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991贴子:89,899,240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下午找个时间更新诸葛北伐的前半部分哈


来自手机贴吧1724楼2012-11-21 10:53
收起回复
    之前说过,诸葛亮专门写过一次博客来回应魏国的劝降,并大骂曹操父子,还扬言到时候来收拾你,不难看出,魏蜀两国没有和平这么一说,
    只有一战。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屡次北伐,都不成功,但还是那么执着,那么卖力,这是为了国家的高尚行为啊!但事实如此吗?
    显然不是
    打仗,是要死人的,而受伤害最深的,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要大力提倡和平,反对战争的根本原因。
    蜀国要打仗,照样要出兵、出人、出钱、出粮食、出物资,然而最后这些东西,都会摊到老百姓的头上。所以凡是战争年代,没有谁能过上一天好日子的,成天都要担心死亡,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当时的魏国想要灭掉蜀国,当然,蜀国更想要灭掉魏国,但关键是,都没那么容易。
    至于魏国方面,肯定是不会主动攻击蜀国的,大体上有三点原因:
    (1).国力远在蜀国之上,完全耗得起,没必要强攻。
    (2).自身内部的问题很麻烦
    (3).与东吴纠缠不清
    至于蜀国方面,则是不断主动攻击魏国。那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为什么诸葛亮要反反复复地北伐呢?这似乎就像是NG的镜头,拍了一遍又一遍,但诸葛仍旧乐此不疲。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25楼2012-11-21 15:34
    收起回复
      2025-11-29 06:39: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就要进行一番很详尽的分析了。
      打仗,作为一种极端的政治性行为,虽然形式很直接,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和打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打架,一般就是小规模的拍砖型行为,人数是最关键的(当然了,有李小龙这种人另当别论);然而打仗,不仅不是成正比扩大的打架,甚至有时还会呈相反的趋势。可以这么说,每个将领带兵都是有人数上限的,一旦超过了,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换句话说,他hold不住了。除非将兵神如韩信,那才会“多多益善”。
      所以说,那些认为蜀国是因为士兵数量拼不过魏国才失败的言论,就显得过于狭隘了。那两国打仗,究竟拼的是什么呢?主要拼的是以下三点:
      (1).国力 主要包括人口(兵力包含在内),经济,粮食等等。
      (2).科技 主要包括战争工具,运输器具,武器先进程度等等。
      (3).将领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主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这三点中,又以第一点最为重要,不夸张地说,两国打仗,比的就是国力。
      这么问大家吧,你们觉得军事能力方面是秦国强还是赵国强?我个人觉得是赵国强,但结果大家都知道,实现大一统的却是秦国,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国力差距太大。而现在的魏蜀两国,就是这么个情况——国力差距悬殊
      也就是说,第一条,魏国完爆了蜀国;至于科技,至少在战争方面的科技条件,蜀国还是领先于魏国的,诸葛连弩、铁蒺藜等等专门对付魏骑兵的发明相信也是耳熟能详的,在此不多做阐述。
      至于第三条,两国将帅之间的优劣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27楼2012-11-21 15:37
      收起回复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我在说曹操的时候也指出过他的一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会在曹魏的后期越加明显,那就是:
        什么仗都由他自己来打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无往不利,他自己打仗必然能带领曹魏继续壮大下去,有什么问题吗?那么先让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蜀吴魏最优秀的统帅是谁?
        相信绝大多数人多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
        蜀国 关羽、诸葛亮
        吴国 周瑜、陆逊
        魏国 曹操
        问题就出在这里
        ——曹操始终没认清楚自己的定位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29楼2012-11-21 15:40
        回复
          蜀国当家大帅:诸葛亮
          魏国当家大帅:曹真
          看到此可能有人笑了,就那个不懂兵法被一封信气死的曹真也能和诸葛亮比?
          还真能比。
          曹真并不像演义里写得那么废,相反的,在那个三国巨星所剩无几的时代他绝对算得上是bug级人物。
          诸葛亮与曹军交过六次手,四次都是对抗的曹真,可见曹真才是诸葛亮这一生最大的对手。只是罗贯中把诸葛神话了,觉得曹真此等庶民怎能和神交手?也就咱“天命之子”司马懿能够一战。当然了,司马也被老罗黑得不轻,但毕竟人家是晋宣帝,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那么,历史上的曹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1楼2012-11-21 15:45
          回复
            曹真,原名秦真,他的父亲叫秦邵,是曹操的好友,并且曾在曹操和袁术打仗时候用自己的命换了曹操一命。
            之后曹操就把秦邵的儿子秦真收养了过来,改名曹真,从此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曹睿即位后,也把曹真当成自己的亲叔叔,放心把兵权交给了他。
            曹睿是什么人?堪称“小曹操”啊,虽然比不上他爷爷,但和他爸爸还是有得一比的。换句话说,他并不昏庸,也不会把兵权交给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曹真,诸葛亮却并不畏惧,相反的,他还希望自己的对手一直会是曹真,这样自己才有战胜魏国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两军主帅的风格问题。
            曹真是典型的刚猛型主帅,打仗偏进攻,且很犀利。诸葛亮则是典型的防守反击型,他的进攻虽然不犀利,但胜在谨慎,并且在科技(比如铁蒺藜这种专门克制骑兵的发明)以及自身判断力的保障下可以打出很漂亮的反杀,王双、张颌都是死在诸葛亮的反杀中的。
            如果诸葛亮主动进攻曹真,那的确占不到什么便宜,但如果换成曹真主动进攻诸葛亮呢?那可就说不准了。
            相信大家还记得,“三大战役”除了都是以少胜多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挑起战争的那一方太过骄傲自满,结果被敌人给袭击了。
            其实诸葛亮,打的就是这个算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2楼2012-11-21 15:46
            收起回复
              以魏国的国力,给你蜀国几座城池又何妨?只要有生力量的差距在那儿,你诸葛亮的北伐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点我知,你知,大家知,诸葛亮也不会不知道。所以他明知北伐不可行仍旧不断北伐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要引诱曹真率大军主动出击,然后自己寻求破绽一举歼灭魏国精锐,剩下的就都很好说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魏国本来在军事上就具有很大优势,何况曹真自己也是个良将,诸葛亮想实现这个计划谈何容易啊?
              的确不容易,保守估计成功的可能性不超过10%。但诸葛亮如果不北伐,老老实实地偏安一隅呢?
              那么蜀国迟早会被魏国吞掉,毫无悬念。
              综上,就是诸葛北伐的大背景了,总结起来一句话
              诸葛北伐其实是有一丝希望的,而且统一对外可以缓解国家内部矛盾,因此,
              无可厚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3楼2012-11-21 15:48
              收起回复
                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由他自己带领,意在完全控制陇右地区;而另一路则由老将赵云带领,从箕谷到出斜谷,从大路进军(说起来这也是赵云人生中第一次统领大军)。
                自从刘备去世后,魏国对元气大伤的蜀汉一直都是持藐视状态,所以关陇一带兵力薄弱,也没做什么战备。
                相反的,诸葛亮却是养精蓄锐多年,已然拥有了兵强马壮的数万大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总兵力大约在十万上下),他的突然杀出震惊了曹魏上下。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战而降,连远在洛阳的魏国朝廷都感到了些许惊慌。为什么惊慌呢?
                因为关陇之地的重要性。
                天水是祁山以北的一个郡,城墙比较坚固,内政也不错,关键它还盛产一样东西
                ——马匹
                战国时秦国骑兵的战马有五分之一是天水提供的,因此如果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天水是必争之地。相应的,西凉则更为重要。陇右的骑兵是当时乃至以后决定中国这个帝国命运的军队,无论是实现大一统的秦帝国,还是天下无双的西楚霸王项羽,还是之后的大汉王朝,以及后来威震天下的大唐帝国都是依靠那里的骑兵。陇右一旦失去,唐军战斗力也跟着急剧下降了,后来庞大的宋军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小小的西夏,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于是诸葛亮将目光瞄准陇右,很大程度上就是盯上了那里尚武的人民以及天下无双的骑兵,毕竟蜀国多步兵,魏国多骑兵,向来就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克劳塞维茨曾在战争论中将速度做过量化的解释:“如果你的速度是对手的两倍,你所拥有的兵力相当于对手的四倍。”这句话实际上是展现了部队在平面运动上,相同时间内可以到达的地域是对手的四倍。这就是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机动性和冲击性上的差距。)
                这个时候的魏国,已经明白了诸葛亮的真实意图,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怎能拱手相让?于是曹睿火速将最后的五子——张颌调来,以洛阳的五万御林军交赴与他,命他立刻率军猛扑陇右。而曹睿自己则是移驾长安,作出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拼命态势。
                局势已然非常明朗了,曹魏坚守蜀汉攻克陇右的关键,就是增援和阻援。以陇右局部的力量,又加之它本身就没有什么戒备,断然无法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因此,街亭这么个弹丸之地,将作为曹魏增援的必经之路,
                成为两军交战的关键点。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5楼2012-11-21 15:53
                收起回复
                  2025-11-29 06:3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终被诸葛亮派去街亭的将领,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谁
                  ——马谡
                  我们先撇开诸葛亮为什么要用他以及此战最终的结果不谈,先来看看马谡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谡,自幼常,襄阳宜城人,作为被推上第一次北伐风口浪尖的男人,自然不能一笔带过,所以我将会从以下四点对他进行介绍:
                  (1).身份
                  马谡有个哥哥相信大家也都认识,叫做马良。马良是很早开始就跟从刘备的老臣了,而且和诸葛亮的关系也亲如兄弟。只可惜他在一次战役中不幸阵亡了,作为他弟弟的马谡自然也受到了诸葛亮的特别关照。马谡有次给诸葛亮写信时也曾把诸葛亮比作自己的父亲,正所谓长兄如父,可见诸葛亮与马谡的感情也是很深厚的。
                  (2).才能
                  “吾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这看似很黑他的一句话其实也客观上描述了马谡的才能。
                  马谡这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也很器重他。以前也说过,诸葛亮这人是绝对的日理万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忙到爆的CEO还找马谡进行过一次长达一整天的谈话,可见这场谈话也体现出了马谡过人的见解。
                  之后,在诸葛亮南征之时,马谡也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就是这场南征,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感化。当然了,这点诸葛亮也清楚,但能和诸葛亮想得一样,也可见此见解的妙处。
                  (3).威望
                  马谡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就是有个出名的哥哥而已。光哥哥出名有什么用?就像陈楚生的弟弟曾在wow吧发帖,结果被几十万层的“呵呵”队形给爆了。恰与此相反,作为名人之弟的马谡,本人却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据史书记载,马谡死时,有十万之众为他哭泣。这是什么概念?望遍蜀汉,死时能有这种场面的人也不会有几个,可见马谡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强度
                  凡是历史人物,我们都可以从已有的史料中去感受,去推测他的能力,但具体的强度是无法下定论的,所以下面来说说三国杀里的马谡。
                  马谡,作为杀吧最津津乐道的武将之一,自然也是拥有较为逆天的实力的
                  ——他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限定技的武将
                  这是什么概念?所谓限定技,就是每场游戏只能使用一次的技能,通常拥有逆天的强度,比如乱舞,业炎,一旦发动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而我们马神将一人身兼两个限定技,其强度不言而喻。
                  心战的强大有目共睹,一次三个桃,恢复完爆孟获,辅助完爆华佗;一次三无中,过牌完爆孙权,爆发完爆袁术。
                  挥泪则更不必多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人死了,牌还没用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人没死,牌却没了。
                  马谡自己也一定不会想到,拥有杯具战绩的他居然在千百年后的桌游里成为了如此逆天的神将,想必他的在天之灵
                  也有所安慰了吧。

                  综上,大家不难看出,马谡其实是个人才,但他也有着一个很致命的缺陷,也正是这个缺陷,
                  最终将他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6楼2012-11-21 15:55
                  收起回复
                    无疑,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一个关键点,于是我们都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关键的一战要派马谡去呢?
                    那先让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其他合适的人选:
                    (1)赵云
                    作为最后的“五虎上将”去对抗最后的“五子良将”得多激动人心啊!但事实并不允许。
                    此时的赵云正和邓芝在箕谷道上对抗曹真,根本就没有办法回来接受诸葛亮的调动。所以,诸葛亮根本就没考虑过赵云。
                    (2)魏延
                    魏延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那个时候的蜀汉最强将领了,光是统兵经验就不是赵云能比的,那为什么不用他呢?
                    先让我们来看看魏延这个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8楼2012-11-21 15:58
                    回复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
                      演义中的魏延是个典型的叛变分子,投刘备前,他先是叛蔡瑁,又叛韩玄最后在诸葛亮死后,又想造反,最终以“谁敢杀我?啊~!”结束了他无间道的一生。
                      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并非如此。
                      魏延在投刘备前,其实是清白身。(= =好吧我可能用词不当)之后“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即以一个拥有私兵武装的带头大哥的身份投奔了刘备这个大老板,希望当一名部门经理。
                      之前也说过,刘备这人有个特技,就是看人特准。他觉得有大才的人,那就是有大才,这次刘备也没看错。
                      刘备攻下汉中之时,需要从手下选一位新的守将。大家议论纷纷,但都认为此职非张飞莫属,连张飞自己也踌躇满志,毕竟刘老大称王,关二哥镇守荆州,汉中轮到我张老三头上也是正常的。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刘备居然提拔了一个普通的牙门将魏延来做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刘备没有顾及大伙吃惊的表情,淡淡地问了魏延一句:“小魏啊,如今我给如此重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魏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铿锵有力地回答道:“如果曹贼亲率大军前来,我定为您把他挡住;如果是别人来,就算带上十万大军我也会把他吃掉!”
                      壮哉我大红血魔!
                      此番回答令刘备诸葛都很满意,大家也都为此豪言壮语竖起了大拇指。之后魏延的表现也没让刘备失望,坚守汉中多年,并且布下了完备的防守体系,尽显名将风采。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更加疑惑了:这么一名帅才,为什么诸葛亮不用他去守街亭呢?其实绕来绕去啊,始终还是绕不开那个魏延曾提出过的,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用的,
                      “子午谷奇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39楼2012-11-21 16:00
                      收起回复
                        所谓“子午谷奇谋”,说的就是魏延想要模仿韩信,来一把“暗渡陈仓”。
                        他想要带领一万军队走子午谷,五千精兵负责作战,五千负责运粮,然后出其不意偷袭长安城。如果长安被攻下,那么西凉和中原的联系就会被彻底切断,而后诸葛亮就能乘机打下整个雍凉地区,而后再以长安为根据地,那么蜀国的状况就会大为好转,统一天下也不再是梦想了。
                        这个计谋是不是听起来很热血很犀利?是,我也这么觉得,光想想就很兴奋。但客观的来说,我只想对魏延说三个字:
                        不可行
                        虽然自古以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但我并没觉得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就是不可行。当然啦,这么说肯定没说服力,所以我将从以下几点分析这个计谋,为什么不可行:
                        (1).地形过于险恶子午谷是个什么地方?“长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南至石泉县;悬崖绝壁,栈道无数,极为险要。”换句话说,走过去的几率≈0
                        知道闯王高迎祥是怎么死的吗?或许有人会反驳,他是死在黑水域里的,不是子午谷。那我可以告诉你,黑水域离子午谷并不远,是同一个山脉,不是一条路,而且相比之下,黑水域要比子午谷更好走一点。
                        所以,光是能不能走过去,就很成问题了,还谈什么奇袭长安?
                        (2).攻城难度太大
                        各种史料表示,蜀军向来不擅长攻城,虽然当时长安的统帅夏侯茂(第三个字我打不出来)不怎么会打仗,但内政还行,让他以多于敌人的兵力守城,还是可以完成的。即便完成不了,也还有副将。
                        总之,魏延想以几千轻兵在短时间内攻下长安城,难度颇大。
                        (3).守城难度太大
                        我就算你魏延天生奇才,把长安给攻下来了,你拿什么坚守?用那五千不擅防守的轻骑,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客场大城市长安城,防守四面八方赶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于己的敌人?
                        或许有人会说了,在当地征兵就是了。那我送你两个字
                        ——白搭。
                        长安被曹魏经营那么些年可不是白经营的,说句实话,百姓能吃饱穿暖,谁愿意去推翻曹魏呢?
                        再进一步假设魏延魅力四射,招到人了,那军队总得训练吧?拿上一刀两剑的就是士兵了?现实要远比游戏困难得多!战争稍微惨烈些就得防备逃兵,还得防备奸细,所以只有四个字
                        此路不通
                        (4).违背诸葛亮的整体战术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术可以用两个词形容:稳重、大气。其实街亭不失守的话将会是一场很漂亮的战争。而魏延的提议显然是剑走偏锋,与诸葛亮背道而驰。
                        蜀国本来就弱小,赔不起精兵更赔不起大将,诸葛亮必然不会采纳,再加之你魏延真地成功打下长安并且能够坚守,那诸葛亮必然要被迫加快进攻速度,力求速战速决,这样的话,又没有足够时间去做安抚降地的工作了,况且要蜀国步兵速推魏国骑兵,是不是太为难诸葛亮了呢?
                        综上,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原因,但都是指向同一点
                        ——“子午谷奇谋”,不可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40楼2012-11-21 16:02
                        收起回复
                          OK,今天就到这儿咯,下一次更新时间待定


                          1741楼2012-11-21 16:02
                          收起回复
                            爪机刘明


                            来自手机贴吧1742楼2012-11-21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