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468贴子:89,844,813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孟达,即将为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一,他杀掉的这位房陵太守虽然在历史上并没什么出彩的记录,但他有个小舅子名气不小,
叫诸葛亮
第二,就是此时的刘备,
起疑心了。
刘备有点信不过他,于是又派了一个帮手去帮他。
派去的人,就是刘封。
刘封自汉中顺汉水而下,夺了孟达的兵权,与他一起攻打上庸。
这事做得就很不地道了,凭什么夺我兵权?孟达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但他与刘封的关系,也就不可能亲密无间了。
以至于最后,这两人分道扬镳,一个被杀,一个叛逃。
不过也都是后话了。
一直忍着的孟达,继续攻城,很快打破上庸,逼着上庸太守申耽投降。
打下上庸后,刘封被封为副军将军,连投降的申耽,也被封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及员乡侯如故,孟达呢?

这已经不能用不公平来吐槽了,,明摆着就是恶心人。
孟达很气愤,但他还是忍着。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后,他再也忍不住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4楼2012-10-31 14:49
回复
    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时刘封孟达离他最近,所以接连到出兵相助的命令
    不过他们没有动。
    其实,不动也是有原因的。
    (1)他们本来兵力就有限
    (2)与关羽关系不好
    不过关羽最终被杀这个帐是要找人算的,于是,
    记在了刘封和孟达的身上。
    孟达很恐慌,他知道这次不是闹着玩儿的!
    荆州没了,关羽死了,这事儿,恐怕十个脑袋都赔不起。
    而就在这时,他与刘封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连自己的兵权都被刘封夺走了。
    孟达心有不甘,又很愤怒,可刘封是刘备的儿子,也不能得罪。
    种种之下,除了跳槽还有别的出路吗?
    没有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5楼2012-10-31 15:41
    回复
      2025-11-13 23:0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时曹操刚刚去世(之后还会把镜头切回去的),曹丕继位,于是孟达就投降了曹丕。
      而且他还不是一个人去的。
      史书记载是“部曲四千余家”,具体多少人不清楚,大概一万多左右。
      这显然成为了刘备的巨大损失,倒不是损失这些人,而是他即将失去一块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临走前,孟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很长,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我会跑完全是你逼的!”
      刘备麻烦了,曹丕就笑了。
      投奔曹丕的孟达,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不但封官晋爵,还被人捧为什么“将帅之才也”、“卿相之器也”,什么“姿度纯茂,器量优绝”,什么“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总之一句话:
      这人很牛逼
      曹丕不但亲笔写信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还亲自接见了他,不但亲切的拉着孟达的手,还抚摸着他的背,开了句玩笑:
      “你不会是刘备的刺客吧?”
      在一片说笑声中,曹丕拉着孟达一同坐在车上,好似多年未见的挚友。
      紧接着,曹丕又加拜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命他防范刘备。
      为了夺回东三郡的实际控制权,曹丕又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同袭击刘封。
      无疑,此时的刘封也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不过孟达还念着当初的情义,想想把他拉下来,于是写了一封劝降信。
      这封信同样很长,还多处引经据典,但总结起来仍然就是一句话:
      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被你爸杀不如跟哥混!
      一番威逼利诱之下,孟达以为刘封会动心,但没想到,
      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6楼2012-10-31 15:48
      回复
        刘封拒绝了。
        在他看来,这一切不过只是危言耸听罢了。
        “我和我爸的关系岂是这么容易就被破坏的?”
        可惜,刘封也同样是,一厢情愿。
        而孟达,也是仅仅做了八年的新城太守后,就被老狐狸司马懿砍了脑袋。
        这个陷阱后面再说。
        摆在刘封的前面的,也是一个陷阱。
        劝降信虽然无效,但威慑还是有了效果:上庸太守申耽和他弟弟西城太守申仪就投降了孟达。
        刘封哪来还是对手?战败后逃回了成都。在那里,他将收到一封通知书,一封
        死亡通知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8楼2012-10-31 15:52
        回复
          看到自己儿子回来了,应该是忙上忙下,嘘寒问暖,再摆上一桌子好菜好饭迎接。可迎接刘封的,
          却是冰冷而无情的现实。
          刘备根本就不跟他啰嗦,见了面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不但谴责他欺负孟达,更责怪他不救关羽。
          骂就骂吧,反正是儿子,老子骂儿子,也算是天经地义。
          可有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劝刘备,与其浪费口水骂他,不如直接杀掉!
          诸葛亮的理由是,刘封在刘备死后肯定驾驭不住,与其留着他闹事,不如现在就干掉算了。
          刘封虽然很勇敢,但他有一个致命缺点:
          性情刚猛。
          换句话说,这样的人要么做老大,要么就造反。
          诸葛亮也是这么想的,已经立了刘禅,不可能让刘封做老大了,所以他很担心刘封以后会造反。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毕竟在一起这么久了,刘备也并不想杀的,但最后,
          他还是同意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79楼2012-10-31 15:56
          回复
            从曾经的接班人,沦落到后来的替死鬼,刘封无疑是无辜的。
            他对得起刘备,但刘备,却辜负了他。
            虽然这也是刘备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但,
            太过于残忍。
            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
            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悲剧。
            为了政治原因,骨肉相残。
            不管怎样,刘封是死了,这条生命就这么完结了。
            可孟达还活着。
            但即便活着,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孟达的悲剧,也是被人挖了一个坑,而这个挖坑的人,还是那个
            挖坑专家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1楼2012-10-31 16:14
            回复
              ——司马懿。
              当时司马懿屯驻宛城,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写了一封信给孟达,告诉他,
              “小子诶,你被人出卖了!”
              而这个出卖他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原来诸葛亮为了置孟达于死地,故意下了一个套,命人诈降,将孟达即将反叛的消息告诉申仪,令其告发。
              当初诸葛亮为了勾引孟达,言真意切地写信给他,劝他归降蜀汉。而孟达,则不但回了信,还与诸葛亮“数相交通”,打算叛逃曹魏,投奔蜀国。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诸葛亮却让它变成了一件坏事,不但干掉了孟达,
              也彻底失去收回东三郡这一战略要地的机会。
              他为了把孟达逼入绝境,假意诱降,却又让郭模诈降,故意把孟达叛魏这个情报泄露给申仪,让魏国提前得知这一消息。
              当时的皇帝是曹睿,起初并不信,但又担心是真的,于是让司马懿派人监视,并让孟达入朝。
              孟达知道自己暴露了,他非常恐惧,于是举旗造反。
              然后老狐狸司马懿就写了封信给孟达,告诉他已被诸葛亮出卖。还很明确地告诉他别上诸葛亮的当。
              可是孟达依然执迷不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3楼2012-10-31 16:32
              收起回复
                接到司马懿的信后,孟达十分高兴。
                而高兴的原因并不是知道了诸葛亮在算计自己,而是从信中判断出,
                司马懿还没准备好。
                于是他赶紧给诸葛亮写了信,告诉诸葛亮,自己投诚一定成功,还认真分析了原因:
                “司马懿现在屯驻宛城,距离洛阳有八百里,距离新城有一千二百里,听到我举兵的消息后肯定要先奏报,等到朝廷批准后再发兵,如此一来二去至少也要一个月时间。所以我肯定能反叛成功!”并且,因为新城地势险恶,比较偏远,他还判定司马懿不会自己来,如果其他人来的话,根本就不是对手。
                只能说他太乐观了,或者说
                他想多了
                这不过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司马懿这等深不可测的人,连曹操都看不透,何况是你孟达?
                仅仅只过了几天,孟达就看到了城下的司马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4楼2012-10-31 16:35
                回复
                  2025-11-13 23:0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司马懿根本就没有奏报曹睿,而是先斩后奏。
                  他在写信的同时,就已经秘密发兵了。从孟达举兵到司马懿包围新城,前后加一起,
                  八天。
                  虽然孟达一直拼死抵抗,但自己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就没这么顽强了,他们为了活命,一同开门出降。
                  就这样,孟达被残忍地杀死,首级也被送往洛阳示众,并在大街上被一把火烧掉。
                  孟达就这样尸首分离,死无葬身之地,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他自己太天真了。
                  八年前背叛刘备,也就意味着你再也没有被宽恕的机会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死也要死在魏国,岂能又摇摆不定,再次反叛?
                  诸葛亮终于除掉了这个仇人,同时也是他的心腹之患,可是带来的后果却极其严重。
                  ——自己两线出击曹魏的战略构想,从此成了镜花水月
                  不得不说,这件事多多少少有诸葛亮意气用事的成份,使坏搞死孟达,于私于公都是毫无益处的。
                  至今,也难以理解他为何这么做。
                  孟达虽然死了,但他总算是多活了几年,也多享了几年福。
                  而当年的那群难兄难弟,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比如刘封,比如张松,再比如
                  法正。
                  前面两位仁兄已经详细说过了,法正呢?
                  一直那么神秘的他,在干什么?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85楼2012-10-31 16:43
                  收起回复
                    OK,今天就到这儿咯。 晚上写程序实验报告了


                    1486楼2012-10-31 16:44
                    回复
                      法正


                      来自手机贴吧1487楼2012-10-31 17:34
                      回复
                        再再再再再码……


                        IP属地:陕西1489楼2012-10-31 23:24
                        收起回复
                          楼上某位兄弟,我就不在楼中楼回你了,毕竟字数太多。
                          顺便再说一下,你的看法和我不同也正常,毕竟每人理解的历史不一样。不过你上来就说我扯淡,我也只能说你扯淡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观点,至于你再回不回我都不回再看了,懒得辩,还要继续更呢,程序猿哪有那么多时间。
                          不少人都说关羽是擅自出兵的,包括易中天也这么说。当然了,《品三国》看看就好,很多不必当真的,连孙尚香真名孙仁都说得出来,也就这样了。只是很多东西概括评说得挺精彩的,扯远了。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之后,襄樊之战发动。
                          关羽本来就“都荆州”,为何刘备突然再授予“假节钺”呢?如果只是单纯想让关羽防守荆州,没必要再授予关羽生杀大权。
                          要知道,“假节钺”和“假节”是两回事,前者甚至可以斩后者。三国志翻得多的肯定知道,武将一假“钺”基本马上就是要出征的,可参考于禁、曹休;至于像董卓这种专权而假“钺”的自然不算在当中。虽然是否是刘备要求关羽主动出击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测,毕竟历史不可能一点一滴全给你记上,这也是每个人心中历史有所不同的原因。
                          在关羽北伐之前,宛城侯音起事,史料上记载为“与关羽连和”。侯音因“南阳闲苦繇役”而反,却和关羽连和,这多半与关羽的前期工作有关,侯音是在响应关羽北伐而起事。然而,直到曹仁“屠宛、斩音”,关羽却仍然没有起兵响应侯音。
                          曹魏已起内乱,显然是起事的良机,然而一直做着北伐准备的关羽就这么轻易错过了,这并非是关羽的战争嗅觉问题,而是在等刘备的许可。
                          考虑到汉中之战的背景,刘备就是要关羽牵制调动魏国关中兵力,为汉中休整和进取凉州创造条件。关羽也深刻理解这个战略的内涵,只要保持对襄樊的持续压力即可,倒不必一定要攻下来,这样洛阳、许都和宛城的魏军注意力都可以被吸引在荆州方面。然后等刘备在汉中的防御部署全部完成,就可以只留少部分兵力留守,大部可以回援荆州,再全力攻取襄樊,进而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军北伐的态势,坐等“天下有变”了。
                          可惜关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水淹七军的大好形势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贪功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以至于他想借机整合荆州全力拿下襄樊,结果自己的性格弱点被吕蒙和陆逊利用了,把后方防备东吴的守军调到了前线,这才为东吴所乘,也就是所谓的“大意失荆州”。
                          总结起来一句话:“蜀小国尔,名将唯羽”熟读春秋的关羽,里面的很多道理是知道的,不会自己无命擅自发动战争。没刘备许可,他是绝对不敢擅自行动的。
                          然而刘备心目中的襄樊之战意在“牵制曹魏”,而关羽的“擅自”指的是修改此战的规模和意图,想要趁势直接拿下襄樊,这个是违背刘备初衷的。但其实在水淹七军形势一片大好之后,刘备也是有默许继续进攻的态度。


                          1490楼2012-11-01 13:14
                          收起回复
                            嗯。顺便再说一下,明天媳妇儿外地实习归来,再加上要跑去别的学校做评委,估计明天就没时间更新了,对不住了各位 今天的,一会儿开始更 


                            1491楼2012-11-01 13: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