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一种肺部的病理状态,常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个阶段或并发症出现,也可独立存在,以下是对肺气肿的详细介绍:定义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病因
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主要原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害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隔,使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的烟雾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肺气肿。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环境中的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尘等,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等,会损伤气道和肺泡,增加肺气肿的发病风险。
感染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气道和肺泡壁的损伤,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肺气肿。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的缺陷,如 α1 -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使患者体内的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肺组织中的弹性蛋白酶,导致弹性蛋白酶过度分解肺泡壁的弹性纤维,从而引发肺气肿。
病理生理
肺组织破坏:肺泡壁的弹性纤维被破坏,肺泡壁变薄、破裂,多个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含气囊腔,导致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肺容积增大。
气体交换障碍:由于肺泡结构的破坏,导致气体弥散面积减少,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功能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的通气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降低,FEV₁/FVC 比值减小,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症状
呼吸困难:是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早期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咳嗽咳痰: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多为晨起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咳嗽咳痰症状通常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多。
胸闷气短:患者常感到胸部憋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喘息症状更为明显。
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部分患者可出现肝浊音界下移。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
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可显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等肺气肿的典型表现。胸部 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对于诊断肺气肿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手段,通过测定 FEV₁、FVC、FEV₁/FVC 等指标,可判断气流受限的程度,当 FEV₁/FVC<70%,同时残气量 / 肺总量(RV/TLC)>40% 时,提示存在肺气肿。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 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长期家庭氧疗,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耐力和免疫力。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肺移植术等,但手术风险较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预防
戒烟是预防肺气肿的关键措施,同时应避免吸入二手烟。
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机会。
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病因
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主要原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害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隔,使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的烟雾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肺气肿。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环境中的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尘等,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等,会损伤气道和肺泡,增加肺气肿的发病风险。
感染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气道和肺泡壁的损伤,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肺气肿。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的缺陷,如 α1 -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使患者体内的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肺组织中的弹性蛋白酶,导致弹性蛋白酶过度分解肺泡壁的弹性纤维,从而引发肺气肿。
病理生理
肺组织破坏:肺泡壁的弹性纤维被破坏,肺泡壁变薄、破裂,多个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含气囊腔,导致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肺容积增大。
气体交换障碍:由于肺泡结构的破坏,导致气体弥散面积减少,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功能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的通气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降低,FEV₁/FVC 比值减小,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症状
呼吸困难:是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早期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咳嗽咳痰: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多为晨起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咳嗽咳痰症状通常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多。
胸闷气短:患者常感到胸部憋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喘息症状更为明显。
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部分患者可出现肝浊音界下移。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
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可显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等肺气肿的典型表现。胸部 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对于诊断肺气肿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手段,通过测定 FEV₁、FVC、FEV₁/FVC 等指标,可判断气流受限的程度,当 FEV₁/FVC<70%,同时残气量 / 肺总量(RV/TLC)>40% 时,提示存在肺气肿。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 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长期家庭氧疗,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耐力和免疫力。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肺移植术等,但手术风险较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预防
戒烟是预防肺气肿的关键措施,同时应避免吸入二手烟。
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机会。
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