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既高估了北京市政府对小米汽车的重视程度,也高估了北京市政府能给予小米汽车的支持。现在新能源汽车战略已经很明朗了。从引进特斯拉开始,加剧行业竞争,培养出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未来单反在地方城市诞生一个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地方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知道北京市可不止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前有北汽,后有理想。这就注定了北京对小米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相对较低,能给小米工厂一平一千的地价和几十亿补贴款就已经很够意思了。至于小米公司能支援小米汽车的多少就很难说了,现在华为回归,小米冲高的前景就更加渺茫了,高端意味着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至于重资产死的慢的结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完全不符合经济常识,重资产才死的快,钱投进去,建成一个工厂,有订单还好,没有订单,人员工资不能停,工厂生产也不能停,其中物料成本生产成本都是难以估量的。就单论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有威马,后有高合,哪个不是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2.3.小米汽车想走中高端的路线没错,但走的很保守,既想保留小米名称舍不得网络声量,又不想被小米手机的低端形象绑定,天天教育消费者。可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这是可以挪动的,但所付的的成本和时间,不知道小米汽车能不能负担得起。
4.综上所述:小米既不能通过高端品牌形象赚取较高的利润,也很难指望北京政府的优惠来降低制造成本,又因为作为一个后入局者,没什么技术支持其差异化竞争,因此小米汽车所面临的就是和吉列,比亚迪等车企打肉搏战。这种情况的最终结局是大家都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