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647,833贴子:73,162,317

回复:【千锤万凿】历年中高难度高考★语文选择题深析,亲手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好啊!我一直对论述类很晕,看来楼主是不是论述类的一定要多思考


IP属地:山西118楼2014-01-28 22:23
收起回复
    其实看完后,真心迷茫了


    IP属地:陕西119楼2014-01-28 22:24
    收起回复
      2025-08-02 10:5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多谢楼主,希望能在学到一些楼主学习语文的经验与方法


      IP属地:山西121楼2014-01-28 22:27
      回复
        多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真的木有玩单机丫
        思考的差不多了吧,楼主要开始解析了
        先看
        【原文】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选项是错误的
        此处要揭露一个高考的超级秘笈点
        那就是——标点符号!
        【;】
        在论述文的选择题中,一般作为坑爹的地方出现。可以这么说,原文有分号的地方,几乎命题人都会设点。
        为嘛?因为那一般是叫兽自己改动添加上去的标点符号!


        122楼2014-01-28 22:27
        回复
          【原文】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分号的意思,不用多说,就是两个层面的意思
          换句专业解释——【并列关系】
          也就是说,原文非常直白而且简单到一逼地罗列了两个事实
          第一,杜甫的诗比较文本,工嘛
          第二,唐诗本身是有歌词性质滴
          也就是说,作者脑子里哗啦一下闪过了这两个片段
          然后,把它写下来了。
          我们来看选项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太明显了有木有——特么的哪里来的因为所以傻不拉几
          看都不用看 直接打叉


          123楼2014-01-28 22:35
          收起回复
            高二遇见一个语文老师 我从来没上百
            以前都是110+
            我已经是垫底的啦 语文给我拉风很多!!!


            124楼2014-01-28 22:39
            收起回复
              这属于【因果混乱】也就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原文罗列多方面事实
              是并列属性的评价
              相互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你还迷糊的话
              去洗个冷水脸
              因为你在脑补啊有木有


              125楼2014-01-28 22:39
              收起回复
                嘿嘿,我最爱的语文。我曾豪放要考130分。哈哈,不过现在作文只有47,48左右。总分也只有120左右。作文能给点建议么?


                来自手机贴吧126楼2014-01-28 22:49
                收起回复
                  2025-08-02 10:4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啊啊啊啊啊,参拜学霸!请务必收下我的膝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4-01-28 22:54
                  收起回复
                    好的。


                    来自手机贴吧129楼2014-01-28 22:59
                    回复
                      新课标全国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130楼2014-01-28 23:08
                      收起回复
                        连续如此高强度不知道诸君能否承受得了
                        今天先摆出来第一题
                        本题依旧BT
                        难度系数
                        ——仍然是0.301
                        十个人七个人趴下的神级题目!!
                        【原文】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错误】
                        今天先更到这里 留个悬念
                        各位小伙伴儿可以先思考思考为毛B错了
                        可以跟帖讨论 看看有木有可以征服这道题的小盆友粗线
                        逻辑狗啊
                        明儿楼主来揭晓答案


                        131楼2014-01-28 23:14
                        收起回复
                          楼主我来顶你帖子啦


                          IP属地:山东132楼2014-01-29 10:23
                          回复
                            我不会告诉你我们语文老师一边教语文一边卖服装干木材,节节语文课都是自习,下一年不打算当老师去养奶牛的。


                            IP属地:山东133楼2014-01-29 10:25
                            收起回复
                              2025-08-02 10:4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发现我跟124L的经验好像啊。高一语文一直120+,高二换了个语文老师,就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还有一次没有及格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从古代来的!!!平常也没有这么训练,每次练习只做前五道选择题,就只有古诗讲的好一点 我觉得完全适应不了他的方法


                              134楼2014-01-29 14: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