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千山万水都闯荡过来了,却还不算最难的……
最难的逻辑……
这道,老师同学们折腾了一节课的神题
先自己尝试下
【原文】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B、上古时期,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 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此项真乃神题也!
我个人觉得,谁能不参考命题人思路一下子整清楚其间逻辑,高考的语文选择题大约是不成问题的。

这说明你的逻辑思维还是比较强大的~应对高考语文逻辑应该可以摆平。
今儿留个悬念,看看有木有同学动动脑子看,能理解B项为嘛是错的?
插句嘴,市面上的辅导资料解释基本都是错的

……不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