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吧 关注:10,360,703贴子:54,012,994

回复:【《第十放映室》2011—2010年电影回顾--辛辣点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人驾驶》
这部电影就像它的片名一样,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叙事手法,都陷入了一种盲目的躁动和狂乱之中。在花哨的剪辑技巧和繁琐的叙事手法掩盖下,这仍然是一部完全失去了方向和控制的电影。
     
对于观众来说,影院公映影片的最重要的观影标准就是故事和人物,然后才是电影技巧。以这个标准来看《无人驾驶》这部电影,整部影片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有可能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很难在短时间内跟随上导演的叙事进程。单就故事和人物来说,《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一个因为妻子过往生活导致家庭情感危机的已婚中年男人巧遇初恋情人,他们之间重新发展出了感情;而初恋情人在这段感情的同时,她还在另一段感情里充当着第三者的身份;一个中年司机遭遇车祸导致家庭不幸后,因为经济压力而参与传销,被女骗子将救命钱席卷一空;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女骗子也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最后一条线索是一个青年车手和一个聋哑女孩之间的清纯之爱。所有的这些人物和故事,都由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连接在了一起。
     
这个电影的人物和故事不可谓不复杂,如何将这些纷乱如麻的人物和故事都塞进一部不到2个小时的电影内?从现在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只能说编剧和导演的这次努力并不算成功。每一条故事线索都只是依靠堆砌生活细节来完成叙事推进,缺乏一个明确的故事主线和人物动机,结果就直接导致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含混不清。如果按照导演张杨的说法,这部电影所想讲述的是“我们的生活和爱情就像一部无人驾驶的车辆,毫无方向”,那么这部电影只成功地做到了毫无方向这一点。
     
除了故事层面本身的问题外,导演张杨还采取了一种复杂到可以称为繁琐的多线叙事和非线性叙事手法。影片以车祸开头之后,几个人的几段故事同时推进,最后再汇集到车祸现场,然后又发散开,继续多线推进叙事。在整个故事发散到漫无边际之后,导演强行截断了每条故事线索,直接收场。在这个已经相对比较复杂的多线叙事的格局下,影片同时还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就是每条故事线的时间线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自然排列的,而是根据剧情和导演意图的需要,打乱了时间顺序。
     
这种复杂的叙事手法,无疑是导演试图进行一种艺术创新。但就最后的效果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尝试。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结构,除非观众本身就具有编剧素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影知识的熟练掌握来随时弥补缺失剧情和随时整合故事逻辑,否则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无人驾驶》所采用的这种多线叙事和非线性叙事并行的电影叙事技巧,完全是毫无意义的繁琐。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地讲一个故事呢?
     
这种花哨的剪辑技巧和叙事手法所试图掩盖的,实际上还是一个苍白无力的故事。因为仅仅凭借故事本身的戏剧张力是无法将观众按在观众席上2个小时的,所以电影才试图用这种形式上的花哨来掩盖叙事上的失败。但这种花哨的技巧展示,对于看不懂的观众来说这会是一种折磨;而对于能够看懂的观众来说,他们未必会欣赏这种笨拙的展示。
     
如果《无人驾驶》是一部“文艺片儿”,那么它在电影技巧上所采用的各种花样都无可非议,因为这是导演艺术创作领域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可能并不算成功,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任何创新的努力都值得鼓励;但如果《无人驾驶》是一部试图在乱像频生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谋取票房的电影,那么从观众和市场的表现来看,本片的创作者应该去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种电影究竟是拍给谁看的?



126楼2011-01-29 11:49
回复
    《唐伯虎点秋香2之四大才子 》   
    对于那些被《唐伯虎点秋香》的片名骗过来的观众来说,这片子恐怕只有片名里的那个2字有点靠谱,其他的,全是一堆浮云。
    对于这种明目张胆打算来骗钱的片子,我们的观众恐怕也已经失去了耐心。如果还有人觉得可以用这种东西来蒙骗观众,正在飞快成长的观众们应该欢迎他们继续去勇于尝试,反正赔掉的钱我们是不会继续替他们买单了。
    


    127楼2011-01-29 11:49
    回复
      2025-08-10 17:53: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敢死队》
      虽然在宣传时号称“九大纯爷们”首次聚集大银幕,但实际上除了路过打酱油的布鲁斯•威利斯和施瓦辛格州长外,剩下的老爷们里,不管是杰森•斯坦森还是李连杰,他们都只不过是映衬红花的绿叶。这部电影真正的红花,其实还是史泰龙。
      身为一个64岁的老年人,史泰龙在《敢死队》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动作场面。当史泰龙驾驶着飞机消失在夕阳中,无论是对中国观众还是美国观众,他的这次谢幕,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作为好莱坞两大肌肉动作男星,可谓红极一时。这两位肌肉男在最巅峰的时期,恰好赶上了好莱坞产业模式转型的年代,好莱坞电影市场开始向全球扩张,剧情简单粗暴、一味讲求视觉刺激的动作大片横扫全球电影市场。而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作为美国电影的代言人,通过黑漆漆的录像厅作为媒介,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标准。现在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内地男性观众,基本上都是通过史泰龙和施瓦辛格认识了美国电影,以及树立了好莱坞式动作大片的评判标准。可以说,史泰龙此次通过《敢死队》的华丽谢幕,激发起了整整一代内地观众心中浪潮涌动的怀旧情结。
      如果有观众是一路看着《第一滴血》系列长大的,那么他对《敢死队》一定不会陌生。作为一部主打肌肉、爆炸、枪战的电影,《敢死队》的故事最大的功能就是串联起那些动作场面,基本上和二十年前的那些电影如出一辙:单枪匹马的美国英雄,面对邪恶敌人的挑战,杀入重重危机,维护心目中的正义,挽救自己的良知,顺便拯救一个需要男人呵护的美女。
      对于大批三十岁以上的男性观众来说,他们涌入影院最主要的目的估计就是为了怀旧和告别。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化后培养出的第一批固定观影消费群体,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三十岁以上观众群体,虽然正在逐渐从越来越年轻的电影消费主力群体中逐渐隐退,但对于《敢死队》这样一部主打怀旧和告别的男性荷尔蒙电影,这些正在慢慢变老的观众则用首周末7000万、最终票房超2亿的票房数字傲然告诉我们:纯爷们从来不回头看爆炸,他们只是悄然远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130楼2011-01-29 11:52
      回复
        《最后的风之子》
        本片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它的催眠效果是本年度引进片中排名第一的。另外,本片虽然有3D和2D两个版本,但其3D效果之糟糕,导致它是本年度好莱坞引进片中唯一一个在国内电影技术评审得B级的引进影片。
        由于上半年几部伪3D影片糟糕的3D效果和高昂的票价所引发的观众矛盾,负责引进本片的中影集团此次还破例向各影院提前发布了通知,提醒影院应及时向观众做好说明沟通工作,以免再引发类似矛盾。
        


        131楼2011-01-29 11:53
        回复
          《怪物史瑞克4 》   
          人人都有中年危机,即使是怪物也不例外。作为梦工厂最成功的动画系列片,《怪物史瑞克》终于出了第四部,也是本系列的大结局。经历了前三步的颠覆颠覆再颠覆之后,第四部已经有了强弩之末的疲惫。从故事层面来说,它肯定不是最好的一部史瑞克电影,但它一定是这个系列最好的结局。
          史瑞克通过穿梭时空的最后冒险,终于明白,生活日复一日的平淡琐碎重复固然会让生活的激情渐渐消磨去,但是终有一天当你失去这些后,这种平淡对于你的意义就想空气一样,你感觉不到它的珍贵和存在,但是一旦失去,你就无法活下去。
          本片也是该系列唯一一部3D电影,在影片的最后结尾部分,将前三部影片的经典片段重新做了3D化处理,算是史瑞克系列向观众告别时的最后礼物。
          


          132楼2011-01-29 11:53
          回复
            《剑雨》
            作为中国电影最具有历史传承的类型片,武侠片在中国电影进入21世纪之后,就面临后继无人,日渐凋零的局面。而2010年出现的这部《剑雨》,则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武侠片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说是继《卧虎藏龙》之后最好的中国武侠片。
                 
            就故事层面而言,《剑雨》可以说是一部古装武侠版的《变脸》,因此影片最后字幕中标注的“吴宇森作品”也还算是师出有名。但从影片整体风格来看,作为《诡丝》的导演和《双瞳》的编剧,导演苏照彬在《剑雨》中仍然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烙印,《剑雨》仍然是一部名正言顺的“苏照彬电影”。
                 
            作为一部武侠电影,《剑雨》不但在传统的动作场面上保持了高水准,而且在剧作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为中国武侠片的叙事变革创出了一条新路。作为一个几乎和中国电影同步发展起来的影片类型,武侠片对于华语电影的重要性,就如同西部片对于美国电影一样。如果说中国电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神话,那么武侠片就是当仁不让的类型。
                 
            中国武侠片从最早的剑仙片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过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互动,很早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基本叙事规则,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江湖、夺宝、争霸、复仇、奇情。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种类之一,武侠片在叙事方式上就已经达到了顶峰。如《金燕子》、《侠女》、《独臂刀》等武侠经典所开创的故事模式,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都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的武侠电影一直在叙事结构上有一种先天缺陷,就是剧情线索和动作场面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相互脱节,不能互为助力。大部分武侠电影的剧情,都会在发展到动作场面时陷入停顿,等待对阵双方完成打斗场面后,影片剧情再继续发展。除了少量里程碑式的武侠电影作品外,作为商业类型片的武侠电影一直过于依赖贩卖视觉奇观,因此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一直在不断革新,但在故事层面的进步却微乎其微。
                 
            即使在中国武侠片的两种亚类型,拳脚武侠和枪炮武侠中,这种过于依赖视觉奇观性的动作场面,而忽视电影故事本身的剧情张力的倾向也一直存在。但是由于此类影片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武侠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革新也一直缺乏动力。
                 
            国内电影评论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将武侠片和动作片中的场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种,其实就是这种剧情和动作脱节所导致的观众趣味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01年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确实是对中国武侠片的一次革命性改进。作为一部融合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和中国武侠片传统元素的影片,《卧虎藏龙》一片中所有的动作场面,都直接参与了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虽然由于时代所限,片中仍然留有传统武侠片所带来的固有痕迹,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卧虎藏龙》确实是对中国武侠片进行了一次断代性质的革新。
                 
            中国武侠片的上一次创新浪潮,就是以1992年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为首的新武侠电影。但新武侠电影对于传统武侠片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动作的创新而非叙事模式的革新,影片剧情和动作场面在电影叙事过程中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在这一次的武侠片创新浪潮中得到根本性解决。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如果究其本质,其实在故事类型上已经和传统概念上的武侠片相去甚远。但正是这种远离,造就了本片在武侠片叙事类型上的一次突破。
                 
            伴随《卧虎藏龙》的票房成功和奥斯卡奖的认可,中国电影也掀起了一股武侠片风潮。但是从2001年的《英雄》开始,到2006年的《夜宴》结束,在诸多作品中,没有哪部武侠电影真正能够对武侠片在叙事结构和手法上做出实质性的创新。
                 
            而在《剑雨》这部武侠片中,人物性格、剧情张力以及动作场景三者的结合,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武侠片中最平衡的。即使没有片中那些古装侠客的刀剑格斗场景,这部电影凭借紧凑的剧情张力,仍然能够吸引观众去关注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并被片中人物所营造出的情感氛围所打动。作为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古装武侠版《变脸》”的故事,《剑雨》通过一个结构复杂但线索明晰的故事,结合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规则,融合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类型,完成了一次中国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创新。
                 
            作为一部武侠类型片,《剑雨》的故事对江湖、夺宝、争霸、复仇、奇情等所有武侠片的典型元素都有涉足。而这一点对于中国武侠片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创新。江湖争霸、群雄夺宝,以及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三条故事线同步推进的同时,主次分明,营造出了紧凑的故事节奏,整个故事忙而不乱,所有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故事动力都明确清晰,观众在跟随银幕上的故事推进的同时,还能深入到电影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观众对于一部武侠类型片的期望,满足了另一部分观众对于一部好电影的渴望:在一个浪漫离奇的银幕故事中,触摸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
            


            134楼2011-01-29 11:55
            回复
              ,精武风云 》  
              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功夫片和好莱坞动漫英雄片的结合,《精武风云》的本质仍然是一部视觉奇观类型影片,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其实都是配角,这种电影的根本还在于动作场面和功夫打斗场面的最后视觉呈现。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后成败其实全都在于动作指导和主角甄子丹的临场发挥。
              但是本片对于甄子丹的过度商业消费,以及急功近利的制作,彻底毁了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更是企图模仿《叶问》系列的成功,依靠煽动民族情绪来讨好观众。但是没有精彩的故事和真实的人物作为依托的前提下,观众凭什么就要为这种肤浅的东西叫好呢?
              


              136楼2011-01-29 11:56
              回复
                【冬季篇】


                138楼2011-01-29 11:57
                回复
                  2025-08-10 17:47: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西风烈》
                  《西风烈》是一部引起了很多争议的影片。作为中国类型片的一次探索,《西风烈》交了一份并不算合格的答卷。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电影一直没有能够形成类型片的传统和环境。伴随着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影开始越来越迫切地体会到类型片叙事的重要性,以及一再地面对中国电影的艺术模式和类型化市场需求之间的尴尬。
                  由于中国电影缺乏类型片传统,因此即使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国际知名导演在转战类型片领域后,因为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叙事框架,导致他们拍摄的商业类型片最后也成为了不伦不类的产物。而《西风烈》导演高群书最后也没能逃离这个怪圈。
                  类型片作为一种可预期、可识别、可传承的影片类型,具有非常明确的叙事框架。而《西风烈》这部号称“西部动作警匪”的影片,却从一开始就背离了类型片的叙事传统,最后向着风格独特的作者电影滑落而去。
                  西部片作为最具美国特色的影片类型,是无法轻易模仿和照搬的。《西风烈》虽然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西部戈壁荒漠之中,但它的故事内核却离西部片相去甚远。作为一部主要场景都发生在野外的动作警匪片,《西风烈》能够从中国电影中获得的资源帮助和叙事帮助几乎等于零,于是本片不得不从最成熟的好莱坞动作片和香港动作片中去寻求外援和借鉴。最后,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诸多熟悉的好莱坞电影的身影: 《荒野大镖客》、《喋血双雄》、《终结者》、《虎胆龙威》、《皇家赌场》、《决战尤马镇》等等。
                  在借鉴的同时,《西风烈》也在努力尝试将这种影片类型本土化。但是这一点恰恰是本片的软肋所在。“四大名捕”各个身怀绝技,但他们的这种个人技能最后并没有被融合在故事当中,导致后面部分的动作场面变成了纯粹的奇观展示,和影片叙事以及人物塑造相互脱节,变成为打而打。
                  对影片风格和故事的最终伤害,则来自影片结尾的决斗场面。当**豹子和杀手麦高在小镇街道上进行最后的决斗时,**藏獒忽然偷袭,给了杀手最后致命一击。
                  从观众频发的笑场来看,如果这是导演决定采用的“反高潮”处理,那么不得不说这种处理方式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这种处理方式双重消解了正反两方人物的性格塑造,无论观众喜欢哪一个角色,看到这种结局后都不免感到愕然。
                  对于中国本土化类型片来说,《西风烈》做出一次勇敢的尝试,但最后的票房和评论都证明,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对于中国类型片来说,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够让后来者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总结出真正适合于中国本土的类型片创作经验。
                  


                  139楼2011-01-29 11:59
                  回复
                    《我是植物人》  
                    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当下稀缺的现实题材影片,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知-假-造-假主题,成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国产低成本电影。


                    140楼2011-01-29 12:01
                    回复
                      本片制片人和编剧谢晓东与导演王竞曾合作过《一年到头》、《无形杀》,此次是第三次合作。本片风格则延续了前两部电影的作者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将这样一个现实题材故事,和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手法相结合,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之处。《我是植物人》作为一部获得了公映许可证,能够在影院做正式商业发行放映的影片,能够直面当下社会现实并有所反思,实属中国电影中的稀缺类型。
                      


                      141楼2011-01-29 12:01
                      回复
                        由于低成本的限制,《我是植物人》这部电影虽然意识层面到了,但在许多具体的执行层面上还是被打了折扣,所以导致这部电影在一些细节的表现上出现了和商业类型片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以颇受争议的画面虚焦处理来说,虽然导演王竞一直在努力阐述他的创作理念,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种画面的虚焦处理方式确实有悖于他们的视觉习惯和观影经验,因此受到非议是在所难免的。
                        


                        143楼2011-01-29 12:02
                        回复
                          不过虽然有这些缺陷,但对于中国的低成本电影来说,《我是植物人》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一个“中国式大片”通吃市场的环境下,另一些中国电影人是如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态度,并将它们贯彻到电影创作中的。其实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恰恰正是这些低成本电影的存在,才为大片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基础和创作土壤。如何能够让电影市场大发展的红利回流到这些低成本电影身上,或许是中国电影能够在今后的十年里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145楼2011-01-29 12:02
                          回复
                            本片虽然口碑不错,但最后的市场遭遇却让人叹息,几乎是悄无声息地上映和下线。对于大片来说,口碑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它们的票房回收主要是凭借强大的资源掌控能力,如影院排片和硬广告推广等,口碑所能影响的票房是很微小的。但是口碑对于《我是植物人》这样的低成本电影就不同了,如果说口碑能带来三百万票房,对于大片来说完全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对于低成本小片来说,这就关乎能否活下来有下一部的问题了。
                                 
                            伴随着电影银幕数量的增多,我们的市场起码要给观众带来另一种选择:我可以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而不是只能看影院在放的电影。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很重要。
                            


                            146楼2011-01-29 12:03
                            回复
                              2025-08-10 17:41: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是一部整体来说很糟糕的3D电影。虽然在个别以CG为主的镜头和场景中,3D效果尚可一看,但整体效果非常糟糕。
                                        
                              从3D电影的角度来说,由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存在种种技术缺陷,是一部不值得去影院观看的3D电影。但如果它是一部普通的2D电影,那么这部电影还算延续了导演阿甘从《大电影2.0》、《高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某种标志性的导演情怀和叙事风格。只是由于本片十分勉强地做成了一部3D电影,因此它的这些微弱优点全部被技术上的醒目缺陷掩盖,从而失去了它本应被观众重视的卖点。
                                   
                              如果《唐吉可德》仅仅只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那么它的这种大无畏的山寨世界经典名著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中国传统武侠片的解构和嘲讽,或许还可以引起足够的关注。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批评火力都被本片糟糕的3D效果所吸引,这种在叙事上的努力企图还没有表现出苗头就被直接火力覆盖了。
                                   
                              虽然《唐吉可德》是一部很糟糕的3D电影,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讥讽和打击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3D电影无疑是迟早要去尝试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总要有人去尝第一只螃蟹。虽然现在阿甘啃的满嘴是血,但对于中国3D电影来说,勇敢地去应用这种新技术是必须的。没有应用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标准,而没有标准的话,那就什么都无从谈起了。
                                   
                              《唐吉可德》由于资金、经验、人员素质,甚至可能是态度的问题,在3D电影的尝试上得到了一个很糟糕的结果。希望它的失败对于后来者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3D电影的视觉奇观能够放大电影的优点,同时也能加倍放大电影的缺点。而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不管它是几D的,一个好的电影故事都是最基本的起点。
                                   
                              就像现在已经成为3D电影标杆的《阿凡达》一样,虽然很多观众对它的故事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满,但无论如何,《阿凡达》的电影故事是在水准之上的。你可以说它没有新意或俗套,但你也很难从里面找出根本性的错误。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阿凡达》才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3D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种技术上的差距是必须要正视的。所谓的“技术差距”,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昂贵的前后期设备,包括商业类型片的基本叙事技巧和编剧能力,都是我们要必须承认的技术差距。如果说钱能买来的技术是“硬技术”的话,那么结合本土市场的文化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成熟叙事技巧,则是无法用钱买来的“软技术”。这就像是我们可以买来汽车的生产线,但却买不来成熟的设计能力一样,想要在“软技术”方面达到可以和好莱坞类型片在市场上正面角逐,需要的是不断的市场应用和由此得来的经验总结,还有及时的市场正面鼓励。这却恰恰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所缺乏的。
                              


                              147楼2011-01-29 1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