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252贴子:514,840

回复14:请教儒道墨三家治国的步骤及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切叫平民好过,一切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


高调谁都会唱。

辩论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浅色为什么推法家、我以道家观点为什么支持之。

我们不尚清议,只重实效


16楼2008-08-31 10:55
回复
    甲:开玩笑的,只有让统治者被约束住才有可能使治法延续下去。但这种情况很难发生,人类在困难时希望英雄的出现,而生活安定后又会认为英雄是不和时宜的产物。被祖先束缚住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想要有大的发展就不能完全被祖先留下的东西给束缚住。在束缚与反抗的过程中,“治法”就没了。所以将一切制衡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那句“一年树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治法”本身并不可靠,那就应当不断培养可以提出“治法”的“治人”。
    乙:上面不采纳治法怎么办?


    17楼2008-08-31 10:55
    回复
      2025-08-16 10:28: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_O || :啊!断了…


      19楼2008-08-31 10:57
      回复
        同意找北兄对我留言的回复。“不干预的平衡不会产生核裂变的能量。没有汉武,汉朝将提前衰落。”所以隆庆朝只是特例,只能出现在文官体系高度发达的明代。如果战国时代这样就是找死,燕王哙就是反面教材。

        事实上隆庆朝也非常短暂,前后凡5年,可以说是昙花一现


        20楼2008-08-31 11:00
        回复
          曾国藩也回光返的中兴过清朝一阵子


          21楼2008-08-31 11:11
          回复
            曾国藩比较偏哪种思维模式呢?


            22楼2008-08-31 11:14
            回复
              秦国及秦朝——法家,西汉初年——道家,汉武帝——儒家。各有其时代局限性,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王道


              23楼2008-08-31 11:21
              回复
                汉武帝是什么儒家

                刘邦是推崇法家的


                24楼2008-08-31 11:23
                回复
                  2025-08-16 10:22: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曾国藩稳妥,看几篇《曾国藩家书》就可以发现他绝不是个有“冲劲”的人。从这点看他还是偏向儒家的稳妥。

                  任何国家如果统治阶层本身没有求变求强的欲望,下面的人在怎么折腾也是白费(陈胜那套不算改革)


                  25楼2008-08-31 11:24
                  回复
                    曾国藩在处世上是中庸思想的实践者。在具体事务上也是“不尚清议,只重实效”的人物,这一点在晚清的颓靡朝政中实在是难得。

                    我也认为他是儒家。儒本来就包含法。他没有腐儒的空谈,却有儒家那种中正平和的态度


                    26楼2008-08-31 11:36
                    回复
                      管子属古儒一系,他的方介乎后世儒、法两家之间。

                      甲:一篇《牧民》尽道治国之要,集“真实的谎言”与“善意的忽悠”于一身,行霸道王道于天下,堪称后世之典范!
                      乙:没感觉齐国强到哪里,管仲死后齐国的霸业就终结了。
                      甲:齐桓公不争气,管仲有什么办法。
                      乙:这就是所谓的“有治人,无治法”吧?
                      甲:立法的是人,守法的是人,犯法的还是人。法不为民用,所以败法的多是权贵。真正有野心的百姓不多,在国家运转不灵的时候很多人的选择都是爱国,所以只要国家不使百姓完全失去希望,百姓就不会促使乱世的到来(事例:清末戊戌变法前后)。
                      乙:如何解决“有治人,无治法”这个问题?
                      甲:依靠玉帝、佛祖、安拉、上帝……也许还有“半边天”们的力量。
                      乙:……


                      27楼2008-08-31 11:40
                      回复
                        “不尚清议,只重实效”是所有因功成名人物的共同特点。曾国藩不敢挑战传承千年的祖规,所以他只能在那些限制中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曾国藩是一名出色的改良者,可惜他所要改的产品的源头已经不行了


                        29楼2008-08-31 11:42
                        回复
                          对于百度的审核,无语了…


                          30楼2008-08-31 11:43
                          回复
                            晚清谁也救不活。

                            与敌人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自身再怎么奋发图强都没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兵法无效,战术不能弥补战略


                            31楼2008-08-31 11:46
                            回复
                              2025-08-16 10:16: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只有在对方完全重视的情况下(吞并)才会出现“自身再怎么奋发图强都没用”的情况,当时的列强尚无吞并中国的实力,清末也有很多救国的良策,只是不被清庭采纳罢了。清庭自己不努力,底下的人除了向康梁那样流亡外,只有像孙文那样干事了


                              32楼2008-08-31 1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