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605,210贴子:17,007,972

回复:(原创)物质、能量与时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96楼
若真如你所言昭然若揭,便不会有人来表示异议。另外,你泄露了另一点,
你不但将“属于”跟“是”混用,“产生”一词也被你如此使用。似乎,所有关系,你都用“是”这个系词。
你的世界观莫非是: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联系,那就是“是与不是”,其他联系都是该联系的转化,应回归的分支。??


97楼2010-12-05 20:09
回复
        “命题中:A是B。并不具有‘A属于B’的”。按你这么一说,是 与 属于存在着差异。
        不过,“我的钱”属于“我”,与 “我的钱”因此体现着“我”,是递进关系吧。这两句 与“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我的钱’是‘我’”,是条件关系。这样的推理,你觉得不恰当?


    98楼2010-12-05 20:13
    回复
      2025-11-28 03:22: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98楼
      你可以去询问其他人,这种推理和不合理。
      且看你的结论:我的钱是我。它相对于前提,若没有新的内容,则只是另一种表述法(显然人们平常不使用它)。
      若有新的内容,它却不直观,因为你仍然需要用更多的言谈去显示其中的新内容。
      所以,我只能说,要么它是表达上的错误,要么是概念上的造作。


      99楼2010-12-05 20:26
      回复
            一部《周易》,人们见仁见智,几千年来,争议不断。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她超越于现实,超越于世界,超越于人们的感性,超越于人们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人们“日用而不知”——人们虽然在生活运用着它的道理,却不知道哲学道理的缘由。
            所谓意识,是建立在感性之上的理性体悟。如果仅仅感性,人无异于动物。如果仅仅理性,意识成为了无线的风筝。所以,老子说“恒有欲也以观其徼,恒无欲也,以观其妙”。而感性理性二者的“玄之又玄”,才是发现“众妙之门”。我们如果仅凭感性去理解“同在”,或者离开感性去理解“同在”,都不会得到正解。
           
            


        100楼2010-12-06 06:58
        回复
              思维是两种形式的互动。这两种方式,一是逻辑,一是辩证。
              逻辑有如射线,他指向于目标,所向披靡。辩证有如能量场,他将射线与目标物全部涵容于中。所以辩证是对事物(包括逻辑)的孕育、包容、把握,而逻辑是对事物(包括辩证)的穿透、解析。可知,逻辑具有主导性,辩证具有基础性。二者的同在,才是完整的思维。
              由于具有穿透性,逻辑容易为人所认识与运用,而辩证,人们则“日用而不知”,甚至,不善于运用,或者不习惯运用。如果用辩证的形式对夲主题予以辩证,你就会发现,他的阐发是合理的。


          101楼2010-12-06 0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