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吧 关注:16,856贴子:55,643

从张扣扣事件,引起的反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25-07-04 18:58回复
    在1975年~1980年间,我妈与奶奶常吵架,叔叔常追着妈妈打。我、哥哥和弟弟都是旁观者,一声不吭,有时姐姐骂叔叔,叔叔追着姐姐打,姐姐跑的快,没吃亏。当时,我、弟弟和姐姐都在上小学,哥哥上初中。哥哥应该在12岁~16岁之间,我应该在7岁~12之间。对比张扣扣,我们弟兄三个就是垃圾。


    IP属地:河南2楼2025-07-05 05:00
    回复
      2025-09-11 05:2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爷爷生于1900年,奶奶生于1912年。爷爷当过兵,1938年,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就是我爸爸,二年后,有了姑姑,又二年,有了叔叔。为啥爷爷要孩子那么晚?我没问过他,可以推测,一定是因为穷,结婚晚呗。1958年,我爸高小毕业,去开封化肥厂当了青工。我问过爸爸,什么是高小?他说:“比不上初中毕业,比小学毕业要高”,当时他算文化人了。在化肥厂干了二年,便下放回家了,接着当农民。爸爸常常叹息:“如果能留在化肥厂当工人,该多好啊!”可见,爸爸是不愿意当农民的。


      IP属地:河南3楼2025-07-15 20:18
      回复
        妈妈也来自农村,也在城里当过青工,个子不高,1.50米。经人介绍,认识了爸爸,并嫁给了他。我一直认为,他俩结合是一场悲局。1960年,爸爸从化肥厂下放回农村老家了,妈妈也跟着回来了,反正都是临时工,转正无望。我大舅也是青工,由于表现突出,留在厂里成了正式工人了,运气不错。爸爸老是后悔没能留在化肥厂当正式工人,其实,我早看透了,爸爸根本就不可能转正留在厂里,因为那时的青工很多,能够转正的不足5%,转正不是靠老实能干,而是靠人情世故,这是国情,几千年了,一直没改,这是民族性格,由基因决定的,改不了了。讨好领导,让领导喜欢,才有转正机会的。我大舅能说会道,左右逢源,上下都跟他很熟,自然就留在厂里了。再后来,大舅还分到了房子,把我姥姥姥爷也接进城里享福了。而我爸,只会出苦力,不善言谈,性格内向,说话生硬,很倔犟,又臭又硬,只能伸不能屈,领导不会喜欢他的,我也不喜欢他。


        IP属地:河南4楼2025-07-18 17:30
        回复
          大舅进入5%的行列,太幸运了,成了正式工人。他善于结交朋友,很快便当上了销售科科长。各种应酬就难免了,天天喝酒吃肉,花天酒地。1977年,大舅参加一同事婚宴,由于饮酒过量,当场晕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便去世了。这正是,兴也萧何,败也萧何。爸妈回到农村老家,建起了两间草屋,跟爷爷奶奶分开过了。那时还是生产队,集休劳动,集体下工。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庄稼长势不好,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当时墙上到处写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标语,赞美农业突飞猛进。妈妈跟奶奶婆媳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有时还对骂。叔叔就打妈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当时还小,只好在旁边看着。这种事情主要发生在1975年~1980年,叔叔当时20多岁,正是身强体壮的年龄,1.90米的个子,体重90公斤。我爸也曾跟叔叔打过一架,被叔叔揍的鼻青脸肿,自此再也不敢跟叔叔较量了,成了斗败的鸡了。我爸1.70米的个子,体重65公斤,根本就不是叔叔的对手。不知咋遗传的,爸爸和叔叔咋差别恁大呢?


          IP属地:河南5楼2025-07-22 18:43
          回复
            叔叔扑过来打妈妈的时候,是很少成功的,当时看热闹的人很多,有劝架的。爸爸和爷爷躲的远远的,不愿意管。这就加深了父母的矛盾,妈妈常骂爸爸窝囊废,爸爸也不示弱,常跟妈妈吵架。现在想想,爸爸也有难处,他娘跟他媳妇吵架,他处在中间实在是一碗水难端平,左右为难啊!那几年,家里充满了战争的硝烟,令我烦恼。我恨奶奶,恨叔叔,恨爸爸,有时也恨妈妈。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呢?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往往感情和利益更重要一些。我明白,这个家离不开妈妈,否则,我们兄妹四个就惨了。所以,我一直支持妈妈。我常常暗中诅咒奶奶和叔叔,希望他们尽快死去。管理这个家的完全由妈妈一人,照顾我们兄妹四人生活的也是妈妈一人,爸爸除了出苦力,干农活,啥也不会。奶奶和叔叔就是魔鬼,没有任何同情心,根本就不是人。他们看到妈妈领着四个幼小的孩子不容易,不去帮一把,反而变着法子欺负妈妈。欺负妈妈,就是欺负我们家。如果你以“对与错”简单地评判这场官司,就是不折不扣的糊涂官了。


            IP属地:河南6楼2025-07-25 17:42
            回复
              爸爸跟妈妈也常常吵架。我最怕下雨天了,一家人无处可去,都挤在两间破茅草屋里,一句话不合,爸妈便吵起来了,有时候还对骂。然后,爸爸就蒙头大睡。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妈妈就让我和弟弟去请爸爸吃饭,有时请几次爸爸才懒洋洋地起床。有一次,爸妈又吵架了,特别激烈,爸爸又蒙头大睡了,到了吃饭时间,妈妈没让我们去请爸爸,我们也不想去请。于是,妈妈就带着四个孩子吃饭了,让爸爸一个人睡去吧。当我们吃到一半的时候,爸爸起床了,怒目而视,几步走到饭桌旁,把桌子掀翻了,饭菜撒了一地。我们兄妹四个都愿意接近妈妈,远离爸爸。爸妈曾几次闹离婚,都没成功,不知为什么,难道他们之间还有感情?我很清楚,这个家离开爸爸可以,离开妈妈绝对撑不下去的。


              IP属地:河南7楼2025-07-29 19:03
              回复
                妈妈虽然吃亏了,可没怕过他们。我家住在村东头,房前屋后种很多刺槐,夏天树荫不错,路人常在此乘凉。我妈就在此控诉奶奶叔叔的罪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征得路人同情。我知道,妈妈还有另一个目的,想让叔叔找不到媳妇,借此报复叔叔。叔叔已经是大龄青年了,26岁以上了,如果别人知道叔叔有暴力倾向,谁愿意嫁给他呢?哪个愿意为他说媒呢?我家与奶奶家仅隔一条土墙,1.7米高,一次妈妈想起以前的委屈,主动开骂,我紧张的手芯出汗,幸亏奶奶家没人。这样天天骂着过的日子持续到1980年,自此便不再吵架了。原因如下:1、土地分开了,生产队散伙了,大家都忙着耕耘自家的土地了,并且积极性很高。2、奶奶年龄大了,脾气也就不暴躁了。3、叔叔结婚了,忙着经营自家的小日子了。


                IP属地:河南8楼2025-08-01 17:23
                回复
                  2025-09-11 05:22: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家姓孔,住在村东头,先前只爷爷一家,爸爸结婚后分出去了,就变成两家了,也算单门独户了。姓孔的跟村里人不来往,孔氏家族内部却斗的死去活来,我家跟叔叔家成了世仇了,到现在也不来往。两年前,堂弟眼疾,瞎了一只眼,弟弟说“报应”,我想也许是吧。孔家没有家谱,没有祖宗,从来没有祭过祖。我只认识爷爷奶奶,他们的先人我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因为我没得到过他们的恩惠,就谈不上感恩了。我跟爷爷奶奶并没有感情,跟叔叔婶子就更疏远了。母爱是我得到的唯一的爱,妈妈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无论她对与错,我必须支持她。一个仇人,做的再对,我也不能支持他,这是原则。如果你不赞成我的观点,跟我讲道理,我只送你一个字“滚”。我们两家除了相互伤害,再没别的什么了。亲缘关系又如何?奶奶叔叔是我最恨的人,我早不把亲缘关系当回事儿了。


                  IP属地:河南9楼2025-08-05 18:49
                  回复
                    1976年,“六一”节放假,生产队开始收麦了。我着蓝子去大队林场割草,摘了林场几个苹果,被林场管理员贾三揍的鼻青脸肿。回家后,爸爸又让我罚跪一个小时,我不服,至今不服。当时我才8岁,上小学一年级。爸爸70多岁的时候,我还向他提起此事,爸爸说:“偷人家东西,你还有理了?”我说:“那不叫偷,当时我还小,不懂事儿。”贾三明显欺负我,欺负我父母。我质问爸爸:“如果村支书8岁的孙子偷咱菜园里的番茄,你敢猛揍人家一顿吗?”如果贾三把我当人看,把我父母当人看,他不应该打我,而应该找我父母交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我爸如果明智,不应该惩罚我,而应该找贾三拼命。几年前,听说贾三得了食管癌,无法吃饭喝水,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了,可能早死过了,我只能送他两个字,报应!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8-08 17:59
                    回复
                      1978年,我得了一场重病,让我看清了社会。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连续发高烧,吃啥都吐,喷射性呕吐,妈妈说“出疹子”了。我请假住院了,公社医院距我家12里地,爸爸用架子车把我送过去的。除了架子车,没有别的交通工具了,全靠步行。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从家到医院需要走2个小时。妈妈在医院陪着我,爸爸照顾着家里事务。为了看病,爸爸把家里唯一的猪卖掉了,180斤。如果不急着用钱,一头猪往往长到250斤才卖掉的。妈妈买些坏苹果让我吃,坏斑用刀子削掉了,我不怪妈妈,家里穷,没办法啊!同病房的病人给我一颗蜜枣,很甜,我终生难忘。长大后,我发现那不是蜜枣,而是椰枣,便在网上买了半斤,花了25元钱。一星期后,钱花光了,被迫出院了,只好在家里等死了。哥哥、姐姐和弟弟怕被传染,都远离我,让我感到凄凉。妈妈并没放弃,买些药片让我吃,算我命大,最后挺过来了。康复后,我又回到了学校,没人问起我得病的情况,我象空气一样被人忽视了。老师仍在讲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放呢。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心中多了几个问号。没钱了,医院为啥不为我治病了?人们为啥要说谎呢?说谎到底对谁有好处呢?反正对我没有一丝好处。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8-12 19:37
                      回复
                        1960年,爸妈当青工下放回农村老家,第二年便与爷爷奶奶分家了。除了二间草房,什么也没分到,妈妈很不满意。二间草房,墙的下半部是用碎砖头砌的,上半部是用土坯砌的,房顶是用麦秸做的。我家最怕刮风下雨了,爸爸准备了一大块塑料布,下大雨之前把塑料布盖在房顶上,再压上几块砖头。后来养了几只羊,又建了一间羊屋,也是草房。当时村子里有几个光棍汉,都是男的。打光棍是由于家里穷,或者太没本事。夫妻结婚后都生几个孩子,这是习惯,最多的生了8个孩子,都是女孩。两口子原打算有一个男孩就不再生了,结果生了8个女儿,始终没生出男孩来,只好作罢。有人问了,当时那么穷,咋养活几个小孩呢?那时候搞平均主义,家家情况差不多,没有攀比,大家心平气和地活着,比现在还幸福呢?生产队分的口粮不够吃,就吃野菜、树叶、红薯叶和红薯秧,多一个孩子,多配些野菜就行了,谁也不笑话谁。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8-15 17:28
                        回复
                          最花钱的地方是孩子上学了,那时是真正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一律一元钱管一年,没有别的费用了。那时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50元,你认为贵吗?当时村里,男孩子一般初中毕业就下学了,女孩子一般小学毕业就下学了,根本不兴考大学。当时的治安也不错,可以夜不闭户了,犯小错,抓住批评教育一顿就放了,犯大错,关几天禁闭就放了,没有罚款这一项。改革开放以后,罚款才流行起来,愈演愈烈,不是教人改好嘞,而是为了创收谋福利嘞。目的不端正了,哪还会有公平呢?当时案件很少,执法闲的无聊,总想找点事干,积极性都很高,学校有人丢了钢笔,报案了,执法马上赶到,认真破案。现在不行了,有人被骗3万元钱,恐怕也难引起执法的重视,对自己的职业厌烦了,都躺平了。


                          IP属地:河南17楼2025-08-20 06:39
                          回复
                            我家与奶奶家只隔一道土墙,却老死不相往来。奶奶嗓门大,说话响亮,她的每一句话我都听的清清楚楚的。一天,她讲以前的历史,内容是:解放初期土改,镇压恶霸地主,我村大户财产被瓜分,地主婆被枪毙了。开批斗大会那天,农会主席请她上台控诉地主婆的罪行,奶奶不去。奶奶说:地主婆是冤枉的。奶奶和爷爷都是地主婆家的长工,很多年了,地主婆很仁道,对手下的工人很体贴,逢年过节都要送些好吃的东西给他们,还把家人的旧衣裳送给他们。工人有困难找她借钱,她也挺慷慨的。最后,地主婆还是被枪毙了,理由是:她用猎枪打死了三儿子。亲母亲为啥要打死亲儿子呢?地主婆也很无奈,三儿子不争气,吃喝嫖赌,还染上了毒瘾,再不清理门户,这个家就败在三儿子手里了。地主婆忍痛割爱,狠下心来干掉了三儿子,村里人都说地主婆做的对。当时农会的政策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一政策确实牵强,地主婆是冤枉的。我听了奶奶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对地主婆抱以同情。


                            IP属地:河南20楼2025-08-22 17:44
                            回复
                              2025-09-11 05:16: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60年~1980年,社会的主基调是稳定,稳定的基础是消除贫富差距。当时物价很稳定,由中央定价,全国统一。例如一斤食盐0.15元,北京是这个价,上海也是这个价,老实人就不会被坑被骗了。为了限制富人过度消费,发放粮票布票,有钱也不让买太多粮食和布匹。群众有意见提出来,领导马上解决,还会时不时上门回访。当时限制个人经商,防止投机倒把,扰乱市场,坑害百姓。但是也有明显的负作用,就是国营服务员态度太差,对顾客冷淡,有时还恶语相加。原因是,店铺经营好坏跟工资无关,工资是由集体发放的,人的自私心真的难以消除啊!当时信息不通畅,交通不便。记得有一次,我跟爸爸拉着架子车到火车站煤厂买煤,跑了30里地,到了煤厂才知道,两天前煤就卖完了,我俩整整跑了一天的路程,也没买到煤,挺泄气的。


                              IP属地:河南21楼2025-08-26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