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299贴子:10,066,501

回复:宝钗那般的女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若宝钗真诚地体谅他人,与他人友善,怎么没有谁和宝钗有凹晶馆联诗这样的情节呢?当然宝钗也与人单独相处过。和宝玉单独相处时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宝玉暗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和黛玉单独相处时作者是明明白白写出来了的,其间的政客技巧,毕现无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宝钗待人的功利性何其强了。


16楼2007-02-08 15:49
回复
    • 61.173.74.*
    13楼:
    “孝顺”就是拉拢,“暗中接济”也是拉拢,真是无语。
    你不相信人之间有温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温馨、美好的感觉你真的不能体会吗?
    再说了,给周围人看到孝顺有什么不好、“每暗中接济”本人又有什么不好,利人利己,别人得到了温暖与帮助,自己也会快乐啊。
    “拉拢”两字觉得你用词欠妥,在红楼书中没看到任何宝钗帮助别人是别有企图的依据。


    17楼2007-02-08 16:16
    回复
      2025-08-20 03:33: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英文里有句说:sinkers swim.人越到逆境越要往上爬,不然就身沉大海了.宝钗待人的功利性强?做多会做人,圆滑世故而已.
      不过,我认为很平常,看惯了官场商界就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错的是不同身份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不同世界的人.


      18楼2007-02-08 16:20
      回复
        • 61.173.74.*
        凹晶馆联诗,呵呵,黛玉联了,要宝钗也照葫芦画瓢来一段,有这个必要吗?各人都各有其貌,千篇一律那还是红楼吗?
        宝玉厌读书,谁劝他当然反感了,但并不能说宝钗的话是错的。看看红楼中的几句话吧:
        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


        19楼2007-02-08 16:28
        回复
          既然:“不同身份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不同世界的人.”,那就没有必要争了,喜欢宝钗的人就欣赏她的世故和圆滑,喜欢黛玉的人就欣赏她的尖刻和小性,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非得争出个高下来?


          20楼2007-02-08 16:31
          回复
            回61.173.74.*:
            先回17楼:在下正是因为相信人间是有温情的,所以才不喜欢虚伪造作的所谓“温情”。倘若是真孝顺,因何不见她像“每暗中接济”一样“每暗侍奉贾母”呢?倘若是真关心,因何当人家定亲以后就不再“关心”了呢?
            再回19楼:“各人都各有其貌”这句话倒是很对。黛玉湘云自可以去联诗单纯着玩,宝钗却不得不为功利想一想了。这是宝钗与众不同的地方啊。
            至于你举的那一段话,是不是曹雪芹原著的还是个问题。一般认为是后人补作或者是脂砚斋加上去的。且不管是何人所作,单看这“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难道没有讽刺的意思吗?看红楼梦中,贾政这位好父亲教了宝玉什么了?


            21楼2007-02-08 18:09
            回复
              楼上的那位
              请快离开
              仔细污染了您~~~
               话不投机半句


              22楼2007-02-08 18:41
              回复
                • 61.173.74.*
                回重铸轩辕:
                “虚伪造作的所谓“温情””,关心就是关心,孝顺就是孝顺,说虚伪造作法云云最好有依据,不然,难让人信服的。
                你要求宝钗大张旗鼓地对大家宣布,“我接济了邢岫烟”吗,这是不是太可笑了。对老祖宗给自己做生日前,在没人的时候去告诉她,我点您爱看的戏和爱吃的菜.......可能吗?
                邢岫烟定亲之后就没有关心了吗,再看看书吧,有些章节不合己意就视而不见了?
                宝钗没联诗就是功利了,我还真是佩服阁下思维的跳跃,呵呵。
                至于那段话你居然会怀疑不是曹雪芹原著.....其实你看看书中警幻仙子和秦钟临终跟宝玉说的那些话就不会怀疑了,因为那些话的意思都如出一辙。曹雪芹、宝玉自己也是矛盾的啊,既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又为无材去补天而遗憾。


                23楼2007-02-08 19:17
                回复
                  2025-08-20 03:27: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有的人愤懑至偏激,大不了一死
                  有的人失望至无奈,总不过一逃一避
                  有的人如鱼得水,心思计算
                  有的人被逼无奈总然绝望
                  有的人叹息却肯去成全,成全对方,泯灭自己
                  ……
                  不过选择不同罢了


                  24楼2007-02-09 11:22
                  回复
                    我并不太喜欢她,她是太过于传统,世俗,庸俗``


                    25楼2007-02-09 11:56
                    回复
                      我不喜欢薛宝钗 但不得不佩服她 其实做人能到这个地步也着实不易了

                      昨天就看到帖子 觉得不错 

                      可是楼主22楼让人跌了眼镜 帖吧发帖不许人反驳的


                      26楼2007-02-09 12:15
                      回复
                        支持楼主的观点,宝钗这个艺术形象承受了太多的误解,享受的理解却少之又


                        27楼2007-02-09 13:26
                        回复
                          • 61.173.66.*
                          ……我承认,很多时候,对宝钗的不平更多是因为典型的双重标准 
                          所以,很抱歉 
                          我是真的很爱宝钗,高山仰止 

                          对宝钗而言,有一句话最合适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楼主如此的心声,感动!
                          宝钗这个博学、淡雅、温婉的女子,在俗世中坚守着自己的高洁品格与追求,确实值得又爱又敬。
                          多年来由于偏见与需要无数的诋毁与诬陷,将随着时代的改变而逐步纷纷飘落,因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毕竟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28楼2007-02-09 14:56
                          回复
                            to 26楼

                             宝钗不是“做”人做到“这个地步”的,她只是在她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着,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想要的人生境界。山中高士的境界。就算是黛玉,何尝不在一直努力地执着着。这又什么高深的呢。只是一种选择,关键的是,她们都还是小孩子,都还在成长之中。未来很长,或长或毁都有不可知的因素,但她们两个现在都是真纯的。不可以泯灭人性。


                            29楼2007-02-09 14:56
                            回复
                              2025-08-20 03:21: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呵呵 无论怎样都是人生 继续生活 便要做人

                              选择道路也是做人的一部分

                              “她们都还是小孩子,都还在成长之中。未来很长,或长或毁都有不可知的因素,但她们两个现在都是真纯的。不可以泯灭人性。”

                              读红楼有许多人探究年龄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里面的人都早熟 性格已成

                              什么纯真之类的在环境压迫下都是靠后的(除了相对宽松的大观园)

                              不过你很纯真我是看出来了


                              30楼2007-02-09 15: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