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72,776贴子:75,532,640

回复: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的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8-04-02 18:45
收起回复
    为了国家
    在目睹来了太子种种恶习之后,一次闲聊中,王轨发现小内史贺若弼也觉得太子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是当皇帝的料。俩人就商量,找机会一起进谏,让皇帝好好管管太子。
    由王轨主说,贺若弼声援支持。
    俗话说‘疏不间亲’,跟爹说儿子不是的时候,多少要讲究点方式方法。
    这方面,直性子的王轨显得有点二杆子。
    一上朝,王轨就跟宇文邕说:太子最近好事没干过,坏事一大堆,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您得好好管管,贺若弼也这么看,不信你问他。
    王轨觉得这是俩人商量好的,这时候就需要贺若弼的支持,直接就把贺若弼拉上了。宇文邕一听王规这么说,一脸严肃地看向贺若弼。
    贺若弼低着头,嘴唇都吓紫了。王轨刚才一张嘴,他就冷汗直冒。倒不是贺若弼变卦了,也不是贺若弼胆小,而是地方不对。
    这是朝堂大会,全北周的高级官员全在这!你王轨不怕死,我还想活着呢!我怎么找了这么个二杆子搭档?
    迎着皇帝犀利的目光,贺若弼狡猾地回答:“皇太子最近挺好的啊,没听说有什么不对的。”
    王轨很尴尬,宇文邕倒也没有责怪,又说了点别的事,宣布散会。
    一出会议室的门,王轨先发飚了,抓着贺若弼的衣领,大骂:“你一向有什么说什么,为什么今天出尔反尔?”
    贺若弼对王轨真是无语了,碰见情商不高的,还得解释解释:“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对太子有意见,上个密折跟皇上说说就行了,像你这样拿着大喇叭到处吆喝,会被灭族的!”
    听贺若弼这么说,王轨这才意识到,好像是有点不妥,沉默了很久,说:“我一心为了国家,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
    王轨并不是自卖自夸。
    北周所有的官员里,只有王轨一个人做到了,剩下人最多就像贺若弼,没人敢像王轨这样,什么都敢说。单论这点,连宇文邕最信任的托孤大臣宇文孝伯都做不到。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批评她,更是爱国!王轨从不考虑歌颂还是批评,行为准则只有一个:只要对国家好,我的命都可以给!
    王规的忠是忠到骨子里的,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虽然跟贺若弼那么说,他却很难有所改变,明里暗里的继续告太子的状。
    宇文邕知道王轨是忠君爱国,以社稷为重,也知道王轨说的是实话,但是他也没办法。
    既然宇文邕也知道宇文赟不成材,难堪国家重任,为什么不废了再立一个?
    答案是:不行。
    首先,应该立。
    宇文邕跟阿史那皇后无子,也就是宇文邕没有嫡出的儿子。宇文赟是长子,国赖长君、立长不立幼是皇位继承原则。
    其次,没人替。
    宇文邕后宫就那么几个人,又英年早逝,宇文邕一共也没几个儿子,十岁以上的就两个:长子宇文赟和次子宇文赞。
    那为什么不考虑立老二宇文赞呢?
    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就是:老二还不如老大呢!宇文赞后来会出场,敬请期待。
    综上所述,宇文邕没别的选择,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只能是宇文赟了。
    宇文邕家里的情况,王轨也十分了解情况,所以王轨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协助宇文邕,监督太子,成不了一代明君,也决不能当昏君。这个目标不是谁给的任务,靠的是王规对北周的一片拳拳之心。
    于是,北周出现了个奇异的三角关系:
    只要太子犯错,王规就没完没了的找皇帝;
    只要王规说太子犯错,宇文邕就没完没了的揍太子;
    太子呢,只要挨揍,就没完没了地恨王规。
    虽然宇文赟挺可恨的,但是青春期的他,多少有点可怜.....


    197楼2018-04-02 19:48
    收起回复
      2025-11-11 20:3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无奈
      过犹不及,凡事都得有个度。
      比如买樱桃,讲明了,可以免费品尝,好吃再买,但是你要尝到第43个,还不买,不打你的都是好人。
      王轨有时候太不拿自己当外人,明主宇文邕也烦。
      王轨告杨坚状的时候,都没忘捎上太子,原话是:“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宇文邕看着一根筋的王轨,很不高兴:“这是天命,我能怎么办?”
      我觉得这句话是当时宇文邕真实的心理状态,他这种情绪分为:无奈和反感两部分。
      无奈是对儿子,恨铁不成钢;反感是指王轨,没有父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
      王轨就像唐僧一样整天在宇文邕耳边碎碎念:这孩子没出息,你将来的事业早晚给你败光。菩萨都能让他念叨烦了,宇文邕有时候也不想搭理他。虽然王轨一次次的伤害着宇文邕,但是宇文邕还必须得受着。
      因为王轨说的是事实。
      谁叫自己儿子不争气呢?宇文邕能做的就是,回家对着儿子暴揍一顿。
      可以说,王轨导致宇文邕简单粗暴教育的升级。
      其实白眼狼一即位,王轨也知道自己不能善终了。王轨当时是徐州总管,徐州属于周陈边境地区。王轨如果想逃,投奔陈朝,陈朝肯定很欢迎,说不定还能给个大官做做,参考侯景和司马消难。
      但是王轨既没有逃,也没反,为什么?
      因为忠义!
      宇文赟恨王轨恨的不行,登基之后,无意中看见自己脚上的伤疤,故意问郑译:这是怎么回事?
      郑译说:王轨、宇文孝伯告状,你爹打的。
      郑译的话勾起了宇文邕不堪回首的过往,仿佛又看见了怒气冲冲的老爹拿着皮鞭往死里抽他。往事一幕幕涌起,白眼狼越想越生气,宇文赟决定旧账新仇一起翻出来跟王轨算算,谁劝也不听。
      最终,宇文赟派人处死了王轨,没有罪名。
      王轨的篇幅确实有点长,不为别的,就为这种‘为国不为己’的忠诚。可以说王轨情商不高,可能还不如平常人,可是这样一根筋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王轨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尽忠,往往付出的是生命。
      “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写给比干的这句话,仿佛是士大夫阶层在彰显他们的政治理想:用生命作为代价尽忠,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荣耀了!
      比干之于商纣王,王轨之于宇文赟,皇帝的昏庸映衬着忠臣的肝胆!
      王轨死了,另外一个也没能逃脱-------托孤大臣宇文孝伯。
      宇文孝伯情况不一样,他是东宫官员,整天呆在宇文赟身边,按理说应该跟太子很亲近才对,他怎么也上了清算名单?
      原因要从宇文孝伯的人生说起。
      宇文孝伯跟宇文邕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从小被宇文泰收养,跟宇文邕一起长大,俩人不光是发小,还是铁磁儿。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可以说宇文孝伯是宇文邕最信任的人。后来,处死宇文护,宇文孝伯跟王轨都是主要功臣。
      就是这样的经历,在宇文邕觉得儿子需要有人帮助、引导的时候,宇文孝伯被派往东宫任职,一来帮助、引导太子,二来保护太子。
      可这些事,在宇文赟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宇文赟心里清楚,宇文孝伯是跟他爹最亲近的人,如果王轨是告密者的话,那宇文孝伯就是监视者,都没安好心。
      关于告状这点,其实宇文孝伯真是有点冤。
      宇文孝伯从未主动告过宇文赟的状,相反还没少替宇文赟说好话。坏就坏在,宇文孝伯的身份上,宇文邕要求宇文孝伯记录宇文赟的言行,每个月向他汇报一次。就凭这点,在宇文赟心里,就认定:宇文孝伯跟王规是一伙的,都是憋了一肚子坏水,要看他的笑话。
      于是,王规死后不久,宇文孝伯也被赐死家中。
      至此,宇文邕留的三位顾命大臣,宇文赟一个也不要。宇文赟杀掉的不光是三个顾命大臣,更是三位日月可鉴的忠臣,也是最后三个能挽救北周的人......


      198楼2018-04-02 19:49
      回复(7)
        楼主分析得很好,跟当年明月的写法有些像。


        IP属地:广东199楼2018-04-03 00:28
        收起回复
          什么都反对
          带着对老爹的恨意,宇文赟执政方针很简单,‘两个凡是’原则:
          凡是我爹的决策,我坚决反对!
          凡是我爹定的规矩,我一样也不遵守!
          宇文邕灭佛,宇文赟就兴佛;宇文邕节俭,宇文赟就奢侈;宇文邕亲贤臣,宇文赟就近小人;宇文邕后宫人少,宇文赟皇后妃子一大堆,后宫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总之一句话:就是对着干!
          有些事对着干还行,有些事对着干就真不行。
          比如说,法律。
          宇文邕费尽心血搞了一部《刑书要制》,这部法律虽然算是严刑峻法,但是乱世用重典,《刑书要制》对后世律法还是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的。
          宇文赟一上台:废除!
          不光废了法律,还连续大赦天下!
          说到这个,咱先普及个历史知识。
          “天下大赦”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皇帝碰上点高兴事,娶老婆了、生儿子了、打胜仗了、太后病好了、立太子、新皇登基等等,都会大赦天下。有的皇帝还能一年里几次大赦天下,但是这个‘大赦天下’可不是什么人都赦,是有范围的。
          像谋反的、威胁皇权的、不孝的、大不敬的,这些都不赦,有个通俗的叫法说‘十恶不赦’,就是说有些罪是“遇赦不赦”的。
          ‘天下大赦’释放范围主要是《虞书》说的‘眚灾肆赦’和《吕刑》里说的‘五刑之疑有赦’,这两个佶屈聱牙的法律词汇相当于现在的‘过失犯罪’和‘疑罪从无’的原则。碰上天下大赦,这些人可以出狱了,剩下的犯人继续吃牢饭。
          宇文赟就是不一样。
          宇文赟的‘大赦天下’是把牢门一开,甭你犯了什么罪,杀人、诈骗、劫道,盗窃、强奸,全部出狱。
          谁劝也不听,哥就是这么任性!
          过去天下大赦,放出来的犯人,从根上说都是心地善良的普通老百姓,公安机关弄错了或者一时糊涂,犯了错。宇文赟倒好,一次大赦把杀人犯、强奸犯,小偷,诈骗犯,抢劫犯说不定还有kong bu 分子,一股脑的全给放出来了。
          这种事对着干,受苦的就是老百姓。
          这些人本来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出狱后重操旧业,到处流窜作案。一时间,北周恶行案件层出不穷,公安局天天加班都抓不完。
          宇文赟一看这怎么能行,接着又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刑书圣制》。虽然叫“圣制”,其实一点不圣,根本不考虑百姓死活。
          《刑书圣制》就是加强版的《刑书要制》,就一个特点:残酷!
          在‘偷个西瓜都是死刑’的《刑书圣制》面前,北周人民生活的小心翼翼的,民怨四起。宇文赟刚执政就搞得屁股不是屁股,脸蛋不是脸蛋的。
          这场政治闹剧,让宇文赟意识到,当皇帝真没意思......
          宇文赟当了不到一年皇帝,不干了。
          579年2月,宇文赟传位6岁的太子宇文阐,史称北周静帝。这么点的孩子,宇文赟也给娶了个老婆,这个小皇后是司马消难家的小闺女。
          从此,宇文赟当上了逍遥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整天遛狗、养鸟、瞎胡闹。


          200楼2018-04-03 09:18
          收起回复
            刚看完你有没有更新,过1分钟就更新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18-04-03 09:21
            收起回复
              很少留言,加油,你有可以被风投的潜质哦,我在观察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2楼2018-04-03 12:42
              收起回复
                玩出新高度
                祖先总结的生活智慧常常以俗语的方式流传下来,比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在宇文赟身上真是至理名言。少年的宇文赟是有点可怜,可成年后的宇文赟也是真的可恨。
                宇文赟在位时间很短,满打满算2年整。时间不长,宇文赟却在瞎胡闹这方面天赋异禀,两年的时间,宇文赟干了许多皇帝20年都不敢干的事。在‘玩’这方面,宇文赟真不输给齐后主高纬,下面总结一下宇文赟的奇葩行为:
                宇文赟的人生信条:人生在世,不过酒、色二字。
                宇文赟在位期间经常组织各种比赛,组织最多的就是选美比赛,选上的都跟宇文赟回宫。选了这么多美女,宇文赟天天泡在后宫不出来,十天半个月的大臣都见不了他一面。
                在后宫里,宇文赟只有两种状态:白天喝醉了和晚上喝醉了。
                酒杯从来不离手,这么个喝法,再加上色字头上一把刀,宇文赟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宇文赟喝了酒之后,也分两种状态:正在玩和正在去玩的路上。
                宇文赟什么也不忌讳,什么都玩,音乐、舞蹈、魔术、杂技、整了个曲苑杂坛。为了玩出新花样,玩出新高度。傣族的泼水节,傣族人夏天过,人家宇文赟,腊月过!
                从长安去洛阳,宇文赟自己开车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马车让他赶的,轮子都快掉了。跟着去的皇后、妃子不能光坐着,得玩游戏,所有的车必须跟仪仗队似的,走得齐刷刷的,谁走不齐,就重罚。
                重罚可不是说着玩的,是真重罚。一般情况下打一天杖,特别重的打两天杖,三天杖以上没有。
                为什么没有?
                因为从来没有人能抗得了两天杖。
                别说两天杖,宇文赟要说打谁一天杖,犯错的人立刻吓昏过去。
                ‘天杖’是宇文赟自创的叫法,一天杖就是一百二十板子,两天杖240板子。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剁肉馅的时候,才会来这么多下。
                两天杖?
                别说人,熊也能打死。
                宇文赟这天杖的威力实在惊人,一天杖基本代表杖杀,两天杖就是打成肉泥。在宫里,大家都是风声鹤唳,大气不敢喘。为了不挨这一天杖,驾车场面是人仰马翻,宇文赟看着哈哈大笑。
                就这么个玩意,还异常地狂妄自大。宇文赟认为他自己是从古至今最厉害的皇帝。
                我都这么厉害了,还能跟别的皇帝一样?
                仪仗规格得加倍!
                对了,别的皇帝都自称朕,我就不能自称朕,掉价!
                称什么?
                称‘天’!
                每次看到这,我都为宇文赟的智商深深担忧。以前的皇帝,包括宇文赟的爸爸宇文邕都称天子,他宇文赟自称“天”,到底谁是谁儿子?
                这还不算完,皇帝自称天,那所有含有“天”、“高”、“上”、“大”这些字眼的词汇,都得避讳,是宇文赟的专有词汇,别人一律不准用。
                那必须得用的时候怎么办?
                改!
                如果你姓高,从今天起就不能姓高了,改姓姜。你要叫高大海,那得改名,只能叫姜海,面目全非也得改。估计上学老师点名,你都不知道叫的是谁。
                有人非犟,说我本名“高大上”。
                碰见这样的,只能无奈地告诉他:你爱改成啥,就改成啥吧。
                还有,家里祭祖的时候,高祖不能叫高祖了,改叫长祖,曾祖也不能叫曾祖,得叫次长祖。
                宇文赟都是这么厉害的皇帝了,自然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想见皇帝得沐浴斋戒,吃素三天,洗一天澡,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才能见。
                我在想,要是碰见个前线回来的将军,一身风尘,日夜兼程,赶路赶得都快吐血了,带着前线大元帅求援的口信,看见这条件,会不会骂脏话?


                203楼2018-04-03 20:02
                收起回复
                  2025-11-11 20:24: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个老婆
                  跟接下来的这件事比,上面那些都是开胃菜,宇文赟在历史上留着最荒唐的纪录---“五后并立”。
                  先说明一点,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一夫多妻制,自古以来一直是一夫一妻制。
                  古人老婆多的,有个专有名词叫‘多妾’,跟现在有些有钱人,“女朋友”多,是一个道理。古人叫一夫一妻多妾制,现在叫‘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从古至今,中国男人的妻子只能有一个,皇帝也一样,皇后只能有一个。
                  宇文赟觉得他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牛的皇帝,所以他不能只有一个老婆,两个也不行。他一打听,之前的纪录是前赵皇帝刘聪的“三后并立”,那宇文赟肯定得来五个呀。
                  然后,宇文赟就娶五个老婆。
                  ‘五后并立’是一项绝无仅有的记录,宇文赟超越了刘聪,也超越了自己,他超越了所有人!
                  宇文赟的这项纪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还不算完,宇文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能干出来:宇文赟的其中一个皇后,还是个二婚......
                  宇文赟最开始搞的是‘四后并立’,分别是天元大皇后,天大皇后,天右大皇后和天左大皇后。最后立的是天左大皇后尉迟氏,把原先的天左大皇后改为了天中大皇后。这个尉迟皇后叫尉迟炽繁,长得非常漂亮,是北周名将尉迟迥的孙女,原本是北周皇族宇文温的老婆。
                  一次,尉迟炽繁去参见宗族活动,入宫觐见宇文赟。宇文赟一见就看上了,这个用下半身思考的皇帝在酒宴上猛灌尉迟氏喝酒,灌醉之后就把她睡了。
                  没有一个男人能戴的了绿帽子,知道消息后的宇文温要阉了宇文赟,就和他老爹密谋起兵造反,谁知道碰上北周军神韦孝宽,兵败被杀。
                  宇文赟一看正好,宇文温死了,尉迟氏成寡妇了。本着‘婚姻自由’的态度,宇文赟立马把尉迟氏收入后宫,后来立为皇后。
                  宇文赟这个皇帝执政期间,好事一件不干,坏事一样不落,不作不死,果断差评!


                  204楼2018-04-03 20:03
                  收起回复
                    年轻的国丈
                    周齐时代两个昏君对比的话,宇文赟比高纬要恋权,最直接的证据有两个:
                    第一、因为继承问题,宇文赟即位当月就杀了威胁最大的五叔宇文宪。
                    第二、579年5月,就连威胁不大的几个叔叔,宇文赟也把他们都撵出了长安,回自己封地呆着去,只留了一个年轻、没有用的堂哥毕王宇文贤待在长安。
                    宗室基本都被打发走了,那宇文赟剩下的人信谁啊?
                    外戚和亲信。
                    外戚就像尉迟迥、杨坚这类的老丈人和司马消难这样的亲家;
                    亲信就是整天挖空心思陪他玩的那些人,比如宇文赟的左右护法:刘昉、郑译。
                    宇文赟即位,太子妃杨丽华也升格为皇后了,岳父杨坚摇身一变成了国丈了。宇文赟上台第二个月,杨坚升官了,升任上柱国、大司马。
                    听完圣旨,杨坚很高兴,大司马是国防部长,管的是全国的军事,这道任命意味着杨坚开始走向真正的位高权重。这还没完,紧接着又一件事,让心花怒放的杨坚想起了太学毕业那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宇文赟唯恐不折腾点动静,大家会忘了他,使劲往牛角尖里钻,把早被丢到犄角旮旯的四辅官制度拍拍土,又捡起来了。四辅官制度是夏朝用的,距北周都有2000多年,离咱们3600年起步,真是久远到,提起来嘴上都是蜘蛛网。
                    宇文赟一脸的不服:别人不用,我就用,这才能显出我的别致,我的标新立异!
                    四辅官简单来说就像皇帝家四周的邻居,相当于皇帝身边四个权力最大的官职,排序依次是大前疑、大后丞、大左辅、大右弼。这些官职离咱们实在太过遥远,大家知道就行,为了看着省点劲,我还是以老大、老二、老三、老末代称吧。
                    579年正月初一,宇文赟设置四辅官,老大是总理、越王宇文盛、老二是蜀国公尉迟迥、申国公李穆是老三,杨坚排行老末。
                    一下子,杨坚的心情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又想起了那个撬动地球的问题,杨坚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再试试。
                    你可能会觉得杨坚没出息,排个老末都心潮澎湃,要笑话他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其实这属于冤枉杨坚了,我给你仔细解释解释名单,你就明白杨坚在偷笑什么了。
                    北周有两个宇文盛,同名同姓。这个宇文盛是宇文赟的十叔,另外一个是告赵贵谋反,以特有方式影响着后来几十年的宇文盛。前面说过,宇文赟因为权力的问题,最讨厌的就是他爸爸的这些兄弟们。事实上,宇文盛干了没几天,宇文赟就炒了他的鱿鱼,换成了代王宇文达,这个宇文达没干几天,也被炒了。
                    剩下那两位威望颇高,但岁数都不小了,老二尉迟迥64岁、老三李穆70岁,在当时,这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而杨坚才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样的班子配置,照宇文赟的态度,就算杨坚啥也不干,熬都能熬到老大的位子上。
                    事实上,杨坚连熬都不用熬,他只等了半年。
                    579年7月1日,宇文赟把宗室五个王爷都撵出京城之后,在人事上又做出了一次调整,杨坚升为大前疑,成了四辅官的老大,司马消难补位进入四辅官。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杨坚觉得自己终于身居高位,走进真正的权力中枢了,打算一展身手,为北周一扫之前的政治阴霾,可以放开手脚造福北周人民,辅佐皇帝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名留青史,走上人生巅峰,杨坚想想心情都有点小激动。
                    这时候,宇文赟瞪了他一眼,说:‘滚’!


                    205楼2018-04-03 20:03
                    回复
                      有两位贴友写了建议给我,都非常好,在此特别感谢一下。鉴于我是第一次写,如果大家发现我写错的或者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建议、指正、探讨。


                      206楼2018-04-03 20:24
                      收起回复
                        楼主写的非常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7楼2018-04-03 20:28
                        收起回复
                          我只会写点东西,不太会跟大家互动,不过欢迎留言,看到会一一回复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8楼2018-04-03 21:56
                          收起回复
                            今天点赞的明显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9楼2018-04-04 13:20
                            收起回复
                              2025-11-11 20:18: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天佑好子smile
                              那你是喜欢历史还是喜欢小说?其实我给自己的定义,不是历史小说,算是自己的历史观点吧。这些绝大部分都是从《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里来的,我认为喜欢历史的人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观点,要敢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希望我写的东西,能让喜欢历史的人在看史籍资料的时候,能轻松一点,仅此而已。


                              211楼2018-04-04 13: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