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这位Tx的回复,我不敢恭维。如果是在嘲笑我呢,我听明白了。如果不是在嘲笑我呢,我多心了。正如许多TX已经指出的,如果单写精锐的故事,那就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了,单写精锐的故事也够夺得了,虽然好的不多。
译欣如一TX 的回复,现特别谢谢你,这么长,理性又感性,没有谩骂,全是就事论事。我热爱这样的讨论(虽然听起来很可笑很迂腐,但请你相信我是真心话)。很多观点我很同意,譬如:“个人觉得,团长所呈现的是一幅以天地人性为最宏观背景下的抗战中的众生态,它坦诚的表现出各种性格、不同思维中心下的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引人深入思索所谓自然、社会与现实中的人性变化,而不是在以他们为道具表现自己的“说教”。“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是篇纯挑刺儿文,所以让大家误解了,我的错,本不应单开楼写这样的命题。
摘录关于卫国战争的文字,有理,但个人感觉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很不同,放在这里以对比张立宪的感受不是十分妥当。我才疏学浅,时常是半瓶子水晃荡还不吐不快。自觉还有点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知识确实是不多的。
很多西方社会国家,更多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及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而集体利益民族主义往往是被看成极端的思想。我不知道这部《二战秘密档案:苏联惨胜真相》是不是苏联人写的,但光看摘录的这一段是的。在个人主义和私有财产神圣的前提下,个体的生命是无比珍贵的,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是只能在极端状态下产生的短暂的激情,而在正常生活中,人们不由得会反思当时的牺牲即使是必需的,是否值得?苏联人民那是有血性的,如法国还为了保护其文化艺术不战而降呢,我可以理解,但实在无法接受啊。
我们则不同,儒家思想,大一统思想,我们理应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体,个人的牺牲一换来更大的利益,许多人,尤其是张立宪那个时代的人(即使受了三/民/主/义的影响),不但是心甘情愿的甚至是积极向往的。黄继光董存瑞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但是,这并不妨碍今天的我们进行反思(这也是我对团剧如此热爱的原因之一)。
战争何其残忍。不仅仅在于它的杀戮,还在于它把正常的尚有良知和人性的生物变成野兽般的仅有生存本能般的存在。昨天又和我妈(那是被我苦口婆心打着越洋电话劝了n次拉下水看团聚的)讨论关于虞师是否应该打上去的问题。回答很有趣,“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局部战斗要服从整体战局”(我妈军校毕业的,虽然她老人家当然没打过仗)。她说,没有哪一个部队的领导会和他的将士说你们去死吧,因为战争本来就是没谱的事儿,打起来了,意外太多,完全没有意外的情况太少了。我觉得,她们那一辈人,可能更少想到个人的利益,似乎和一个集体(即万万同袍)相比,牺牲小部分那是理所当然。我不同意。
由此,我在想,究竟是团剧让我们纠结于师团的矛盾虞啸卿的负义与否,还是因为今天的我根本不知道战争的真相和残忍,所以纠结于毫无疑义的争执?
关于249的原著,坦白说我只很少的看了一点点,不是不喜欢。只是我感觉,看团剧,是和所有主创人员交流(这么说实在太自大了),包括导演,编剧和演员,还有幕后。而看小说,只和249一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