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称呼(主要为先秦时期)
回到开头说的,今天看西洋人的姓名,名在前,姓在后。中国古代女子的姓名也一样——比如:春秋时期的文姜、伯姬、王姚等等,后面的姜、姬、姚等都是姓氏。女子中还有很多叫王姬、伯姬之类的,这些都是公主。因为当时是周天子的天下。周天子姓姬,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还有许多封国也都是姬姓,比如,鲁国是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的封国,自然也都姓姬。从鲁国嫁出去的公主也都叫“姬”。因为姬是大姓,到处都是这姬、那姬的,姬后来成为女子的美称或通称,如虞姬,歌姬、姬妾等。
古时,女子的名字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个称呼,越是平凡人家的女子越是如此,先秦时主要加前缀,后世则多加后缀。形式主要有:
一, 用排行:伯、仲、叔、季。如嫁给秦穆公的晋国公主——伯姬,晋国国姓“姬”,那长公主可以称为“伯姬”,有二公主的话应该称为“仲姬”。
二‘国名+父姓’也是对女子的一种称呼方式,对象是地位不太高的女子:周幽王王后褒姒,是生于褒国的姒姓女子;
如晋公子重耳亡齐时娶的齐国公主齐姜,这位女子既然是齐国的宗室女,其父姓就是‘姜’,齐则是国名。因为她不是晋文公的正室所生,所以没资格使用晋文公的谥号‘文’,只能称为‘齐姜’
三,‘夫谥+父姓’也是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称呼方式,称呼孀居的贵妇人:郑武公的王后、郑庄公的母亲武姜, 武姜是申侯的女儿,父姓是‘姜’, ‘武’,则是郑武公的谥号,郑庄公的母亲之所以被称为‘武姜’,是因为她是郑庄公父亲郑武公的正室夫人。
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妹妹文赢,父姓‘嬴’夫谥号为‘文’故称“文嬴”;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晋文公的妹妹,父姓‘姬’,夫谥号为‘穆’,故称“穆姬”。这里国君间互相换了妹妹作夫人——这就是著名的“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