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礼记》《尚书》之理治国
①太宗认为,国家要爱惜、重用有功、掌握筹划治国策略之臣,不计较他们以前的过失。就像古来圣君那样,对功臣心无芥蒂,予以充分的信任。
延伸理念:《礼记》云:爱护一个人要知道他的恶,憎恶一个人也要知道他的善。其大意为:只看其缺点及过失就将其全盘否定,以至于打上“恶人”标签,如果这样,人们就逐渐不会再做好事,正所谓,宽以待人也;但也不能一味只看重其优点却忽视其缺点。要以中正之道用人。
②《诗经》云:古时正直之人发怒,是为了惩处邪恶, 然而现在的权威和刑律,只会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今天像三皇五帝时那种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做君王的已经不存在了,大禹、商汤为民造福的功业也成为历史。
延伸理念:《尚书》中说:“爱抚我的人我就拥戴他为帝王,残暴地对待我的人我就当他是仇敌。”荀子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让船沉没。”所以,孔子说:“鱼失去了水就会死,水里没有了鱼却还是水。”所以像唐、虞这样一些圣明的君主都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一天比一天谨慎。治理国家怎么可以不深思熟虑呢?
以上两点,都是太宗和群臣总结出来的治国理念,臣子也好,百姓也罢,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礼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然则古人之震怒,将以惩恶,当今之威罚,所以长奸,此非唐、虞之心也,非禹、汤之事也。《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孔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故唐、虞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虑之乎?】《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6、德才兼备者为官
①谨慎用人:遴选官员,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官员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天下人都能看见、听见。错用恶人,做恶之人就会越发嚣张。
②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能使无功之人退却,论罪惩罚,作恶之人就会受到警戒。
延伸理念:赏罚尚不可轻易实施,用人就必须谨慎!
③选拔人才之说:选拔人才,必须提前查访他们的行为。有德可用,即使他才能有限。可如果错用无德之人,即使他能力再强,也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延伸理念:乱世唯才是举,论才不论德。和平时代,得用德才兼备者为官,任人唯贤是也。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徵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徵对曰:“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