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材料进行古生物物种的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而且由于化石材料的局限性,古生物学家主要依赖以下方法来判定一个物种是否成立:
1.形态学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
通过观察化石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其与已知物种的关系,随后采用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代入已知的解剖学特征来构建系统发育树,近而推测物种亲缘关系,但从所周知,化石通常是不完整的,而且同一物种的个体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形态会有变化,这可能导致误判,例如矮暴龙。
2.生物地层学(Biostratigraphy):
通过分析化石所在的地层,结合其他标记化石的年代信息,判断某个化石的时代和可能的物种。例:如果一个化石出现在特定时期的地层中,且与已知物种有相似特征,就可以推测其分类位置,但非常容易造成物种的定义混乱
3.古生态学和埋藏学(Paleoecology&Taphonomy)
研究化石的埋藏环境、食性、行为等,帮助判断是否属于一个新物种,例如,不同的牙齿形态反映了不同的摄食偏向和摄食行为,从而帮助区分物种。
4. 物种定义标准
形态种(Morphospecies):基于解剖特征划分,这是古生物学最常用的方法。
系统发生种(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仅基于进化关系来定义物种,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
异龙的分类主要依赖1和2构建形态种,但长期以来对于形态的定义权重不确定性导致了异龙属内甚至是属外同层位的物种混乱,下面是对这一百多年来异龙分类的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到想了解这一方面的爱好者 (此贴为我https://tieba.baidu.com/p/9407130263?pid=151520998324&cid=0#151520998324的补充)
1.形态学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
通过观察化石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其与已知物种的关系,随后采用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代入已知的解剖学特征来构建系统发育树,近而推测物种亲缘关系,但从所周知,化石通常是不完整的,而且同一物种的个体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形态会有变化,这可能导致误判,例如矮暴龙。
2.生物地层学(Biostratigraphy):
通过分析化石所在的地层,结合其他标记化石的年代信息,判断某个化石的时代和可能的物种。例:如果一个化石出现在特定时期的地层中,且与已知物种有相似特征,就可以推测其分类位置,但非常容易造成物种的定义混乱
3.古生态学和埋藏学(Paleoecology&Taphonomy)
研究化石的埋藏环境、食性、行为等,帮助判断是否属于一个新物种,例如,不同的牙齿形态反映了不同的摄食偏向和摄食行为,从而帮助区分物种。
4. 物种定义标准
形态种(Morphospecies):基于解剖特征划分,这是古生物学最常用的方法。
系统发生种(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仅基于进化关系来定义物种,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
异龙的分类主要依赖1和2构建形态种,但长期以来对于形态的定义权重不确定性导致了异龙属内甚至是属外同层位的物种混乱,下面是对这一百多年来异龙分类的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到想了解这一方面的爱好者 (此贴为我https://tieba.baidu.com/p/9407130263?pid=151520998324&cid=0#151520998324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