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星miss吧 关注:1贴子:29

弥撒经书总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12 20:09回复

    第一章
    前言
    1. 主基督在准备与他的门徒举行逾越节晚餐,并要在席间建立他体血的祭献之前,他命令门徒准备一间布置好的大厅(路22:12)。教会一直认为这项命令是对自己说的,因而制定了为举行感恩圣祭的规则,即有关人心灵的准备、以及安排举行圣祭的场所、礼节和经文。依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意愿,而制定的现行法则,以及罗马礼教会此后举行弥撒所用的新经书,都证实了教会对至崇高的感恩奥迹所怀有之关切、信仰和不变的爱。虽然这些法则与新的弥撒经书,一方面引进了某些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见证着教会持续不断的传统。
    


    2楼2012-05-12 20:10
    回复
      2025-08-22 09:17: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见证「永恒不变的信仰」
      2. 有关弥撒的祭献本质,特伦多大公会议根据教会的整个传统,曾隆重的予以申明[1]。梵二也重申这同一训导,对弥撒作了意义深长的说明:「在最后晚餐中,我们的救主建立了他体血的感恩圣祭,藉此使十字架的祭献得以永留于后世,直到他再度来临;就这样,主也把他死亡和复活的纪念,托付给了他所挚爱的净配——教会[2]。」
      梵二的这项训导,持续不断地表达于弥撒经文中。这训导,在俗称「教宗良圣事礼典」的古籍中,早已有扼要的说明:「每次当我们举行此祭献的纪念时,就是实现(天主)救赎我们的工程[3]。」这也在各式感恩经(Prex eucha­ristica)中,适当而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感恩经中,当司祭诵念纪念经(anamnesis)时,他以全体子民的名义,感谢天主并向他呈上圣洁与生活的祭献,即教会的奉献,以及天主所悦纳的修好之牺牲[4];司祭也这样祈祷:求使基督的体血,成为天父所歆飨的救世圣祭[5]。
      因此,在新弥撒经书里,教会的「祈祷法则」(lex orandi)与不变的「信仰法则」(lex credendi)互相呼应。藉此法则,我们知道十字架的祭献,和它在弥撒中以圣事方式的再实现,虽然奉献方式不同,却是同一的祭献;此圣事性的祭献,是主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所建立的,并命令他的宗徒,为纪念他而举行。因此,弥撒同时是赞颂、感恩、修好及赎罪的祭献。


      3楼2012-05-12 20:10
      回复
        4. 公务司祭(sacerdos ministerialis)——(主教及司铎)以基督的身分献祭,并主持神圣子民的聚会;他的本质,藉他在仪式中显着的地位和职务,清楚表达出来。这职务的意义,在圣周四纪念建立司祭圣职的日子,祝圣圣油弥撒的颂谢词中,清楚而详尽地予以宣报并阐明。该颂谢词指出司祭职权是经由覆手礼而传授的,它同时列举这职权的各项任务。这项职权确是基督新约大司祭职权的延续。
        


        5楼2012-05-12 20:11
        回复

          5. 此外,公务司祭职的本质,亦阐明了另一种应予注意的司祭职,即信友的王者司祭职(sacerdotium regale)。信友的属灵祭献,经由主教及司铎的职务,与唯一的中保[9]——基督的祭献相结合,而得以完成。举行感恩祭既是整个教会的行为,因此,每人在感恩祭中,该按他在天主子民里的身分,完全尽好只属自己分内的职务。按照这准则,感恩祭中过去有时曾被忽略的某些部分,如今实应加以重视。
          这天主子民是基督的宝血所赎回、被主所召集、由他的圣言所滋养的。这子民的被召,是为向天主呈献全人类的祈求,并藉奉献基督的祭献,而在基督内感谢天主救赎的奥迹。最后,这子民也藉着领受基督的体血,而团结一起。天主子民原是神圣的,但仍要藉着主动的、有意识和有效地参与感恩奥迹,而日趋圣善[10]。


          6楼2012-05-12 20:11
          回复
            7. 圣比约五世在他那困难重重的时代,不愿对礼节作重大改革,而只想保存某些遭到不合理攻击的近代传统,因为当时有关「弥撒的祭献特性」、「公务司祭职」、以及「基督在祝谢了的饼酒形下实体而持久临在」等公教教义,正受到攻击。的确,1570年的弥撒经书,与1474年首次付梓的版本,没有太大差别,而后者则是忠实地根据教宗依诺森三世(1198-1216)时代的弥撒经书重印的。此外,梵蒂冈图书馆所保存的手抄本,虽然提供了某些经文的校订,和一些中古时代的礼仪注释,但对于研究「古代和公认的作家」(veterum et probatorum auctorum),却无大裨益。


            8楼2012-05-12 20:12
            回复
              8. 相反的,今天由于许多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对圣比约五世弥撒经书的修订者所遵循的「圣教父的传统」(sanctorum Patrum norma),有了更丰富的认识。「额我略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 Gregorianum)于1571年首次出版;不久之后,古老的罗马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 Romanum)及安博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 Ambrosianum)校勘本,也先后问世。此后古老的西班牙及法国的礼书,也跟着出版。这一切,使许多以前人们所不知,却极具灵修价值的祈祷文重被发现。
              同时,由于所发现的许多礼仪文献,今日大家对东、西方礼尚未形成之前的初世纪的礼仪传统,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对教父的研究不断进展,古代教会杰出的教父,如圣依勒内(S.Irenæus)、圣安博(S.Ambrosius)、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S.Cyrillus Hierosolymitanus)、金口圣若望(S.Joannes Chrysostomus)等的教导,也对「感恩(圣体)圣事」的神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9楼2012-05-12 20:12
              回复

                9. 「圣教父们的传统」要求我们不单保存前辈的传承,同时当了解并细察教会的整个历史,以及在人类社会不同文化,即在闪族、希腊和拉丁文化中,用以表达教会唯一信仰的各种方式。这一宽广的视野,有助于我们领悟圣神是如何奇妙地引导天主子民,忠实地保存了不变的信仰宝库,尽管祈祷文和礼节有着相当的差别。


                10楼2012-05-12 20:12
                回复
                  2025-08-22 09:11: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针对新环境的调适(accommodatio)
                  10. 新弥撒经书,一方面是罗马教会「祈祷法则」的见证,保存着最近几届大公会议所传承的信仰宝库,同时也在礼仪传统中标志出一项长足的进步。
                  梵二大公会议的教长们重申特伦多大公会议所宣布的信理时,是在世界历史处于一个完全不同于往昔的时代里说话。因此,他们才能提出牧灵方面的建议和指示;这在四个世纪以前是难以想像的


                  11楼2012-05-12 20:13
                  回复
                    11. 特伦多大公会议承认弥撒之举行具有极大的教理讲授价值,可是却没有为实际生活作出结论。事实上,当时许多教长曾要求准许用本地语言来举行弥撒圣祭。可是,该届大公会议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必须重申教会当时流传的教导,故没有通过该项要求。该项教导是:感恩祭首先是基督本人的行为,其本身效果,与信友的参与方式无关。因此,大公会议以坚定和深思熟虑的话申明:「虽然弥撒为信友具有训导价值,但教长们认为,不宜普遍地以本地语言举行弥撒[12]。」这次大公会议,同时直斥那些「谴责『罗马教会礼仪,低声诵念弥撒正典和祝圣圣体圣血经』的人,或主张『弥撒只应用本地语言举行』的人[13]。」即使如此,这次大公会议虽然禁止应用本地语言举行弥撒,但另一方面却训示牧灵人员要补充适当的教理讲授:「为避免基督的羊群忍饥受渴……。本神圣公会议命令牧者以及照顾人灵的人,常要在弥撒中,尤其在主日和庆节,由自己或由他人,阐释所读的圣道,并讲解该圣祭的奥迹[14]。」


                    12楼2012-05-12 20:13
                    回复
                      12. 为使教会适应今日使徒工作的需要而召开的梵二大公会议,如特伦多会议一样,彻底检视礼仪的教理讲授和牧灵特性[15]。虽然没有一个天主教徒会否认以拉丁文举行圣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但梵二大公会议承认:「使用本地语言,为民众常是很有益处」,并准予使用[16]。由于各地对这项决定竭诚欢迎,以致在主教们和宗座的指导下,一切有会众参与的礼仪,都获准以本地语言举行,为使所庆祝的奥迹更易于了解。


                      13楼2012-05-12 20:13
                      回复

                        13. 在礼仪中应用本地语言,藉以清楚讲授在礼仪中所庆祝的神圣奥迹,确是一种重要方法。然而,梵二大公会议还训示,要切实执行某些还未获普遍遵守的特伦多会议的规定,包括在主日及庆节必须讲道[17],以及在圣礼进行中插入几句训勉的话[18]。
                        梵二大公会议又特别强调:「更完善的参与弥撒,就是在司铎领圣体之后,信友也领受在同一圣祭中所祝圣的主的圣体[19]。」这样,梵二大公会议促使特伦多会议的另一个愿望得以达成,即为完全参与圣祭,「信友在每台弥撒中,不但以精神(神领圣事),而且也要确实领受圣体圣事[20]」。


                        14楼2012-05-12 20:14
                        回复
                          14. 因这同样的精神和牧灵关切,梵二大公会议重新检视特伦多会议有关兼领圣体圣血的规定。今日已无人置疑,「只以饼形领受共融的圣事,也是完全地领受了圣事」的教义原则;因此,梵二大公会议允许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兼领圣体圣血,因为这样能给予信友特别机会,经由更明显的圣事标记,深入了解他们所参与的奥迹[21]。


                          15楼2012-05-12 20:14
                          回复

                            15. 这样,教会作为真理的导师,忠于职守,保存着「古老的事物」,即传统的宝库,同时也能善尽职务,检视并明智地应用「新的事物」(参阅玛13:52)。
                            新的弥撒经书,改编了教会的一些祷词,以适合现代的需要。这特别是指典礼弥撒(Missae rituales),以及为各种需要的求恩弥撒。这些弥撒,把传统的及新的元素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许多取自教会最古老传统的祷词,且常见于罗马弥撒经书的不同版本中者,完全保持不变。而某些祷词,为了适应现代的环境和需要,则予以改编。也有一些祷词是完全新编的,不仅采用最近大公会议文件的思想,且多次采用了文件中的字句;这类的祷词多用于表达今日教会、平信徒、圣化人类工作、世界团体,以及今日各种需要。
                            现代的世界观也影响到对古代传统经文的应用。这极受尊敬的宝库,决不因一些词句上的修改而受损。这些修订都是为了更符合现代神学的表达方式,及现代教会纪律的实况。因此,那些反映着教会从前对世物的看法和运用的词句,及某些有关补赎的外在表达方式,都作了修改。
                            这样,特伦多会议所订定的许多礼仪法规,在梵二大公会议所制定的法规中,得以实现和改进。梵二大公会议使先前四个世纪的努力获得成果:引导信友更亲近礼仪。这尤其归功于近代的努力,特别是圣比约十世和他的继承人倡导礼仪的结果。


                            16楼2012-05-12 20:17
                            回复
                              2025-08-22 09:05: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章
                              感恩庆典(弥撒)的重要与崇高
                              16. 举行弥撒,是基督及按圣统制组织起来的天主子民的行动。对普世教会、地方教会,和每位信友而言,弥撒实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中心[22]。弥撒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世界的行动高峰,也是人们在圣神内,藉圣子基督,钦崇天主圣父的敬礼高峰[23]。此外,顺着礼仪年的循环,在弥撒圣祭中纪念救赎奥迹,且以某种方式使之活现在我们眼前[24]。其他所有礼仪行动,及信友生活的一切行动,都与弥撒圣祭有关,并由此发源,亦归宗于此[25]。


                              17楼2012-05-12 2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