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2,532贴子:74,621,957

回复: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更新啊~


IP属地:上海74楼2018-03-28 11:11
收起回复
    好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6楼2018-03-28 13:14
    收起回复
      2025-08-08 16:1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被猜忌
      北周武帝宇文邕推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开始了自己辉煌的皇帝生涯。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宇文邕把572年改年号为‘建德元年’。我认为这个年号其实是在骂宇文护,宇文护一死,就开始“建德”,你说在武帝宇文邕心里,宇文护得是多么无德吧。
      宇文邕是真恨宇文护,到骨子里的那种恨。一般情况,地位较高大臣薨了,朝廷是要给个官方的谥号,总结评价大臣的一生。谥号有好有坏,文献、文正都是极好的谥号,像“炀”“荡”“幽”“厉”就说明这个人生前相当不咋地。杨忠死后,谥号“桓”,就是个不错的谥号。只要大臣生前官职够高,死后不管好坏谥号,都要给一个的。宇文邕根本不想再提起宇文护这个人,更别提给他谥号了。一直过了好几年,宇文邕才勉强同意给宇文护定个谥号,而且亲自指定,给了一个差评--荡。“荡”属于恶谥,谥号里最差的评价之一,《谥法》里‘荡’的解释是:“好内远礼;狂而无据”,一般用于皇帝看着就恶心的人。
      诛杀宇文护,明面上最大的受益人是宇文邕,其实这还有一个隐性的最大受益人--杨坚。那个给自己穿小鞋的“荡夫”终于不再了,杨坚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唱几句‘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也许正应了当时的心情。
      好事成双。
      573年,宇文邕给太子宇文赟选太子妃,挑来挑去挑中了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太子妃,那将来是要当皇后的,杨坚沾女儿的光,跟皇帝成了亲家,摇身一变成了外戚。杨坚跟宇文邕的大哥北周明帝宇文毓是连襟关系,这次又跟宇文邕成了亲家,杨坚正式踏入皇亲国戚的行列。宇文邕当杨坚是自己人,自己人要优先照顾,杨坚打掉头上的草,掸了掸头发上的灰,厚积而薄发迎来了第二春。
      厚积薄发,还没发出来,杨坚奇异的相貌和深沉的性格先给他带来了麻烦。杀了宇文护之后的宇文邕对权力看得很紧,不允许有任何人有想法。574年6月,亲弟弟宇文直叛乱被杀,更是让宇文邕谁也不敢信。最信任的宇文宪也不例外,宇文邕时不时的敲打一下宇文宪“咱爸有十个儿子,不是个个都能做天子的,你趁早死了这份心”,吓得宇文宪冷汗直流,赶快表忠心。
      谁知道,宇文宪自己还没擦干净屁股,就管上杨坚上厕所带没带纸了。宇文宪说他找算命专家给杨坚相过面,专家说杨坚这个人有反相,劝宇文邕早点除掉杨坚,以绝后患。
      看史书记载杨坚的画像,杨坚确实长得不帅,但是看起来也是有福之人。我一直很好奇,反相这东西是怎么看出来的?而且还不止宇文宪一个人看出来,宇文邕的心腹王轨也经常说杨坚有反相。
      我很纳闷:杨坚脸上又没刺着“我要反’三个大字,他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从面相上能看出来这孩子是不是他爸亲生的,跟隔壁老王有没有关系,这我信,但能看出来是不是造反,我表示怀疑。我个人觉得这些记载还不如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来的靠谱。
      我个人觉得,反相这东西,就跟王气一样,都这么说,谁也没见过,说你有你就有,让皇帝挑着信的鬼话。
      宇文邕本来就多疑,听宇文宪、王规都这么说,疑心更重了。但是宇文邕也不能因为一句没来由的空话就立即干掉杨坚,那不成曹操了?不合适!
      所以宇文邕准备亲自听听专家的意见,先来的是著名大师来和。
      撇开杨坚和来和关系不错这层不说,我也敢肯定来和不敢胡说八道。当年杨坚找他算过,来和说杨坚能‘王天下’,这次宇文邕让他给杨坚看相,来和要是照实说,他自己肯定捞不着好,说不定还得落个从犯的下场。所以,来和当着宇文邕的面,给杨坚看完面相之后很坚定的说:皇上请放心,杨坚面相一般,也就是个柱国将军的面相。
      一个人说不行,宇文邕决定‘验算’一下,又找来另一位大师赵昭给杨坚看相。杨坚那几年算命,把这些大师都找遍了,这个赵昭跟杨坚关系也不错,情况跟来和类似。赵昭当着宇文邕的面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过之后,很肯定杨坚就是个将军命,没啥大出息。
      宇文邕的结论是:杨坚同志是北周的好同志,组织是可以信任的。
      杨坚两次涉险过关的事情,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人际关系一定要搞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二、别信算命的胡说八道。


      77楼2018-03-28 13:55
      收起回复
        励精图治
        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的第一英主,他对得起这个称号,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作为皇帝,宇文邕各个方面都极为出色。他勤政爱民,从善如流、赏罚分明,工作极其努力,经常通宵加班。生活上也很俭朴,不对,俭朴不够准确,对于皇帝来说,宇文邕这叫寒酸。后宫里别说金银珠宝装饰,连点绢帛丝绸都难见,连皇帝本人穿的都是布质长袍,盖着布被子,非常会过日子;宇文邕的后宫里,加上干家务的,一共8个女人,2个妃子,3个女官,3个御女,没了,就这么多。要不是宇文邕出在分裂时期,只是一个小国的皇帝,不具备参赛资格,要不然绝对有实力角逐“最简朴皇帝”称号。
        杀了宇文护之后,亲自掌权的宇文邕发现,在宇文护执政16年,已经把北周糟蹋成了一个烂摊子,国力日渐衰微,一直被北齐压着打。也许只有这样的对比才更显出宇文邕是个治国天才。自宇文邕执政之后,深谙“不扰民,民自安”的治国精髓,与民休息,北周国泰民安,实力大增。
        宇文邕这么个好皇帝,还特别地务实。
        县令干得不错,得吏部说才行;吏部干得咋样,得宰相评价;宰相干得好不好,得皇帝发话;皇帝当的行不行,得上天认可才行。
        要是天空突然传来表扬你的声音,估计惊悚的情绪会远大于高兴。当然老天爷也不会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老天爷评价皇帝有着固有的方式,叫“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祥瑞,祥瑞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强盛,被很多皇帝看做上天对他工作的认可,给他发的荣誉证书。荣誉证书这东西,谁都喜欢。
        所以历朝历代皇帝,甭管名君、昏君都喜欢祥瑞。
        相比之下,宇文邕就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异类,他不喜欢“祥瑞”这种花架子。国家究竟如何大治,宇文邕懂不算太多,但是他非常确定的是祥瑞这东西肯定不行。
        一次,太子为了讨老爹欢心,进献猎获的祥瑞--两只白鹿。白鹿这个基因变异的产物,简单说,就是鹿得了白化病。基因变异的动物在古代很吃香,史书出镜率极高,什么白狼、白鹿、白鸡、红兔子都是祥瑞,碰见好大喜功的皇帝,得全国上下总动员地找。现在跟过去就是不一样,现在想吃点没变异的东西,得爬得了高山,下得了大河,爬山头、钻树林地找去。宇文邕很有点辩证唯物主义,上天只发个荣誉证书,他也不稀罕,还不如来几车粮食呢,给点装备也成。
        看着这两只基因变异鹿,宇文邕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说“治理天下,在于德政,而不在于祥瑞。后来,又有人进献九尾狐骨,宇文邕一把火烧了,自此之后北周再没人搞这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北周上下一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短短几年时间,北周大治,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78楼2018-03-28 13:56
        收起回复
          灭佛
          574年12月,周武帝搞了次军队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一句话:“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意思就是,往后部队的士兵都不叫军士了,一律改叫侍官,这个军队改革看起来平淡无奇,什么也没改,换了个名字而已。但是里面的政治智慧,真是让人钦佩。
          前面说过,北周是府兵制,府兵制的士兵隶属于柱国将军,士兵都跟将军的姓。整个部队都是亲戚,老兵会对新兵说,我是你二大爷,他是你三叔,咱们就是一家人,府兵制靠这种“干亲戚”来提高战斗力。宇文邕这一改,把军士改为侍官,看着只是名称的改变,其实部队的根本性质就改了,以前军士归将军,现在侍官听皇帝的,从今往后军权归皇帝。
          说起宇文邕的兵制,‘三武一宗灭佛’不得不说。
          ‘三武一宗灭佛’说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世宗灭佛。佛教称为‘四次法难’。我个人觉得,叫“法难”比“灭佛”更直观一些:寺庙拆了,僧众撵走,佛像融了,经书烧了。唐武宗干得最过分,连印度和日本到中国来出差的和尚都强迫还俗了。
          灭佛对不对,得看对谁。对于帝王,灭佛好处不小;对于佛教来说,灭佛就是大劫难。我前面说角度不同,感受就会不同。在这儿我们不讲对错,只说事实。
          四个人灭佛的成果都在经济,但原因却各不相同,其他三个,咱们涉及不到,就不细说了,咱们主要说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


          79楼2018-03-28 13:58
          收起回复
            宇文邕灭佛有国家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国家方面比较复杂:世乱宗教兴。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乱世老百姓日子艰难,苦日子里,没办法的事太多,就祈求佛祖保佑,所以佛教的信众一直不少。南北朝信佛的皇帝不少,佛教一直有比较优厚的条件:不交税,不服役。和尚比公务员都吃香,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把头发一剃就近找个寺庙出家,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还不用服兵役打仗,这对于乱世的百姓就叫‘出路’。
            世道越乱,这个出路就显得越阳光。就这样僧侣越来越多,老百姓越来越少,这叫什么?叫跟政府争人口,人都跑去当和尚了,没人交税,没人服兵役,这是钻国家政策的漏洞。梁武帝萧衍时期基本就是这样因佛废国的。宇文邕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求兵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所以灭佛。
            个人原因就比较简单了,宇文邕不喜欢佛教,是因为宇文护信佛。


            80楼2018-03-28 13:58
            回复(2)


              82楼2018-03-28 14:01
              回复(4)
                一场无厘头的战争
                宇文邕真不愧是个治国天才,仅仅三年的励精图治下,北周就实力大增。


                83楼2018-03-28 15:24
                收起回复
                  2025-08-08 16:13: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4楼2018-03-28 16:09
                  回复
                    北周一无所获,宇文邕无功而返,杨坚还是很有收获的,当然了收获肯定大不了。
                    因为杨坚是水军统帅。
                    江淮以北的水军,战斗力一直都是个笑话。北周的三万水军,连个训练的地方都不好找,主要工作一直是冬天在黄河上砸冰,防止黄河结冰太厚,北齐顺利踩着冰打过来。杨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一句废话,基本就是出来打酱油的。
                    北齐的地盘主要在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一带,国都在河北临漳,让杨坚带着水军打河北,说他是偏师统帅,都算抬举他。根据史书记载575年8月北齐发了洪水,史书对于杨坚,战绩、战果,战斗过程一字未提。
                    我都怀疑,这次出征,杨坚到底打上仗没有?
                    不过即使这样,杨坚并没有挑肥拣瘦,他终于有了登台的机会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很多有才华的人不得志,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展示能力的舞台,有多少“大鹏”终其一生都没能等来“大风”。
                    有舞台才有机会,有机会才会有成就。


                    85楼2018-03-28 16:09
                    回复
                      高纬登台
                      虽然北周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下,三年就实力大增,但是只是弥补了以前跟北齐的差距,算是迎头赶上了,北周跟北齐能打个平手了,并不具备一举歼灭北齐的实力,这次无厘头的战争就是例证,这段时间是北周、北齐势均力敌的僵持阶段。
                      造成这个局面,并不是宇文邕能力不济,而是因为历史原因。
                      北魏让北方六镇起义给冲散了,六镇起义的精锐骑兵大部分跟了高欢,建立起了东魏。只有一少部分跟了宇文泰,建立起了西魏。东、西魏时期,高欢一直压宇文泰一头,宇文泰经常被打的找不着北,损失大,急需兵员,西魏才有了府兵制。一直到北齐、北周时代,北齐军事实力上都要强于北周,直到宇文邕亲政之后,发生了变化。
                      到了宇文邕时代,北周国力开始慢慢赶上并开始逐渐超越北齐。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宇文邕这南北朝第一明君的励精图治,另一方面是北齐自己瞎折腾。一代枭雄高欢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轮流当皇帝,个个都犯浑,到了孙子辈的高纬,更是个千年难遇的玩意儿。


                      86楼2018-03-28 16:10
                      回复
                        高纬史称齐后主。后主最早指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后来,史学界喜欢把奢华无度、不理朝政、宠信佞臣、没心没肺这些词跟后主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的后主有五个:蜀汉后主刘禅、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后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历史三段乱世中,阿斗刘禅在三国时期“一枝独秀”,高纬跟陈叔宝携手南北朝时期的“后主两星”,孟昶跟李煜又同属五代十国时期的“后主双壁”。
                        这些后主们的共同点是: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方面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7楼2018-03-28 16:12
                        回复(3)
                          北齐后主高纬在音律方面天赋极佳,亲自谱曲《无愁曲》流传至今,高纬在文学界的外号是“无愁天子”;
                          陈后主陈叔宝作的《玉树后庭花》绝对是宫体诗的翘楚之作,


                          88楼2018-03-28 16:14
                          回复
                            后蜀的孟昶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幅春联的作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还会自己配药方,据说效果非常显著;
                            南唐的李煜更是多面手,书法、绘画、音律、诗文无一不通而且造诣奇高。一首《虞美人》让人觉得如果李煜不生在皇家,一定会成为宋词的领军人物。要不是后来出了个宋徽宗,李煜绝对是毫无争议的最有才华皇帝。
                            李煜生死都在七夕这一天,也真是老天玩了个冷幽默,浪漫的情怀,残酷的人生。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头说高纬。后主们都是昏君,里面最不出名的当属北齐后主高纬。
                            那是不是意味着高纬就是最不昏的,或者说昏的最不明显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么回答吧:高纬跟其他四位放在一起,真是对人家的侮辱。


                            89楼2018-03-28 16:14
                            收起回复
                              2025-08-08 16:0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0楼2018-03-28 16: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