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43,453贴子:1,376,051

回复:对主流价格理论的质疑(整理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如一般说“综合国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请问这些难道可以加总吗?或者是可以组成一个代数公式?
——但是没人会用综合国力这个量去计算,可是新古典生产函数却直接用资本这个量,那就必须问了,这个量的单位是什么。
用这种文字游戏还可以扯更多,“在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下,风蚀形成了”,请问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可以加总吗?
——你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列公式了吗?文字可以说的不等于数学可以这么说,你要是理解不了我只能理解为你数学不及格。
厂房机床桌子不可以加总,但是它们对生产过程起到的作用难道不可以加总?
你要问这个作用大小怎么衡量?废话,价格。你要问价格为什么能衡量它的作用大小?
——什么是生产函数?就是生产要素和产量的数学关系,请问和价格有什么关系?你的微观经济学怎么学的?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这不像你啊


67楼2014-04-21 20:01
收起回复
    只不过是西方经济学界剑桥资本争论的内容!它对新古典是致命的!


    来自手机贴吧68楼2014-04-22 00:43
    回复
      2025-11-24 16:1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实话新古典的基本逻辑并没有错,但作为价格理论就错了,它不是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变量,而是完全非商品化的计划经济。


      来自手机贴吧69楼2014-04-22 00:47
      收起回复
        这实际上就是西方经济学界,剑桥资本争论的内容。
        罗宾逊夫人在阅读《资本论》后,开始炮轰新古典,1953年提出了在总量生产函数中那些异质的资本品如何加总的问题。1960年,斯拉法在著名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采用两个部门(多部门)模型证明,新古典生产函数只能用在单一产品模型中,一旦用于两个部门(多部门)模型,由生产函数所推论出来的新古典理论的所有基本定理就都不成立了。这种逻辑一致性问题对于新古典理论显然是重要的,由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在60年代开始应战,双方第一回合的交锋是以1966年萨缪尔森宣布无条件投降告一段落,新古典转而论证价格理论的局部适用性。


        70楼2014-04-22 09:48
        收起回复
          新古典的价格理论就是建立在单一产品模型上的那些生产函数、效用函数上的,那些变量实际上是实物变量,要作为价格理论必须进行嫁接才能作为价格理论,这样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异质的资本品如何加总成为一个总资本?


          72楼2014-04-22 10:04
          回复
            萨缪尔森80年代对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的争论有个总结,引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垮周期的时间分析,表现无论是新古典,还是反对新古典试图重建经济学理论的新剑桥学派,共同的悖论来自技术关系,表明与货币相关的价格变量的矛盾正来自技术关系,并认为与总量相关的货币的价值应该是与技术无关的因素。
            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只有一种经济学把技术关系与货币相关的总量关系排除,那么就是马克思的理论。正如马克思第三卷提到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单个商品并不重要,只要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量相一致,那么问题就得到解决。从这个逻辑上说,等于完全把技术与总量相关的关系完全排除,证明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变量表明的不是与财富相关的经济变量,而是代表一种社会关系,那么意味着那些变量代表的就是权力,而不是具体财富。


            74楼2014-04-22 10:13
            收起回复
              好!


              77楼2014-04-23 21:13
              回复
                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与英国人的理论完全不同,无论是配第、还是李嘉图都是一种劳动价格理论,即劳动要素决定数量的相对关系的理论。
                而马克思的理论是论述商品之间按相同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及这交换比例涉及与总量关系的理论。而价值就是与总量相关的原子。
                而新古典无非转移话题,完全是在李嘉图思路上争论如何决定最优供求数量的一些细节,这在配置资源的逻辑上没有错,但它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实际变量就是一个问题。
                正如价格不是数量,比如某种拖拉机与个人电脑的价格都是5000元,但一个供给量(成交量)一百万台,一个成交量十万台。显然数量与交换比例是两回事。
                而把代表消费品数量的实物概念与价格联系起来是一种单一产品模型的荒堂逻辑,这种逻辑中根本不涉及商品之间的交换。


                78楼2014-04-29 10:59
                收起回复
                  2025-11-24 16:1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骄不躁,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来自手机贴吧79楼2014-08-29 00:5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5-09-12 23:1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5-09-12 23:19
                      回复
                        回来看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6-08-01 16:00
                        回复
                          最近加了不少精品贴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6-08-01 16:10
                          回复
                            额,完全竞争的价格形成过程可以看成是波特兰价格博弈的极限情况。
                            另外,价格理论得到的均衡可以看成是数量―价格空间的最合理预测,仅此而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7-03-11 13:34
                            回复
                              2025-11-24 16:0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7-03-11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