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916贴子:10,083,337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荒唐情节之――鸳鸯肚兜
在“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一回,特写宝钗大中午来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
这首先便违背常理。因为一般人家尚知中午串门有诸多不便,何况是这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呢!
再看这宝钗进屋后,见“宝玉在床上睡着了”也不避讳,倒是与丫鬟袭人谈论起给宝玉绣“鸳鸯兜肚”来。谁都知道这“鸳鸯兜肚”应该是给新生婴儿准备之物,书中却特写宝钗问袭人给谁做的,袭人则是“向床上一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带这个?”
可见这是著述人在替读者发问。看这袭人竟回道:“他原是不带,所以特特的做得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带。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你说这一个就用了功夫,还没看见他身上现带的那一个呢。”
从明面来看,此情此景真可让人笑掉大牙。如此“荒唐”记述,若不用真情来解说,就算是编神话故事也不会让人信服。
解背面真情,这情节是丈夫弘皙中午下朝回家。在床上睡着的是妻子曹王妃和两个刚出生的婴儿――小宝玉,丫鬟袭人绣的兜肚就是给小宝玉用的。


28楼2011-11-25 12:38
回复

    7.荒唐情节之――宝玉痴迷
    在“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一回,丫鬟紫鹃趣对宝玉说:“你妹妹回苏州家去。”这宝玉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接下来更是:“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就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再看: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桶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此物谁家可有),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要过来便塞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说还死拉着紫鹃不放。
    要说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好,当然无可挑剔。不过,一说林妹妹要回家,宝玉就如此痴呆嗫傻了?如此荒唐行径说什么也不通情理。再说特意提到那“金西洋自行船”,这可是在三百年前,若非皇室哪会有这玩意儿?
    翻过来看背面,却正是隐露真情之重笔。前面听黛玉回苏州家去便似头上响焦雷的宝玉,映射康熙死前听说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弘皙去东北祭祖。于是“急痛迷心”。老皇帝无法正常传位,可以想象康熙会是怎样情形。后面这不让林妹妹走的宝玉,又映射与弘皙订婚后的曹寅嫡孙女曹王妃。听说弘皙要到各省去赴任,这十五岁左右的女孩自然有些舍不得。


    29楼2011-11-25 17:47
    回复
      2025-11-05 01:4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荒唐情节之――同用绿玉斗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对妙玉的洁癖特作一番陈述,让人觉得这小道姑就象是凤子龙孙,要不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下凡。不然哪里来普天下都难以找寻的希罕物?尤其是那“成窑杯”让刘姥姥用过之后,便弃之不要了。
      想那“成窑小盖盅”亦非常物,这妙玉既然是一道姑,何来这只有皇家才会有的官窑茶杯呢?既便是种种解释说明来历,然这妙玉竟然以道姑身份,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便太令人难以想象了。如此“洁癖”的妙玉,为何对公子哥儿宝玉有此青睐之举呢?针对妙玉道姑身份,这一“出轨”行为简直是“荒唐透顶”。
      然而,这里真情亦是作者将妙玉幻作为丈夫弘皙替身,将宝玉幻作妻子曹王妃替身。作者正是通过“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来隐露弘皙身为军机处首辅军机大臣身份――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30楼2011-11-25 22:12
      回复

        9.荒唐情节之――芳辰送帖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宝玉突然看见砚台下一张粉笺子: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于是,作者便引出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一套奇谈怪论。更因“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便自称“槛外之人”。
        按道理,庆贺生日寿辰应该是亲朋好友。可妙玉在书中是一出家尼姑,出家人是讲“六根清净”的,竟然给宝玉这公子哥儿送什么生日贺帖,足可见“荒唐”太甚。
        也许有人会拿续书妙玉“走火入魔”来说事儿。可这里并不是续书,妙玉“洁癖”犹在,怎么就不循规蹈矩起来了?
        欲解此中关键,还在这“槛外之人”与“槛内之人”从何而来上。
        这“槛外人”之称,缘于康熙时期的“拜褥事件”。康熙三十三年,按照索额图吩咐,礼部向皇帝奏报爱新觉罗氏皇帝家祭安排,提及把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这无疑是对康熙帝的一种试探:太子已长大成人,可以接替皇帝办理一些事情了。康熙当即指示礼部尚书沙穆哈:皇太子的拜褥应当放置门槛之外,不能放在门槛之内。被夹在皇帝和太子胤礽、索额图之间的沙穆哈,既不敢违拗圣意,又不好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就请求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录在案,结果被康熙罢了官。
        可见,只有清朝天子可称“槛内人”,作为储君的太子也只有槛外祭祖的份儿。那么,书中妙玉派人送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自称“槛外人”应是对应储君而言。太子胤礽作为“槛外人”史笔有载,而弘皙作为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秘密立储的“槛外人”,是不可能见诸清史的。
        正因妙玉是弘皙替身,书中又有许多人物都成为弘皙补记家史的替身,才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一说;才有弘皙远在外地捎信来为雍正帝(皇父)“恭肃遥叩”寿辰;才有宝玉(雍正)回帖自称“槛内之人”。


        31楼2011-11-26 09:09
        回复

          真可谓拨云见日。著述人就是在用“满纸荒唐”来隐藏问题,让读者在“荒唐”背后寻找答案。只有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才可验证是否得出这谜书的真正谜底。
          一部补记家史的谜书《红楼梦》,正如同“风月宝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不仅把前清两大宫廷疑案隐记其中,还补记着更加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弘皙逆案”。
          这正是――
          遍访红楼索真隐,采异荒丘觅病心。
          孤山双锁情无尽,两番补天梦断魂。
          宝玉通灵佐新证,青埂断碣卧如今。
          情丝缕缕连环扣,开箧再寻冰雪文。


          32楼2011-11-26 12:56
          回复

             引        子
            作者开篇便是“女娲炼石补天”。推其背面隐情,真故事就要从康熙秘密立储讲起。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生下皇嫡子胤礽后因难产而死。赫舍里氏系原辅正大臣索尼儿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康熙四年七月册立为皇后。继赫舍里氏之后,康熙帝还册封过两位皇后:孝昭仁皇后姓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立为皇后,次年二月去世,无一男半女;孝懿仁皇后姓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病重时册立为皇后,第二天就离开人世。自此以后,清史记载康熙帝至死未再册立皇后。因此,赫舍里生下的皇子胤礽便成了康熙唯一的嫡生子。


            33楼2011-11-26 16:56
            回复

              俗语“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这大清后宫怎么会没有后宫之主呢?有史称因康熙册后便使皇后短命,故不再册后。无稽之谈!这是修史者拿来一块遮羞布,因为这后来一直做后宫之主的曹皇后被删出了清史。这位曹皇后便是江南曹寅胞妹,是康熙教养嬷嬷孙氏的女儿。曹氏先被康熙册封皇贵妃,孝懿死后虽未册后,实际上已是后宫之主。应该是在康熙五十四年,曹贵妃正式册封为皇后。至于曹皇后为何在孝懿死后未及时册后,偏要等到二十六年后的康熙五十四年,笔者有一无法佐证的推测:因为曹家为汉族,康熙要册立汉人为皇后非得扫清障碍后才行。既然有反对的,那就等,等到没有人可提出异议为止。


              34楼2011-11-27 08:41
              回复

                所谓帐殿,即木兰秋狄时皇帝驻跸的营帐。据康熙自己说,胤礽“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数日后,回想在回京途中“大风环绕驾前”,康熙认为是天象示警,回銮后又分别梦见祖母孝庄皇太后远远默坐,颜色殊不乐,与平日所梦不同;梦见胤礽生母赫舍里皇后飘然而至,垂泪不语。康熙伤心而细致地观察胤礽:“近日行事,与人大有不同,昼多沉睡,夜半方食,饮酒数十巨觥不醉。每对神明,则惊惧不能成礼,遇阴雨雷电,则畏沮不知所措。居处失常,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似有鬼物凭之者。”
                后来查出是庶出的大阿哥胤褆,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以巫术镇魇胤礽。嗣后他召见了几次胤礽,发现疯态消失,内心愈感宽慰,四个月后,复立胤礽为太子。


                36楼2011-11-27 20:03
                回复
                  2025-11-05 01:42: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一种说法,胤礽之所以废后重立,是因康熙帝特别喜欢胤礽的嫡子弘皙。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一废太子时十五岁。那么,说康熙是因皇嫡孙才复立胤礽为太子有何证据呢?
                  考当年弘皙出生时,朝中先因“拜褥事件”使得康熙大为恼火。这事件实际上就是太子dang索额图一手操纵,他让礼部尚书沙穆哈向康熙奏请改弦更张,在奉先殿祭祖时,不光是皇帝在大殿内跪拜,还要将太子的拜褥移至大殿门槛之内。这不明摆着对皇帝大不敬吗?于是,康熙下谕礼部尚书沙穆哈,太子拜褥仍在殿外安置。可这沙穆哈怎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呀?他便请求康熙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到档案里,到时候好为自己开脱。这恰恰触动了康熙那根敏感的神经,下旨夺了沙穆哈的官。这敲山震虎自然有冲太子胤礽的一面,可事过一年后,康熙竟突然宣布册立太子妃。想来,该是“拜褥事件”(清明节)后,皇太子有嫡子出生的缘故吧!不过,若说此论牵强,笔者也无话可说。


                  37楼2011-11-27 22:17
                  回复

                    历史是残酷无情的,皇权争斗更是血雨腥风。既然有了一次把皇太子拉下马的胜利,诸阿哥就更加奠定了捣毁东宫的决心。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被废黜之命再次降临胤礽头上:“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一个月后,康熙亲执御笔,写下朱谕,吿诉诸王.贝勒.贝子.大臣:“乃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大失人心。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惧日后被诛,倘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人之心,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同时宣布:“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当释放者,即诛之。”此后,虽有大臣多次奏请再立皇太子,均被康熙言辞驳回。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他对皇子和大臣说:“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固封,仍未吿竣。立储大事,岂能忘耶?朕万年之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贻累于诸臣也。”


                    38楼2011-11-28 09:20
                    回复

                      胤礽三岁时康熙就手把手教他读书写字。两年后,特请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当皇太子师傅。后来又对皇太子师傅达哈塔、汤斌、耿介等人说:“古昔圣贤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唐太宗亦称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储副,朕深意其故。”康熙将胤礽读书处赐名“无逸斋”。明师龙种,教学相长。康熙二十四年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给法王路易十四的秘密报吿中写道:“这些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他们的师傅都是青年时期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
                      出于某种预感,幽禁胤礽后,康熙帝下谕宣布:“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在祭天地、太庙、社稷的文书中:“臣虽有众子,远不及大臣。”然而,康熙帝仍杜绝不了诸皇子对储位的窥视。


                      40楼2011-11-28 18:26
                      回复

                        弘皙作为太子胤礽次子,因是太子妃石氏(今考应为曹氏,即曹寅女儿)所生,因此成为真正且唯一的康熙嫡皇孙。想当年康熙帝册封石氏(曹氏)为太子妃,应与石氏生下这龙子龙孙有关。因康熙重视嫡长制,太子有了嫡子,老皇帝见帝业有望,自然高兴。
                        有人说历史总是循环往复。的确。康熙在经历两立两废太子后,对汉唐历史一定会深刻研究的,特别是传国大计。前明朱元章不就是将大业传给嫡孙朱允文了吗?虽然朱允文没当上多长时间就被赶跑了,那是因他自身原因,与传位原则不相干的。康熙自两废太子后,既然秘立嫡孙为储,一定会刻意对大清国的未来用尽心血的。不过,历经两番改朝换代,康熙对这个皇嫡孙的喜爱,因后来莫须有的“弘皙逆案”,使得清史中见不到康熙帝如何培养接班人的记载,也见不到弘皙成为雍正朝“股肱”大臣的身影。


                        42楼2011-11-29 15:55
                        回复

                          正所谓“家史消亡”。由于大清国史是要为爱新觉罗家族歌功颂得的,雍正因抢夺皇位,自然要泯灭一些不利自己的罪证;乾隆因“弑君篡位”,更要大修《四库全书》,为了证明自己皇位来路正统,雍正与乾隆竟都以康熙老皇帝宠信钟爱为由大做文章。然而假的永远真不了。修改过的历史往往搁不住推敲,反而会弄巧成拙。比如清史记载的康熙老皇帝钟爱弘历,只要认真分析,便可知这是后来作了皇帝的乾隆为美化自己而欺世盗名。试想,在康熙六十一年,弘历仅为十一二岁,而且是初见其皇祖父康熙。记载竟是有大半年时间跟随康熙避暑围猎。岂不知,康熙临终前的时间里都在培养弘皙这位接班人。而那所谓“朕所钟爱”的皇孙,说什么也不会落到弘历头上的。再说雍正抢来皇位还未坐稳,为何忙于写下秘密立储传位诏书?当是尚有齐妃李氏所生皇子弘时,哪会选中陪嫁女所生的小弘历?
                          清史料记载康熙留有临终遗嘱:“废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性情不顺,依前拘囚,丰衣美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今不论这整个遗嘱的真伪,单就“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来说,老皇帝康熙钟爱弘皙是铁定的事实。因为乾隆是不可能给弘皙添写如此彩笔的。那么,弘皙博得老皇帝康熙“钟爱”的真正缘故,可说是康熙已选定这个嫡皇孙为自己的接班人。分析来看,胤礽两次被废黜,正如俗话所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胤礽被两立两废,将老皇帝闹得身心焦虑,说什么也无法再次将胤礽复位了。因此,他要将本属嫡子胤礽的江山交给能够“以朕心为心者”的嫡孙弘皙,如此也可给两次被废黜的太子胤礽“疗冤疾”了。


                          44楼2011-11-29 19:48
                          回复

                            说康熙考虑到胤礽被废有冤情,从康熙帝对群臣奏请立储的批示中可略见苗头:“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纤细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干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太子;太宗皇帝亦并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时,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等,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既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可以肯定,康熙在两废太子之后,必定了解诸皇子为争皇权不择手段,致使作了三十多年储君的太子如坐针毡,成为众矢之。因此,老皇帝才决定秘密立皇嫡孙为储君。


                            45楼2011-11-30 08:14
                            回复
                              2025-11-05 01:36: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所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忍耐是有限度的。为了补记被泯灭的家史,将重大冤情传情于世间,弘皙作为“善纂礼仪”(编写《圣祖仁皇帝实录》)的文学大师,用隐含妙笔著成了补记家史的《石头记》。后因“圈内情人”都看不出所隐而“迷失”真情,便屡加批注,成为文学奇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乾隆二十四年,弘皙著述《石头记》被密报当朝――“葫芦庙诈供”。乾隆遂派锦衣卫查禁“反书”,同时有许多联系密切的“圈内情人”受到牵连。如与弘皙颇有“瓜葛”的清宗室敦氏父子就是被那次“大火”烧掉的。敦诚父胡趴原在山海关管理税务,敦诚分管长城喜峰口,因与弘皙过分亲近都被免职不用,从此不问仕途。
                              为了达成弘皙“成书”传情入世的宏愿,“圈内情人”们决定由弘皙小舅子曹家曹霑――曹雪芹做继承人。曹雪芹对《石头记》“披阅增删”,去掉有碍当朝的“脂批”,续写了“收缘结果”,终使《红楼梦》传情入世。
                              至此,一部举世罕见文学的大戏,便以文学谜宫的形式悄然拉开了序幕……
                              


                              49楼2011-12-01 2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