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908贴子:10,083,008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来搜索书中第二大密情――雍正暴死之谜。
既然是“暴死”,表现特征就该是被人“摘去命根儿”。凡“通灵宝玉”这命根子离了颈项,说明这主人也就没有性命可言了。再就是一些“大醉”、“醉闹”、“醉卧”等字眼儿,都该是用来遮饰“死亡”的。要不就干脆来个“老爷宾天”,明明白白对应历史传说。
第一处是“通灵遇双真”。眼见宝玉不行了,“棺椁都做齐了”,竟把那“通灵玉”摘下来。看那和尚接玉在手,长叹一声:“青埂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想当初巨石幻玉,红楼一梦到此结束。要说这不是雍正被“魇魔法”摘去性命,想来再没有其他贴切的解释。
第二处是“大醉绛芸轩”。那“枫露茶”可不是一般的茶,吃这“千红一窟”的茶必须“潗”,而不是一般的“沏”或“泡”,还得“三四次后才出色”。这哪里是吃茶,分明是在上大刑。难怪宝玉要怒摔那茶杯,还溅了一身血。归到最后,“袭人神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还交待一句“那宝玉便睡着了”。可是永远睡去了。
第三处是“良宵花解语”。宝玉被贼茗烟带至花袭人家,房中早有三五个女孩儿。袭人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稀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稀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这是什么稀罕物呢?当然是传位诏书。这宝玉骑马而来,回去时只能坐轿子了。怎么回事?无性命的人当然不可再骑马了。
第四处是“风月宝鉴”。贾天祥被骗落入人家陷井,竟被迫写下了两份五十两的“欠契”。这事多新鲜!真是因为一百两银子那么简单?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什么东西呢?这该是雍正死前重新写下传位诏书。后面那“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场面应属幻笔,映设历史上雍正被泼了赃水。
第五处是“老爷宾天了”。前面刚表完开夜宴,这里突然有人报丧,说:“老爷宾天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这一句太关键了。好好的人就死了,能怎么死呢?虽然后面一劲儿解释,又是炼丹又是烧汞的,本就对应历史传说,还说“今夜守庚申时”升仙了。明摆着是在说雍正。
第六处是“两宴大观园”。打抽风的刘姥姥被强留大观园住了两天,恰恰是对应雍正历史上“失踪”了两日(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这两天先是编瞎话儿糊弄“痴公子”(弘历),见软的不行,刺客便摆起了鸿门宴――“三宣牙牌令”,铁筷子木夹棍都用上了,直把个刘姥姥弄得“求饶”。然后便是取“成窑小盖钟”、“画园子”,最后进入“省亲别墅”,一番碰头后醉卧在丛绿堂。


18楼2011-11-23 09:14
回复

    第六个替身是“柳湘莲”。
    “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难道这是要聚众造反吗?应该是有此迹象。那尤三姐可是传位诏书幻身,她要是嫁了柳湘莲,大业可成。可惜这“冷二郎”又因“洁癖”而剑刎了尤三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弘皙自此以后只得诈死埋名,遁入菩提仙岛(石臼坨)。
    第七个替身是“甄士隐”。
    遁入藏身修书地的弘皙,先“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成为了空空道人,后又梦幻情缘成了情僧,写出了所谓《情僧录》。“总因慧刀不利”,真的六根清净可不容易!为了让看官读懂所补家史,还开辟出文学史先河,化名脂砚斋来重批《石头记》。一部世间罕见的文学谜宫就这样诞生了。


    21楼2011-11-23 21:06
    回复
      2025-11-03 16:4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荒唐情节之――比通灵
      在“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一回,写宝钗因病在家,宝玉前来探视。先是宝玉来至梨香院见到宝钗母亲薛姨妈,竟是“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试思:这宝玉是男是女?年龄几岁?与薛姨妈究竟是怎样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将公子哥儿抱入怀中这荒唐之举呢?
      接着,便更加“荒唐”了:宝玉进“里间”去瞧宝钗,引出二人你瞧我的通灵宝玉,我看你的辟邪金锁。宝玉自是从项上摘下,尚有情可缘。可宝钗竟是“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络掏将出来”。这就显得太过荒唐了。而且,叙述中本来还有宝钗的丫环金莺在屋里,可作者硬是写宝钗两次“撵”其去倒茶,好像故意形成二人世界的局面。而这“公子哥儿”与“大家闺秀”的言行举止也过于违背封建礼教了。
      至此,万不可用宝玉有“叛逆”精神一类理由来解释。因为就算是宝玉有什么“精神”可以遮饰这荒唐之举,那宝钗又怎解呢?书中宝钗可是自始至终以举止端庄、知书达理的东方美女出现的,这当着公子哥“解排扣”比通灵可说是荒唐透顶了。
      其实,作者先在回目上用“金莺微露意”作了暗示。露出什么意来了呢?通过分析判断,这里宝钗与宝玉的真身原型就是一对夫妻――弘皙与王妃曹氏。只不过这宝玉真身为妻子,而宝钗真身为丈夫,那薛姨妈恰是宝钗的母亲(姨娘),也正是“宝玉”的婆母。正所谓正面看是美女,背面看是骷髅。这里正面写成美女的宝钗,真身反是丈夫;而正面写成公子哥的宝玉,真身竟是怀有身孕的妻子。那么,所谓比通灵,就应该是丈夫佩戴的金锁――“官印”(军机印钥)与妻子身怀有孕(小宝玉)互比通灵的表述。
      作者在文中批注:“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
      可见这“卸春褂”一批是对“解排扣”隐有真情的提示。文中更有这“宝玉”喝所谓“酸笋鸡皮汤”的情节,此等“美味佳肴”应该与孕妇补身子产生联想吧。
      


      24楼2011-11-24 13:01
      回复

        4.荒唐情节之――湘云留宿
        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写宝玉正和宝钗顽笑,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
        此有脂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若从批语上看,似乎这时宝玉与宝钗尚未成亲。然这在一起“顽笑”又从何谈起呢?批语中所谓的“文章之精华”又是什么呢?
        再看“史大姑娘”来后晚上在黛玉房中安歇。此有脂批:“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
        此批在说明今年龄大了,与过去有所不同自是在情在理。然而,接着的下文却又“荒唐”起来了:
        次日天明,宝玉竟是“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见到“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这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替他盖上。
        这先还说“年岁渐成,各自有房”,怎么这公子哥大清早便跑到“姊妹”房中替“史大姑娘”盖被子来呢?读者能说这不是荒唐之举吗?
        其实,这里黛玉与前面宝钗同为弘皙替身,都在指丈夫;宝玉仍然隐指曹王妃,是妻子;而所谓“史大姑娘”真身是这宝玉的家下堂弟――曹雪芹。因年岁渐成,妻子家里的弟弟来姐姐家,与姐夫住在一处。故而湘云来走亲戚,不是住黛玉(弘皙)处,就是住宝钗(弘皙)处。实际上就是住在姐夫弘皙处。
        既然是小弟弟来住,作为长姐的曹王妃有一些“关爱”是很自然的事。
        上述“荒唐”从真情来讲却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了。


        26楼2011-11-24 20:39
        回复

          5.荒唐情节之――大承笞挞
          在“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一回,写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来看望宝玉的竟是宝钗。而且宝钗手里只托着一丸药,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试想:若谁家公子哥儿挨了父亲暴打,立马就有一大家闺秀前来探视,这可能吗?再者,这宝钗竟是“托着一丸药”前来,首先就不近情理。还特别嘱咐到了晚上才可敷上。若真是治疗棒伤,就应该立马敷上,为何要等到晚上呢?
          接下来,便是黛玉前来探视宝玉,又有许多婆子媳妇你来他往的。最后,归结到变着法儿地给宝玉弄些个高贵补品“木樨清露”、“玫瑰清露”,并特对“莲叶羹”进行一番详述。
          著述人要说明什么“情中情”呢?首先说这挨打的宝玉应该有两个真身原型可以选择:弘时与弘历。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今对“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究竟是雍正打谁自是无法追究,可作者倒是作了暗示的。见书中贾政(雍正)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谁可弑君杀父呢?看这挨打的“混世魔王”宝玉,看似指“性情放纵,行为不谨”的弘时,可弘时先雍正帝于雍正五年去世,根本没机会“弑君杀父”。看来真正“弑君杀父”的应该是后来当上皇帝的弘历。
          怎么这宝玉挨打后需要如此兴师动众的探视与滋补呢?
          “二十年来辨是谁,榴花开处照宫帷。”
          作者巧借宝玉挨打之情,将曹王非生子这“情中情”作了重笔陈述。想来这也是补记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7楼2011-11-25 09:48
          回复

            6.荒唐情节之――鸳鸯肚兜
            在“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一回,特写宝钗大中午来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
            这首先便违背常理。因为一般人家尚知中午串门有诸多不便,何况是这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呢!
            再看这宝钗进屋后,见“宝玉在床上睡着了”也不避讳,倒是与丫鬟袭人谈论起给宝玉绣“鸳鸯兜肚”来。谁都知道这“鸳鸯兜肚”应该是给新生婴儿准备之物,书中却特写宝钗问袭人给谁做的,袭人则是“向床上一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带这个?”
            可见这是著述人在替读者发问。看这袭人竟回道:“他原是不带,所以特特的做得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带。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你说这一个就用了功夫,还没看见他身上现带的那一个呢。”
            从明面来看,此情此景真可让人笑掉大牙。如此“荒唐”记述,若不用真情来解说,就算是编神话故事也不会让人信服。
            解背面真情,这情节是丈夫弘皙中午下朝回家。在床上睡着的是妻子曹王妃和两个刚出生的婴儿――小宝玉,丫鬟袭人绣的兜肚就是给小宝玉用的。


            28楼2011-11-25 12:38
            回复

              7.荒唐情节之――宝玉痴迷
              在“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一回,丫鬟紫鹃趣对宝玉说:“你妹妹回苏州家去。”这宝玉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接下来更是:“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就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再看: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桶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此物谁家可有),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要过来便塞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说还死拉着紫鹃不放。
              要说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好,当然无可挑剔。不过,一说林妹妹要回家,宝玉就如此痴呆嗫傻了?如此荒唐行径说什么也不通情理。再说特意提到那“金西洋自行船”,这可是在三百年前,若非皇室哪会有这玩意儿?
              翻过来看背面,却正是隐露真情之重笔。前面听黛玉回苏州家去便似头上响焦雷的宝玉,映射康熙死前听说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弘皙去东北祭祖。于是“急痛迷心”。老皇帝无法正常传位,可以想象康熙会是怎样情形。后面这不让林妹妹走的宝玉,又映射与弘皙订婚后的曹寅嫡孙女曹王妃。听说弘皙要到各省去赴任,这十五岁左右的女孩自然有些舍不得。


              29楼2011-11-25 17:47
              回复
                8.荒唐情节之――同用绿玉斗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对妙玉的洁癖特作一番陈述,让人觉得这小道姑就象是凤子龙孙,要不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下凡。不然哪里来普天下都难以找寻的希罕物?尤其是那“成窑杯”让刘姥姥用过之后,便弃之不要了。
                想那“成窑小盖盅”亦非常物,这妙玉既然是一道姑,何来这只有皇家才会有的官窑茶杯呢?既便是种种解释说明来历,然这妙玉竟然以道姑身份,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便太令人难以想象了。如此“洁癖”的妙玉,为何对公子哥儿宝玉有此青睐之举呢?针对妙玉道姑身份,这一“出轨”行为简直是“荒唐透顶”。
                然而,这里真情亦是作者将妙玉幻作为丈夫弘皙替身,将宝玉幻作妻子曹王妃替身。作者正是通过“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来隐露弘皙身为军机处首辅军机大臣身份――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30楼2011-11-25 22:12
                回复
                  2025-11-03 16:37: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荒唐情节之――芳辰送帖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宝玉突然看见砚台下一张粉笺子: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于是,作者便引出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一套奇谈怪论。更因“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便自称“槛外之人”。
                  按道理,庆贺生日寿辰应该是亲朋好友。可妙玉在书中是一出家尼姑,出家人是讲“六根清净”的,竟然给宝玉这公子哥儿送什么生日贺帖,足可见“荒唐”太甚。
                  也许有人会拿续书妙玉“走火入魔”来说事儿。可这里并不是续书,妙玉“洁癖”犹在,怎么就不循规蹈矩起来了?
                  欲解此中关键,还在这“槛外之人”与“槛内之人”从何而来上。
                  这“槛外人”之称,缘于康熙时期的“拜褥事件”。康熙三十三年,按照索额图吩咐,礼部向皇帝奏报爱新觉罗氏皇帝家祭安排,提及把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这无疑是对康熙帝的一种试探:太子已长大成人,可以接替皇帝办理一些事情了。康熙当即指示礼部尚书沙穆哈:皇太子的拜褥应当放置门槛之外,不能放在门槛之内。被夹在皇帝和太子胤礽、索额图之间的沙穆哈,既不敢违拗圣意,又不好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就请求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录在案,结果被康熙罢了官。
                  可见,只有清朝天子可称“槛内人”,作为储君的太子也只有槛外祭祖的份儿。那么,书中妙玉派人送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自称“槛外人”应是对应储君而言。太子胤礽作为“槛外人”史笔有载,而弘皙作为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秘密立储的“槛外人”,是不可能见诸清史的。
                  正因妙玉是弘皙替身,书中又有许多人物都成为弘皙补记家史的替身,才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一说;才有弘皙远在外地捎信来为雍正帝(皇父)“恭肃遥叩”寿辰;才有宝玉(雍正)回帖自称“槛内之人”。


                  31楼2011-11-26 09:09
                  回复

                    真可谓拨云见日。著述人就是在用“满纸荒唐”来隐藏问题,让读者在“荒唐”背后寻找答案。只有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才可验证是否得出这谜书的真正谜底。
                    一部补记家史的谜书《红楼梦》,正如同“风月宝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不仅把前清两大宫廷疑案隐记其中,还补记着更加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弘皙逆案”。
                    这正是――
                    遍访红楼索真隐,采异荒丘觅病心。
                    孤山双锁情无尽,两番补天梦断魂。
                    宝玉通灵佐新证,青埂断碣卧如今。
                    情丝缕缕连环扣,开箧再寻冰雪文。


                    32楼2011-11-26 12:56
                    回复

                       引        子
                      作者开篇便是“女娲炼石补天”。推其背面隐情,真故事就要从康熙秘密立储讲起。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生下皇嫡子胤礽后因难产而死。赫舍里氏系原辅正大臣索尼儿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康熙四年七月册立为皇后。继赫舍里氏之后,康熙帝还册封过两位皇后:孝昭仁皇后姓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立为皇后,次年二月去世,无一男半女;孝懿仁皇后姓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病重时册立为皇后,第二天就离开人世。自此以后,清史记载康熙帝至死未再册立皇后。因此,赫舍里生下的皇子胤礽便成了康熙唯一的嫡生子。


                      33楼2011-11-26 16:56
                      回复

                        俗语“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这大清后宫怎么会没有后宫之主呢?有史称因康熙册后便使皇后短命,故不再册后。无稽之谈!这是修史者拿来一块遮羞布,因为这后来一直做后宫之主的曹皇后被删出了清史。这位曹皇后便是江南曹寅胞妹,是康熙教养嬷嬷孙氏的女儿。曹氏先被康熙册封皇贵妃,孝懿死后虽未册后,实际上已是后宫之主。应该是在康熙五十四年,曹贵妃正式册封为皇后。至于曹皇后为何在孝懿死后未及时册后,偏要等到二十六年后的康熙五十四年,笔者有一无法佐证的推测:因为曹家为汉族,康熙要册立汉人为皇后非得扫清障碍后才行。既然有反对的,那就等,等到没有人可提出异议为止。


                        34楼2011-11-27 08:41
                        回复

                          所谓帐殿,即木兰秋狄时皇帝驻跸的营帐。据康熙自己说,胤礽“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数日后,回想在回京途中“大风环绕驾前”,康熙认为是天象示警,回銮后又分别梦见祖母孝庄皇太后远远默坐,颜色殊不乐,与平日所梦不同;梦见胤礽生母赫舍里皇后飘然而至,垂泪不语。康熙伤心而细致地观察胤礽:“近日行事,与人大有不同,昼多沉睡,夜半方食,饮酒数十巨觥不醉。每对神明,则惊惧不能成礼,遇阴雨雷电,则畏沮不知所措。居处失常,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似有鬼物凭之者。”
                          后来查出是庶出的大阿哥胤褆,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以巫术镇魇胤礽。嗣后他召见了几次胤礽,发现疯态消失,内心愈感宽慰,四个月后,复立胤礽为太子。


                          36楼2011-11-27 20:03
                          回复

                            有一种说法,胤礽之所以废后重立,是因康熙帝特别喜欢胤礽的嫡子弘皙。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一废太子时十五岁。那么,说康熙是因皇嫡孙才复立胤礽为太子有何证据呢?
                            考当年弘皙出生时,朝中先因“拜褥事件”使得康熙大为恼火。这事件实际上就是太子dang索额图一手操纵,他让礼部尚书沙穆哈向康熙奏请改弦更张,在奉先殿祭祖时,不光是皇帝在大殿内跪拜,还要将太子的拜褥移至大殿门槛之内。这不明摆着对皇帝大不敬吗?于是,康熙下谕礼部尚书沙穆哈,太子拜褥仍在殿外安置。可这沙穆哈怎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呀?他便请求康熙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到档案里,到时候好为自己开脱。这恰恰触动了康熙那根敏感的神经,下旨夺了沙穆哈的官。这敲山震虎自然有冲太子胤礽的一面,可事过一年后,康熙竟突然宣布册立太子妃。想来,该是“拜褥事件”(清明节)后,皇太子有嫡子出生的缘故吧!不过,若说此论牵强,笔者也无话可说。


                            37楼2011-11-27 22:17
                            回复
                              2025-11-03 16:3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历史是残酷无情的,皇权争斗更是血雨腥风。既然有了一次把皇太子拉下马的胜利,诸阿哥就更加奠定了捣毁东宫的决心。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被废黜之命再次降临胤礽头上:“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一个月后,康熙亲执御笔,写下朱谕,吿诉诸王.贝勒.贝子.大臣:“乃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大失人心。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惧日后被诛,倘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人之心,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同时宣布:“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当释放者,即诛之。”此后,虽有大臣多次奏请再立皇太子,均被康熙言辞驳回。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他对皇子和大臣说:“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固封,仍未吿竣。立储大事,岂能忘耶?朕万年之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贻累于诸臣也。”


                              38楼2011-11-28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