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生涯:舞动的钢铁之翼】
-
1941年12月7日清晨,当183架日机呼啸着扑向珍珠港时,"约克城"级三舰均因不同任务远离这场浩劫:"企业"号正从威克岛返航,甲板上还装载着12架原计划增援该岛的F4F战斗机;"约克城"号在大西洋完成反潜巡逻后,刚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最新服役的"大黄蜂"号则在诺福克海军基地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这种地理上的分散,无意间为美国保留了反击的火种。珍珠港事件后48小时,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在指挥部里用红铅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坐标——于空袭中幸存的航母成了他手中为数不多健在的筹码。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岌岌可危,面对日本联合舰队坐拥10艘大型航母的巨大压力,"企业"号舰长乔治·穆雷在日记中默默写道:"我们像拿着匕首的孩童,被迫与手持武士刀的壮汉决斗。"
-
1942年2月1日,"企业"号与"约克城"号组成的TF-8特混舰队执行了美军首次航母反击。这场代号"燧发枪行动"的突袭暴露了诸多短板:由于情报失误,原定攻击的沃特杰环礁驻有24架零战,远超预估的6架,使VB编队承受了更多损失。空袭中出现指挥混乱,SBD轰炸机与TBD鱼雷机未能同时抵达目标,导致前者被迫单独发起攻击,而投下的57枚500磅炸弹中,有23枚因引信失灵没有爆炸,未对日军地面目标造成预定破坏。尽管战果了了,但负责护航的VF-6中队约翰·萨奇少尉在空战中发现了零式战斗机低空格斗时的致命弱点:"它们的副翼在时速250节以上会变得僵硬,这让我们找到了垂直机动的突破口。" 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直接催生了著名的"萨奇剪"空战理论

【“萨奇交叉曲线飞行”是由美国战斗机指挥官约翰·S·萨奇(John Thach)创造的一种空战战术,又被称为“萨奇剪”】
-
1942年4月18日,"企业"号与"大黄蜂"号编队秘密执行空袭东京的任务。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大黄蜂"号系留的16架B-25轰炸机标志着战争史上最大胆的跨军种协同。为搭载这些陆军飞机,舰长马克·米切尔下令加固前部升降机,并在飞行甲板画上463英尺(约141米)的白色指示线——比B-25理论起飞距离短23米。当哈尔西的编队在距日本650海里处被巡逻船发现时,杜立特中校果断决定提前起飞。8时20分,首架B-25在30节甲板风中挣扎升空,扑向敌人的心脏——东京,这些轰炸机投放的不仅是4枚500磅炸弹,更是对日本"绝对国防圈"神话的嘲讽,军令部被迫召回尚印度洋地区耀武扬威的南云机动部队,间接促成了中途岛战役的爆发。

【“大黄蜂”号飞行甲板上系留的16架B-25轰炸机,后者为能够在航母上完成起飞进行了特殊的改造】
-
1942年5月4日,"约克城"号与"列克星敦"号在珊瑚海与日本航母编队遭遇,上演了人类史上首次海战超视距对决。这场生死博弈创造了多个"第一次":两舰联手击沉了轻型航母"翔凤"号,创造了美军首个大型战果;"约克城"号的CXAM-1雷达在70海里外发现日机,提前争取到20分钟预警时间;其127mm高炮与28mm"芝加哥钢琴"机炮组成火网,配合F4F击落69架日机中的23架,验证了舰机配合防空战术的可行性。当"列克星敦"号因燃油蒸汽殉爆沉没时,"约克城"号也身中一发250公斤炸弹,该舰展现了优秀的战斗韧性:返回珍珠港后,损管队员用钢板和枕木在72小时内修复了飞行甲板,使其得以赶赴中途岛参战。珊瑚海战役的价值远超战果本身,它证明了航母编队能在视距之外决胜大洋,终结了"大舰巨炮"者的怀疑,也让美军获得了多项关键的经验。
-
1942年6月4日凌晨,根据提前截获的情报,美军对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伏击,三艘"约克城"级航母在中途岛西北海域组成两条攻击线,其中TF-16(斯普鲁恩斯)下辖"企业"号与"大黄蜂"号,而TF-17(弗莱彻)中矗立着带伤参战的"约克城"号,
这是三姐妹第一次共同出征,也是最后一次。同日上午,当侦察机发现南云舰队时,"企业"与"大黄蜂"号的VT中队驾驶TBD率先出击,负责护航的战斗机中队却半路脱节,导致两支鱼雷机编队被悉数击落,唯一幸存者乔治·盖伊少尉回忆:"由于缺少野猫的掩护,我们成了活靶子"。惨烈的牺牲带来意外的价值:10时22分,当零式战机在低空追杀TBD时,"企业"号的33架SBD轰炸机尾随因反潜任务而掉队的驱逐舰"岚"号,准确的飞临日舰集群上空,负责指挥的麦克拉斯基少校立即率队俯冲攻击,数枚重磅炸弹砸向"加贺"号,其中一枚引爆了舰桥旁的加油车辆,舰长冈田次作以下全员殒命,接连的命中也让"加贺"号彻底化作一团火球。

【电影《决战中途岛》中发生剧烈殉爆的日军”加贺“号航空母舰】
-
由于现场调度的失误,大部分SBD机组都跟随麦克拉斯基少校攻击"加贺"号,处在后方的迪克·贝斯特上尉猛然发现,附近还有一艘大型航母正在迎风转向准备放飞舰载机,顾不得与编队指挥协调,贝斯特召唤自己的小队紧急更改目标,三架孤零零的SBD对准南云的旗舰投下了精准到难以置信的炸弹:第一枚在右舷50米处近失,第二枚命中舰尾附近导致舵机卡死,而百斯特投下的第三枚炸弹精准的穿透了中央升降机,引爆了上层机库中堆砌的航空弹药,彻底奠定了"赤城"号的末路。紧随其后飞抵战场并发动攻击的是"约克城"号的VB-3中队,数枚落入前后升降机井的炸弹摧毁了身板单薄的"苍龙"号,"大黄蜂"号的SBD机群则遭遇迷航无功而返,这个致命失误让他们错过了对"飞龙"号的识别与攻击。
-
各编队依次返回母舰后,上报的战果让美军指挥盲目乐观的认为日本方面的航空母舰均已被摧毁,因此取消了第二轮大规模出击,这也导致了后续悲剧的发生。6月4日下午,幸存的"飞龙"号发动反击,"约克城"号遭遇前后两轮空袭,一枚炸弹贯穿四层甲板在锅炉舱爆炸,两条鱼雷撕开左舷。但该舰展现惊人生命力:反向注水系统在40分钟内将舰体扶正至15°,轮机长约翰·德莱尼带人砸开扭曲的舱门,重启了两台锅炉。随着"飞龙"号在美军的追击中覆灭,"约克城"号也开始步履蹒跚的向珍珠港撤退,次日下午,日方伊-168潜艇补射鱼雷终结了这艘传奇航母,沉没时,"约克城"号的桅杆上仍飘着弗莱彻的将旗——这是美国海军百年传统中对战舰的最高致敬。

【 中途岛海战中日美双方舰队的具体作战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