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吧 关注:539,983贴子:19,396,697

回复:(转)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Z不见了=- =。。。我明天再看好了,要碎觉了


IP属地:四川36楼2013-04-22 23:22
回复
    赫敏缺乏的天赋还有很多,比如西比尔•特里芬妮教授(Sibyll Trelawney)的占卜术
    (Divination,有的地方翻译成“圣术” ) 。赫敏一上来就不喜欢特里芬妮,特里芬妮同
    样不喜欢赫敏,认为她没有天赋,颠三倒四的讽刺了赫敏一顿,气得赫敏一怒之下走出
    课堂。
    大家别小瞧这个疯疯癫癫的特里芬妮, 她教的这门课是霍格沃茨课程表里最高级的课程
    之一,大致相当于中国儒家五经中最难的《周易》 ,现实中也对应着一项非常悠久的西
    方文化传统,其历史渊源甚至在希腊罗马文化之前。有时间我会单独写一篇分析的。
    赫敏当然不是没有天赋的孩子,但她的优势偏向于依赖背诵的课程方面。赫敏从第一部
    开始,每一级都有她在回答老师提问方面压倒同学情节,这类镜头不胜枚举,从英美教
    育观念来看,这些情节只是说明赫敏有“记忆天赋” 。赫敏喜欢的课程,比如“古代符
    文” ,就是典型的背诵课。
    什么是“古代符文”呢?表面上看是用如尼文字等书写的咒语。其实英美贵族教育体系
    中不学外语, (坦率地说是瞧不太起“低等民族”的语言) ,只学古典语言(拉丁语、希
    腊语) ,这门课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外语课,赫敏这句台词,意译的话大概可以翻译成
    “我觉得量子物理学根本就是乱七八糟的课程,学英语才有意思呢” ,仔细体会就能发
    现其中微妙的贬义。罗琳虽然喜欢赫敏,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她编故事必
    须符合英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塑造人物要符合其性格和身份,否则故事就没人看了。


    IP属地:福建38楼2013-04-22 23:27
    回复
      2025-08-22 06:54: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手机贴吧39楼2013-04-22 23:30
      回复
        英美教育理念的“天赋”是个很有趣的概念,一方面,他们认为每个人的天赋差别很大,
        而且基本不能靠后天改变,这好像很不平等;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
        的天赋, 即使再差的人也有某种天赋, 只是和别人不同而已。 老师只要发掘其中的潜力,
        则任何人都可以成功。这个理念常玩欧美网络游戏的同学应该很熟悉:你注册一个角色
        的时候,有各项天赋值——比如力量、敏捷、耐力等——供选择,但一个角色不能同
        时占有各项天赋。每个角色类型都有特定的天赋,比如法师有法师的天赋,骑士有骑士
        的天赋,在游戏中天赋会数字化到一个点数, 而各项天赋加在一起,总和是一样的。 (没
        玩过网游,有错误请指正) 。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上帝在这里关上一扇门,就会在
        那里打开一扇窗子。 ”
        这种教育理念在剧中的典型例子,如胖胖的小朋友纳威:
        前几部纳威是个很倒霉的角色,导演总安排他负责丢丑。第一节飞行课,他根本控制不
        住扫把,最后受了伤。
        第二部的黑魔法防御课,又被一群小精灵挂在了挂灯上。
        第三部的黑魔法防御课,他是卢平第一个叫出来练习咒语的学生,这次稍有进步,卢平
        是个好老师,至少帮助纳威完成了训练项目,虽然很勉强。
        总之,纳威可以说在班里算是各科都比较差的学生,这种同学大家在身边也能找到,要
        是在中国的计算总分高考体制下,差不多就是个没戏的学生了。


        IP属地:福建40楼2013-04-22 23:32
        回复
          可是,这个笨笨的男孩有一项“天赋” :草药学,因为他不喜欢运动,也不太会交际,
          只喜欢整天呆在野外观察各种生物。第四部火焰杯以后,纳威开始上戏,三强争霸赛第
          二场黑湖探险那场戏,赫敏和罗恩在图书馆里找了半天找不到潜水的答案:
          问题是在专业领域,三百个外行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内行。真正帮忙的还是纳威•隆巴
          顿,他不仅提供了呼吸草的线索,还直接找到了呼吸草的实物(好像是假穆迪从斯内普
          那里偷的,转交给纳威) ,帮助波特取得了黑湖探险的胜利。
          在小说里,纳威的最后结果是留校任教,担任了霍格沃茨草药学课程的教授。但是在中国,
          这严重偏科的孩子恐怕考大学都很困难,就算考上了大学,只怕也难经过硕士、博士重
          重考试最后站在讲台上,虽然他教的草药学,肯定比赫敏强。


          IP属地:福建41楼2013-04-22 23:34
          回复
            另一个例子是片中的双胞胎乔治和弗雷德兄弟,他们来霍格沃茨是因为家庭原因(纯血
            巫师) ,但两个人对统治术下的各种课程都缺乏天赋,上学只在搞各种恶作剧,虽然逗
            得观众很开心,但从受教育的角度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最后两个人在不停的恶作剧中
            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商业。
            那就索性发扬这项天赋,因此他们在《凤凰社》中干脆退了学,虽然没能成为霍格沃茨
            合格的毕业生(做政治家) ,却成了成功的商人。
            霍格沃茨课程里有关于商业的项目吗?没有。两个人完全是无师自通,一边玩一边找到
            门道的。
            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是不是听着挺动人的,在这种理念下,几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老师应该鼓励个性、强化特长,而不是逼着有外语天赋的同学练飞行,或者让有经商才
            能的同学搞草药研究。这些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引入了不少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所以
            这些说法,估计各位也不完全陌生。
            但是说也奇怪,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仍然是高考体制为主,多少“素质教育”的好计
            划,听起来不错,一旦遇到高考指挥棒,就会出现各种走形。为什么不根本上引进英美
            国家的教育理念呢?


            IP属地:福建42楼2013-04-22 23:36
            回复
              楼主,还有么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5楼2013-04-22 23:48
              收起回复
                神贴,感谢分享


                IP属地:山东46楼2013-04-23 00:07
                回复
                  2025-08-22 06:48: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什么jb玩意,闲的蛋疼


                  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3-04-23 00:21
                  回复
                    答案是:赫敏的褐色头发,意味着她是个普通的英国人,她的头发的颜色是大多数英国
                    人头发的颜色。
                    估计大家都很愤怒。等了这么久,等来这么一个结果。
                    请先不要着急愤怒。得出结论并不困难,但一定要给出判断的理由。为什么褐色头发是
                    表示普通英国人呢?
                    英语中有两个词表示民族:nation 和 ethnic group,前一个词更多的表示“国家” 、
                    国家政权下的民族,比如 Britain nation 或者 American nation,后一个是语言文化
                    上的人群,比如 Anglo-Saxon,可以表示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族裔。无论用哪个定义,
                    赫敏都和哈利、马尔福一样,属于英国的主流民族, (用后一个定义,罗恩属于少数民
                    族) 。但这不足以区别赫敏和马尔福的身份。
                    有在英国留学的同学留言说,现实中英国人很不重视我们说的“民族”差别,他们的身
                    份登记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没错。大家研究英国人的身份问题,可以从民族入手,
                    但民族问题有时候并不是最主要的划分方式。在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平行的概念,在传
                    统的欧洲观念中,称之为“阶级”class,但是这个词在现在的中国被改造成和财产(有
                    产、无产)联系在一起,和片中对不太上,比如罗恩家很穷,但他是贵族阶级。其实欧
                    洲人所谓“阶级”这个词的本意,大体上对应古汉语中的“门第” 。在阶级分类下,人
                    的身份分为三种:贵族(noble) 、自由人/平民(freeman)和奴隶(slave) 。前面说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征服者/统治者,其实并不准确,严格地说应该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中
                    的贵族阶级才是统治者。留学生一般接触不到比较高端的贵族阶级,因此会感觉英国人
                    不太重视身份差别。


                    IP属地:福建48楼2013-04-23 08:31
                    回复
                      在早期的英国历史中,无论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凯尔特人,内部都已经有了阶级分化。
                      有人以农牧业、手工业等为职业,也有人专门以战争为职业,即武士阶级,其领袖则称
                      为“王” ,这些职业大体上都是世袭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武士战
                      胜了凯尔特武士,成了英国贵族(严格地说还有后来的维京人、诺曼人,这两族也属于
                      广义上的日耳曼民族) ,大部分凯尔特人或者被征服成了奴隶,或者和盎格鲁撒克逊族
                      的平民混杂在一起,融合成现在的普通英国人,也就是平民。
                      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人学习英国文
                      化的难点之一。很多人不能接受,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
                      族国家。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是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
                      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在英国政体中是有实权的,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君
                      主立宪制下统而不治的虚君”那样简单。 (女王的实权问题比较专业,不展开。 )


                      IP属地:福建49楼2013-04-23 08:33
                      回复
                        言归正传, 《哈利波特》中的贵族和平民,对应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片中
                        有一对很常见的概念: “纯血”/“麻瓜” 。
                        《密室》的开场,卫斯理和马尔福两个家庭在书店相遇,两个家长亚瑟卫•斯理(罗恩
                        爸爸)和鲁修斯•马尔福第一次直接面对面,下面是鲁修斯的一些对白:
                        除了又一次侮辱了卫斯理家的红头发之外, 重点是 muggle 麻瓜这个词。 这个词是罗琳
                        创造的英语单词,还有一个近似的词,也是在《密室》中,小马尔福和赫敏在教学楼前
                        冲突的时候说的:
                        Muggle,词根来源于 mud blood,blood 是血统,mud 是泥巴,因此中文译成“泥
                        巴种” 。这其实是个漂白了的译法。在英文中,mud 可以引申为肮脏、混杂。Muggle
                        或者 mud blood,其实翻译成汉语中的“杂种”更准确一点。这个词的关键,就在于
                        “混血” 。
                        贵族和平民的分界线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血统,或者是对血统的态度。平民不介
                        意血统是否混杂,而贵族们则坚持只和贵族结婚,因此才叫做一个“族”嘛。所以欧洲
                        大多数贵族都是中表兄弟(姐妹) ,就像红楼梦里面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连环套一样。
                        研究欧洲中世纪史,搞清楚8个亨利、6个恩里克或者12个海因里希之间的关系,历来
                        是件麻烦之极的事, (这三个名字是一个单词,英语和法语翻译成亨利,西班牙语和葡
                        萄牙语翻译成恩里克,德语翻译成海因里希) 。


                        IP属地:福建51楼2013-04-23 08:37
                        回复
                          考察人类的婚姻史, 贵族们总是倾向于近亲结婚。 也可以说凡是贵族文化占上风的时间,
                          婚姻法或者婚俗就倾向于近亲结婚。古代中国人在东亚地区是优势民族,受儒家贵族文
                          化的影响,历来就流行姑表亲,以至于公公婆婆被称为“舅姑” ,因为没结婚之前就这
                          样叫的。姑表亲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这
                          种传统下,晴雯再优秀,也不能嫁给宝玉。
                          相反,凡是在历史上平民文化占优势的,都会有大量的亲属婚姻禁忌。在罗马天主教的
                          教规中,最多的时候曾经禁止七代以内的血亲结婚。 (历史上天主教会主要是代表平民
                          的立场,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展开讨论。贵族们一直反对这一教规,后来教皇特地作出
                          了例外的规定,具体考证属于专业知识,也不展开讨论) 。
                          欧洲贵族们的近亲结婚(主要是表兄妹结婚,但也不完全排除堂兄妹,反正在欧洲语言
                          中这两个词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纯血的贵族,更多的保持了他们祖先的典型体貌特
                          征,英格兰贵族仍然是铂金色头发,苏格兰贵族仍然是红头发,而混血的平民,则出现
                          了某种体貌特征的混合,于是赫敏就是褐色头发了。遗传基因的具体规律很复杂,这里
                          不讨论遗传学的细节, 比如头发的颜色是怎样决定的之类。 哈利波特是部儿童文学作品,
                          原作者只是简单的用这三种头发的颜色来表示马尔福、罗恩、赫敏三人的出身,就像京
                          戏中的脸谱,红脸的关公代表忠诚,黑脸的张飞代表暴躁一样。 (历史上这两位也长得
                          是正常人。 )
                          现在大家知道赫敏的压力有多大了吗?
                          顶着一头代表平民的褐色头发, 来到这个学习统治术的贵族学院, 大部分同学不是纯血、
                          就是 Half-blood。 在这里她面对的不是 “偏见” , 恰恰相反, 马尔福们的看法是 “正见” ,
                          是科学。人家的优秀素质已经比你领先几十代了,有优越感是正常的,歧视到你无话可
                          说。
                          必须强调一点,在英美主流文化中,坚持人种、出身方面的“歧视”是一个基本的思维
                          方式。其中的关键词,也是个英语固有的概念,叫做 discrimination。


                          IP属地:福建53楼2013-04-23 08:39
                          回复
                            作为新人,在吧里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得罪人!只能默默地顶完贴转身就走,深藏功与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3-04-23 08:41
                            回复
                              2025-08-22 06:42: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错,Domestic elf 根本不是人。这就是美国人对文化上没有同化的“真黑人”的基
                              本想法。除了野生的之外,他们最大的用途,就是充作家奴。
                              小说中家养小精灵戏份较多,电影中删掉不少,因为这个东西的文化原型到底如何,美
                              国观众自己心里很清楚,家丑不宜多提。在剩下的一点点情节中,家养小精灵也是典型
                              的奴隶族,他们怯懦、愚蠢、谦卑、经常干傻事,简单的说就是天生的奴隶。多比在第
                              二部《密室》的开始出场,一上来就被哈利波特的一句“请坐”感动,可是大家看剧照,
                              多比一直是跪着和哈利说话的。多比还算追求自由的“自由派小精灵” ,最后为了追求
                              解放而光荣牺牲。另一个布莱克家的克利切,就是典型的“保守派小精灵” ,也就是美
                              国文学中常见的“老黑奴”的形象。克利切最大的梦想,是像他的先祖一样,在老得干
                              不动了之后,让主人将他的头割下,和他祖先的头并排悬在墙上作为装饰。克利切的这
                              个形象,大家可以对照某些美国文学,比如经典的《gone with wind/乱世佳人/飘》
                              中的黑人,去看看英美主流社会对黑人的真实心态。
                              原著中霍格沃茨也有家养小精灵,负责扫地做饭,结果被电影砍掉了。同时砍掉的是赫
                              敏在她的四年级时决定成立组织“家养小精灵福利促进协会”的事。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Elfish Welfare 缩写 SPEW,就是英文“呕吐”的意思。赫敏出身低微,
                              全校同学中只有一个半血、一个少数民族做朋友,为小精灵呐喊符合她的身份,但在霍
                              格沃茨的主流观点看来,就有点“令人作呕”了。


                              IP属地:福建56楼2013-04-23 0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