了更多的谐振,让音乐不自然,不耐听。换上正确的线材之后,减少了谐振,也就相当于“理顺系统中原有的不协和音符”。
        .
        那么,一条普通的线材,是那些环节造成谐振加剧的呢?
        .
        1、线头部位阻抗突变造成反射,因此要妥善处理线头的压接和锁紧。
        .
        2、火地零平行顺绞会加强彼此的串扰和谐振,因此要利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理论重新组织和编织。
        .
        3、绝缘体的介电特性会造成导体所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分布及谐振特征。因此尽量采用介电参数低的材料。
        .
        4、导线导体铸造和拉拔引出的方向不同,会造成不同的传输特性,频率越高区别越明显。因此要管理导线的“初始电气方向”。
        ……
        .
        这些可以调整线材谐振的切入点还有很多很多。一些线材厂家正是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切入点上做到了极致,就诞生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线材品牌。
        .
        由于以上这些切入点,某些是可以用仪器测试的,某些就无法测试和证明,只能靠经验和大量的打样对比反复试听,因此有些发烧友会认为这些知识点是玄学,是忽悠,是线材商家讲故事。其实,只要发烧友做个简单而安全的试验,就可以亲自证明导体方向的重要性:把自己家音响系统的喇叭线,头尾对换一下(只换一边就行),听听声音有没有区别。
        .
        如果有区别,那镁声要问:目前世界上有哪种仪器能测出一边的喇叭线换方向之后,电、声频谱产生了什么变化吗?所以,仪器再先进,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人耳的敏感度,千百万年来,人类耳朵不仅像话筒振膜一样敏感地感知声音,更进化出了对数、积分、自适应调整、局部放大等智能化的功能,目前仪器测不出差别不等于人耳听不出差别。
        .
        如果真的听不出区别,那恭喜你,从此可以摆脱发烧友纠结、折腾、不断升级的苦海了。


        IP属地:上海6楼2022-12-11 18:11
        回复
          从喇叭线开始,到喇叭线结束——发烧音响线材调整的方法论
          .
          一套音响系统,最基本的器材多数是CD机、前级、后级、音箱。这套音响系统的线材就包括喇叭线一对,信号线两对(其中一对是过机线),电源线3条。发烧友组建好这么一套音响系统,下一步就要开始利用线材进行调声。可是这么多线材,每一种都对声音有着明显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哪一条线开始呢?
          .
          对于这个问题,发烧友各有各的答案,例如有的说先从电源线着手,因为供电是根本;有的说先从喇叭线着手,因为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有的说先从解决短板着手,换掉最便宜的那条线材;有的说随缘随意,从网上淘二手,看到价位合适的名牌线,就买回来试,不合用再出也容易……
          .
          这些答案都有道理!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镁声认为应该先从喇叭线着手,原因如下:
          .
          1、抛开复杂的盒子线、屏蔽线不论,喇叭线其实是最“简单”的线材,绝大多数喇叭线不需要屏蔽、接地和复杂的编织,甚至连接头都可以不要,两条裸线接上就能工作。最能听到导体本真的声音,也最容易得到负面影响最小的结果。
          .
          2、信号线和电源线都分别有几条,存在较多的组合搭配变数,而喇叭线只需要一对,变数少,可以更简单直接地达到目标。
          .
          3、喇叭线线基选择比较多,而且方便更换方向,可以零成本得到几种不同的效果,有利于发烧友锻炼耳力,顺利迈入线材调声的殿堂。


          IP属地:上海7楼2022-12-11 18:13
          回复
            那就让我们从喇叭线开始吧——
            .
            尽管一些品牌在喇叭线上玩了很多花样,例如天仙配的盒子,NBS的屏蔽、LESSLOSS的编织。但镁声反复测试验证,喇叭线只要有好的导体,正确的方向,不需要屏蔽和编织,也一样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不会是系统的短板。
            .
            选喇叭线的线基相对比较容易,看预算了,可以用无氧铜、单晶铜或者纯银线。导体结构方面可以用毛发般的细丝绞合,也可以用单支。细丝的声音比较丰满柔和,单支的声音力度好,速度快。线径从2平方到10平方都能正常工作,越粗的线,力度和能量感就越好。
            .
            尽管厂家的喇叭线和电源线属于不同的系列,但从导体来说,喇叭线和电源线其实完全一样,2支或4支包在一起就是喇叭线,3支包在一起就是电源线。
            .
            以镁声的经验,多数厂家的喇叭线都没有进行导体方向管理,外皮的印字是跟着流水线随意印上去的。新喇叭线到手,大家一定要试试反向接的声音,说不定反向接声音更好。
            .
            镁声买回2支或者4支的喇叭线基,一般会把外皮剥掉,没有外皮声音更加通透细腻自然。另外,剥掉外皮后,可以把其中一支换方向来试听,很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出现。
            .
            喇叭线不能拖在地板上使用,一定要垫高!地板的不同材质会发射不同特征的频谱辐射造成染色,垫高5厘米就没问题了。垫块不需要购买昂贵的牌子货,做包装缓冲的廉价的珍珠棉泡沫块(材质是发泡PP料)介电指标超低,反而有很好的效果。
            .
            剥掉喇叭线的外皮确认好方向后,为了避免线芯散着不美观,正负两条线外面可以用蛇皮网或者棉套包在一起,但也都会造成轻微的染色。某些材质的染色比较悦耳,某些材质就会出恶声,要注意对比。两条线不要捆扎得太紧,留有几毫米的间距,减少线间电容,效果会更好。


            IP属地:上海8楼2022-12-11 18:15
            回复
              当然,喇叭线不是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和设计,而是说,和电源线及信号线相比,喇叭线复杂的结构所带来的,更多的是个性而不是有“普世价值”的提升。
              .
              镁声参与很多大系统的配线调声,几个当红品牌的旗舰喇叭线,都是差异很大的风格,经常会发生10w级别不如2w级别的情况。这不是说2w级的一定更好,而是喇叭线不是单纯“一个人在战斗”,要和后级的输出级以及音箱的分频网络连为一起协同工作,没有哪一种喇叭线的复杂结构适合所有的后级电路,某些特殊的编织,对于某些后级电路,反而在大音量下容易引发自激,造成烧机。因为每套系统的后级电路和分频网络参数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喇叭线来说,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
              .
              而电源线和信号线,相对于喇叭线来说就没有这么大的变数,一种更好的导体和结构,在多数系统都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调整线材时,一开始就不要用癖性太强、结构复杂、甚至带盒子的喇叭线,应该用最“安全稳妥”的优质线基,控制好间距就行了。等其他线材全部调整到位,最后再试听不同的“复杂”喇叭线,解决临门一脚的问题。所以镁声写这个章节,名字就是“从喇叭线开始,到喇叭线结束”,也是隐含这层意思。
              .
              经过这一番折腾,喇叭线基本到位了,下一步,镁声建议开始更换电源线。
              .
              镁声在之前的帖子里说过:因为电源线的地线和信号线的地线是相通的,地线电位的浮动会调制音乐信号;而且电源线科学合理的结构,能够疏导器材工作时发射的高频杂波,尽量避免反射和串扰,让器材的电路工作在最佳工况,因此电源线是所有发烧线材的基础。
              .
              很多烧友尝试diy电源线,买回昂贵的线基和顶级的头尾,花上几千大元以为能得到过万成品线材的效果,某些专营线基头尾的经销商也有买线基头尾免费安装的服务,但结果往往失望。镁声十几年前就和一帮烧友开始diy电源线,遇到好的头尾线基,大家都知会一声满怀欢喜地买回来做,还交流对比彼此的“作品”效果。但比来比去,最后随着烧龄见长,都回到名牌成品线的路上去了,冤枉钱花了不少。


              IP属地:上海10楼2022-12-11 18:20
              回复
                对于电源线来说,后级线又是选择余地比较小的。那我们就要先从后级线着手。
                .
                早年老烧中有三大动力线的说法,主要是NBS,PS,VD三个牌子,到如今,PS也很少见到,VD已经不复存在(设计师后来新创立了“高传真线材”的牌子),“似乎”只有NBS一枝独秀。
                .
                说到NBS,镁声早年用过2条黑珍珠二,买来一耳朵的兴奋,但听久了就很不满意。虽然NBS三频分布均衡,低频强悍,高频延伸也算不错,但始终不够细腻,例如听小提琴,演奏家微妙的情绪变化被弱化,造成音乐情感表达不饱满充分,听爆棚的合奏场面也许比较带劲,但听独奏或者小编制的室内乐就淡而无味。后来的黑三,黑三+也是同样的风格并无质的提升。所以NBS买的人多,出的人也多。
                .
                黑珍珠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存在感太强。一个系统用了一条,整个系统就变成黑珍珠的风格,很难通过其他环节线材的调整纠正回来。所以喜欢的自然很喜欢,不喜欢这个风格就要谨慎。
                .
                镁声这个帖子,不会推荐牌子,也不会黑哪个牌子,只是借这个牌子的特性,说一说线材搭配的经验,避免烧友走弯路。何况黑珍珠大名鼎鼎,江湖地位也不是一个帖子所能够撼动的。
                .
                我们对比试听后级的电源线,注意力更多要集中在音场大小,结像形体,速度快慢,低频的线条、弹跳、下潜和量感等方面。这些声音要素,虽然通过调整前段线材也能产生变化,但通过后级线来调整更加直接和纯粹,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带来新的问题。


                IP属地:上海11楼2022-12-11 18:23
                回复
                  2025-08-11 10:0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说前端器材的电源线。
                  .
                  前端器材一般只有几十瓦而已,所用的电源线1.5~3方就足够了。更大的方数能够带来能量感的增强,但损失的是鲜活灵动和纯净。所以前面所说的几种大方数动力线用于前端器材多数是不合适的。前端器材导体可以细一点,但屏蔽和编织一定要做足,所以顶级的前端器材电源线和后级线几乎一样是那么粗,内部结构就大为不同。
                  .
                  我们对比试听前端器材的电源线,注意力要集中在背景黑度、细节呈现组织、和泛音的包络线方面。”背景黑度”好的线材,一上机,就能感受到那份安定,第一个乐音开始前有几秒静默,虽然似乎没有声音,但能感受到录音空间的大小和现场情况。在喇叭还没有发出乐音的时候,已经能知道是现场录音,还是合成录音,是真乐器,还是电子乐器,这真是美妙的感受。
                  .
                  “细节的呈现和组织”方面,有些线材(例如低档的银线和镀银线)会有很多夸张的“细节”,其实是缺乏组织的声音,偏亮,锋利,不耐听,这类线材一上机会有很大的变化,声音像打了激素一样,吸引初学者买单,但听久了,耳朵会很累,音乐味尽失,让人坐不住。
                  .
                  “泛音的包络线”,这个词汇比较专业,说白了就是音色。但音色大家天天说,很少人知道音色其实是泛音的包络线形成的。
                  .
                  高频泛音多,听感就是水分足,中频泛音多,就是有粘滞感,低频泛音多,就是丰满舒展。高中低泛音都丰富而准确的线材很少。
                  .
                  泛音也不是越多越好。录音里没有的泛音,非要用线材或者器材加一截,那是染色,换一种曲目类型就播不好了。例如大鼓的低频要凝聚有弹跳,音头要快出要清晰,余韵要衰减自然,不能变得拖沓散乱,或者临收尾时还鼓包。而贝斯的低频,就应该能听出是一根“筋”上的持续颤动,音头不会那么快,也不会和音尾有明显的分界。


                  IP属地:上海13楼2022-12-11 18:27
                  回复
                    电源处理器和隔离牛
                    .
                    先声明一下,镁声不销售任何电源处理器和隔离牛,此贴内容都是长期亲身试验的经验总结,不会有任何商业推广的目的,请烧友放松心情阅读。音响博大精深,镁声所说的一切,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镁声发帖不写则已,要写一定会如实报告,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人云亦云。因此如果镁声的心得和之前大V的推荐有不一致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并请读者自行明辨。玩电有风险,烧友需对自己的玩法和后果负责。
                    .
                    先说电源处理器。好的电源处理器也有,但很少,而且成本非常高,很多电源处理器对声音都是负面的效果。镁声自己的听音室,先后入驻过近10种不同电源处理器,最后都没有留下来。有些电源处理器一插上会有耳目一新的听感,例如更聚焦、弹跳更好、背景更黑之类的变化,但仔细听,会发现这些电处改变了乐音的泛音分布,声音的纹理变得朦胧或者粗糙,节奏感消弱或者机械,不够自然,不打动人。
                    .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测一下电源的波形,电处明明是让正弦波形更加完美,消除突变和毛刺,怎么可能带来负面的听感呢?是不是镁声你听惯不正确的声音,改善之后反而不习惯了呢?
                    .
                    镁声已经深刻反思过,并持续带着这个疑问去实验和思考。过程和结论如下:
                    .
                    关注镁声文章的烧友都知道,六年前镁声就探究电源线改变声音的机理,买了2台供电质量测试仪进行实验。结论是:即使供电质量很好,是纯粹的50hz正弦波,插上器材开机工作之后,由于器材的非阻性负载特性,也会向电源线和供电专线“反射”丰富的高频谐波和不规则杂波,“污染”供电质量,而接上纯阻性的电炉或者电阻就没有这个现象发生。


                    IP属地:上海14楼2022-12-11 18:34
                    回复
                      市面上大多数电源处理器,都是讲如何重整或者再生从输入端过来的供电上游的正弦波,而对于从输出端“反射”而来的高频杂波,有没有考虑过特设功能电路进行重整或者消除呢?希望电处厂家能够在这方面开展进一步研发。
                      .
                      (如果哪位烧友知道,某电源处理器的宣传文案提到过对于输出端反射回来的杂波能够进行处理,请告诉镁声,一定万分感激并立即研究测试。镁声期待着具备这种功能的产品)
                      .
                      读到这里,我想您一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换了这么多的电处,依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好声音呢。接下来可能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么到底有没有能够“双向处理”的电源处理器呢?
                      .
                      ——有!下面镁声就要吹“牛”了。
                      .
                      尽管很多老烧用了隔离牛发现效果很好,但玩牛一直都是非主流的玩法,一来市面没有成熟的品牌和产品;二来传统的说法隔离牛和高端的电处在理论上并没有更先进的地方,隔离牛也有很多局限,说隔离牛更好声是很奇怪的事情;三来效果好的隔离牛往往是洋垃圾拆机件,玩起来有风险,外形也难登大雅之堂。
                      .
                      也正是考虑到隔离牛的确有很多局限(后面会一一讲到),镁声玩牛多年,过手好牛十几头,一直没有发帖汇报心得。随着越来越多的烧友中毒镁声推荐的隔离牛,才想起有公开和分享的必要了。在此要给隔离牛正名,并揭示隔离牛好声音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具有多数电源处理器所没有的“双向处理”的功能,这就是隔离牛的厉害之处!
                      .
                      记得几年前,某大烧到镁声的听音室家访,看到裸装的洋垃圾隔离牛大为不解:怎么用这东西,会不会压缩动态?镁声立即现场切换用牛和不用牛的声音进行对比,立即改变了大烧的看法。用牛的声音泛音极为丰富自然,更接近真实乐器的发声,(相对而言)不用牛声音干瘪苍白,吸引力减弱。
                      .
                      几年来,和镁声交往的烧友,纷纷加入玩隔离牛的行列。都在网上搜寻好牛,时不时微信发链接问镁声哪台好声哪台不好声,再三搜寻终于买到心仪好牛之后,一听就会欣喜若狂!
                      .
                      的确,隔离牛应该是目前最超值的音响器材了。目前几十上百斤的牛只卖几千元,哪件音响器材有这么实诚?正常使用可以用好几十年,真正的用到过世,而且越用越好声!
                      .
                      但是,请冷静,镁声一定要说说玩隔离牛的缺点和风险,请烧友理性选择:
                      .
                      1、音响专用的隔离牛也有,但价格都是天价,效果还不如洋垃圾中的好货。而洋垃圾中的隔离牛品种太多了,效果参差不齐,新手无从选择。
                      .
                      2、隔离牛非常沉重,又没有公认好的品牌型号,不能按图索骥,买卖都极为不便。
                      .
                      3、小牛会压缩动态,大牛很多会有牛叫、发热等问题,到手发现问题无法退货,也很难转让。
                      .
                      4、玩隔离牛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虽然懂电的都认为隔离牛很安全,但其实外行玩就很危险。


                      IP属地:上海15楼2022-12-11 18:50
                      回复
                        很多烧友有疑问,器材工作时产生的杂波需要处理吗?就像在水龙头下洗菜,自来水是干净的就行了,流出去的污水还管他干嘛?
                        .
                        交流电可不能用供水系统来比喻,镁声之前多次在帖子中说过,交流电的三条导线不是三根水管,而是3条天线,它们的长短、编织、屏蔽、外包,都会引发不同频率的电磁谐振,耦合到地线上,造成音频信号地电位的浮动,从而改变声音。
                        .
                        打个类似的比方,器材工作时的交流供电,更像在洗衣机里面洗衣服时的水,脏水清水混在一起反复震荡。器材产生的杂波经过排插(电处)的反射和谐振,又会回到器材,调制音频信号,干扰录音中原有的泛音分布和比例,造成不自然的听感。
                        .
                        隔离牛天生就有这个功能,对于器材反射回来的杂波,它同样可以利用电磁转换的原理进行消减和抑制,转化为热能,消除高频杂波的反复震荡,从而尽可能保持录音中完整的泛音结构。
                        .
                        玩牛的老烧其实真不少,10年前镁声去南沙发烧李前辈那里学习,就看到他在阳台装了一台床头柜大小的铁塔隔离牛,专供音响系统。话说回来,真要找好牛,还是要找进口的。下面说说怎么选一头好牛。
                        .
                        好牛都是要淘的。和名牌音响专用隔离牛相比,淘洋垃圾牛只需要付出10%的价格,就能得到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一来洋垃圾牛是按照废品的价格进口的,商家拿货的成本很低,即使层层加价到发烧友手上,感觉也能接受。二来二手牛都用了十几年几十年,煲熟了,买新牛往往要几个月才能煲开。
                        .
                        例如日本产的某品牌WB牛,洋垃圾,一千瓦内基本都是几百元,同样的东西,日本某神定制时加了一层铜箔装个外壳,就变成两万三万了。
                        .
                        不过洋垃圾牛也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安全牛,有的是变压牛,只有少数是专用的噪音隔离牛。这种专用的噪音隔离牛标签上一般会注明,初级次级线圈之间有铜箔隔离层,线圈绕法也有所不同,一看就能明白。
                        .
                        话说回来,即使不是专用的噪音隔离牛,也有效果很好的宝贝。看看铜线粗细、漆包质量、硅钢片厚薄和用料、整体架构的工艺就大致清楚了。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有很多相关讨论,镁声只写原创的观点和亲身的经验。
                        .
                        1、关于功率
                        .
                        一般隔离牛的功率至少需要超过器材总功率3倍以上,5倍以上听感更好。初期可以买一个高品质的一两千瓦的牛先玩着,用于前端器材,等有经验了再买四五千瓦以上的大牛,用于后级。
                        .
                        2、关于结构
                        .
                        隔离牛有方牛、环牛、R牛、双C牛、WB牛等很多种结构形式,声音也各有特色,同一种结构形式的声音有趋同性,例如:方牛声音温暖厚润,中低频泛音多,但效率低,温度高;环牛和R牛通透快速,泛音一般,效率高,隔离效果一般;双C牛凝聚细腻,泛音自然准确,隔离效果好,成本较高。烧友可以根据器材的声底和预算做针对性的选择。


                        IP属地:上海16楼2022-12-11 18:55
                        回复
                          3、关于牛叫
                          几千瓦的大牛通常都会叫的,大声小声的差别。只要距离一两米以外不易察觉都算不错。好在正常的牛叫并不怎么影响隔离效果,当然越安静的牛,往往质量就越好(不代表声音就越好)。

                          不同的供电质量,牛叫声音大小也不同,镁声就碰到过自己家里试过不叫,搬到朋友那里就叫的情况。而且白天和晚上的叫声不同,不同电压的叫声不同,甚至插上不同的器材,叫声也会有不同。呵呵,晕不晕?所以打算玩牛的话,要把牛放在远离听音位的位置,最好是把牛放在音响室外面,供电线穿墙而入,这就省心了。

                          4、关于发热
                          发热是可以测量的,用万用表测一下空载电流即可。买牛时一定要卖家测一下。方牛一般发热大,大牛的空载电流会有1~2安,要注意散热,大环牛和双C牛要小于1安才是好牛。通过并联电容可以有效降低牛的空载电流,节省电费,但声音也会受到影响。镁声买了很多种电容来测试,最后还是都撤掉了。
                          为什么一定要测量空载电流呢?因为牛一旦用上,就不能关,一直要烧着才好听。关掉牛凉下来,下次再打开就要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天一夜之后才能完全恢复。所以说牛需要养,每天不听音响也需要几度甚至十几度电养着。
                          运气好能买到0.5安左右安静的声音好的大牛的话,千万别放过!这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供电问题,而且能节约不少电费。

                          5、关于接地
                          好的隔离牛有几个接地点,初级地,次级地,屏蔽层地,外壳地,对应不同的供电和地线方案有着不同接法。卖牛的商家对于隔离牛的接地方式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每次买牛回来镁声都要重新接线和测试。


                          IP属地:上海21楼2022-12-11 19:42
                          收起回复
                            6、关于平衡供电
                            隔离牛往往会号称平衡供电,根据零线接点的不同,实现+110和-110的平衡供电。镁声反复比较过,很多所谓的平衡供电,并非完全对称,效果和0~220v供电并无明显优势。
                            .
                            虽然隔离牛可以接成平衡式和非平衡式输出,对于新手,镁声不建议自己重新接线,因为有短路的风险。就用商家的接法就好了。
                            .
                            7、关于多组电压
                            有的隔离牛可以选择多组电压,例如有的设有电压选择按键,通过选择开关联通不同的绕组实现不同的电压,这个功能非常好用。我们玩洋垃圾牛,都是看裸牛的功能,如果有多组电压选择,请优先考虑,并把不同电压的绕组都接到不同的输出插座上。
                            .
                            不同的器材,接不同的电压有不同的表现,以220伏的器材为例,接210v会更加柔和,接230v会能量感更强。日式器材对电压比较敏感,最好接原厂设计的电压。多组电压输出给我们调声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手段。
                            .
                            很多玩牛的老烧都不知道,多组电压输出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把器材联接到同一台牛的不同电压绕组,相当于在器材之间加了一个巨大的扼流圈,可以一定程度地隔离器材间的串扰。
                            .
                            镁声玩牛多年,才物色到一台6千瓦的隔离牛,带有110、210、220、230等多组输出。镁声把cd机调到110伏,插在隔离牛110v的输出绕组,其他器材分别接220v、230v,这样比所有的器材都插到220v的绕组效果好得多,接近一机一牛的效果。
                            .
                            这个帖子打算写线材、供电、接地、空间、摆位等系列调声心得。就像前面所说的,镁声不会写人云亦云的东西,都是有独到见解、原创玩法、亲身经验、反复验证有效才写。请继续关注。


                            IP属地:上海22楼2022-12-11 19:44
                            回复
                              2025-08-11 09:55: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摆位的真相和技巧------------
                              .
                              音箱摆位的各种理论方法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有知名大V例如刘汉盛主编的摆位八法,也有各音箱厂家推荐的方法,还有论坛老烧高人分享的个人摆位心得。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都没有讲清楚最根本的一件事,那就是摆位的真相。
                              .
                              “镁声发帖不写则已,要写一定会如实报告,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人云亦云。因此如果镁声的心得和之前大V的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并请读者自行明辨。如果有老师愿意分享自己更加科学的理论或者技巧,请不吝赐教,镁声非常感激!”
                              .
                              镁声写帖子,一定要从理论到实践,从自己的系统到朋友的系统,都研究透彻反复测试有效才写,否则就是耽搁大家宝贵的时间精力。镁声的听音室只有14平米,先后入住过的大小音箱有十几对,并且10年前就购买了XTZ声学测试套件,这让镁声有机会充分摸索实践每一种音箱的摆位方法和技巧,验证最终的理想位置听感和频响曲线有什么关联。
                              .
                              到最后,镁声在3.1米宽的听音室玩双9寸低音的落地箱,可以大音量播放交响而不吵不乱,说明镁声独创的摆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不过依然需要再提醒一次:请不要相信镁声所说的每一句话,除非符合您的认知!如果彼此认知不同,不在一个维度,实在没必要争辩。
                              .
                              镁声研究摆位,也是认为先要树立科学思维,搞清楚摆位的真相。有了理论基础,再研究各种摆位实战技巧,才会有的放矢。
                              .
                              先说说摆位的几个常见误区:
                              .
                              1、某某箱子间距必须是2.**米,否则不好听
                              2、箱子位置必须在房间长度宽度比例的某某某个点上;
                              3、两只箱子必须平行(或者必须内凹多少度);
                              4、箱子必须距离后墙***厘米以上,必须距离侧墙**厘米以上
                              ……
                              看到了吧,这些都是讨论摆位的文章中常见的观点,这些观点全部是有局限的,以偏概全,因为作者没有搞懂摆位的真相!
                              .
                              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烧友不重视摆位,例如认为“摆位精确到厘米毫米,完全是忽悠人,听音位人头都不是完全固定的,怎么需要音箱的位置那么精确?”——这也是没搞懂摆位的真相而走入的误区。


                              IP属地:上海23楼2022-12-11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