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67,681贴子:31,710,744

我的烧板记录(精英、家园搬家过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搬家文如下,可长了。
遥想当年,遇到了劲三506,惊为天板,震撼之余决定把当时手上的70多块板都出掉。因为506带给自己的冲击太大,觉得其他板对个人而言都已是浮云,放在手里也是浪费,不如出给有需要的人,实现他们应有的价值。
在此之前,烧板一直只进不出,虽然决定全部出掉,但是多年相处,仍有不舍,遂决定开写此贴。
后来,止烧不止买,对有兴趣的板子还是想收来试试。
这帖的性质也慢慢变了,权当给自己的烧板生涯做个记录。
先说明一下本人水平:
打法:很主流,横板双反两面弧(反手不大稳定)。
不是高手,水平很一般。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在任何一个圈子里都没当过顶尖选手:大学是学校第四(没特招生);老家(天津一个区)的比赛进过前八(几乎都是纯业余选手);广州一个俱乐部(纯业余球友)最好成绩第八(赢了很多不该赢的球);工作的大系统打过第四、第六(签位很好的情况下);三五好友打“红牛杯”循环赛,我是经常买的那个。
所以我写评测写不长,看来看去就那三样:手感、力量、控制,技术也就那几样:发球、台内、弧圈、击打、防守。那些有名的评测大作里面的高级技术,爆挑、拧拉、把板子击穿至天花板等等一概不会(2013.10.22更正,拧拉学会了)。
所以大胆说是评测,其实就是个人体会,没什么权威性,大家自己掌握参考价值。
写这个帖纯粹是图个乐呵、留个念想。大家最好当故事看。哈哈。
写于2012年,发表于2014年。
一百多篇测评,随后奉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10 12:01回复
    几点说明:
    一、本人水平十分有限,评测感受十分主观,不喜可随便喷。
    二、使用感受仅针对手上这块,个体差异不可避免。
    三、配胶情况:近年来,基本正手狂三40度没有变过,区别只在国、省、普、neo,近年来普狂几乎不用了,中间穿插一些省蓝鲸2;反手德系高密、硬度42左右、厚度2.0不变,型号乱换:F1、palio macro pro、joola 绿能、快车2号。
    【2013.11.20更正】自即日起开始只用特制,正手还是40度狂三(蓝、橙都有,蓝为主),反手改为05或05FX(05FX为主)。2021年重新开始打球以来,反手换成狂三38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1-10 12:04
    收起回复
      2025-08-04 17:1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岸度andro kinetic-carbon
      colonelcui 乒器库 2016-08-25 11:26
      万事开头难,所幸这块是第一块,多年前写过一篇勉强算评测的东西:
      自从从朋友手里接下现在这块安德鲁薄碳,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适合自己,用这个,见球就是敢甩。用了这么多次从来没有在板上感觉不对而郁闷过。
      其实这块板外在的东西跟我的爱好完全不同。我喜欢朴素的东西。之前觉得自己只能用纯木,实心柄,普通面材。可是这块板,又是手柄镂空,又是加了碳砂(摇起来沙沙响),又是薄碳,又是染色大芯,处处都是新概念和我以前看来华而不实的东西。
      正因为以上的问题,周六就去买板了,太白金星打折,TO(ST柄),200多拿下。到过的所有坛子没有说这个板不好的,什么更适合业余的OC加强版,弥补了反手的不足、发力的不足,什么纯木的手感,加碳的底劲,什么五层的控球,七层的力量………………为了直接比较,把安德鲁上的胶皮直接撕下来贴上,不灌胶,去了球馆。
      手感是好,可是跟之前的500、OC、Xstar一个毛病,打不出去。击球一速不够,肯定不敢只往前甩,于是意识里的前冲一出手就又变成了高吊,旋转倒是挺强。输了很多不该输的球,或者不该输成那样的球。
      黯然换回安德鲁,没练球,就又能甩开了,之前输的除了一个先走了的,都赢回来了。 这块安德鲁,面材厚,碳层薄,小力量柔和,搓球、发球咬得住(这个优点纯木板都有,用过的碳板都没有),发力打到了碳层就又很够力量(这个优点象七层半,比如阿志的CL,但是用过的纯木又都没有)。
      虽然外在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都不喜欢,但是使用性能让我换不了他。(以上写于2006年3月,当时正手是palio的霸道2046内能版,反手不记得了)
      这块板的长处在进攻,弧圈型的进攻,发力拉冲的时候心里比较有底。小球的手感算是中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1-10 12:07
      收起回复
        二、斯蒂卡stiga CL实心 ST
        上校 乒器库 2016-08-26 00:14
        经久不衰的经典,评测、感受太多了。
        扎实可靠,无太大缺点但是也没有让人惊喜之处。我终究还是觉得,CL对于一般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块快弧偏快的底板,而非弧圈板。
        这块来说,我的感觉是击打比重越高,越能发挥它的长处。使用的时候,心里是踏实的,踏实到激动不起来。小球手感,包括台内球、发球,是一种木木的感觉,但不会因为手感模糊而乱失误。防守能力比较好,但是需要技术比较纯粹的击球动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1-10 12:08
        收起回复
          三、斯蒂卡stiga EG ST
          上校 乒器库 2016-08-27 01:22
          曾经的最热底板之一,当年的杀神杵。杀神你们还知道是谁不?
          手感、底劲,都堪称stiga的代表作之一。纯粹的弧圈板。
          用过两块,感觉与另一块stiga的至尊经典OC来比,出球性能上有九分接近,最大的差别在于手感的反馈上,没那么震手的感觉。用EG的人,一般都用过OC,或者想解决小球,或者想解决反手,换成EG的,这帮人就不怕震手!
          这一点手感上的差异,会让这些使用者止不住地想发力,“OC那么震,你个EG怎么就不够震,怎么就不够震!”再加上玘子当年歇斯底里的正手发力,EG竟然一度被描述为暴力板。
          实际上,EG暴力吗?本人觉得一点也不,跟OC相比,扎实的手感换来的就是整体形变的下降、绝对力量的下降。但是,失误少了,发力放心,自然就敢加力。小球又能比OC那个大弹簧降低了放大效应。
          所以,EG带给我的感受就是,因为够放心,所以敢乱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10 12:10
          收起回复
            四、斯蒂卡stiga AC FL
            上校 乒器库 2016-08-28 08:27
            Stiga的全球销量冠军,没错,就是这个,AC。不是OC,不是EG,不是红黑,不是TO,更加不是无机之后的一堆新贵。
            最出名的使用者应该是瑞典老将卡尔松,永远的瑞典男单三号,似乎比他的前辈老瓦和老佩退役还要早,因为这两位老哥实在光芒太盛、坚持太久,使AC在国人心中和卡尔松一样,一直处于二流地位,这是它不应得的。
            总有人找练功板,这就是最合适的练功板。稳定,稳定,稳定。球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小球、弧圈、攻球,都有把球“放”过去的感觉,放哪就是哪儿。你不能要求它太多,但是它给你的绝对不会少。
            在暴力横行的今天,它可能光芒不在,迟早走下销量冠军的宝座(或者已经走下了?我的数据不新),但是,希望好好掌握乒乓球技术、从基础做起的球友,它能一直陪伴你进入业余高手的行列。
            AC带给我总体的感受就是,舒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1-10 12:14
            收起回复
              五、斯蒂卡stiga 水晶plus ST
              上校 乒器库 2016-08-29 00:21
              这玩意刚出来的时候相当高端大气国际化。乒乓球拍,竟然能跟水晶扯上关系?!
              在此之前,板面上做的文章只有CR技术,但那毕竟只是个虚无飘渺的技术概念。这可是水晶啊,贵东西。Stiga成功的调动了乒乓球爱好者的精神,刺激了消费的神经。
              在stiga早些年的热门板里,水晶plus似乎是唯一没有明星球员加持获得成功的(AC卡尔松、OC王励勤、EG陈玘、TO帖雅娜、CL一大堆、红黑是谁我忘了)。尝到甜头,现在,钻石、翡翠,都出来了。
              说太多了,谈性能。水晶系列也不是一问世就万众瞩目,水晶一代被很多尝鲜者诟病,最大的问题是虚弹,丧失了stiga最吸引人的底劲。水晶plus是水晶的第二代,针对市场反馈作出了调整,怎么调整的我不知道,但是性能是最有说服力的,它拯救了水晶系列。
              从我这块板的使用情况来看,表面弹性增强的同时,保持了清晰的手感,具体怎么说呢,有点介于OC和TO之间的那种感觉(有人会问,你是说厚度吗?似乎有点肤浅,但这可能真的是根源),有点发空,有点OC的放大感,防守顶重板比OC要扎实一些。
              因为出球快,必然会丧失一点点底劲,远台的时候那个发空的感觉会更强。近台相当可以,小球也很清晰,你要台内斗短它都可以让你放心。总之我感觉这玩意不能去中台以后。
              总体感觉是,清澈。(因为它叫水晶吗?我又肤浅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10 12:51
              收起回复
                六、斯蒂卡stiga AC(老黄标) ST
                上校 乒器库 2016-08-30 07:17
                AC前面介绍很多了,这块是我在收集stiga经典的ST版本的最后一步,本来以为没希望了才收了前面那块。没想到偶得,还是黄标,当然,当年黄标还没这么受重视。上家人在美国,头一次收国外包裹,是个记忆点。
                关于这块的最大特点,大家从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另外一块轻了10多g!68.5g,这应该算是底板中的羽量级选手了吧。这些数据我是今年才量的,这个结果着实让我惊讶了一下,开关机量了三遍,确认机器没坏。
                为什么这么惊讶,因为我就打过的感受来说,轻10多g,竟然没感觉出来!这对自以为敏锐的楼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板实在太轻,贴上胶皮以后重心太靠前,挥起来就感觉不到那么轻了。
                性能方面,跟另一块新标的并无太大差异,只是需要给多点力而已。
                都说stiga品控不好,这是一个铁证,但是反过来想,它能把差10多g的板子做成手感一样的,好像又很厉害的样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1-10 12:53
                回复
                  2025-08-04 17:0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七、蝴蝶butterfly 科贝尔 FL
                  上校 乒器库 2016-08-31 07:05
                  老瓦灵动、老佩踏实、老普暴烈,这几块板和它们的主人的特性是一样一样儿的。老科呢?木讷。
                  科贝尔虽然首创了台内拧拉,为强大的没边儿的中国队又输送了一项先进技术,但是我怎么看科贝尔都不觉得他是个机灵人。接近老佩的踏实,但是好像又缺了点“具有平实的力量”那种气场,所以,是木讷。
                  板子也是一样。所有人对他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这是一块没有争议的板子。诡异、精确、敏锐、澎湃,这些都跟它不沾边。中规中矩,踏实刻苦,要赢球就得靠扎实的真本事。就像它的主人,谁都不否认他是个高手,但是好像谁也不怕他,他也不怕谁,但是也不克谁。
                  它跟CL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平实的让人提不起精神来。我说的只是感觉而已,性能还是有差别的,科贝尔是个弧圈板,这个无疑,所以在我这里得到了比CL高不少的分数。
                  弧圈、击打、小球,懒得一样样分析,给我的感觉都是一个——木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10 12:5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1-10 12:59
                    回复
                      卧槽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10 13:00
                      回复
                        八、斯蒂卡stiga 红黑碳王 ST
                        上校 乒器库 2016-09-01 06:54
                        终于写到红黑了。这是现存手上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的“前主板”,用它打过比赛的。
                        它颠覆了我一些观念,比如品相跟性能的关系。这货的面材竟然是由三块组成的,正反都是,而且一面薄的像纸,木纹乱七八糟。到手后被我嗤之以鼻,一放就是4年。
                        从新开始打球后,跟风改七夹,试来试去,这块红黑再丑,口碑还是不错的,试试吧。刚一上手,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是什么玩意儿!弧线(我都怀疑那能叫“弧”线么)直的要命,要么挂网、要么出界。唯一好处就是反手真好——所谓“支撑力”原来是指这个。因为反手太弱,需要弥补,又快比赛了,就定下来了。
                        奇迹发生在两周以后。一次打烦了,接发球直接侧身抡了个起点(相对于高点、下降前点),弧线还是很直,但是够长,过网后那一点点弧度刚好落在台面上。原来红黑是这样用的!一通百通。可能是长久压抑后,突然正手有球了,心情激动的原因。觉得这玩意哪哪儿都好,哪哪儿都对。
                        用红黑正手一定要向前发力,不需要用弧线找落点,看准要打的点,使劲就行,那微弯的弧线必定不偏不倚;反手摩擦也行、弹击也行、胡抡也行;小球听话的要命,要长得长、要短得短、加转够转、摆短够低。虽然因为弧线平,还是会有些失误,但都是自身原因,步法没到位、发力不充分什么的,怪不到板子头上。
                        总之红黑在那段时间深得我心。因为它本身实在没什么太大的缺点,所以让我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印象真的很难。好吧,考虑它弧线低平、吃球稍差的小小毛病,我的总体感受是——
                        过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1-10 13:04
                        收起回复
                          牛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1-10 13:07
                          回复
                            九、尼塔库nittaku 小鸟三代 FL
                            上校 乒器库 2016-09-02 07:04
                            盛名远播的鸟三,在我手里却成鸡肋。改七夹后第一个想到它,兴冲冲试用,纠结的坚持,无奈的放弃。
                            感觉上,跟许多朋友的评测差别挺大的。可能是我这块比较重的原因,手感觉得比较僵硬。力量倒是很充沛,弧线在七夹里也算好的,比较长,弧度也够,就是手感,反馈模模糊糊的,打上打不上心里也没什么数,完全没有大家津津乐道的清晰手感、细腻控制。
                            小球方面,它竟然让我想起了普碳……就是那种——做动作归做动作,出球归出球——的感觉,动作和出球质量没什么相关的感觉。我猜想,可能推崇鸟三的人都是从CL过渡来的吧。对我来说,它比CL好一些,但是远远未达到我的要求。
                            对鸟三的总体感受就是,力量足,威胁大,但是我不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1-10 13:07
                            收起回复
                              2025-08-04 16:58: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尼塔库nittaku rutis FL
                              上校 乒器库 2016-09-03 00:54
                              准主板之一。
                              在nittaku的乐器系列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价格相对亲民、朴实低调的东西突然出现在马龙手里,一下成了热门。
                              性能和它的外观一样,也和马龙的性格一样中规中矩,吃得住,顶的出,控得稳。手感亲和,只要动作基本到位,发力就有球,心里很踏实的感觉。玻纤的作用,增加了韧性,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脆度。
                              忠实的执行动作给它的要求,似乎没什么天花板,但是比你预期的要稳一些,不是个暴力机器,属于比较纯粹的弧圈板。
                              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踏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10 13: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