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369贴子:89,836,470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荀彧能扣曹操的奏折。
要曹操亲自说明情况之后,荀彧才给他上了。
这就可以说明,荀彧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
汉室,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子,而在这里,荀彧有着比曹操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一次。
“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但凡多疑一点的话,就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他本着谦让,扣我折子。要是哪天他本着别的什么目的,扣我折子呢?
第五,曹操的一次惊吓。
曹操的这次惊吓,来自于十几年前,征张绣的时候。
“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
当时曹操已迎了汉帝,汉庭重建。曹操非常开心地要打张绣,去朝庭里走走过场上个表的时侯,突然有了“交戟叉颈而前”这么一节。
这一节,把曹操一次好吓。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帝再是傀儡,他毕竟还是汉帝,而且自己又把这个招牌树了起来。曹操就算是连兵百万,去到汉庭,竟也被汉卫士“交叉”了这么一把。
从此曹操有了心理阴影,这不复朝见了。
灭袁之后,他在邺城大建宫室,主要办公地就设在这儿。联系汉庭的工作,就一直交给了荀彧。
现在,这个心理阴影,到了终于爆发的时候。
----这些年,
荀彧的心,到底在哪边?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59楼2012-10-13 12:35
回复
    由曹操劝荀彧所说的那段话来看,他是把自己比做曹参,把荀彧比做萧何的。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是故典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於平阳”
    所谓“平阳”,就是曹参。
    汉统一天下后,大封功臣,众臣论功,以曹参为第一。刘邦看了很不高兴,下发文件,重议!最后大家按着领导的思路重新定功,商量出来,萧何第一,刘邦这才批准。
    为什么众臣论功,以曹参功第一呢?因为众臣认为,曹参战功最多,天下就是他打下来的,他当然第一。
    为什么众臣认为曹参战功最多呢?这里就有一个典故了。
    封赏时,韩信已经被定了性,谋反。谋反了,论功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但平燕定赵下齐灭楚,这打遍大半个中国的事儿,总得有个人指挥吧。既然韩信没了,就算是曹参吧。
    司马迁对此有了明确说明:“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曹操,就是以这个意思,去比的曹参。正好这也是他名义上的老祖宗。
    从这里可以看出,之前曹操的心理,荀彧是亦师亦友,而非君臣的关系。他们之间也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上下级隶属,曹操和荀彧见面也不多,一直是书信联系。
    而这次系列行动之后,荀彧跑到了曹操军中,参丞相事,这就有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荀彧成了曹操的军中部下,担任参谋工作了。
    由总理到参谋,这个幅度非常大。
    而这也代表了两个重要的政治信号,
    第一,曹操与汉室那种表面上的平和关系,已经近乎撕破了。
    第二,曹操和荀彧之间那种君子之交的绝对信任关系,
    不复存在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1楼2012-10-13 12:41
    收起回复
      2025-11-11 22:33: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和汉室的关系一破,接下来的曹操,一系列的事情就要开始“出格”了。
      这种出格,并不是指是否要夺汉室的权。而在于什么时候夺汉室的权。
      前面说过,汉室不汉室,只是一个幌子。朝代兴亡,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而关键在于,这件事要什么时候做。
      反例:董卓,占了汉室,上来就废帝,结果显而易见,挂了。
      正例:周文王与姜尚阴谋修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结果周朝八百年。
      正反例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时机”。什么是时机?用后世的一句话足以盖括,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想称王,可以,但那得有足够的实力。现在曹操有么?巅峰时期,连战连胜,跨有荆州,那个时侯曹操也只是称丞相而已。
      现在呢?赤壁大败,荆州重镇被刘备把持,西蜀马上就要出事儿,河北闹了反情。比起当年赤壁之战前,那就是三冠王和三连败的区别。
      不过胜了一场西北马超,还三连败着呢,你这个时候就要闹着封公建国,当出头鸟,这不是喝多了么?
      所以荀彧才提出了最为合理的策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说白了就是,现在还不是你翘尾巴的时候。
      但可惜的是,曹操现在已经听不下去这话了。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荀彧暗通汉室,已经站在汉庭一边了。十年前,汉庭不怎么样,都敢用武士镇曹操,现在,有荀彧十几年的安排,天知道会怎么样?
      曹操把荀彧叫到身边之后,谁接任尚书令之职,与汉室联系呢?


      1062楼2012-10-13 12:43
      收起回复
        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伤。
        这是曹操和荀彧两个人同时的悲哀。
        当曾经最好的朋友,变成今日的形同陌路之后,伤的,不是一个人。
        曾几何时,青灯之下,两个人以天下为盘,指点江山,一起制定着一个又一个的战略。
        曾几何时,一个人南征北战,另一个人远则谋,近则治,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曾几何时,一个人会将自己的恐惧、担心,毫无保留的写信告诉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则马上回书,帮他重拾信心,全力而为。
        那时,他们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相隔千里,志向雄心却是始终聚在一起。他们之间,是知音一样的信任,一生之中的最好年华,他们都是一起拼搏着,无怨无悔的一起在血火度过的。
        如果有那么的一天,两个白发老友,松柏之前,一壶清茶,看着这沧海桑田,回首蹉跎往事,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一天,
        永远不会有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4楼2012-10-13 12:48
        收起回复
          现在,两个人同在一地军中,心却如隔万里。
          彼此之间不再是生死同赴的信任,而只有猜忌怀疑,和无尽的孤独。
          人性,可以如此大,大到一个生气就引发一场战争。
          人性,又可以如此渺小,小到几十年的相交,也敌不过军政场上一个变换。
          文种,陪着勾践卧薪尝胆,受尽苦难,最后换来的,竟是一句“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的逼杀令。
          周勃,拼着身家性命平吕复汉,最后也只能哀叹的道一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也许,唯有范蠡那样的飘然而去,或如姚广孝那样的苦行终身,才是最好的归宿。
          荀彧,或许能看到那一步,或许功成之日,也会如张良那样做一个青云之士,但可悲的是,他不会想到,这一刻,来的会如此快。
          功未成,此刻已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5楼2012-10-13 12:50
          收起回复
            当曹操如此行为之后,庸人也可以看的出来曹操的想法,更何况智计称于当世的荀彧了。
            在理性上,他或许可以理解曹操的做法。毕竟自己的能力、地位,以及与汉室的关系,都足以成以曹操的大患。
            但在感性上,是无论如何无法理解的。
            感性上,没有伟人与平凡人,没有圣人与莽夫,所有人都有七情六欲,所有人都有喜怒哀乐,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曹操一无所有的时候,是荀彧放着天下第一诸侯袁绍的高官厚禄不做,来帮你打一下不知道在哪里的天下。
            曹操外有兵患,内有隐忧的时候,是荀彧居中持重,选人才,定政局,稳定后方。
            曹操不知所措的时候,是荀彧运筹帷幄,以定大计。
            先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又是官渡决战,再是南下定荆,每件军国大事,都是在荀彧的坚持下制定的。
            北方平定,曹家称雄,这里面的功劳,说荀彧和曹操平分秋色,也毫不为过。
            荀彧把半辈子的精力,半辈子的时间,都用来了为你曹操打拼,建立曹家基业上,而到了现在,
            “你竟然如此的猜忌和怀疑我?”
            现在的荀彧,失去的不单单是一个君主的信任,还是一个至交的情谊。
            事情走到这一步,真可以回头想想,“我荀彧这半辈子,到底在忙活什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
            在蓬窗上”
            往日种种,何尝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呢?
            荀彧之死,有多种说法,裴注中的“空盒说”这一戏剧性的说法最为流传,而我认为,最真实的说法,就是在三国志正文中的那三个字,
            以忧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6楼2012-10-13 12:52
            收起回复
              顶!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067楼2012-10-13 13:02
              回复
                当你曾经努力的一切,到今天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场如梦似幻的泡影而已,
                那么,或许死亡,
                才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或许只有死亡,才可以为你带来一个新的意义,你可以幻想有另一个世界,你可以幻想有另一个人生,虽然它们可能是虚无飘渺的,可能是胡说八道的,但有一点不会假:
                它总比这已经破碎的真实,更真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心人性,太过复杂,没有人能讲的清为什么。曾经的至交,走到这一步,这是谁也不想的。但不想,它也依然会发生。
                人生就是如此无奈。
                荀彧走了,曹操唯一的一个知音走了。这件事给他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
                这场两败俱伤局,荀彧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而曹操,则是将他未来的生命透支掉了。
                在终于封公建国后,他还会用让夏侯敦“独享汉官”这事,来作一名莫名的祭奠。
                当他对夏侯敦说出“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那句话的时候,可想而知,在他的头脑中,想象的是一个怎样的身影。
                区区之魏,再不复见留香令君。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
                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
                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
                初年歼德宜,继又族文举。
                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
                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
                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仅以此诗词,让我们共同缅怀曹魏的第一文臣
                王佐之才——荀彧
                


                1068楼2012-10-13 13:08
                收起回复
                  2025-11-11 22:2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每追忆荀彧之时都难免会伤感,今天就到这儿吧,睡午觉去咯


                  1069楼2012-10-13 13:10
                  回复
                    同伤感。唉,每次想到周郎和荀彧去世都特别伤感。
                    一直默默地追文,今天来冒下泡,楼主辛苦了!~~


                    1070楼2012-10-13 13:49
                    回复
                      楼主语言幽默,写得真心好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72楼2012-10-13 18:37
                      回复
                        马克


                        1073楼2012-10-13 21:58
                        回复
                          @赵小云字无量 


                          1074楼2012-10-13 22:10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1845782340?pn=35


                            1075楼2012-10-13 22:12
                            回复
                              2025-11-11 22:21: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当年明月本人在写么(-.-)文风太像了吧。。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076楼2012-10-14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