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吧 关注:539,983贴子:19,399,667

回复:(转)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俄罗斯元素:克鲁姆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院
这个也很明显,只有俄罗斯这个冰天雪地里的民族才会穿成这样。如果你仔细看,德姆
斯特朗学院驶往霍格沃茨的船的帆上,还有俄罗斯国徽的图案。
哈4开场的魁地奇世界杯中清楚的表明,克鲁姆是“保加利亚队”的选手,为什么又是
俄罗斯?因为欧洲文化圈中,保加利亚其实就是小号的俄罗斯,他们的关系就像今天的
汉族和满族一样,一般不用分太细的。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不仅都是斯拉夫族,而且
还是不分你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斯拉夫族。 “保加利亚”这个词来自东欧的第一长河:保
加尔河,俄语中把“保加尔”读做“伏尔加”而已。在英国人看来,克鲁姆这个“伏尔
加国”的选手,其文化原型是明显的。
(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对片中的大多数文化符号都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小改动,以
免读者对号入座,影响票房收入,不过改动以不不影响文化含义为限,稍做解析就能看
出来。 )


IP属地:福建19楼2013-04-22 22:40
回复
    中国元素和印度元素:张秋、佩蒂尔姐妹。
    判定这三个女生的民族属性不是问题, “张秋是不是配哈利”这个话题,也已经被国内
    的哈迷讨论了一万遍。这里不讨论爱情,只是从英国人的文化观念来分析一下。英国人
    的主流观念里,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能够构成对手级别的民族或者文化还是有一定地
    位的。哈4中的舞会,首先进场的4对舞伴,英美4个,中法俄印各1个,简直是联合国
    五常加一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嘛。
    细分下来,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实力,英美文化给予这些外国形象的地位还是有微妙
    差别的。比如印度文化的代表佩尔蒂,剧情给她的评价就比代表中国人的张秋低得多。
    剧情中,佩尔蒂参加舞会,是因为情节需要抬高赫敏,压低哈利和罗恩,因此需要个倒
    霉的女孩垫在下面。这个倒霉女孩之所以选择印度而非中国,是因为英国人统治印度过
    百年,在心理上占有巨大优势,看印度人总是像在看家仆。因此在片中佩尔蒂姐妹的举
    止略显轻佻,礼貌奇多至于惶恐,缺乏女生应有的矜持。
    对张秋则不然,有求必应室中哈利和张秋的初吻,是很多欧美观众心中的浪漫的东方情
    调。


    IP属地:福建20楼2013-04-22 22:43
    回复
      2025-08-22 09:12: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尊重归尊重,英美文化对中国人也谈不上多么崇敬,英美还是对自己的文明很自豪
      的, 所以一定要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出中国人的缺点, 以维持自己的心理优势。 一般认为,
      英美人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缺点,是中国人懦弱和缺乏勇气。英美的主流文化是征服者
      的文化,崇拜强者,遵守规则,最瞧不起叛徒。孙子兵法这样的东西,他们可以读读但
      很难真正接受。因此片中张秋被乌姆里奇拷打而叛变了邓布利多军之后(作为对照,哈
      利也经受了刑罚,但挺过来了) ,她和哈利的关系也就结束了。同理,英美文化对俄罗
      斯的印象就是简单强壮但粗暴,赫敏和克鲁姆也没戏。英国人能接受同源的法国人芙蓉
      嫁给卫斯理,距离更远的文明,找找异国情调谈谈恋爱还可以,结婚是不行的。
      更边缘的,犹太人元素:古灵阁的妖精
      古灵阁的原型很明显是银行,尤其是瑞士的银行,而犹太人擅长经营金融业是世人皆知
      的。从体貌特征上讲,犹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大鼻子。比如下面两个有代表性的犹
      太人,演员伍迪艾伦和基辛格,注意鼻子。
      英美主流文化中对犹太人的评价并不高,普遍认为他们唯利是图,为了一块银币出卖良
      心。所以哈7中,妖精拉环又出卖了哈利一次。欧洲反犹传统,并不是说说而已,在儿
      童剧中都有渗透。
      黑人元素:片中只出现过两个黑人:
      一个是哈利的同宿舍成员,本文第一张照片中的黑人,迪安·托马斯 Dean Thomas。
      另一个是魔法部的官员金斯莱·沙克尔 Kingsley Shacklebolt
      还有个哈6中无姓名的酒馆女招待


      IP属地:福建21楼2013-04-22 22:46
      收起回复
        在英国主流观念看来,黑人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文化,基于人种的差异,不好同化到欧美
        文明里,但是出场也没什么好表现的,只好安排个跑龙套的角色罢了。要不是照顾美国
        观众中有不少黑人,可能这个龙套都给不了。
        下图是哈剧中各种文化的地图:
        应该说作为目前世界的领先的文明,英美国家的主流观念里,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持有相
        当开放的态度,和盛唐时期中国人对外族人的看法是类似,宽容外族,本质上是给英美
        文明增光添彩,就像人大开会的时候总能见到各种民族盛装一样。不过这种宽容是有限
        度的,所谓“外宽内忌” ,就是不以威胁英美的主体地位为限。
        地图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大的文化体系没有出现。下图是这个民族元素唯一
        一次出现,只是张照片。
        英美国家潜意识里世界各个文明的分量,对谁看得重些,对谁看得轻些,谁是对手,谁
        是朋友,谁是家奴,谁可以结婚,谁只能恋爱,是很有分寸的,细节可以随意,大原则
        决不能违反。英、法、德、俄四大文明都出自基督教文明,和这个文明从中世纪斗到
        “911” ,在影片中作为正面形象出现,是要触犯英美观众心理底线的。如果非要出现
        一点点色彩,只能展示他们的古代文明时段,因为埃及和金字塔也算是基督教文明源头
        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民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信仰之后的那些元素,就不能在影片中出现
        了。
        其实也不能这个文明说没有出现,只是这种出现的方式非常微妙。尽管作为儿童文学作
        品,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已经尽了最大可能消除“那个人”的文化因素,但是“那
        个人”的文化原型又能是谁呢?如果从“那个宗教”的角度分析,其实也可以写很多的,
        不过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咱们中国人也犯不着去趟这趟浑水,这里就不多说了。


        IP属地:福建22楼2013-04-22 22:48
        回复
          言归正传,继续讨论哈利和赫敏的婚姻问题。赫敏的头发问题刚才放到一边,现在我们
          再好好看看赫敏:
          一头褐色的头发,不同于马尔福的铂金色、哈利的黑色和罗恩的红色,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罗琳阿姨不能安排赫敏嫁给哈利,却最后嫁给了罗恩?
          翟按:网络交流还是有些益处的,续1有几个技术性错误,谢谢各位指正,最终定稿会
          改正的。另外,我没看过原著,而且只看过电影没看过原著的读者较多,只看过原著没
          有看过电影的寥寥无几,下面的讨论均以电影为准。以原著为资料和我讨论的,恕不回
          复。抱歉我不是哈密瓜,是来切哈密瓜的。
          翟又按:再说一遍,本帖原来是我和几个高年级的法学专业的学生私下里交流用的,内
          容是关于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我没有义务也不可能考虑太多读者的情况。只是人人
          分享功能太强大,现在来了这么多围观的,我只能说大家愿意来捧场欢迎,看不下去想
          走也欢送。不过楼主提醒各位哈利波特爱好者,尤其是喜欢赫敏的人,继续阅读有一定
          风险,本文的题目叫做“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论证当然是要分析赫敏的各种缺
          点,随着论证的深入,越往下文毁赫敏越深,不仅要毁掉你们的童年美好的记忆,也要
          毁掉很多你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必须先做提醒。
          昨天晚上发了条状态进行随机投票,两个选项:温柔的毁赫敏还是粗暴的毁赫敏,结果
          是17:3选择温柔的毁赫敏,看到如此高人气的投票结果,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准备再写
          下去了,给大多数哈密瓜保留一点美好的童年不好吗?犹豫了半天,最后决定暂时还是
          不要停笔的好,因为毕竟还是给一些平时网下无法接触的同学人传播了些知识。而且,
          大家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不继续更新下去,只怕我这个小宅院要有些日子不得安宁。
          只是一定要提醒大家,本帖后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摧毁力,越往后越是如此,各位非法
          学专业的哈密瓜们,请慎重。
          对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 (是不是我的学生倒无所谓,不过最好年级高一点) ,不反对你
          们继续看下去的。不管你个人感情如何,毁掉赫敏有助于你们的专业进步, (当然只是
          我个人的看法,待喷) 。因为法学是统治之术,是西方学术的制高点,就像《哈利波特》
          中的火焰杯,代表最高荣誉,但是拿到火焰杯的过程却充满了危险和挑战,前面的深水
          区里漩涡密布,很容易让你们受到伤害。


          IP属地:福建23楼2013-04-22 22:50
          回复
            真能扯


            24楼2013-04-22 22:50
            回复
              借用《火焰杯》中校长的一句话,有些游戏:

              最终的成功者必须经过残酷的淘汰。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
              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
              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
              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
              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 法
              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这些
              话,也许你们很久才能明白。
              对各位非专业的读者,我也再说两句,我知道不可能禁止大家围观,也理解各位的好奇
              心和逆反心理,说一句画蛇添足的话:如果你们非要阅读,由此带来各种不悦,请你少
              喷我几句,不是我请你们来的;即使非要喷我,请你语言文明一点,因为我的学生里女
              生较多。反对意见可以发表,张口污言秽语的,我保留删贴的权利。
              另外,为了照顾一些人的情绪,我决定在文章的逻辑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本来要分析
              赫敏的头发的, 现在暂时放在一边。 下面的段落原来是文章的第四部分, 特意提到前面,
              因为这一段对赫敏毁的不深,或许还能够接受。可能会造成一些行文逻辑上的不连贯,
              我只能说声抱歉。各种留言还是欢迎的,我会根据留言调整下面的写作风格。最后,本
              文如果写完,也会很长,大家不要指望一次读完。
              第二部分结束


              IP属地:福建25楼2013-04-22 22:51
              收起回复
                3、哈利的选课 1:飞行课和魁地奇(上)
                前面有人嫌我跑题,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却没有说到为什么赫敏不能嫁给哈利,前两段确
                实是本文的铺垫,正文现在开始。先帮这些急性子的朋友总结一下我前两段的观点,共
                两句话: “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人是一群征服者,霍格沃茨是他们的继承人学习统治术
                (法学)的地方。够简单了吗?下面的问题是,因为上述原因,整个霍格沃茨的价值观
                取向,完全是征服者/统治者的视角。或者说,霍格沃茨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看你是
                不是一个优秀的征服者/统治者。常说价值观的作用像尺子(价值尺度) ,用这样一把尺
                子量下来,赫敏的问题就很多了。
                先从简答问题的开始。
                最基本的问题,做一个征服者首先需要什么?
                最基本的回答:做一个征服者首先需要有力气。
                估计这个答案很出人意外,太简单的答案有时候反而想不起来。
                大多数同学都是中国应试教育这面大筛子筛下来的幸存者,久经考验,习惯成自然,对
                体育是一种教育形式会感到很隔膜,上体育课不就是玩嘛。大概上过小学的同学都听说
                过“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句话,也都知道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基本上是句空话。人人都
                知道“三好学生”的真实意思,是“体育及格、没有犯过错误的分数最高的学生” 。很
                少有人仔细的考虑过, 为什么从教育理论上, 体育竟然是和整个道德、 智力相提并论的,
                或者说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加在一起,理论上才等于一个体育。


                IP属地:福建26楼2013-04-22 22:57
                回复
                  2025-08-22 09:06: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到剧中。哈利波特来到霍格沃茨的第一场大戏,是大家熟悉的分院帽选学院,接着就
                  是几堂魔法课。大家不妨重看《魔法石》开场的一段,就会发现波特和罗恩根本不是中
                  国意义上的好学生。两人在上课方面是很失败的,比如第一堂课两个人就迟到了,严格
                  遵守规定的麦格教授讽刺说要把他们两个变成一只表或者地图。
                  第二堂课,斯内普教授的魔药学,哈利先是上课走神被斯内普警告,又接连三次没有回
                  答上来斯内普的问题,斯内普本来就严重偏心,少不了对哈利一番冷嘲热讽:
                  可见,波特在教室里混得并不得意。波特真正的转机在第三节课:飞行课。
                  这是堂室外课,大部分同学也很容易看出相当于我们的体育课,不过是把跑圈改成骑扫
                  把而已,都是为更复杂的球类运动做基础训练的。上课不久,纳威受伤了,老师去找护
                  士,马尔福趁机捣乱,将飞球扔掉,而波特具有极高的运动天赋,几乎是无师自通的掌
                  握了高难度飞行技巧,用一个非常惊险的高空急转弯接住了被马尔福扔掉的球。这个动
                  作发生在麦格办公室窗口,直接打动了麦格教授:
                  接下来,波特被麦格推荐进入格莱芬多的魁地奇队,并且在赛场上成了赛场上最优秀的
                  找球手,后面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多说了。
                  《哈利波特》几乎每一部都有魁地奇比赛的情节,看电影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把魁地奇
                  当作一场好玩的游戏,震撼于精彩刺激的高科技场面而已,其文化意义,最多能理解到
                  魁地奇相当于英国的国粹运动——足球上(或者橄榄球) 。其实,每场魁地奇赛场上中,
                  都埋藏这相当丰富的剧情线索,各派人物在魁地奇赛场上的较量,包括观众席上的各种
                  小动作,是霍格沃茨学院故事的重要内容。哈利(包括罗恩)正是靠着在魁地奇比赛中
                  的一次次胜利,成为众所瞩目的学院英雄,在同学中获得了尊敬和拥戴,并在六年级当
                  上了院队的队长。哈6大决战前的魁地奇队长,也就意味着哈7大决战的指挥官。
                  同理,罗琳阿姨笔下的赫敏的主要弱点之一,就是她从来不打魁地奇。


                  IP属地:福建29楼2013-04-22 23:04
                  收起回复

                    中国观众喜欢赫敏,很大程度是按照中国教育的标准衡量的,赫敏每次上课都能正确回
                    答问题,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吗?按照英国人的看法,不是,这只是
                    她是个次优秀学生的表现。英国观众看到每次魁地奇比赛,哈利在赛场上拼搏,而赫敏
                    只是坐在观众席上喊加油的时候,心里都明白,罗琳阿姨这样安排,是暗示赫敏是配不
                    上哈利的, 因为她不具备做一个优秀统治阶级的身体素质。 中国观众, 则一般没有反应。
                    金妮呢?这个小姑娘出场机会并不多,但是关键的第六部,金妮成了学院魁地奇球队的
                    副队长,选拔新球员的时候,金妮就站在哈利的旁边
                    更重要的是,哈利压不住底下乱糟糟的队员的时候,金妮大喊“都闭嘴” ,让全场鸦雀
                    无声,连他哥哥罗恩在内,都乖乖的站好听训。好电影不需要太多台词的, 这场戏金
                    妮一共只有一句话的台词,就充分表现出一个优秀统治者的气质:攻击性。


                    IP属地:福建30楼2013-04-22 23:06
                    收起回复
                      对赫敏而言,更糟糕的是她接下来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了帮罗恩通过选拔,赫
                      敏偷偷的对罗恩的竞争对手使用了“混淆咒” ,让罗恩不光彩的赢得了选拔赛的胜利。
                      赫敏帮自己的男朋友,也许中国观众表示可以理解,只是人之常情而已。但是一个有英
                      国主流价值观的观众看来,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绝对是个无法容忍的的大错误,这样
                      选拔出来的球员是要输球的,——要是在战场上,是要败阵的。英国人所谓体育精神,
                      费厄泼赖,首先一点就是遵守规则,在规则之内可以合理冲撞,但绕开规则作弊,是对
                      所有人的欺骗。比尔•克林顿身为总统之尊,和个把女实习生莱温斯基出轨绝大多数美
                      国人都不介意(考虑到希拉里,很多美国人都有点同情) ,但是一旦克林顿在调查之下
                      说了谎,那就成了“誓言之下的谎言” ,竟然到了引发国会弹劾的地步。
                      遵守规则,是法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统治者和平民观念的重要分界线。统治者必须
                      严格执法,平民则喜欢抄捷径走后门,大家先记住这个话头,下面还要深入讨论。
                      对照之下,选拔赛的时候金妮也在场,她是罗恩的亲妹妹,按说比赫敏和罗恩更亲,而
                      且她直接就是选拔赛的裁判。但是片中金妮毫无徇私枉法的表现,就这样看着罗恩差一
                      点被淘汰,直到赫敏出手作弊为止。球队是集体项目,做球队的队长或者副队长,不仅
                      要身体强壮,更重要的是要处事公正,才能领导全队战胜对手,金妮无疑就具有这样的
                      素质。如果说这场戏是哈利、金妮和赫敏的三角关系的选拔赛,并且让英国观众来打分
                      的话,结果肯定是金妮而非赫敏应该嫁给哈利。


                      IP属地:福建31楼2013-04-22 23:10
                      回复
                        奇怪的是,以罗琳阿姨对赫敏的偏爱,为什么罗琳不安排赫敏也打魁地奇呢?
                        翟按:人人网是一个实名网络,我的个人信息不难找,不过请私信和留言的朋友别把我
                        的姓写错了,我不姓瞿,也不姓霍,姓翟,有些学生私下里坏坏的叫我宅老师,我也坏
                        坏的接受。仍然感谢各位的回复,纠正了我很多技术性错误,比如把三强奖杯错称作火
                        焰杯等等,定稿会一一改正的。留言中还是有很多精熟原著的朋友貌似不太开心,非要
                        我用原著做材料分析,其实原著我也是看过的(当然没各位看得细) ,不过你们的要求
                        恕难从命。说实话,我对各位原著党提供的各种细节纠正颇有兴趣,只要不说脏话,我
                        还是挺喜欢看你们的留言的,因此这里暂时就不解释我为什么坚持用电影了。


                        IP属地:福建32楼2013-04-22 23:11
                        回复
                          4、哈利的选课 1:飞行课和魁地奇(下)
                          大家都知道,赫敏是罗琳阿姨在书中的影子,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情节,让赫敏也打打魁
                          地奇?很多人分析的和剧情有关,不错,但本帖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种思路,这个问题
                          和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关,只是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教育的实践中不被承认,大
                          家比较陌生而已。
                          前一篇本宅介绍西方国家重视体育教育,这倒也不是什么独得之秘,差不多是教育理论
                          界的通识。那为什么万恶的中学老师总是抢走大家宝贵的课外活动时间,拿去给文化课
                          补课?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因为高考不考体育呗,但这
                          只是表面现象,高考又为何不考体育呢?如果教育当局认为体育教育非常重要,把体育
                          考试吸纳进高考体系很难吗?比如在高考里增加一门体育,占一百五十分(重视的话可
                          以再多) ,测试百米、跳远、铅球三项,某日统一集中到某中学测试,按照指标记分,
                          这在技术上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这样,万恶的中学老师一定会风雨无阻的把
                          大家从教室里赶出来跑圈的:亲,跑圈哦,加油哦,有一百五十分哦。
                          问题是这一切都没有出现。原因何在?
                          因为体育和智育不同,体育更加依赖人的先天条件。随便一个班同学排排队,总有大个
                          子、小个子,每个人的身体天赋是明摆着的。相对于文化课,锻炼对天赋改变并不大—
                          —无论怎么锻炼,你也不能长到姚明那么高。大家都锻炼,最后还是比天赋。过几天大
                          家就要看伦敦奥运会了, 这是西方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 大家不妨留意其中的价值导向。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强、更快、更高” ,稍一注意就能发现,其实奥运会根本和普通人
                          无关,完全是一群体育天才的竞争。
                          中国高考的基本理念,是假设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在这个层面上人人先天平等。教
                          育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传授的效果则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教师要鼓励好学生刻苦
                          读书,而高分就是对勤学的奖赏。因此,像体育这种比较依赖天赋而非勤奋的科目,在
                          中国的高考体系中就很难找到位置。你能接受一个刻苦读书的勤奋女生落榜,而一个五
                          大三粗的笨男孩被高校录取吗?
                          而英美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正好相反,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勤奋并不特别重要,而天
                          赋则是首要因素。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1%的灵
                          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就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的原文有争议,在美国也有,大家耐
                          心,我后文也会稍微解释一下这种争议的原因) 。


                          IP属地:福建33楼2013-04-22 23:13
                          回复
                            英语中有很多概念和天赋有关,比如 genius、talent、gift,这几个词可以被混杂着翻
                            译成天才、天资、人才、才能等等,但实际上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英美主流教育理
                            论认为,知识是一种人脑的内在的机能,无需被教育活动传授,教师的作用只是把它激
                            发出来。这种教育理念对天赋非常强调,一个人如果没有天赋,就没有教育价值,等于
                            是对牛弹琴,反之,天才可以无师自通。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
                            赋,将其由潜在状态激发出来成为现实。英美高教界有句话,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是被大师的氛围熏陶出来的” 。
                            哈利波特电影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 《魔法石》中哈利的第二堂课,斯
                            内普的魔药学。斯内普给一年级同学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斯内普一贯歧视非纯血的学生,他性格古怪,说话阴阳怪气,对学生很不友
                            好。但斯内普这句话实际上可算是“直言不讳” ,因为他的教育理念并不是霍格沃茨的
                            特例。紧接着第三堂课飞行课,导演安排了如下镜头:首先霍奇夫人布置任务:


                            IP属地:福建34楼2013-04-22 23:15
                            收起回复
                              2025-08-22 09:00: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F5以烂


                              35楼2013-04-22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