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384贴子:89,853,923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曹操如此行为之后,庸人也可以看的出来曹操的想法,更何况智计称于当世的荀彧了。
在理性上,他或许可以理解曹操的做法。毕竟自己的能力、地位,以及与汉室的关系,都足以成以曹操的大患。
但在感性上,是无论如何无法理解的。
感性上,没有伟人与平凡人,没有圣人与莽夫,所有人都有七情六欲,所有人都有喜怒哀乐,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曹操一无所有的时候,是荀彧放着天下第一诸侯袁绍的高官厚禄不做,来帮你打一下不知道在哪里的天下。
曹操外有兵患,内有隐忧的时候,是荀彧居中持重,选人才,定政局,稳定后方。
曹操不知所措的时候,是荀彧运筹帷幄,以定大计。
先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又是官渡决战,再是南下定荆,每件军国大事,都是在荀彧的坚持下制定的。
北方平定,曹家称雄,这里面的功劳,说荀彧和曹操平分秋色,也毫不为过。
荀彧把半辈子的精力,半辈子的时间,都用来了为你曹操打拼,建立曹家基业上,而到了现在,
“你竟然如此的猜忌和怀疑我?”
现在的荀彧,失去的不单单是一个君主的信任,还是一个至交的情谊。
事情走到这一步,真可以回头想想,“我荀彧这半辈子,到底在忙活什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
在蓬窗上”
往日种种,何尝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呢?
荀彧之死,有多种说法,裴注中的“空盒说”这一戏剧性的说法最为流传,而我认为,最真实的说法,就是在三国志正文中的那三个字,
以忧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6楼2012-10-13 12:52
收起回复
    当你曾经努力的一切,到今天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场如梦似幻的泡影而已,
    那么,或许死亡,
    才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或许只有死亡,才可以为你带来一个新的意义,你可以幻想有另一个世界,你可以幻想有另一个人生,虽然它们可能是虚无飘渺的,可能是胡说八道的,但有一点不会假:
    它总比这已经破碎的真实,更真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心人性,太过复杂,没有人能讲的清为什么。曾经的至交,走到这一步,这是谁也不想的。但不想,它也依然会发生。
    人生就是如此无奈。
    荀彧走了,曹操唯一的一个知音走了。这件事给他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
    这场两败俱伤局,荀彧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而曹操,则是将他未来的生命透支掉了。
    在终于封公建国后,他还会用让夏侯敦“独享汉官”这事,来作一名莫名的祭奠。
    当他对夏侯敦说出“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那句话的时候,可想而知,在他的头脑中,想象的是一个怎样的身影。
    区区之魏,再不复见留香令君。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
    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
    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
    初年歼德宜,继又族文举。
    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
    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
    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仅以此诗词,让我们共同缅怀曹魏的第一文臣
    王佐之才——荀彧
    


    1068楼2012-10-13 13:08
    收起回复
      2025-11-12 14:51: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每追忆荀彧之时都难免会伤感,今天就到这儿吧,睡午觉去咯


      1069楼2012-10-13 13:10
      回复
        可以说,曹操的疲惫,已然到了极致。
        他再不是赤壁前那个“对酒当歌”,意气风发的一代枭雄了。
        统一天下的理想,看起来已经那么遥远,远到他似乎已经看不到了。
        而这些时候里,最大的仗打败了,最喜欢的儿子死了,最好的朋友死了,前面等着他的,
        好像只有无尽的黑暗。
        不过幸好,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意料之外的奋发,及时的为他再打了一支强心剂。
        在曹操默然神伤之时,那个人却以自已的一腔热血,雷厉风行,以霹雳手段,
        创下了自已一生之中最大的辉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77楼2012-10-14 12:29
        回复
          这个人就是我很久没提到了的 夏侯渊
          之前的夏侯渊同学一直很郁闷。
          在曹军各大名将都纷纷战功等身的时候,夏侯渊一直在东混西混。
          先是替曹操顶包坐牢,然后又当了阵子陈留市市委书记,官渡之战时又被弄去管粮草。看似一下子横跨监狱业、行政业、物流业,但实际上大家就有一个看法。
          这家伙没啥本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看他的这些活就知道了,没一个是需要专业素质的。乱世的地方文官,基本也就是和看大门的差不多。夏侯渊这就是凭着和曹操的亲戚,不得不用,又没什么本事值得大用,所以一直担任各种不同形式的看大门工作。
          官渡之战,当五子良将纵横北方时,他正在仓库算帐。
          赤壁之战,当几十万大军大战江上时,他正被派去打土匪。
          西凉之战,当徐晃威武地实施强大战略战术计划时,他正躲后边当监军。
          按现在说法,这就是典型的关系户,混养老的。
          但是,这一点不能怪他。
          这个魏军名将,之所以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他强大的军事指挥才能,原因,
          只有一个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79楼2012-10-14 12:34
          回复
            这个原因就是----他没法发挥。
            这么说可能显得太笼统了,不过细细和其他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将军用兵,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总结一下夏侯渊之前的各大著名军事人物,大体可以作出如下分类:
            一.【全能】
            【代表人物】曹操,周瑜
            【解析】各项战法样样俱全,从玩阴的到玩猛的,基本没有死角,而且战场上的应变能力极强。所以他们能打下来一票票的战功,能各自指挥一场三大战役。
            【弱点】这类人物其实没什么弱点,基本上就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该玩谋时用脑子,该玩狠时就对砍,没什么“发挥不出”的情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0楼2012-10-14 12:43
            回复
              二.【猛战流】
              【代表人物】吕布 于禁 乐进 张飞
              【解析】这几个都是猛人,除了猛就是猛,基本没见过其他打法。吕布常常冲锋陷阵,于禁三千就敢抗十万,乐进动不动就先登下城,张飞则是三个字,万人敌。
              这类人在战争中,是最好上位的,简单实用。军队规模小时尤其好用,能打硬仗,带个独立团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弱点】一旦遇上比他更猛的,立马就完了,比如吕布遇上了曹操。再或者内部出点问题,如自己没那份劲儿了(如于禁),又如同事关系处不好(如张飞),马上就完了。


              1082楼2012-10-14 12:45
              收起回复
                【谋战流】
                【代表人物】马超 张郃 徐晃
                【解析】首先说明,马超虽然有“小吕布”之称,但并非有勇无谋之人。之前与曹操战多次看穿曹操作战套路就可见一斑。
                这三个人都是喜欢玩儿计谋的,马超潼关之战一计连一计,徐晃以冷静著称,张郃则玩的就是“巧变”,变死不偿命。都是用脑子的将军。
                这类人物上位难度比猛攻派差些,技术含量高。但一旦用好了,效果则是非常之好。
                【弱点】和猛战派一样,略显单一。遇上更强的就没辙了,而且有时侯太过冷静也不是好事,比如徐晃,混了很多年,张辽乐进于禁都是大军区正副司令员一级了,他还在那儿巴巴地当军长。
                以上就是大体的四大流派,各大高手现在都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了,而夏侯渊同学,则非常不幸的,是一个
                独立的流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5楼2012-10-14 12:56
                回复
                  2025-11-12 14:45: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闪袭流】
                  所谓“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感谢 @Mr二⑦ 的提醒)。夏侯渊的用兵特点就是一个字,
                  快。
                  然而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为在曹军里,能领着大部队万里驰骋的,只有一个人。
                  曹操。
                  曹操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领导,每一次大仗都要自己带着去打。从最早的征战中原,到关键的官渡之战,到后来的赤壁之战,再到最近的打西凉联军,他都是亲自披挂上阵,负责指挥工作。
                  这一点好不好呢?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几年之后,这一问题就将彻底浮出水面,到时候再说。
                  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夏侯渊,没有这样一个施展的机会。
                  所以当五子良将们一个个都战功卓著之时,他还只是个保障型将军
                  ---护军。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6楼2012-10-14 13:01
                  收起回复
                    就在曹操回师,留夏侯渊在这里担任护军,老老实实地守着的时侯,一个人,卷土重来了。
                    ——马超。
                    “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被打败,却没被打残的马超,准确地抓住了曹操回师的机会,再起兵,要重夺西北大地。
                    这就是马超,一个真正的马超。
                    他不是演义里那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是“兼资文武”的一代名将。更多时候,他都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曹操来时,他就与曹操展开了强大的智力角逐,可惜还是计逊一筹,被击败了。
                    但是他并没有争一时一地之利,充分发扬了“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机动原则,躲开了曹操的兵锋,一气跑到了少数民族那里----那里是他母亲的老家。
                    而当曹操走后,他又回来了。他明白,他的机会又来了,曹操走,夏侯渊以亲见任,不敢擅自行动,这是他东山再起的最好机会。
                    他的开始也的确很顺利。
                    听到了马超反攻倒算,攻打凉州刺史韦康的消息,夏侯渊立马就上报曹操,请求最高指示。而当最高指示,一个“打”字,下来后,夏侯渊屁颠屁颠的赶来求凉州时,韦康已经玩完了。
                    夏侯渊这下真的痛苦了。
                    因为,在他请求指示的时候里,凉州军民,整整孤军抵抗了八个月。
                    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时的他,没有“节”,不可以直接调动和指挥军队进行作战任务。在凉州百姓和友军受难事,他唯一可以合法作的事就是看。他突然觉的自己很像一个摆设,一切的一切,好像只不过是因为他姓夏侯,是曹家宗室而已。
                    或许在这个时侯,他会想到曾与他一起出过战的张辽。当年从征袁尚于柳城时,少量兵力和匈奴单于仓促相遇。张辽战刀一举,劝曹操立马进攻,“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那是何其勇决!
                    他也很想这样,因为其实他也是一个火爆性子。
                    但他还在犹豫。
                    他在想自己存在的意义。曹操把自己留下,虽然不是对自己指挥作战能力的信任,但却是对自己本人忠诚的信任。毕竟嘛,当年自己顶老大顶包认过罪。如果自己擅自出战,那么会不会辜负了曹操的信任呢?会不会扰了曹操的大局呢?自己一个宗族都不听命令了,会不会……
                    会不会,无数个会不会,困扰着夏侯渊,迟迟不敢动手。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
                    使他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8楼2012-10-14 13:08
                    收起回复
                      说这件事儿就要从一个人开始说起
                      ——韦康。
                      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孔融和他父亲韦端有交情,在书信来往中对韦康的评价是:“雅度弘毅,伟世之器”。
                      而他也是荀彧的“门生”,是荀彧“桃李遍天下”推荐的人之一。
                      公元207年,他接任了父亲的职位,担任了凉州刺史。大体相当于省长,正部级。虽然是个穷省,但级别在那儿,熬到了退休,回中央任个人大副委员长什么的养老,就没问题了。
                      可惜的是,历史非把他推向风头浪尖,而且是以一种他个人绝对不愿意的方式---悲剧方式。
                      公元214年,卷土重来的马超以势不可挡之势攻陇上诸县,诸县响应,韦康镇守的地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攻下来的。
                      好人韦康带领军民奋战,在孤城、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守备马超这西凉名将。
                      而这一守,就是整整八个月。
                      马超可是能和曹操打几个回合的名将,手下马岱庞德等也不是吃素的。而韦康这边呢,算来算去也没一个能拿出手的将军。
                      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却完成了。
                      同时,也可以想象他这八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1089楼2012-10-14 13:10
                      收起回复
                        韦康的精力在这里耗尽了,军队在这里打到极限了,但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最关键的在于,没粮食了。
                        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斗志可以不灭,但饭却不能不吃。
                        终于,看着全城军民的饥饿,看着夏侯渊的援军看似遥遥无期,他的意志崩溃了。
                        他要做出一个决定---投降。
                        这时,另一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杨阜。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现在任凉州副省长。
                        早在曹操回师之际,杨副省长就看出马超不是啥好东西了,于是在汇报工作时就向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这句话,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尤其是那句“超有信布之勇。”
                        这里的“信布”,指的就是韩信英布。
                        信布连称,早在班固时就有了。班固《史述赞‧述高纪》云:“爪牙信布,腹心良平”,而李善则在后面注道:韩信、英布、张良、陈平也。
                        关于这一点,肯定有不少读者不理解,因为大家认识的韩信不是以勇猛著称的,
                        那为何会把马超比作韩信呢?


                        1090楼2012-10-14 13:14
                        回复
                          演义里,常常把武将带兵变成了单挑,于是演义爱好者会觉得,名将都是有很强的个人战力的,所以会产生这个疑问
                          然而,这种疑问根本不存在。
                          这个“勇”,指的就是孙子兵法“将之五要”:“智信仁勇严”的勇,是指胆略,而绝不是指个人武艺。如果这个勇指的是个人武艺的话,那么热闹了,历史上姜尚韩信白起李靖李牧乐毅,统统算不上什么人物了。
                          韩信带些老弱残兵就敢出关,出了关就敢玩大纵深横扫半个中国,英布与韩信同为三大将之一,这份生猛劲头,一向是古代称赞将军时的标准范例,夸一个将军往往就比之韩信。
                          所以,这个勇,指的就是军事能力,而绝非单挑用的个人武艺,杨阜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当指挥官的原来还要单挑。
                          杨阜向曹操建议,马超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丞相你不能不防。大军一走,如果不严防死守,这里肯定要出问题。
                          曹操听了,相当赞同,但当时河北事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布防,所以就让马超钻了空子,造成了这次的重大事件。
                          其实这里,又可以显出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没足够时间布防?没足够时间布防,又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会和前面的夏侯渊没机会施展问题,在将来一并说明。
                          现在果然出问题了,杨阜也参与了这八个月的抗战。在韦康终于受不了,要投降的时候,
                          他出来说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1楼2012-10-14 13:19
                          回复
                            “大人,我杨阜带着一家老小都在这儿,要的就是报效国家,我们要守到最后一刻,哪怕是死,也不能放弃大义!”
                            杨阜如是说。
                            可韦康没有如是听。
                            这还是说明,虽然他抗了八个月,但他最终是一“好人”。
                            这世界,从来不是属于“好人”的。因为“好人”不够狠,不够狠,就不足以对抗黑暗。唯有像坏人一样狠,又像好人一样好,才能对抗黑暗。
                            这种人,我们应该称之为“能人”。
                            “好人”韦康最终没能逃过马超的魔掌,他高高兴兴地和马超签订了一份有条件投降合同,但投降后马超接着就撕了合同,顺便把韦康也给撕了。
                            而能人杨阜,则留了下来。
                            和投降的军民一起,他归到了马超麾下。但他没有殉国,他要活着,因为在他的心中,
                            有着一个大计划。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2楼2012-10-14 13:22
                            回复
                              2025-11-12 14:3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大计划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
                              ——赶跑马超。
                              但做起来却相当不易。
                              现在一无兵,二无援,一个人一张嘴,想赶走雄兵在手的马超,谈何容易?
                              但他还是要去做。
                              杨阜的妻子在战役期间死了,他以葬妻之名请假,获得的准许。出城之后,他就马上就找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他的姑表兄弟,叫姜叙。他和他关系相当铁,杨阜小时候就是在姜叙家长大的。
                              姜叙为抚夷将军,现在屯在历城,手里有兵,这是杨阜的唯一机会,他要劝服他兵变。
                              而这一劝不要紧,竟然引出了两个
                              乱世奇女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3楼2012-10-14 13: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