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647,477贴子:73,161,946

回复:【千锤万凿】历年中高难度高考★语文选择题深析,亲手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静等楼主更新


来自手机贴吧67楼2014-01-27 08:55
收起回复
    我觉得庶人和人民群众有些问题,人民群众泛指士大夫和庶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4-01-27 11:03
    收起回复
      2025-08-01 00:13: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1


      70楼2014-01-27 15:28
      收起回复
        @万有引力束缚者 童鞋的思路是对的 差了毫厘
        还以为木有同学思考 好歹还有个孩子挽救了我的单机游戏
        公布57L答案(我想你们会有坑杀叫兽的欲望……)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B、上古时期,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框框划出来的部分大家经由对照对应(秘笈一) 发现表述转化的地方是——
        不配上乐曲,不传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的歌,即“徒歌” 【对应】 没有曲调的“徒歌”
        再细化
        不配上乐曲的徒歌——没有曲调的徒歌
        命题叫兽如此回答:来来来,你给我唱首歌~~
        我清唱了一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滴快~跑滴快~……
        (诸位脑子中应该唱起来了吧)
        木有配乐啊!!木有那个二到一水的音乐伴奏啊!
        但诸位脑子里的调调是有滴啊!
        怎么会有没有曲调的徒歌呢!那特么是朗诵啊有木有!
        【曲调】≠【配上乐曲】
        【徒歌】≠【乐歌】
        要唱歌,就是有曲调的
        乐歌是你MP3里放的,有伴奏有歌词,徒歌是你自己哼唧的,没伴奏的屌丝气
        此题【偷换概念】
        对徒歌的解释,定位,理解,修饰完全错误
        诸位有何感想


        71楼2014-01-27 15:33
        收起回复
          楼主眼熟了我没,楼主摸摸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4-01-27 15:36
          收起回复
            →_→突然发现你头像是百里屠苏是不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4-01-27 15:36
            收起回复
              That is GAOKAOTI 逻辑与理解能力的终极挑战
              还相信辅导资料的答案解析么……还相信所谓语文无压力么……
              【心得秘笈】
              回归定位原文,字段对照过去,发现不同的关键词,思考内涵是否偷换
              【心得秘笈】
              利用生活常识,生活事理,(高考命题选项必然不会违背专业知识和命题事理,前面有孩子问到过)其实有的难题,就算你不看原文,凭借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什么清唱啦,背景音乐啦,朗诵啦……没有曲调的徒歌,没音调还叫个P歌 ……


              74楼2014-01-27 15:39
              收起回复


                75楼2014-01-27 15:52
                回复
                  2025-08-01 00:07: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76楼2014-01-27 16:18
                  回复
                    ⒈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⒉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⒊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77楼2014-01-27 16:20
                    收起回复
                      第一题 0.419难度系数
                      同样是撂翻全省一般同学以上的BT题
                      【原文】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此项有多个错误点 有木有同学能想到些点?


                      78楼2014-01-27 16:50
                      收起回复
                        @八面一心心心心 这个贴就讲这个类型的还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4-01-27 17:34
                        回复
                          楼主高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4-01-27 17:56
                          收起回复
                            @八面一心心心心 同学回答了第一个判断思路
                            【以偏概全】
                            可能,大概——也渐渐不流行(肯定)
                            选项犯了第二个错误,由老师同学研讨得出
                            【原文】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由对应可知,叫兽翻译解释为
                            【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
                            是一样的意思么?
                            当然不是
                            此处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这么理解,我这首歌也很流行,但是唱不过李杜他们,是说我唱的这首歌不如李杜他们流行的意思
                            而并不等价于,我唱不过你,我不如你流行,我就在晚唐不流行啦?
                            我在晚唐也可以流行的,只是不如你流行罢了
                            的意思。


                            82楼2014-01-27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