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吧 关注:36,403贴子:508,304

问大家一个问题,庄子提倡中庸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


1楼2008-06-19 22:08回复
    看书去.告诉你也没有用.


    IP属地:广东2楼2008-06-19 23:10
    回复
      2025-09-02 11:3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08-06-19 23:45
      回复
        楼主像个被家长训斥的小孩儿.呵呵,同情下.


        4楼2008-06-20 00:20
        回复


          5楼2008-06-20 01:21
          回复
            有人知道庄子 提倡当隐士吗?


            6楼2008-06-20 01:22
            回复
              个人认为
              道家而言
              出世入世要看时局而定。
              天下有道,将道行于天下。天下无道,还是保全性命要紧。

              至于儒家的中庸。
              如果把中庸解释成恰到好处的意思话。
              与道家的不盈到有一些相似之处。

              ps:
              但儒道两家的根本要义是大相径庭的


              7楼2008-06-20 03:21
              回复
                儒道本来就是一家,怎么能说根本要义是大相径庭的呢。

                “天下有道,将道行于天下。天下无道,还是保全性命要紧。”我看这种人和庸才没有区别,天下有道,还要你施行什么道。

                真正的贤者,是乱世中的英雄,乱世中,他们出来拯救天下,天下安定了,他们自然复归隐遁。姜子牙、张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贤人。

                安定的社会中也有一些隐士,他们都是能在危难时拯救苍生的人,他们才是值得称赞的。其他人,都是平常人罢了。


                8楼2008-06-20 09:59
                回复
                  2025-09-02 11:29: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儒道

                  儒家的礼仪仁义,《道德经》上直接就有原文评论(而且评论的相当直白。),实在是不想多说了。
                  要说“儒”“道”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到确有相通之处。

                  其实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来就《论语》上的话。

                  --------------------------------

                  关于后面的问题。

                  乱世未必就是“无道”的,看似的“太平盛世”也未必就是有道。


                  其实这个“有道”“无道”就是所谓的时局而已(至于我说的那句话无非是想拽一下文罢了)。
                  出世入世的看
                  你所处的时代,你所保的君主。

                  关于必杀说的例子。

                  别忘了“姜子牙”可是在“古稀”之年才出世的,之前他在等什么?
                  就是这个时局啊。

                  张良 为什么在“刘邦”成霸业后要辞职归隐?是不为名利?
                  是因为时局变了,刘邦变了。他那是要保命!!!!


                  9楼2008-06-20 12:03
                  回复
                    中庸。老庄不提倡中庸。老庄注重互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比其那一味中庸的,高出了几千级。

                    中庸是凡事的不做得过,有一个度。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个人的修养,和保身之技。互补就不一样,互补是大众化的。就如老子所说,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隐士。隐于林不如隐于众。真正的隐士是平常人。而不是那些一味追求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老庄提倡的是和光同尘,也就是做平常人。


                    10楼2008-06-20 15:02
                    回复
                      大隐隐于市 

                      谢谢各位的讨论 让我明白了一些 
                      解牛 开头 有一句 缘督以为经 这个督字是中间的意思吧


                      11楼2008-06-20 16:40
                      回复
                        本来不想发言,但10楼的朋友似乎的对中庸有偏见,我想提醒你中庸不是折中.它的对象是事物,不是人的感觉,所以用人自我意识中的度来衡量是不公允的.中庸或许可用平衡二字来形容,是一种待人处事的先觉,知中庸之人决不会退而求其次的走互补的道路,因为他们处事本就不存在偏失.而所谓的互补最终目的也不外乎天道标准下的平衡,可以说是为达中庸而采用的一种无奈手段.如不先存中庸只求后来互补,无异于为作为而作为,这恐怕和老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12楼2008-06-20 17:54
                        回复
                          又听高见 

                          大家都好厉害


                          13楼2008-06-20 18:01
                          回复
                            老庄是极限思维,从这点上,中庸在庄子看来,是变动不居的状态,事物往往看似中庸到位了,其实不然,中庸的背后是什么?中庸者很难看到的,如不激不厉,从容中道就不是极限思维,就如同书法的楷书与狂草,算盘珠子式的楷书是中庸,而狂草就是极


                            14楼2008-06-20 18:10
                            回复
                              2025-09-02 11:23: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中庸在艺术性上比不了道之极致的,就如同李白和杜甫之


                              15楼2008-06-20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