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吧 关注:539,983贴子:19,399,665

回复:(转)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英美国家的血统论——贵族(平民、奴隶)观,暂时分析到这里。有人问我是不是
法西斯,来这里推销血统论。这个问题我表个态:我和大家一样,也没有什么高贵的血
统, 只是个普通中国人而已。 我当然也不喜欢被白人歧视。 只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英美国家是中国全球竞争的最主要对手,不搞明白他们的一些内心想法,我们的决策就
会有错误。建议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分析咱们中国人内部的族群血统,希望下面的讨论
集中在欧美文化历史和政治方面。 (本段落有修改) 。
第五部分完


IP属地:福建58楼2013-04-23 08:46
回复
    政法系路过,太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3-04-23 08:53
    收起回复
      2025-08-22 09:19: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知道的越多 越以为自己很卑微·~~


      IP属地:广东60楼2013-04-23 10:15
      回复
        7、霍格沃茨的校长(上)
        写续2的时候,我就有思路写赫敏的血统,知道血统论是个马蜂窝,所以先贴出前一半
        来试试看,发表之后,跟帖平静了不少,帖子中说赫敏“体育不好” ,看来大家意见不
        大,结果从体育话题牵扯到血统论,跟帖还是和爆炸一样。
        下面引用一些网友的留言:
        1、我深有感触,很多从大学或更高学历才去英国留学的学生是无法体会他们的阶级观
        念的。我的哥哥从中学起就被送到英国读书,就是所谓的贵族男校精英教育,他在学校
        的运动项目是击剑和马术。在英国呆了十几年,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入了国籍,也就了
        业。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家里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英国人对阶层的看中。他以前在学校
        时没法融入到那些所谓贵族学生里的真正核心小圈子,男孩联盟之类的。即使他们知道
        有财力支撑你读贵族学校,但只要你的父母没法和他们的父母在同一个宴会场合上碰
        杯,互相没法扩展关系网带来利益那他们也不会拉拢你。哥哥目前就职的工作讲出去也
        很响亮,但他说了,永远也不可能做到核心层,在每个领域核心层里的始终都是一代又
        一代男孩联盟里的成员。
        2、同时用我认识的两个,虽然不知道算不算贵,但是肯定是 upper class 的人都说过
        的一句话支持老师的观点:last name does make sense。
        引用不是因为留言对我的支持,是因为我自己也没出过国,缺乏这种第一手信息,我想
        大多数网友也和我一样。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看反对的意见,大家别嫌麻烦,容我多引几段,因为这涉及到各位
        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难点: (懒的看的朋友,可以看红色字体,相当于摘要。 )


        IP属地:福建62楼2013-04-23 10:40
        回复
          1、作为一直受英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研究的学生,我想吐槽几点您文章中的问题:首先.
          英国种族主义固然有,但是英国自从90年代以来已经实行自由主义多元文化政策,虽
          然还有很多问题,但已经基本实现了英国的少数族裔自身权利的平等,比如穆斯林可以
          一夫多妻等等。 英国人本身包括文化界政界一直都在试图提高少数族裔的社会地位和代
          表性,包括今天的议会中已经出现了非裔议员,好些媒体明星是黑人等等。
          2、关于您对法律学院的看法,我不是完全同意。我从小来加拿大多伦多,从这里的法
          学院毕业,现是律师。我觉得您的观点“法学是统治学”有点过于片面。我个人感受是,
          法学是以最基本的民主、人权为基础,致力于将社会各阶层/方面系统化、管理好的一
          种学问。Obama 和 Clinton 都是律师出身,所以才更加懂得民主的精髓与重要性。……
          我的中文也不是很流利,希望达到了我的意思。
          3、最后这个英国贵族理论我非常赞同,但是英美并不一样,其实这正是有着传统封建
          文化历史的国家被美国逐渐抛离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是没有贵族束缚的“白人文明” ,
          对于平民而言已经不是传统的西方国家, 所以这块土地上是爱因斯坦、 莱特兄弟、 福特、
          爱迪生、乔布斯、卡梅隆、扎克伯格等天才前赴后继发迹的地方,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
          个人的超级地位和财富,更在于对人类历史文明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强力推动。美国人不
          迷恋贵族甚至藐视贵族,美国人喜欢《社交网络》中平民天才小子用甚至不太公平的手
          段干掉传统贵族高富帅兄弟的故事,在这个地方,平民创造力得到的超级释放是又封建
          贵族统治历史历史的国家给不了的。
          4、看完这目前的四篇,刚开始觉得角度确实很新,但是如果纯粹是讲解英美阶级民族
          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偏选中了这样一部让很多人爱了十几年的经典来讲解,确实容
          易引起许多辩驳。……我觉得根深蒂固的阶级血统观念是不可否认的因素之一,……但
          是哈利这本书并不是为宣扬这个而来的,哈利是一部宣扬废弃阶级血统观念,讲求平等
          自由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的书。所以您将这样一部书用如此生冷的解释彻底颠了
          个个,确实看起来挺不舒服,起码我会是这样。
          5、老师,你的逻辑出问题了哦。原作根本没有强调出身论,基因也没有决定一切,魔
          法部官员的儿子有的经商,有的研究龙,有的是普通银行职员(韦斯莱一家) ,这是作
          品中明白告诉大家的,唯一一个进魔法部的还有和他爸爸不相符的野心……综上,这样
          的描写怎能说是“龙生龙凤生凤”神马的呢?欧美教育的确强调天赋,但并非强调遗传
          和继承,否则纳威就该也是傲罗而非草药学教授,而且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瓜家庭出巫师
          了。老师的理论再发展就成为伏地魔了哦~


          IP属地:福建63楼2013-04-23 10:41
          回复
            前面说了,英美国家有血统论,但不唯血统论,如果把英美文化简化为“唯血统论” ,
            并且在本国照搬模仿,那是纳粹。关键是血统论本身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必须用“自由
            平等”加以弥补。
            血统论像一道墙,给贵族以安全,但墙修的太高,未尝不是一座监狱。血统论最大的问
            题,是让出身较低的人(下文简称平民吧,并不严格)感到失去生活的希望。在霍格沃
            茨,马尔福不和赫敏说话,只是用阴冷的眼光看着她,同样,在麻瓜的世界里,哈利也
            少不了挨表兄弟的拳头。如果平民们也相信了血统论,从而隔绝了两个阶级的交流,那
            么早晚有一天维克多•陈和布拉德•吴就会揭竿而起,即使遗传学的血统论是正确的(呵
            呵,存疑) ,贵族们的质量优势也会被平民的数量抵消,毕竟,平民永远是大多数。
            这个问题对统治者非常重要,必须想出办法。
            贵族对平民的认识,有时候比平民对自己的认识要深刻的多。大部分平民反对贵族,只
            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子。只要把墙稍微打开一些缝隙,允许一些平民中的活
            跃分子进来,大多数平民都是乐而不疲的。这才是统治者的长治久安之道,唐代的科举
            制不就是这么干的吗?用欧美的制度作比方,就好像一个股份公司,在保持大股东控股
            的前提下,发些股票让别人分享部分红利,是壮大公司的资本的好事。英美一贯嘲笑纳
            粹,就是嫌他们太笨,一块钱本钱只做一块钱的买卖。英美国家向来是能把一块钱花成
            十块钱的。其奥妙,就在于怎样借平民的力。


            IP属地:福建65楼2013-04-23 10:42
            回复
              血统论让平民绝望,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解决之道就在于办法就是贵族们自己相信血统
              论的同时,一定要让平民们相信个人奋斗。必须画一张香喷喷的大饼,让平民们感到食
              物的香气,最好就在眼前!因此,英美贵族体系文化中一向都有大量鼓励平民奋斗的内
              容。罗琳的小说把哈利、赫敏当正面人物,很正常啊,英美文学界自古以来就是承担这
              项画饼充饥的光荣任务的。麻烦搞欧美文学的同学来证实一下,整个欧美的文学圈子历
              来偏左, 据说战后的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老混蛋丘吉尔之外, 直到911才给了一个右派 (奈
              保尔,2001) ,其他都属于左派文学,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作家不计其数。还记得吗,
              “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
              的! ” ,嘿嘿,中国人都感动好几代了。可是真的如此,为什么《哈利波特》中还在反复
              讨论“纯血”/“麻瓜”呢?
              还有朋友提到英美的差别,这里也说两句。我本人对于初学者来有个建议,刚刚学习英
              美文化,要从英美一体的角度,尽量用英美文化互相参照,这样能更快速的入门。这个
              阶段,尽量不要试图作太细的区分。
              为什么呢?因为英美爱唱双簧,专门组团忽悠人。
              英美是夫妻,夫妻就会经常吵架,互相找对方的小麻烦。比如哈利波特剧组就特别强调
              “完全的英国血统的演员” ,剧中也少不了轻轻讽刺两下美国文化,比如这个活宝:
              他的衣着大体上是二战前美国人的正装(凭感觉待考证,请各位核实) ,是片中最典型
              的美国元素。他在全剧终的表现,基本上是英国人在嘲笑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下骗
              子太多。


              IP属地:福建66楼2013-04-23 10:43
              回复
                但这种吵架往往是一种障眼法,人家夫妻吵架跟吃饭差不多,床头吵架床尾和嘛。这两
                个国家价值观念99%是近似的,只是经常出来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才能把舆论控
                制权从左手调到右手,就像华尔街党民主派和华尔街党共和派天天干的事一样。
                进阶的同学如果要研究两个国家的差异,简单的说:英美文化都有51%的贵族,49%
                的平民,只是不同时代比重不同。大体上以两次世界大战划线,战前的英国是贵族精神
                占优势。有人说我写的英国不是现代英国,倒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确实如此。此
                时的美国大体上还没有摆脱祖先流浪汉、穷人、异端的影响,价值取向上偏向平等。外
                交上是门罗宣言、威尔逊主义、门户开放,内政上是毫无限制的“自由市场经济” ,史
                称“镀金时代” ,在英国这些老贵族看来,当然就是“骗子多”的地方了。此时美国的
                贵族自豪感,主要还是从黑人身上获得的。
                两次大战之后,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领导地位或者说世界霸权,两国的平民/贵族
                风格就颠倒了过来。英国是工党上台、自由党式微(等于是“平民”的主体从中产阶级
                下移到了劳动阶级,简单地说就是偏左了) ,伦敦政经成了名校,多元文化、种族平等、
                义务教育这些东东,都开始出现了。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大政府、福利病。
                美国呢?虽然有些历史的惯性,表面上仍然强调平等,但实际上美国越来越保守,越来
                越“贵族化” ,冷战后尤其如此,突出表现就是政治领导人的家族化,肯尼迪家族、布
                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每个家族周边都聚集着一群类似古代门客的智囊团,小布什上台
                用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竟然是福特爷爷的当年的国防部长。全世界的保守主义大
                师(哈耶克、列奥•施特劳斯)都跑到了美国,外交上也开始讨论“美国的世界责任” ,
                现在还在中东打仗。相反,黑人平权了,因为大量“非法移民”大体行接任了黑人当年
                的角色。 “奥利奥” (黑皮白心)可以努力的去营造49%了。
                至于英美文化的整体倾向,到底是平等为主,还是贵族为主,如果各位留学生方便的话
                不妨试试我下面的预测: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 1997年世界上哪个重要的人物去世了?
                一般人都会说是***;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白人同样的问题,回答是什么?
                我猜100个人里面有99个人会回答是:戴安娜。


                IP属地:福建67楼2013-04-23 10:44
                回复
                  2025-08-22 09:13: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戴安娜就是个典型的王室包装抛给平民的幻想彩球——她本是侯爵之女, 但英国王室硬
                  把她宣传成一个“平民”——结果引来英美平民疯狂的追捧。英美“戴安娜文化”到现
                  在仍然是非常热门的现象,这就是英美文化中骨子里的贵族相。现在的凯特王妃,大致
                  也走的这个路子,只是随着时代的进展,加点平民喜欢的“婚前同居”之类话题。
                  另外,留神点那1个回答是***的人,他反倒很可能是个贵族,能分得清谁真正在拨
                  动这个地球。
                  (我没出过国,全凭猜测,猜错了请留言告我。教师只是我的职业,但我不是万事通,
                  深知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也。 )


                  IP属地:福建68楼2013-04-23 10:44
                  回复
                    为什么木有人,难道都被这么长的文章吓跑了。。。。。。。


                    IP属地:福建69楼2013-04-23 10:46
                    回复
                      看完了。继续吖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3-04-23 11:06
                      回复

                        如果说前面的民族学、人类学,差不多是西方人“关于身体的知识” , (因此这两个学科
                        建国后和法学一样,被直接关门了) ,基督教和源于基督教的各种理论(中世纪常称为
                        “某某教派” ,近代常称之为“某某主义” ) ,就是西方人“关于精神的知识” , “自由选
                        择”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基督教的教义很复杂,我很不成熟的将其简化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两个基本点
                        是:上帝面前人生而平等(旧约) ,每个人靠信仰得到拯救(新约) 。一个中心就是“自
                        由选择” 。
                        众所周知《圣经》是由犹太教的《旧约》和基督教的《新约》两部分构成的。基督教之
                        所以保留《旧约》 ,更多的是为了保留上帝的概念,这个超然于宇宙四方之外,存在于
                        时间起点之前的概念, 能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在造物主面前, 什么血统论等等都
                        不重要了,我们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西方思想史上,从卢梭到罗尔斯的形形色色的平
                        等论,都有《旧约》故事的影子。最好的体现,就是美国独立宣言中那句名言:我们认
                        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男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中文翻译中省掉了
                        原文的圣经色彩,顺带也省掉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为什么是 man?因为在圣经中,
                        woman 是 man 的一条肋骨。


                        IP属地:福建74楼2013-04-23 11:30
                        回复

                          奥古斯丁的理论体系庞大而丰富,他关于自由选择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一本叫做《论意
                          志自由》的书里。这部书国内有译本,不过是部很枯燥的哲学专著。
                          选择论的关键,在于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而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在没有选
                          择之前, 人服从于礼俗或者权威, 固然没有自由, 但也不用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就像包办婚姻,嫁错人怨命。而是一旦有了“自由意志” ,人有了自由,也同时有了犯
                          错误的可能,就像自由恋爱,嫁错人只能自己哭了。选择论等于打开了一扇大门,人可
                          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善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清二楚。
                          大家都知道,哈利的额头上有伏地魔的 N 标记,电影中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哈利和
                          伏地魔之间有某种奇怪的“心灵关联” ,他会说“蛇佬腔/爬说语” ,也常常和在自己的
                          噩梦中和伏地魔斗的筋疲力尽。

                          哈利和伏地魔之间的关联,就是选择论的一个推论。因此奥古斯丁的《论意志自由》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意志自由是恶的起源吗?


                          IP属地:福建76楼2013-04-23 11:33
                          回复
                            因此,英美国家的意识形态中,总体上是对“自由选择论”有所控制的,在英美国家,
                            “自由并非为所欲为” 。英美文化中的“自由选择” ,其实是一种比较保守的选择论, (比
                            血统论激进,但和法德俄意等国的选择论相比,就保守多了。这个问题其实深挖很有意
                            思,但这里就不展开了) 。前面说了,英美文化的基础是血统和贵族,他们的选择论,
                            是在贵族意识占优势的情况下,给平民一个希望的出口,其实是血统为本、自由为用。
                            因此,英美的“自由选择” ,总要把选择“贵族精神” 、 “英美主流价值观”作为导向。
                            比如英美通俗文化(影视剧、口袋文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类似灰姑娘的故事类型,从平
                            民出身开始,到嫁入豪门结束,戴安娜和凯蒂的故事都是如此。
                            (法学的同学们也可以注意一下,西方法学中有很多区分意志的善恶程度的概念,比如
                            刑法中的故意、过失、意外事件,民法中的善意第三人、恶意第三人,这是中国传 统
                            法学所没有的, 也常常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复习司法考试的同学们, 你们还在为 “直
                            接故意” ‘ “间接故意” 、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之间的区别发愁吗?
                            嘿嘿,有些东西在法条之外。 )
                            回到电影。
                            “自由选择”理论对电影影响很大,3456基本上都脱不开。还是先处理简单的。
                            从副线来讲,霍格沃茨故事是一系列赫敏的平民驯化课。赫敏的选择比较简单,无非是
                            是否加入统治者行列的问题。从赫敏的角度看电影,哈2提出了血统问题,哈3456就是
                            对赫敏的驯化,也就是校长为代表的校方,给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题目,让赫敏“自由
                            选择”是否能够进入“天堂”——统治者的行列。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赫敏从来没
                            有被邓布利多请到过校长室, (哈利是常客,罗恩也去过) ,她和老师最近距离的接触,
                            就是哈6中的“鼻涕虫俱乐部”的宴会。剧透一下,这就是赫敏训练课的终点。


                            IP属地:福建77楼2013-04-23 11:34
                            回复
                              2025-08-22 09:07: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宴会的布景是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风格。作者对此稍有点讽刺,但整体把握还是比较符
                              合艺术规律的。其中赫敏和斯拉格霍恩的对话挺传神,把一个平民女孩初次参加贵族宴
                              会的心态表现的很到位。大家去自己体会吧。反正本宅看到这里,心中的感觉是:赫敏
                              的故事结束了, (我本人挺伤感的) 。
                              再说比较麻烦的, (这个问题详细说挺复杂的,今天的时间只够开个头) 。
                              从主线上来讲,霍格沃茨故事是一场正邪之战,哈利和伏地魔都是霍格沃茨的学生,也
                              都是混血,两个人的起点,基本都在正邪之间。 (马尔福和卫斯理倒不需要选择,两家
                              都几十代是霍格沃茨的学生) 。按照故事情节,正方的哈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善的天
                              赋” ,最后经邓布利多点播,成为王者;反方的伏地魔则发现了自己“恶的天赋” ,霍格
                              沃茨故事就是他的堕落史。或者说,两个人因为自己的选择,分别走上了天堂和地狱的
                              道路。
                              伏地魔的原型到底是谁呢?
                              根据大家的留言,嫌疑大概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
                              是他:


                              IP属地:福建78楼2013-04-23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