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缥缈录
“初,帝王失位,风云变作。
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恃三尺剑,征诸天下,老弱欲偷生而终乱离,沥血荒野,枯骨相藉。
是时,天地为熔炉,万物为薪炭,血泪并煎于其中。
是以,英雄有悲世之歌,继而振拔威武,扫荡风云,立南北二朝,握天下之柄。”
九州应该算是江南最成功的一个系列(不是从商业角度上),虽然明面上是好几个作家共同搭建了九州大陆这个框架,然而我也读过其他作家的九州文,讲句不客气的话:捆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江南。
尽管九州避免不了西幻色彩的影响——尤其是托尔金的《魔戒》世界观,什么夸父、羽族、河洛,哪怕给他们安上了东方文化的符号,只要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也还是精灵矮人那一套。
虽然但是,我认为九州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东方奇幻。因为他的文化内核依旧是东方的。当年的江南号称书不读汉唐以下,在九州之中的确可见一斑,他用庞大的历史知识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波谲云诡的九州大陆。这里有名将横刀立马,有帝王纵横捭阖,有英雄振拔威武,再加之一抹奇幻色彩。
私以为《九州》写的最好的是前两部,尤其是第一部蛮荒。江南用了大量笔墨将北陆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正亲身行走在辽阔的瀚州草原上,狂烈的风扑面而来。可见江南一定是下了苦功的,若非仔细研习过游牧部落,是一定写不出这种风貌的。
第二部苍云古齿,主要舞台在下唐的南淮城。江南确实是写景、写情的高手,在他笔下,南淮是一个如此温暖、如此美好的江南都城。主角们在此相遇,他们各自孤独,也正因如此才格外珍惜这份友情。或许若干年后,青阳的昭武公、燮朝的羽烈王、羽族的姬武神仍然会想起那段惬意的江南时光,只是当时陪你偷花跳板打枣子的人已经不在了。
江南对于情感的把握、对于细节的描绘实在是顶级的,不过他在宏观叙事方面向来是灾难性的。这点在九州后期就暴露无遗,第三部天下名将、第四部辰月之征叙事节奏实在过于拖沓,用整整两部书去写一场战斗,让个故事的剧情结构变得相当奇怪。第五部算是重回正题,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转折,姬野十二金刀劫法场在江南所有作品中也堪称数一数二的名场面。一生之盟的文字还算不错,可惜终究只是回光返照。第六部豹魂堪称彻头彻尾的灾难,你简直搞不清楚这部书到底想讲什么,逻辑混乱,行笔随意,整个剧情突出一个莫名其妙。然后整个《缥缈录》就到此为止了。
曾经江南牛逼哄哄,要写《九州往事书》,讲风炎朝北伐的故事;要写《九州缥缈录》,讲英雄们相遇的故事;要写《九州捭阖录》,讲姬野他们建功立业的故事,甚至还要写姬野的后代。在他心中轰轰烈烈的九州史,最终也就憋出了一个差强人意的缥缈录,连他自己预想体量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虎头蛇尾这四个字,贯穿江南人生的始终。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九州,大概是在合适的年纪读到了它。中老年人肯定是看不下去九州的,因为他们已经忘却了年轻人的那种脆弱、敏感;既懵懂,又冲动,带着满腔热血,却又在孤独与惶惑中彷徨不安。也许你可以称其为幼稚,称其为中二,但那的确是独属于孩子的悸动与难过。
青春不就是这样的么?既**,又中二。青春并不神奇,也不永恒,但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弥足珍贵,因为它自由广大,因为它一去不返。
九州对我而言像是自己矛盾而别扭的少年时代的缩影。分明是再平凡不过的年纪,却充满了不安与不甘,满脑子的躁动与幻想无处安放,而九州恰巧提供了一个载体。那里塞满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是少年人纵横捭阖的梦,亦是普通人无奈又苦闷的幻相。
我想,等我不喜欢九州的时候,大概,我就老了。所以我时不时会重读九州,因为我很想知道,自己还是否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