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299贴子:515,405

请教儒道墨三家治国的步骤及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半天都是在拿自己的想法去说对方的想法,不如大家自己理解思想优缺点写出来,看看有没有共通点。


抛砖引玉

法家的思想就是依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一套可以实行的方案,由此治理国家。

将法比作一条线,过线者死,不过者生。必须给民众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无意触线过多而导致国家崩溃。线也不能太宽,太宽就无法聚集力量。用两条线规定出国家运行的方向,只要不订错方向,国家就不会衰落。大方向就是富国强兵,这点不容改变。两条线之间多宽度可以依据人民的数量、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必须让民众与国家联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姑息潜在的内在隐患,必要时应有意扶植一个与群众对立的群体,并在他尚未超出控制范围时快速而且毫不留情的清除这个与群众对立的群体,以此换取广大人民的支持。除了让人民知道自己与国家利害相连外,还要培养人民对国家的荣誉感,使国家能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利用荣誉感迅速的将矛头直指国外,缓解国内矛盾。通过积极的“掠夺”维持国家荣誉带给人民的自信心,并不断扩张国家的控制范围,使国家在各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今日之理解

法家的治国步骤:内图强,外称霸。
法家对内的处理:一条道路、一个方向,无数群体,多种声音。
法家对外的处理:以军事准备为主,以外交活动为辅。一切情况都要以开战为底线开始进行布置。以军事战胜对手为保证争取外交上的胜利,为此军队必须放弃“和”的思想。


1楼2008-08-30 21:50回复
    耕 战

    就这两条

    天下没有对手之后(比如秦朝),法家如何治国?


    2楼2008-08-30 22:00
    回复
      2025-10-16 11:5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外学习西方,向未知区域扩张。以此保持足以进行下一场突发战争的军事力量。
      对内改变方针,加大与农工相关事物的奖励,以此降低人民对战功的兴趣。

      乱时耕是为了战,治时战是为了耕。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就不能期待和平。



      望张兄写出儒家治国的步骤及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


      3楼2008-08-30 22:08
      回复
        儒家和法家对内完全相反

        儒家是主张先富民,民富 国自然富.
        处理方法也和法家相反,法家是强迫性的要求民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而儒家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主张以民为本.轻税,给民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误农时”(反对无休止的徭役).
        对商人也是轻税,甚至海关不收税.
        (不管对农还是商的税收,都必须得使国家足够运转,税收太少,儒家也是不同意的)
        一句话,得民心,使民拥护国家,拥护统治者.


        4楼2008-08-30 22:21
        回复
          一楼与二楼的字数明显形成对比OTL

          我只说道家吧。道家并不是治国的理论,因为道家原则上是“不干涉”。如果以西汉初年的社会为例,那就是“尽量少干涉”。

          “少干涉”涉及的面很广,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低税收、低徭役以外,那时候也不限制人的思想、和很多行为(相对于秦朝末年)。这一切在汉武帝时又改变了。

          我认为道家看问题比较达观,“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形成一定之规,所以不好总结。如果一个统治者倾向道家,那么他会采用群臣中最适合管理国家、最利于稳定、最能维护皇家统治的措施,然后基本撒手不管事。

          不知各位是否了解明穆宗隆庆皇帝,我认为他很有点道家特点,不过他是基于个人享乐主义的。他重用的人高拱、张居正之流,完美的帮他维持了国家的运转。他在位的时期内外事情上处理的也都很好——当然非他本人之功。


          5楼2008-08-30 22:26
          回复
            对于战争,儒家主张是“足兵”.也就是说国防力量必须充足.
            用现代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是不想打仗,但是一定要保持不被别人打的力量.


            6楼2008-08-30 22:26
            回复
              今天我网速很慢>_< 又在三国吧回贴子,这边都没顾上,实在是遗憾。


              不知道谁能说说墨家呢


              7楼2008-08-30 22:28
              回复
                浅色兄同意我说的吗?你对明穆宗有何看法?

                (这贴不要变成儒法的专场了)


                8楼2008-08-30 22:34
                回复
                  2025-10-16 11:5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对外扩张,儒家也不反对,但是必须本国人民多数同意.


                  9楼2008-08-30 22:37
                  回复
                    张兄,“民意”是可以被控制的。事实上百姓很容易被煽{百度}动


                    10楼2008-08-30 22:40
                    回复
                      张兄,“民意”是可以被控制的。事实上百姓很容易被煽{百度}动。 
                       
                       
                       作者: 白饭无双 2008-8-30 22:40   回复此发言 

                      无恒产者无恒心

                      一时兴头比不上始终支持.民切身感受到政(摆渡)府是真正对他好.就会始终支持.
                      煽动是欺骗,他明白过来之后,就会反你.


                      11楼2008-08-30 22:43
                      回复
                        一时兴头?尝到了甜头之后还有不支持的理由吗?
                        只要“本国人民多数同意”就可以进行扩张,张兄何时变成这样的论调了?二战时日本的狂热你怎么看?

                        只有在失利时,国内才会出现反对派。凯歌高奏时是没人有意见的。而事实是胜败乃兵家之常,所以反对的声音会一直存在,只是声音大小而已。

                        什么叫“他明白过来之后,就会反你”?有什么一定之规,来判断支持和反对者谁对谁错?就凭战争结果?若战争失败,原来的反对派就变成睿智的预言家、战略家(长平的平阳君赵豹?);若战争胜利,原来的反对派就成了懦弱、右倾?

                        张兄你可否有一个固定的观点?我记得在战国吧,我们以前瞻视角讨论长平之战的平原君和平阳君时,意见是一致的。我以为你和我一样反对后知后觉论、倒果为因论。

                        你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怎么看,能否把你的观点固定下来?

                        煽动是欺骗,那怎样的宣传才算“不欺骗”?
                        集团性歇斯底里是怎样产生的?


                        12楼2008-08-31 10:31
                        回复
                          司马公公曰: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对外学习西方,向未知区域扩张”。

                          西方人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扩张,地球被统一后去哪里扩张?人类还需要多久能拥有创造生存空间的能力?不能生存的扩张有多少意义?



                          “如果一个统治者倾向道家,那么他会采用群臣中最适合管理国家、最利于稳定、最能维护皇家统治的措施,然后基本撒手不管事”。

                          不干预的平衡不会产生核裂变的能量。没有汉武,汉朝将提前衰落。



                          “民切身感受到政(摆渡)府是真正对他好.就会始终支持”.

                          百姓缺乏力量,统治者就缺乏力量。统治者不清除百姓与自己的关系就不能完成他想完成的伟业。




                          建议各位在反驳对方前不要从主观上把对方主张的前后顺序搞混。


                          13楼2008-08-31 10:43
                          回复
                            真难为你打了这么多字.

                            我的回答就是一切叫平民好过,一切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


                            14楼2008-08-31 10:46
                            回复
                              2025-10-16 11:4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管子属古儒一系,他的方介乎后世儒、法两家之间。

                              甲:一篇《牧民》尽道治国之要,集“真实的谎言”与“善意的忽悠”于一身,行霸道王道于天下,堪称后世之典范!
                              乙:没感觉齐国强到哪里,管仲死后齐国的霸业就终结了。
                              甲:齐桓公不争气,管仲有什么办法。
                              乙:这就是所谓的“有治人,无治法”吧?
                              甲:立法的是人,守法的是人,犯法的还是人。法不为民用,所以败法的多是权贵。真正有野心的百姓不多,在国家运转不灵的时候很多人的选择都是爱国,所以只要国家不使百姓完全失去希望,百姓就不会促使乱世的到来(事例:清末戊戌变法前后)。
                              乙:如何解决“有治人,无治法”这个问题?
                              甲:依靠玉{分}帝、佛{分}祖、安{分}拉、上{分}帝……也许还有“半边天”们的力量。
                              乙:……


                              15楼2008-08-31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