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望舌苔
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1、薄、厚苔
表现特征: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临床意义: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薄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盛。故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证。
厚苔:是胃气夹湿、邪气熏蒸所致,故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润、燥苔
表现特征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滑苔:舌面水份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临床意义: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是正常的舌苔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外感寒邪、湿邪,或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内生,均可出现滑苔。
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糙苔: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症。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舌苔润燥变化的临床意义
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舌苔由燥变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湿邪苔反燥而热邪苔反润者,如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则舌苔反燥;热邪传入血分,阳邪入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均宜四诊合参。
腻苔
临床特征: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挂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
临床意义: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
舌苔白腻而滑:为痰浊、寒湿内阻。
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为脾胃湿热。
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腐苔
表现特征: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临床意义:腐苔,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腐苔的形成,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聚集于舌面而成。
腐苔:多见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剥落苔
表现特征:剥落苔指舌面本有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
光剥苔: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光滑舌或镜面舌。
花剥苔: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前剥苔:舌前半部分剥脱。
中剥苔:舌中部分苔剥脱。
根剥苔:舌根部分苔剥脱。
鸡心苔:舌苔周围剥脱,仅留中心一小块。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预后。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舌色晄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舌苔部分脱落,未剥处仍有腻苔者: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
动态观察舌苔之剥脱: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衰败的表现。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偏、全苔
表现特征:偏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全苔:舌苔遍布舌面。
临床意义:偏苔:常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如舌苔偏于舌尖部,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已先伤;舌苔偏于舌根部,是外邪虽退,但胃滞依然;舌苔仅见于舌中,常是痰饮、食浊停聚中焦。
全苔:主邪气散漫。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真、假苔
表现特征:真苔:指舌苔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乃胃气所生,又称为有根苔。
假苔:指舌苔浮涂舌上,不像从舌上长出来者,又称为无根苔。
判断舌苔之真假,以有根、无根作为标准。
临床意义:舌苔之真假,对于辨别疾病的轻重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真苔:真苔是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邪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假苔:假苔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并逐渐脱离舌苔。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不能上潮,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