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377贴子:89,855,622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以说,曹操的疲惫,已然到了极致。
他再不是赤壁前那个“对酒当歌”,意气风发的一代枭雄了。
统一天下的理想,看起来已经那么遥远,远到他似乎已经看不到了。
而这些时候里,最大的仗打败了,最喜欢的儿子死了,最好的朋友死了,前面等着他的,
好像只有无尽的黑暗。
不过幸好,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意料之外的奋发,及时的为他再打了一支强心剂。
在曹操默然神伤之时,那个人却以自已的一腔热血,雷厉风行,以霹雳手段,
创下了自已一生之中最大的辉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77楼2012-10-14 12:29
回复
    路过顶顶


    IP属地:上海1078楼2012-10-14 12:31
    回复
      2025-11-12 08:3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人就是我很久没提到了的 夏侯渊
      之前的夏侯渊同学一直很郁闷。
      在曹军各大名将都纷纷战功等身的时候,夏侯渊一直在东混西混。
      先是替曹操顶包坐牢,然后又当了阵子陈留市市委书记,官渡之战时又被弄去管粮草。看似一下子横跨监狱业、行政业、物流业,但实际上大家就有一个看法。
      这家伙没啥本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看他的这些活就知道了,没一个是需要专业素质的。乱世的地方文官,基本也就是和看大门的差不多。夏侯渊这就是凭着和曹操的亲戚,不得不用,又没什么本事值得大用,所以一直担任各种不同形式的看大门工作。
      官渡之战,当五子良将纵横北方时,他正在仓库算帐。
      赤壁之战,当几十万大军大战江上时,他正被派去打土匪。
      西凉之战,当徐晃威武地实施强大战略战术计划时,他正躲后边当监军。
      按现在说法,这就是典型的关系户,混养老的。
      但是,这一点不能怪他。
      这个魏军名将,之所以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他强大的军事指挥才能,原因,
      只有一个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79楼2012-10-14 12:34
      回复
        这个原因就是----他没法发挥。
        这么说可能显得太笼统了,不过细细和其他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将军用兵,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总结一下夏侯渊之前的各大著名军事人物,大体可以作出如下分类:
        一.【全能】
        【代表人物】曹操,周瑜
        【解析】各项战法样样俱全,从玩阴的到玩猛的,基本没有死角,而且战场上的应变能力极强。所以他们能打下来一票票的战功,能各自指挥一场三大战役。
        【弱点】这类人物其实没什么弱点,基本上就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该玩谋时用脑子,该玩狠时就对砍,没什么“发挥不出”的情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0楼2012-10-14 12:43
        回复
          好文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1楼2012-10-14 12:44
          回复
            二.【猛战流】
            【代表人物】吕布 于禁 乐进 张飞
            【解析】这几个都是猛人,除了猛就是猛,基本没见过其他打法。吕布常常冲锋陷阵,于禁三千就敢抗十万,乐进动不动就先登下城,张飞则是三个字,万人敌。
            这类人在战争中,是最好上位的,简单实用。军队规模小时尤其好用,能打硬仗,带个独立团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弱点】一旦遇上比他更猛的,立马就完了,比如吕布遇上了曹操。再或者内部出点问题,如自己没那份劲儿了(如于禁),又如同事关系处不好(如张飞),马上就完了。


            1082楼2012-10-14 12:45
            收起回复
              【谋战流】
              【代表人物】马超 张郃 徐晃
              【解析】首先说明,马超虽然有“小吕布”之称,但并非有勇无谋之人。之前与曹操战多次看穿曹操作战套路就可见一斑。
              这三个人都是喜欢玩儿计谋的,马超潼关之战一计连一计,徐晃以冷静著称,张郃则玩的就是“巧变”,变死不偿命。都是用脑子的将军。
              这类人物上位难度比猛攻派差些,技术含量高。但一旦用好了,效果则是非常之好。
              【弱点】和猛战派一样,略显单一。遇上更强的就没辙了,而且有时侯太过冷静也不是好事,比如徐晃,混了很多年,张辽乐进于禁都是大军区正副司令员一级了,他还在那儿巴巴地当军长。
              以上就是大体的四大流派,各大高手现在都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了,而夏侯渊同学,则非常不幸的,是一个
              独立的流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5楼2012-10-14 12:56
              回复
                ——【闪袭流】
                所谓“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感谢 @Mr二⑦ 的提醒)。夏侯渊的用兵特点就是一个字,
                快。
                然而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为在曹军里,能领着大部队万里驰骋的,只有一个人。
                曹操。
                曹操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领导,每一次大仗都要自己带着去打。从最早的征战中原,到关键的官渡之战,到后来的赤壁之战,再到最近的打西凉联军,他都是亲自披挂上阵,负责指挥工作。
                这一点好不好呢?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几年之后,这一问题就将彻底浮出水面,到时候再说。
                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夏侯渊,没有这样一个施展的机会。
                所以当五子良将们一个个都战功卓著之时,他还只是个保障型将军
                ---护军。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6楼2012-10-14 13:01
                收起回复
                  2025-11-12 08:3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在曹操回师,留夏侯渊在这里担任护军,老老实实地守着的时侯,一个人,卷土重来了。
                  ——马超。
                  “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被打败,却没被打残的马超,准确地抓住了曹操回师的机会,再起兵,要重夺西北大地。
                  这就是马超,一个真正的马超。
                  他不是演义里那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是“兼资文武”的一代名将。更多时候,他都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曹操来时,他就与曹操展开了强大的智力角逐,可惜还是计逊一筹,被击败了。
                  但是他并没有争一时一地之利,充分发扬了“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机动原则,躲开了曹操的兵锋,一气跑到了少数民族那里----那里是他母亲的老家。
                  而当曹操走后,他又回来了。他明白,他的机会又来了,曹操走,夏侯渊以亲见任,不敢擅自行动,这是他东山再起的最好机会。
                  他的开始也的确很顺利。
                  听到了马超反攻倒算,攻打凉州刺史韦康的消息,夏侯渊立马就上报曹操,请求最高指示。而当最高指示,一个“打”字,下来后,夏侯渊屁颠屁颠的赶来求凉州时,韦康已经玩完了。
                  夏侯渊这下真的痛苦了。
                  因为,在他请求指示的时候里,凉州军民,整整孤军抵抗了八个月。
                  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时的他,没有“节”,不可以直接调动和指挥军队进行作战任务。在凉州百姓和友军受难事,他唯一可以合法作的事就是看。他突然觉的自己很像一个摆设,一切的一切,好像只不过是因为他姓夏侯,是曹家宗室而已。
                  或许在这个时侯,他会想到曾与他一起出过战的张辽。当年从征袁尚于柳城时,少量兵力和匈奴单于仓促相遇。张辽战刀一举,劝曹操立马进攻,“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那是何其勇决!
                  他也很想这样,因为其实他也是一个火爆性子。
                  但他还在犹豫。
                  他在想自己存在的意义。曹操把自己留下,虽然不是对自己指挥作战能力的信任,但却是对自己本人忠诚的信任。毕竟嘛,当年自己顶老大顶包认过罪。如果自己擅自出战,那么会不会辜负了曹操的信任呢?会不会扰了曹操的大局呢?自己一个宗族都不听命令了,会不会……
                  会不会,无数个会不会,困扰着夏侯渊,迟迟不敢动手。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
                  使他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88楼2012-10-14 13:08
                  收起回复
                    说这件事儿就要从一个人开始说起
                    ——韦康。
                    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孔融和他父亲韦端有交情,在书信来往中对韦康的评价是:“雅度弘毅,伟世之器”。
                    而他也是荀彧的“门生”,是荀彧“桃李遍天下”推荐的人之一。
                    公元207年,他接任了父亲的职位,担任了凉州刺史。大体相当于省长,正部级。虽然是个穷省,但级别在那儿,熬到了退休,回中央任个人大副委员长什么的养老,就没问题了。
                    可惜的是,历史非把他推向风头浪尖,而且是以一种他个人绝对不愿意的方式---悲剧方式。
                    公元214年,卷土重来的马超以势不可挡之势攻陇上诸县,诸县响应,韦康镇守的地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攻下来的。
                    好人韦康带领军民奋战,在孤城、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守备马超这西凉名将。
                    而这一守,就是整整八个月。
                    马超可是能和曹操打几个回合的名将,手下马岱庞德等也不是吃素的。而韦康这边呢,算来算去也没一个能拿出手的将军。
                    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却完成了。
                    同时,也可以想象他这八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1089楼2012-10-14 13:10
                    收起回复
                      韦康的精力在这里耗尽了,军队在这里打到极限了,但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最关键的在于,没粮食了。
                      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斗志可以不灭,但饭却不能不吃。
                      终于,看着全城军民的饥饿,看着夏侯渊的援军看似遥遥无期,他的意志崩溃了。
                      他要做出一个决定---投降。
                      这时,另一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杨阜。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现在任凉州副省长。
                      早在曹操回师之际,杨副省长就看出马超不是啥好东西了,于是在汇报工作时就向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这句话,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尤其是那句“超有信布之勇。”
                      这里的“信布”,指的就是韩信英布。
                      信布连称,早在班固时就有了。班固《史述赞‧述高纪》云:“爪牙信布,腹心良平”,而李善则在后面注道:韩信、英布、张良、陈平也。
                      关于这一点,肯定有不少读者不理解,因为大家认识的韩信不是以勇猛著称的,
                      那为何会把马超比作韩信呢?


                      1090楼2012-10-14 13:14
                      回复
                        演义里,常常把武将带兵变成了单挑,于是演义爱好者会觉得,名将都是有很强的个人战力的,所以会产生这个疑问
                        然而,这种疑问根本不存在。
                        这个“勇”,指的就是孙子兵法“将之五要”:“智信仁勇严”的勇,是指胆略,而绝不是指个人武艺。如果这个勇指的是个人武艺的话,那么热闹了,历史上姜尚韩信白起李靖李牧乐毅,统统算不上什么人物了。
                        韩信带些老弱残兵就敢出关,出了关就敢玩大纵深横扫半个中国,英布与韩信同为三大将之一,这份生猛劲头,一向是古代称赞将军时的标准范例,夸一个将军往往就比之韩信。
                        所以,这个勇,指的就是军事能力,而绝非单挑用的个人武艺,杨阜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当指挥官的原来还要单挑。
                        杨阜向曹操建议,马超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丞相你不能不防。大军一走,如果不严防死守,这里肯定要出问题。
                        曹操听了,相当赞同,但当时河北事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布防,所以就让马超钻了空子,造成了这次的重大事件。
                        其实这里,又可以显出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没足够时间布防?没足够时间布防,又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会和前面的夏侯渊没机会施展问题,在将来一并说明。
                        现在果然出问题了,杨阜也参与了这八个月的抗战。在韦康终于受不了,要投降的时候,
                        他出来说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1楼2012-10-14 13:19
                        回复
                          “大人,我杨阜带着一家老小都在这儿,要的就是报效国家,我们要守到最后一刻,哪怕是死,也不能放弃大义!”
                          杨阜如是说。
                          可韦康没有如是听。
                          这还是说明,虽然他抗了八个月,但他最终是一“好人”。
                          这世界,从来不是属于“好人”的。因为“好人”不够狠,不够狠,就不足以对抗黑暗。唯有像坏人一样狠,又像好人一样好,才能对抗黑暗。
                          这种人,我们应该称之为“能人”。
                          “好人”韦康最终没能逃过马超的魔掌,他高高兴兴地和马超签订了一份有条件投降合同,但投降后马超接着就撕了合同,顺便把韦康也给撕了。
                          而能人杨阜,则留了下来。
                          和投降的军民一起,他归到了马超麾下。但他没有殉国,他要活着,因为在他的心中,
                          有着一个大计划。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2楼2012-10-14 13:22
                          回复
                            这个大计划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
                            ——赶跑马超。
                            但做起来却相当不易。
                            现在一无兵,二无援,一个人一张嘴,想赶走雄兵在手的马超,谈何容易?
                            但他还是要去做。
                            杨阜的妻子在战役期间死了,他以葬妻之名请假,获得的准许。出城之后,他就马上就找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他的姑表兄弟,叫姜叙。他和他关系相当铁,杨阜小时候就是在姜叙家长大的。
                            姜叙为抚夷将军,现在屯在历城,手里有兵,这是杨阜的唯一机会,他要劝服他兵变。
                            而这一劝不要紧,竟然引出了两个
                            乱世奇女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3楼2012-10-14 13:24
                            收起回复
                              2025-11-12 08:2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奇女子甲,姜叙的母亲。她的名字没被记载,故且称之为叙母。
                              在杨阜痛哭流渧劝姜叙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能这样?(“何为乃尔?”)说到底,他有些担心他年迈的母亲。
                              而这时,在一旁的叙母说话了。
                              叙母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却在骨子里有一股不下于男人的血性。
                              “咄!伯奕,韦使君遇难,岂一州之耻,亦汝之负,岂独义山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但当速发,我自为汝当之,不以馀年累汝也。”
                              这话说的大义凛然,真是女中大丈夫!
                              而且她这话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这样做。后来马超回攻历城,俘虏了她,要拿她当人质的时侯,她毫无惧色,破口大骂,最终和小孙子一起,决然的死在了马超屠刀之下。
                              有母如此,姜叙哪里还会不起兵?
                              于是他马上找到了手下的几个亲信校尉和外乡人,如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商议起兵事宜。而这一商量,
                              就引出了第二个奇女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4楼2012-10-14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