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吧 关注:205,390贴子:3,093,241

回复:【科技胜利】烧瓶的发展(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机械Machinery
"The press is the best instrument for enlightening the mind of man, and improving him as a rational, moral and social being."- Thomas Jefferson
最早的“机械”定义为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i)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主要对于搬运重物发挥效力的机械和工具作了区别:“机械(machane)和工具(organon)之间似乎有着以下的区别。即机械是以多数人工和很大的力量而发生效果的,如重弩炮和葡萄压榨机。而工具则是一名操纵人员慎重地处理来达到目的的,如蝎形轻弩炮或不等圆的螺旋装置。因此工具和机械都是利用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古希腊已有圆柱齿轮。亚历山大利亚·希罗在1世纪最早讨论了机械的基本要素,他认为机械的要素有五类:轮与轴,杠杆,滑车,尖劈,螺旋。希罗的论述反映了古典机械的特征。公元前中国已在指南车上应用复杂的齿轮系统,在被中香炉中应用了能永保水平位置的十字转架等机件。《释文》称:“机,弩牙;括,箭括。”《说文解字》对“机”的解释是“机,主发者也”,指弩机。
机械史其实好长的,有些不想说太多,反正之后还会提到相应的革命性机械发明
人类成为“现代人”的标志就是制造工具。石器时代的各种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的简单粗糙的工具是后来出现的机械的先驱。从制造简单工具演进到制造由多个零件、部件组成的现代机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几千年前,人类已创制了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和磨,用来提水的桔槔和辘轳,装有轮子的车,航行于江河的船及桨、橹、舵等。所用的动力,从人自身的体力,发展到利用畜力、水力和风力。所用材料从天然的石、木、土、皮革,发展到人造材料。最早的人造材料是陶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已是具有动力、传动和工作三个部分的完整机械。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而到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在中国,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并逐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
15~16世纪以前,机械工程发展缓慢。但在以千年计的实践中,在机械发展方面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成为后来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潜力。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在英、法和西欧诸国出现,商品生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应用从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冶金等行业。制作机械的主要材料逐渐从木材改用更为坚韧,但难以用手工加工的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形成,并在几十年中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好歹是经过这么多岁月进化而来的,请善于使用工具,机械。很多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机械,在当时可是彻底革新社会的创举啊,当然,不得不承认,机械史的发展,主要是一群发明家一门心思地在想要发明出所谓的永动机,虽然没能创造出这个神物,但却也给人类社会带了成百上千实用的机械或部件,happy accidents,令人愉悦的意外啊,另说一句,达芬奇真tmd是个天才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0楼2013-03-28 10:15
收起回复

    炼钢Steel
    "John Henry said to his Captain,
    'A man ain't nothin' but a man,
    And before I'll let your steam drill beat me down,
    I'll die with the hammer in my hand.'"
    - Anonymous: The Ballad of John Henry, the Steel-Drivin' Man

    罗伯特·坦普尔和李约瑟皆推测合成钢工艺在更早前就存在了,然而第一个融合熟铁与铸铁以生产钢铁的明确文字记载是来自6世纪道家匠人綦母怀文,他自543年至550年追随北魏将领高欢(496年-597年,后来被尊为北齐高祖神武帝)。唐朝(618年-907年)于659年刊行的《新修本草》亦介绍了将熟铁与铸铁一起搅拌加热的过程,并指出钢铁制品是用来锻造镰刀和刀。至于之后《新修本草》的记载,苏颂(1020年-1101年)也提出了类似的说明,并指出钢铁在造剑上的利用。在明朝(1368年-1644年),宋应星(1587年-1666年)1637年的著作《天工开物》是第一种文献详细描述钢铁制程者,该书指出熟铁先被锻打成细小的薄板,包成铁片束,最后铸铁堆于其上后下压。在熔炉中铸铁将先融化,“渗淋入”熟铁中;一旦融合,这半成品将进行重复多次被取出熔炉锻造、加热、并捶打等一系列过程。坦普尔和李约瑟两位学者皆表示这些制程比后来卡尔·威廉·西门子(Carl Wilhelm Siemens,1823年-1883年)平炉年代更早。
    对于这科技实在是不清楚,最多也就知道个大概,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碳含量一般在2.0%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金属材料,其中还能添加什么镍啊,锰啊,钒啊之类的,唉,化学书丢的早,已然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毕竟相较于铁,钢材的各项属性都牛逼些,不管是建筑也好,制造业也好,还是军事用途,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只可惜,长剑士在文明5中太短命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2楼2013-03-28 10:52
    收起回复
      2025-08-23 18:5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An Unmet Player Has Entered Renaissance Era~
      文艺复兴了!启蒙时代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楼2013-03-28 10:56
      回复
        支持楼主啊。楼主要坚持下去啊。。。


        IP属地:北京64楼2013-03-28 10:59
        回复

          天文学Astronomy
          "Joyfully to the breeze royal Odysseus spread his sail, and with his rudder skillfully he steered."- Homer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天文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占星术,即通过天体的运行来占卜凶吉祸福,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的输赢和个人的命运。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这一学说受到了教会的欢迎,统治了西方社会对宇宙的认识长达一千多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行星的盈亏,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促使天体力学这一新的天文学分支的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文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波望远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开启了除可见光外电磁波谱的一个新窗口,并在1960年代取得了被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的新成就。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空间天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类可以突破地球大气层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观测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天文学进入了全波段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新技术促使地面上的望远镜口径和解析率都在不断提高,从4米、5米、6米级的望远镜到1990年代若干8到10米级别的望远镜投入使用,这些望远镜与空间天文卫星一道,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发现了活跃星系核、伽玛射线暴、X射线双星、重力透镜、暗物质与暗能量等一大批新的现象和天体。
          每次想到天文,就会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好像是眼前会突然出现一副画面,我变成了第三人称视角,从我所在的地方,慢慢往太空远去,望着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渐渐远去,分不出上下左右前后,只是慢慢远去。不是说现在的宇宙是正在膨胀嘛,各个星体正在相对的远去,不知亿万年后,夜空还会有星光可见吗?劳资瞬间文艺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5楼2013-03-28 11:07
          收起回复

            印刷术Printing Press
            "It is a newspaper's duty to print the news and raise hell."- The Chicago Times
            印刷术最早可是追溯到西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人民使用滚筒印章制造印刷品,主要用作装饰品和巫术。
            雕版印刷最早是出现在中国,是拓石和印章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
            西元7世纪,唐朝初期出现雕版印刷。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1241年至1250年杨古为忽必烈的谋士姚枢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学》、《近思录》和吕祖谦的《经史论集》等书散布四方。
            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发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几种版本加以证明。其中常被人们提到的是被称为宋本活字本的《毛诗》。由于该书的《唐风·山有枢》篇内的一版中“自”字横排著,完全可以证明是活字版。
            中国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于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中谈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双色红、黑套印之书籍。
            明朝时期,出现了双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层次的彩色印刷品。
            德国约翰内斯·古腾堡(1397-1468)发明铅活字版。
            十九世纪初期,改良铅活字制作技术并传播至世界各地。
            1804年,英人士坦荷(Earl of Sta nbope)针对活字版弊,发明泥型铅版印刷术
            1829年,法国人谢罗发明纸型铅版印刷术。
            1855年,法国人M.Cillot发明照相铜锌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凸版印刷术。
            1871年,美国人B.B.Blackwell改良纸型铅版印刷术,创用薄铅版,垫以木底印刷。
            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发明照相网版印刷术,将照相制版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印刷术陪伴人类社会这么久了,最近被电子制品弄得悲催得不行,先进区域连学校的课本,作业,考试都已经电子化,APP化了,有时候真不得不说,以后也就那些经典典籍还值得买纸制版的了,其他的电子版看看也就是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8楼2013-03-28 11:32
            收起回复

              导航学Navigation
              "The winds and the waves are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ablest navigators."- Edward Gibbon
              导航是在海洋中寻找航线的科学。早期船只极少离开海岸线,所以导航相对简单,但也限制了船只的活动范围,还有触礁和搁浅的危险。在蒸汽船出现之前,若是强风直接吹向海湾的话,对于风帆船来说,可是相当危险的。
              在卫星、无线电或雷达技术出现之前,海上航行的导航技术依靠对于船只航线的追踪及推算,只要确定了速度以及具体航向,则能推算出船只之前的方位。但是,即便是再微小的误差,只要船只航行时间一长,便会造成巨大的问题。比如船只在太平洋中航行,面临缺水问题,而唯一能供应淡水的岛屿可能在一千英里之外,一旦航位推算错误,会发生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观察天空可以辅助船长明确航线,如果天气条件好,且拥有精密仪器的话,可以确定太阳到达船只上方顶峰的时间。如果同时拥有个精确的时钟,便可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经度(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当然,这需要适合的天气条件,准确的时钟,以及明确太阳正午的适合方式。当然,晴朗的夜空里某些恒星的起落也能给予相应的信息。
              当然,随着无线电、雷达和卫星的发明,使得导航变得更容易且安全,但即使这样现今的自动力船只也时常会搁浅或触礁,那就可想而知当时的导航对于帆船来说是多么重要。
              有没有很想要杰克船长的那个罗盘?总是指向你心中所想之物,导航综合了太多知识,所以说,路飞没有娜美的话,呵呵,也就只有在东海瞎转悠的命,而哥伦布啊,麦哲伦啊,也是一个样,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1楼2013-03-28 13:16
              收起回复

                经济学Economics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 Albert Einstein
                经济学(Economics)是 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发展是从古希腊以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到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以及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再到以凯恩斯和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当前经济学的热门交叉边缘学科主要有演化经济学、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代表作品有《经济论》、《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资本论》等。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如果真要深究经济学史的话,估计把各个学派,各个分支讲一遍的话,真不如另开一楼,不过,有两点还是要提一下的。首先,现在这么多经济学分支啊学派啊,无非是为了解答两个问题,第一是不同的经济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第二就是在面对某一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前者是实证经济学,后者是规范经济学,前者用数学模型可以相应的解答相关问题,但是呢,后者就不一定了,毕竟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的,而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其限制条件,其实就是每个参与经济行为的个体所造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多少专家敢拍胸脯说,这样做是对的,而那样做是错的呢?其次,现在经济世界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学术的不够精确,而在于人性的沦陷,轻商也好,重商也罢,如果连人格都能用经济来买卖的话,这个社会不崩溃才真是奇了怪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3楼2013-03-28 13:37
                收起回复
                  2025-08-23 18:5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冶金Metallurgy
                  "There never was a good knife made of bad steel."- Benjamin Franklin
                  史前时代已能冶炼并使用青铜、铜、金、银、铁、铅、锡等金属。
                  欧洲约西元前一千年开始制铁。最早使用的炼铁炉为空气式炉或用土石堆砌的熔铁炉(Low
                  Shaft Furnace)、锻铁炉(Bloomery)。将洗净的矿石与木炭一起放入炉中点火熔炼,利用自然气流或人力风箱供应氧气,炉里产生一氧化碳将铁矿还原成铁,所得之产品再以人力捶打除去残渣。后来利用水车带动风箱,氧气供给量增加,所以炉身与炉的截面积也可以加高,可装入更多矿石及木炭,得到更大的铁碇,由于超过人力捶打加工的限度,也以水力取代人力。由此锻铁炉慢慢发展成高炉(Blast Furnace)。
                  随着高炉的增加,木炭便发生短缺的现象,即开始尝试以煤取代木炭,至十八世纪中,英国人成功将煤炭炼成焦炭,此后炉温增加而使产量增加。蒸气机出现后,被用来驱动鼓风机,使鼓风量增大而使炉温上升,产量也大幅增加。
                  冶金发展过程中,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文明5里该科技,估计指的是火法冶金吧,该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多样的原材料,同时也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形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4楼2013-03-28 13:45
                  回复
                    文明5贴吧诞生了一位大科学家,赶紧坐地!


                    IP属地:广东75楼2013-03-28 13:46
                    收起回复

                      化学Chemistry
                      "Wherever we look, the work of the chemist has raised the level of our civilization and has increased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the nation."- Calvin Coolidge
                      最早的化学要算是人类对火的研究。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火可以将一种物体变成另一种物体,所以成为了当时人最有兴趣研究的现象。如果没有火,人类不会发现到铁和玻璃的制造方法。
                      人类发现了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之后,很多人转移研究怎样把其他物质变成黄金。公元前300年至1500年,炼金术士皆研究如何将一些便宜的金属转化成黄金,因此累积了金属的提取和处理有关的观察和技术。有些炼金术士主要的工作是制造药物,中国当时亦有所谓炼丹术。2000年前,人类已广泛使用金、银、汞、铜、铁和青铜。当时的人类文明,对于陶瓷、染色、酿造、造纸、火药等在工艺方面已有一定成就,在技术经验上,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已有一定观察和文献累积。
                      早期化学家收集了很多不同物质的资料。在17世纪以前,化学成就并不大,其中较有成就者如:罗伯特·波义耳。到了1750年,化学仍有几分神秘色彩,并为不正确的理论支配着。直到1773年,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以氧化还原反应解释燃烧现象,推翻了盛行于中世纪的燃素说,才开启了现代化学之路他因此被尊崇为“化学之父”。接着道耳吞整合当时的化学知识并以自身的实验所得提出了划时代的原子说,此后,一些化学家相继发现了各种化学元素,后来门捷列夫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另化学视界更臻完备。1901年,化学家诺贝尔以其遗产成立了诺贝尔化学奖表扬对化学,对人类有贡献者。
                      现代化学始于20世纪初期蓬勃发展的量子力学。莱纳斯·鲍林引进量子力学解释化学键的本质,得以用波函数的线性叠加来描述。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使化学真正由原子尺度来理解化学反应。量子力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型仪器得以开发,来探索和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如原子和分子光谱仪、X射线、核磁共振和质谱仪等。
                      【化学书很早就扔掉了,没什么好特别去讲或者吐槽的,不过突然想到之前那个很火的视频,一群学生高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还是让人觉得,国内的教育啊。化学其实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毕竟这玩意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发现的,是在亿万年前宇宙生成后慢慢演化而来的,当然最终还是会也物理交汇,物理化学,化学物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6楼2013-03-28 13:53
                      收起回复

                        An Unmet Player Has Entered the Industrial Era~
                        蒸汽机轰鸣,工业时代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7楼2013-03-28 13:57
                        回复

                          考古学Archaeology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George Santayana
                          出生于安科纳的巡回学者佩兹柯里(Cirioco Pizzecolli,1391年-1453年),多次走遍地中海地区,以记录他对古代建筑和物质的发现。因此,他被称为考古学之父。
                          现代考古学在19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它是在地质学的科学研究进步之后发展出来。地质学呈现,地球的年龄是数十亿年,而不是当时普遍认定的几千年。在此后不久,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 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概述了他的演化论,最终导致科学家相信,人类事实上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从而提供一个时间限度,可在其中蓬勃发展考古研究。同时,在1836年丹麦历史学家汤姆森(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出版《斯堪第那维亚古物指南》,于1848年翻译成英文,其中他提议将欧洲史前史区分为三年代系统,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是依据人类使用的材料。这三个概念,包括人类古物、演化与三年代系统,往往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的基石。
                          不久,早期考古学家开始调查世界各地的各个不同区域,对于古代爱琴文明的研究,受到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在特洛伊,以及亚瑟·埃文斯(Arthur Evans)在克里特的发掘所刺激,而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是在整个中美洲重新发现玛雅文明的关键人物。但是,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考古学家所运用的方法有着极大的缺陷,往往具有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而且许多早期欧洲考古学家往往依赖于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等人所提供的人类学和民族志论述,从而比较现代的“野蛮”人群,如同美洲原住民以及在历史上住在类似社会的欧洲民族。很快地,这个新创立的考古学蔓延到北美洲,就由塞缪尔·黑文和威廉·亨利·霍尔姆斯等知名学者,发掘古代印第安人遗迹。
                          考古学田野研究法的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于十九世纪晚期。其中一位执牛耳的人物,是奥古斯·皮特·利弗斯(Augustus Pitt Rivers),他认真发掘了英格兰南部的Cranborne Chase,强调应该受到记录的,不仅是具有美感或有价值的项目,更包括世俗物品;因此他协助考古学从古物搜藏(antiquarianism)区分开来。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其他几位重要的考古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学科,他们是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他在埃及和巴勒斯坦从事发掘),莫蒂默·惠勒爵士(Sir Mortimer Wheeler)(印度),多萝西·加罗德(Dorothy Garrod)(在中东),麦克斯·乌勒(Max Uhle)(秘鲁),以及亚弗雷德·基德(Alfred Kidder)(墨西哥)。在整个20世纪,考古学进一步适应和创新,特别是在1960年代,当时乔治·巴斯推广海洋考古(maritime archaeology),都市考古(urban archaeology)则随着许多欧洲城市更新发展变得更普遍,抢救考古(rescue archaeology])则是在日益增加的商业发展之下应运而生。
                          之前听朋友说,米国虽然其历史没有多久吧,但是米国小学课程里竟然有考古学,小学生可以拿着工具去挖掘考古。。。。。。汗颜啊,国内有考古学专业的高等学府估计也没多少吧,或许是因为在40年前都给破四旧了吧,大家都知道没什么剩下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8楼2013-03-28 14:04
                          收起回复

                            科学理论Scientific Theory
                            "Every great advance in science has issued from a new audacity of imagination."- John Dewey
                            科学理论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观察者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世界,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相应的理论科学来解释某些现象,如果某个科学理论的可以被实验所证实,那么该理论就是可验证的,至少在新的观察或实验成功挑战之前是可验证的,如果某实验他人无法重复操作,那其理论则就值得怀疑并商榷了。
                            尽管现今世界最现今的国家都流行科学理论,但也并不是人们观察世界的唯一途径。
                            比如,有人会用宗教中的神的启示来解释宇宙。如果观察实验与神启有冲突,那么其会认为一定是观察实验过程有缺陷或者不足。多年来,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一直在紧张冲突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抛出一个理论,设定限制条件,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实验,并观察试验结果,将结果与之前的理论相验证。之后相应改变不同变量条件,以明确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信大家对于定量实验都不会陌生吧。这是一种方法论,也可以作为处事方法,不过,很多时候,人们的经验会先入为主,因为经验相对实验来说,更加有效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9楼2013-03-28 14: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