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标是“求真”,就是所谓“揭露世界本质”,这也是一切自然科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所谓“认知”就是求真的活动,判断标准只有“真”和“非真”,判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感官(后文将有论述)判断观点是否错误,就是所谓的“证伪”。认知与人类主观价值观毫无关系,不涉及“有用无用”“美丑”等概念。
社会科学不属于认知,因为它追求的目标是“效率”“利润”“有用”,它与认知毫无关系,判断的标准是主观价值,带有明显的功利目标。艺术是“求美”,它是主观的表达,判断标准也是主观感觉。宗教的目标是“求善”,它与求真也没有任何关系。
人类知识体系之中,仅仅只有自然科学的目标是“求真”。而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这个终极目标,而永远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盖因人类认知的范围有限,只能在人类能够感知的范围内考察事物的必然性,而无法在宇宙一切未知情况下确认观点的必然性。
比如说,牛顿定律适用于地球表面普通力学,可到了极端情况下,就不再适用了,得采用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而我们的理论只能解释现有范围能感知到的事物,而未能感知的范围则未必适用。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感知范围永远都是有限的,绝不能在一切范围内监测我们的观点的必然性。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真理,也永远无法验证真理。
理性
理性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理性是人类求真的唯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具备以下这么几个属性:
1 它具有浓烈的“因果”关系,绝不无中生有,不以“天”“上帝”等感知无法确认的概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
2 它是以明确的语言书写的,它具备有效交流的途径,人人都可以掌握
3 它使用的手段是规范可重复的,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可以获得重复的结果
理性的这三条属性,使得人类判别思维的结果究竟是“真”还是“非真”有了统一标准,从而使得它成了真正的“求真”认识活动,不至于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由于它是以规范可重复的手段研究,以人人都能懂的语言作为交流途径,所以前人认知的观点可以积累下来,让后人收益,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精妙理论和观点。这决定了理性能够不断深化人类对自然地认识,绝不会由于交流的问题而失传或者倒退。
理性是人类唯一有效可靠的思维方式,它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局限性也是其他一切思维方式不能企及的区域,这将在本章节内一一解释。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标是“求真”,就是所谓“揭露世界本质”,这也是一切自然科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所谓“认知”就是求真的活动,判断标准只有“真”和“非真”,判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感官(后文将有论述)判断观点是否错误,就是所谓的“证伪”。认知与人类主观价值观毫无关系,不涉及“有用无用”“美丑”等概念。
社会科学不属于认知,因为它追求的目标是“效率”“利润”“有用”,它与认知毫无关系,判断的标准是主观价值,带有明显的功利目标。艺术是“求美”,它是主观的表达,判断标准也是主观感觉。宗教的目标是“求善”,它与求真也没有任何关系。
人类知识体系之中,仅仅只有自然科学的目标是“求真”。而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这个终极目标,而永远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盖因人类认知的范围有限,只能在人类能够感知的范围内考察事物的必然性,而无法在宇宙一切未知情况下确认观点的必然性。
比如说,牛顿定律适用于地球表面普通力学,可到了极端情况下,就不再适用了,得采用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而我们的理论只能解释现有范围能感知到的事物,而未能感知的范围则未必适用。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感知范围永远都是有限的,绝不能在一切范围内监测我们的观点的必然性。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真理,也永远无法验证真理。
理性
理性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理性是人类求真的唯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具备以下这么几个属性:
1 它具有浓烈的“因果”关系,绝不无中生有,不以“天”“上帝”等感知无法确认的概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
2 它是以明确的语言书写的,它具备有效交流的途径,人人都可以掌握
3 它使用的手段是规范可重复的,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可以获得重复的结果
理性的这三条属性,使得人类判别思维的结果究竟是“真”还是“非真”有了统一标准,从而使得它成了真正的“求真”认识活动,不至于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由于它是以规范可重复的手段研究,以人人都能懂的语言作为交流途径,所以前人认知的观点可以积累下来,让后人收益,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精妙理论和观点。这决定了理性能够不断深化人类对自然地认识,绝不会由于交流的问题而失传或者倒退。
理性是人类唯一有效可靠的思维方式,它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局限性也是其他一切思维方式不能企及的区域,这将在本章节内一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