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58,769贴子:16,902,148

连载《认知的结构》第一章 理性以外无认知(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真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标是“求真”,就是所谓“揭露世界本质”,这也是一切自然科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所谓“认知”就是求真的活动,判断标准只有“真”和“非真”,判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感官(后文将有论述)判断观点是否错误,就是所谓的“证伪”。认知与人类主观价值观毫无关系,不涉及“有用无用”“美丑”等概念。
社会科学不属于认知,因为它追求的目标是“效率”“利润”“有用”,它与认知毫无关系,判断的标准是主观价值,带有明显的功利目标。艺术是“求美”,它是主观的表达,判断标准也是主观感觉。宗教的目标是“求善”,它与求真也没有任何关系。
人类知识体系之中,仅仅只有自然科学的目标是“求真”。而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这个终极目标,而永远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盖因人类认知的范围有限,只能在人类能够感知的范围内考察事物的必然性,而无法在宇宙一切未知情况下确认观点的必然性。
比如说,牛顿定律适用于地球表面普通力学,可到了极端情况下,就不再适用了,得采用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而我们的理论只能解释现有范围能感知到的事物,而未能感知的范围则未必适用。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感知范围永远都是有限的,绝不能在一切范围内监测我们的观点的必然性。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真理,也永远无法验证真理。
理性
理性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理性是人类求真的唯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具备以下这么几个属性:
1 它具有浓烈的“因果”关系,绝不无中生有,不以“天”“上帝”等感知无法确认的概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
2 它是以明确的语言书写的,它具备有效交流的途径,人人都可以掌握
3 它使用的手段是规范可重复的,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可以获得重复的结果
理性的这三条属性,使得人类判别思维的结果究竟是“真”还是“非真”有了统一标准,从而使得它成了真正的“求真”认识活动,不至于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由于它是以规范可重复的手段研究,以人人都能懂的语言作为交流途径,所以前人认知的观点可以积累下来,让后人收益,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精妙理论和观点。这决定了理性能够不断深化人类对自然地认识,绝不会由于交流的问题而失传或者倒退。
理性是人类唯一有效可靠的思维方式,它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局限性也是其他一切思维方式不能企及的区域,这将在本章节内一一解释。



1楼2010-01-23 01:15回复
    感谢楼主,学习了。


    IP属地:吉林2楼2010-01-23 01:19
    回复
      2025-08-25 22:3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207.91.*
      提问:为什么说是求真而不不是说证伪真呢?和又为真呢?理性因何而理呢?


      3楼2010-01-23 01:24
      回复
        利益原则决定吧?说不太好…


        IP属地:吉林4楼2010-01-23 01:25
        回复
          很讨厌理性推导,我认为潜意识本来就知道了答案,意识多此一举的行为


          IP属地:广东5楼2010-01-23 01:31
          回复
            • 218.207.91.*
            理性判断出得“真”依然是伪真,我们就是无限接进于真,但是我们接近的难到又不是一个大伪吗?有大伪就有大真那真与伪那个又是真呢?或者都不是?那到地有没有真?是真还是伪?


            6楼2010-01-23 01:35
            回复
              潜意识的活动也需要认知积累素材哦~     这个潜意识我记得好像不具备判断能力吧?忘了…


              IP属地:吉林7楼2010-01-23 01:36
              回复
                回复:5楼
                怎么抓住他,肤浅的说成直觉这样太没谱了。
                你曾经经历自己的嘴巴随口一句就说出答案的吗?
                思想阻碍了信息的流通,思想只往一个方向去,很容易钻牛角尖。
                怎么利用好大脑思维的流动性才是最好的出路


                IP属地:广东8楼2010-01-23 01:37
                回复
                  2025-08-25 22:2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207.91.*
                  利益原则支配?那利就是源头,利即为真,就利即就真,也就是说在守财奴眼里利就是理是真了,在他人眼里利就是利,非真非理了?


                  9楼2010-01-23 01:39
                  回复
                    回复:8楼
                    第三行应改为思考
                    回复:7楼
                    判断,很多东西都在潜意识前意识处被堵住了,出不来。判断最后得到的经验性的答案


                    IP属地:广东10楼2010-01-23 01:39
                    回复
                      回9楼,认为是真则真,都是人认识到的。不敢说利我性是推动探寻真理的动机,但我觉着主观的动机都是在权衡利弊中被筛选出的,不是么?


                      IP属地:吉林11楼2010-01-23 01:45
                      回复
                        安佛教的说还有末纳耶识阿籁耶识。积习吗?人受制于诸识而失本性(披上马甲来论)


                        12楼2010-01-23 01:45
                        回复
                          回10楼,那么是怎么“堵住”的呢?记得早期有一些心理学者认为潜意识提供很多想法,显意识负责筛选…      我挺赞同的…


                          IP属地:吉林13楼2010-01-23 01:49
                          回复
                            你的认为来自于知识,按奥修的说法知识不是真,是存伪的,得知道,但主观上你又怎能知道呢?


                            14楼2010-01-23 01:49
                            回复
                              2025-08-25 22:18: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比如眨眼反射,你有时候想眨有时候不想,但你又止不住


                              15楼2010-01-23 0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