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赵奢吧 关注:723贴子:3,065

回复:大唐开国/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战绩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局部总结】李渊自晋阳起兵南下这一路,基本就干两件事:
①收揽人心,使当地官吏、豪强、百姓尽皆归附
②封官许愿,接①,凡是来投奔的,根据才能授予官爵,有一个封一个,有时候一天封一千来个,都不是事,我表弟吝啬我大方的很。
所以这一路南下,除了霍邑是硬骨头,外加屈突通派兵来打打,其他基本都是不战而克。但还有个重要原因,我之前铺垫过的,你猜猜是什么?
【正题·肆:晋阳起兵之李世民平定渭北】
终于轮到本战主人公登场了,之前之所以铺垫那么多,就是为了表达一个中心主题:晋阳起兵的主导人物从头到尾都是李渊,而非李世民。
话说李世民率兵西进至渭水北,进驻冯翊(萧造之前降了)。三辅地区的官吏豪强争相归附,日以千计。李世民也借此机会,收纳英杰,扩展自己的势力。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房玄龄(同样也是后来《晋书》的主编)便是在此时前来投奔加入,并且与李渊之女平阳昭公主的精兵万余人会师,行至泾阳,(李世民)麾下已经有九万部众。击破胡贼刘鹞子,兼并其部众之后,渭北悉平。
【正题·伍:晋阳起兵之平阳昭公主定关中】
再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李渊之女平阳昭公主(嫁给柴绍)。把时间线拉回半年前,夫君柴绍北上晋阳帮助李渊筹划起兵事宜。公主也未闲着,而是回到鄠县庄所,散尽家财,招引山中亡命之徒于麾下,起兵响应李渊,李神通与史万宝也来汇合(这两人不介绍了,非重点人物)。遣家僮马三宝游说司竹园胡贼何潘仁攻下鄠县。又游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各率数千人前来归附。京城方面听说公主势力逐渐增大,便多次派兵前来征剿,但都被击败。在击败隋廷方面有生力量,公主乘胜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所到之处,号令严明,秋毫无犯,远近听闻,都争相归附,得兵七万人。真可谓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啊!史载【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
之后公主便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水北,与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
(3)战略意义:
①打开关中通道,孤立长安
李世民控制渭北后,长安陷入三面受敌:
东有李渊率主力渡河逼近;(下一战说)西、北皆属李世民、平阳势力范围。此布局迫使隋朝守军分兵防御,为后续攻克长安创造战机。
②人力资源的整合和扩充自己幕府实力
兵力暴增:从渡河时少量精锐,到【胜兵九万】
吸纳人才:吸纳房玄龄这样的关中士族,奠定“秦王府幕僚集团”核心(这都是后话了,暂且不细表)


IP属地:上海16楼2025-09-19 19:40
回复
    ⑥攻克大兴京,入主关中(攻坚战/从攻/胜)
    【唐兵攻长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安父老赍牛酒诣旌门者不可胜纪,劳而遣之,一无所受。军令严肃,秋毫无所犯。寻与大军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十月辛巳,渊至长安,营于春明门之西北,诸军皆集,合二十馀万。渊命各依壁垒,毋得入村落侵暴。屡遣使至城下谕卫文昇等以欲尊隋之意,不报。辛卯,命诸军进围城。甲午,渊迁馆于安兴坊。甲辰,李渊命诸军攻城,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孙华中流矢卒。十一月丙辰,军头雷永吉先登,遂克长安。代王在东宫,左右奔散,唯侍读姚思廉侍侧。军士将登殿,思廉厉声诃之曰:“唐公举义兵、匡帝室,卿等毋得无礼!”众皆愕然,布立庭下。渊迎王于东宫,迁居大兴殿后,听思廉扶王至顺阳下,泣拜而去。思廉,察之子也。渊还,舍于长乐宫,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纪八》
    【冬十月辛巳,帝至灞上,仍进营,停于大兴城春明门之西北,与陇西、敦煌等二公诸军二十余万众会焉。帝勒诸军各依垒壁,勿入村居,无为侵暴,若无兵者,恭以俟命。代王与留守卫文升、阴世师等,以义兵多而且肃,不令而齐,门防转严,拒守愈固,信使不通,告喻事绝。帝虽每遣使至城下,申以尊隋夹辅之意,愚人俗吏,不达变通,暗于事机,往而无报。如此,向经旬日,诸将相率启帝曰:“京城不启,此是隋运其亡。天既亡之,非人能复。违天弃日,劳师费粮,坐守愚夫,恐非长策。请进围之,以观其意。”帝曰:“兵缠象魏,矢及黄屋,人其谓我何哉“诸将对曰:“无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义兵已定关中,来争形胜,请更思之。”帝乃逡巡,未有报。京兆旧贼帅等,并以家近帝城,不预元従,耻无功,乃各率所部兵,分地逼城而上。帝虑其轻脱失利,辛卯,命二公各将所统兵往为之援。京城东面、南面,陇西公主之。西面、北面,敦煌公主之。城中见而失色,更无他计,惟冀屈突及东都救援而已。甲午,关中群帅等,各请率骁锐登城。二公莫之能止。时帝在春明门外,闻而驰入,舍于罗郭安兴坊以镇之。甲辰,诸军各竞造攻具以临城,帝又未之许。二公及文武所司等固请曰:“太原以来,所过未尝经宿,长驱四塞,罕有不克之城。今至京师,不时早定,玩敌致寇,以挫兵锋,又虑初附之人,私轻太原之兵,无能为也。此机不小,请速部分。”帝曰:“强弩长戟,吾岂不许用之。所冀内外共知,以安天下。斯志不果,此外任诸公従民所欲。然七庙及代王并宗室支戚,不得有一惊犯。”乃下教:“有违此者,罪及三族。”于是诸军各于所部营分角,修攻战之具。云梯竞耸,楼争高,百道齐来,千里并进。绕京竹木,歼于斯矣。十一日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帝乃遣二公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太仓之外,他无所干。吏民安堵,一如汉初入关故事。】《大唐创业起居注》


    IP属地:上海17楼2025-09-19 19:40
    回复
      2025-10-12 20:19: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战事分析】
      (1)战况:
      李世民于渭北整顿兵马,随后率军直奔司竹,顿兵阿城,此时其麾下已有十三万部众,且军令严整、秋毫无犯。至9月28日,一切准备就绪,遣使向李渊汇报进度的同时询问合围大兴的日期,李渊得报后命李建成拣选永丰仓精锐自新丰直趋长乐宫(大兴东北),李世民率新归附诸军与公主一道南下,进驻长安故城(大兴西北)。十月初四,李渊亲自率军行至灞上,随后扎营于大兴春营门之西北,诸军集合,共计二十万大军。李渊先是整肃军纪,令众军不得进入百姓村落,随后遣使至城下向守城的卫文昇表达尊隋为正统之意,但对方不予回应。李渊下令,将城池包围。10月17日,进驻长安城东的安兴坊内。10月27日,李渊下令,对大兴京发动进攻。十一月初九,大兴京陷落!李家正式入主关中!进城之后,李渊与百姓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的严苛律令,如昔日汉高帝如关中故事。
      (2)战略意义:
      ①获得政治合法性
      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隋恭帝),自封唐王、大丞相,实际掌控朝政。又以隋室正统为号召,吸纳对隋仍存忠诚的士族与官僚集团。
      ②从割据到正统的转型
      大兴作为隋朝西京(东都洛阳,杨广登基后采取两京制,其意在于摆脱关陇勋贵掣肘),是政治权威的象征。定都大兴京后,李渊从地方割据势力升级为具有正统性的中央政权。在次年公元618年杨广在江都被杀后,李渊顺势受禅称帝,大唐的建立水到渠成(如昔日汉魏更迭之故事)。
      PS:至此,晋阳起兵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便是扫灭天下群雄环节,正式进入秦王李世民的主场,接下来集中分析战事,不会对历史背景过多叙述了。(后面都是李世民的高光,晋阳起兵也得让已经52岁的老李渊出出风头)
      ③解锁“房谋杜断”
      李渊攻占大兴京,而李世民解锁了除房玄龄外的又一位人才,杜如晦。自此这对组合正式登场。史载【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IP属地:上海18楼2025-09-19 19:41
      回复
        第三阶段:【虎步秦陇】
        ⑦扶风之战(野战/主攻/胜)
        【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会薛举以劲卒十万来逼渭滨,太宗亲击之,大破其众,追斩万余级,略地至于陇坻。】《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义宁元年,为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薛举攻扶风,太宗击败之,斩首万余级,遂略地至陇右。】《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闻丞相渊已定长安,遂围扶风。渊使李世民将兵击之。又使姜谟、窦轨俱出散关,安抚陇右;左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府户曹张道源招慰山东。孝恭,渊之从父兄子也。癸巳,世民击薛仁杲于扶风,大破之,追奔至垅坻而还。】《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纪八》


        IP属地:上海19楼2025-09-19 19:41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该把目光转向隋末群雄了,隋大业末,盗贼遍地,烽火四起,诚可谓多事之秋,金城人薛举占领陇西,割据一方,自号“西秦霸王”(项羽、孙策:你也叫霸王?)。后听闻李渊占领长安,便想趁其立足未稳,派其子薛仁杲将兵攻打扶风郡,意图向东拓张领土。李渊派李世民率兵迎战;同时府户曹张道源抚慰山东各地。左光禄大夫李孝恭(李渊之侄)招抚山南,李孝恭自金州发,出巡巴蜀之地,携礼物招抚各地官员,使三十余州尽数归顺李唐,又击破食人魔朱粲。史载【高祖克京师,拜左光禄大夫,寻为山南道招慰大使。自金州出于巴蜀,招携以礼,降附者三十余州。孝恭进击朱粲,破之,诸将曰:“此食人贼也,为害实深,请坑之。”孝恭曰:“不可!自此已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尽赦而不杀,由是书檄所至,相继降款。】《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
          而李世民也在扶风顺利击破薛仁杲,追奔至垅坻而还。
          (2)战略意义:
          ①心里威慑
          此战胜利,对于薛举而言是一次心理震慑,使其对李唐产生畏惧,在得到战报后,他竟然环顾群臣问“自古有投降的天子么”(有啊,安乐公和司马炽有话要说)
          ②守住长安门户
          扶风地处陇山与关中平原交界,是长安西侧的咽喉要地。薛仁杲若攻占此地,可直扑长安;当时李渊刚入主长安,根基未稳,兵力不足,此战若败可能直接导致政权崩溃。
          ③首次独立指挥对抗割据军阀胜利
          时年18岁的李世民首次独当一面,便率军快速击破强敌,不仅建立了信心,还积累了经验,在此战中还展现了出色的统帅能力。
          —— —— —— —— ——
          【斩获】
          ①首虏数:10000+(击杀){追斩万余级}


          IP属地:上海20楼2025-09-19 19:41
          回复
            ⑧东征洛阳·三王陵设伏(野战/主攻/不克)
            【二年,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攻东都,不克而还,设三伏于三王陵,败隋将段达兵万人。】《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追奔至于城下。因于宜阳、新安置熊、谷二州,戍之而还。徙封赵国公。高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世子建成等至东都,军于芳华苑;东都闭门不出,遣人招谕,不应。李密出军争之,小战,各引去。城中多欲为内应者,赵公世民曰:“吾新定关中,根本未固,悬军远来,虽得东都,不能守也。”遂不受。戊寅,引军还。世民曰:“城中见吾退,必来追蹑。”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段达果将万馀人追之,遇伏而败。世民逐北,抵其城下,斩四千馀级。遂置新安、宜阳二郡,使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宜阳,吕绍宗、任瓌将兵镇新安而还。】《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IP属地:上海21楼2025-09-19 19:42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义宁元年十二月,此时的洛阳,围绕王世充和瓦岗寨李密的战事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小七十余战,从局势上来讲,李密攻占金墉,连兵北邙,拥兵三十余万是占据上风的。(直到那个男人,宇文化及的出现....)李渊眼见中原混战,便想借救援瓦岗之名(还记得当初李密来信,李渊表示支持一事么),趁乱夺取洛阳(其实是发动试探性进攻,查看虚实)。派李建成与李世民将兵十万东征,军至洛阳西郊的芳华苑,王世充闭门谨守城池,李建成遣人至城下招谕,无人应答。而李密也率小股部队过来试探唐军,双方略微接触,便各自引军而还。当时,洛阳城内有人愿意作为内应,为唐军打开城门,可李世民认为,关中新定,根基还不牢靠,就算拿下东都洛阳,也守不住。于是撤军,在撤退过程中,洛阳城内王世充麾下段达引军来追,被李世民于三王陵设伏击败。
              (2)战术亮点:
              ①预判设伏
              李世民料定王世充必派兵追击,于撤退路线上的三王陵设三路伏兵等待追兵,敌军追至,便纵兵出击大破之,乘胜追击至城下而还。
              (3)战略意义:
              ①战略撤退,保存实力
              通过观察战局,及时做出撤退决定,避免主力损耗,使唐军后续能专注平定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
              ②二次东征的基石
              于洛阳以西的宜阳、新安置熊、谷二州,建立前线军事基地,为后续再战洛阳打下基础。
              —— —— —— —— ——
              【斩获】
              ①首虏数:4000+(击杀){斩四千馀级}


              IP属地:上海22楼2025-09-19 19:42
              回复
                ⑨浅水原之战·壹(野战/非亲自指挥/败)
                【武德元年七月,薛举寇泾州,太宗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武德元年,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武德元年,丰州总管张长愻击罗睺,举悉兵援之,屯析墌,以游军掠岐、豳。秦王御之,次高墌,度举粮少,利速斗,坚壁老其兵。会王疾,卧屯不出,而举数挑战。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恃众不设备,举兵掩其后,遂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
                【薛举进逼高墌,游兵至于豳、岐,秦王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会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曰:“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开山退,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曜武以威之。”乃陈于高墌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㬋、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文静等皆坐除名。】《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IP属地:上海23楼2025-09-19 19:43
                回复
                  2025-10-12 20:13: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战事分析】
                  (1)战况:
                  武德元年七月(隋炀帝于江都被骁果军兵变所杀,之后隋恭帝杨侑被迫禅让于李渊,李渊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定年号“武德”)
                  薛举再次发兵,入寇泾州,推进至宁州高墌城,游骑军剽掠于豳、岐二州。此时已经进封秦王的李世民再次挂帅出征,双方战于豳州宜禄县浅水原,结果唐军大败。
                  (2)战败原因:
                  ①遭逢疟疾,移交兵权
                  李世民在行军中突遭疟疾,临时将指挥权交由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并嘱咐他们深沟高垒,误与敌战。
                  ②轻敌冒进
                  刘、殷二人违抗将令,擅自出战,未执行“坚壁不出”策略。
                  ③西秦霸王的出色指挥
                  陇西的骑兵军团本来就能征惯战,在薛举的指挥下更是发挥出极强战力,唐军于高墌城西南陈兵列阵,依仗兵多不设防备。薛举看出唐军轻敌,于是在接下来的交战中,佯装败退,将唐军诱至浅水原后,又暗中率骑兵掩杀唐军背后,前后夹击,大破之。
                  【结局】
                  此战,唐军八位总管皆败,士卒战死者十之五六,统军大将慕容罗㬋、李安远、刘弘基被生擒,李世民率残部逃回长安。而薛举则是将唐军的尸体堆积如山,逐成“京观”示威,高墌城陷落。


                  IP属地:上海24楼2025-09-19 19:43
                  回复
                    ⑩浅水原之战·贰(野战/主攻/胜)
                    【八月,太宗疾闲,复屯于高坑城,相持六十余日。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按军不动。久之,仁杲粮尽,众稍离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睺击实,太宗遣将军庞玉救实,玉军几败,太宗率兵出其后,罗睺败走。】《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九月,薛举死,其子仁杲嗣立。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相持于折墌城,深沟高垒者六十余日。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太宗按甲以挫之。贼粮尽,其将牟君才、梁胡郎来降。太宗谓诸将军曰:“彼气衰矣,吾当取之。”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贼将宗罗睺并军来拒,玉军几败。既而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罗睺望见,复回师相拒。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罗睺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大唐武德中,太宗领兵征薛仁杲于折思历反之恕反城。贼有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诸将咸请战,太宗曰:「我士卒新经挫衄,锐气犹少,贼骤胜,必轻进好斗。我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因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者久之。贼粮尽,军中颇携贰,其将翟长孙、梁胡郎率所部相继来降。太宗知仁杲心腹内离,谓诸将曰:「可以战矣。」令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賊大將宗羅自恃驍悍,求戰不得,氣憤者久之,及是盡銳攻梁實,冀逞其志。梁實固險不出,以挫其鋒,羅攻之愈急。太宗度贼已疲,复谓诸将曰:「彼气将衰,吾当取之必矣。」申令诸军,迟明合战。复令将军庞玉阵于浅水原南,出贼之右,以先饵之。羅併軍共戰,玉軍幾敗。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羅回師相拒,我師表裏齊奮,呼聲動天。羅氣奪,於是大潰。】《通典·兵八》
                    【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杲使宗罗㬋将兵拒之。罗㬋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馀日,仁杲粮尽,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世民知仁杲将士离心,命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罗㬋大喜,尽锐攻之,梁实守险不出。营中无水,人马不饮者数日。罗㬋攻之甚急。世民度贼已疲,谓诸将曰:“可以战矣!”迟明,使右武候大将军庞玉陈于浅水原。罗㬋并兵击之,玉战,几不能支,世民引大军自原北出其不意,罗㬋引兵还战。世民帅骁骑数十先陷陈,唐兵表里奋击,呼声动地,罗㬋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纪二》


                    IP属地:上海25楼2025-09-19 19:44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武德元年八月,李世民的病得到痊愈(薛举去世,其子薛仁杲继位),便再次挂帅出征。兵至高墌城,薛仁杲派麾下大将宗罗㬋将兵以拒唐军,双方再次战于浅水原,这一次,唐军一血前耻,大破西秦军。
                      (2)战术亮点:
                      ①坚壁挫锐
                      李世民吸取之前战败教训,闭营不战,以挫西秦军锐气。
                      【针对西秦军骑兵优势(突厥战马支援),放弃正面硬刚,转为消耗战。并严令“言战者战”,统一全军意志。】
                      ②诱敌深入+二段坚壁
                      双方相持六十余日,西秦军粮食逐渐耗尽。敌将翟长孙、梁胡郎来降,李世民眼见战机逐渐到来,便命行军总管梁实扎营于浅水原前沿,示弱以诱宗罗睺尽精锐之兵出战,梁实据险固守数日,西秦军粮草逐渐耗尽,营中缺水,马匹数日不饮(削弱其骑兵战力)。
                      ③夹击
                      眼见西秦军乏粮缺水,李世民开始最后一步走,他派右武候大将军庞玉于浅水原南列阵吸引敌军主力。宗罗睺引兵来战,庞玉几乎不敌(在疲惫状态下还能有此战力,当真令人惊叹),而李世民趁两军交战正酣之际,率玄甲骑兵从浅水原北杀来,出其不意之下撕裂西秦军军阵,庞玉则是趁势反扑,唐军表里合击之下,大破西秦军。(一场非常有层次感的精彩胜利)
                      (3)战略意义:
                      ①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 —— —— —— ——
                      【斩获】
                      ①首虏数:3000+(击杀){斩首数千级}【注:数千以三千计】


                      IP属地:上海26楼2025-09-19 19:44
                      回复
                        11、 折墌城迫降薛仁杲(攻坚战/主攻/胜)
                        【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武德元年十一月,帝平薛仁杲於折庶城,俘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册府元龟·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太宗率左右二十余骑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朝,仁杲请降,俘其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世民帅二千馀骑追之,窦轨叩马苦谏曰:“仁杲犹据坚城,虽破罗㬋,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世民曰:“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遂进。仁杲陈于城下,世民据泾水临之,仁杲骁将浑幹等数人临陈来降。仁杲惧,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军继至,遂围之。夜半,守城者争自投下。仁杲计穷,己酉,出降。得其精兵万馀人,男女五万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纪二》


                        IP属地:上海27楼2025-09-19 19:45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李世民率二千余名骑兵乘胜追击(《旧唐书》载二十余骑,今不取,从《资治通鉴》一说),直抵其国都折庶城下。薛仁杲大惧,开城投降,西秦平定。
                          (2)战术亮点:
                          ①纵深追击
                          率2000骑兵弃步兵直插敌军心脏位置,使西秦军战败恐惧进一步蔓延,迫使薛仁杲不战而降。
                          (3)战略意义:
                          ①资源整合
                          通过吸纳陇西精锐,重用降将翟长孙等人,增强骑兵战斗力。
                          ②开疆拓土
                          攻灭西秦政权,解决西北边患,从而控制陇右走廊,并使长安多一道屏障。
                          —— —— —— —— ——
                          【斩获】
                          ①大鱼数:1(受降){仁杲计穷,己酉,出降}
                          ②首虏数:10000+(生擒){俘其精兵万馀人}
                          ③资源数:50000+{男女五万口}


                          IP属地:上海29楼2025-09-19 19:45
                          回复
                            浅水塬之战战略示意图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IP属地:上海30楼2025-09-19 19:46
                            回复
                              2025-10-12 20:07: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四阶段:【秦王破阵】
                              12、出柏壁侦查敌情(野战/主攻/胜)
                              【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时河东州县,俘掠之馀,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世民发教谕民,民闻世民为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充。乃休兵秣马,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由是贼势日衰。世民尝自帅轻骑觇敌,骑皆四散,世民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俄 而贼兵四合,初不之觉,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遂白世民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唐纪四》


                              IP属地:上海31楼2025-09-19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