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8楼
1、首先谢谢你将我的一个历史帖子翻了出来。这是我的一个阶段性思想。
2、同意你的论断:儒家是道家的一个特定形态。儒家与道家同根源于《老子》。
3、儒家的“仁”是从人性上立论,是“泛爱众”。《老子》批判了脱离大道根本的仁,而不是在批判儒家的仁。就在这一点上,后世的儒者误会了道祖老子。
4、后世的儒者也误会了“中庸”。《中庸》的“中庸”,不是不偏不倚与平平常常,而是说,应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老子所说的“中气以为和”。“中”是“中盛”以及“应该如何保持中盛的方法”,而不是不偏不倚。“庸”不仅是平平常常,而且是,如何将保持中盛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
5、儒家的道与道家的道也不完全是一回事。道家的道指的是本真的道,是“恒道”。而儒家的道,是道在俗世的体现,是自然法则,或者符合自然法则的思想。
1、首先谢谢你将我的一个历史帖子翻了出来。这是我的一个阶段性思想。
2、同意你的论断:儒家是道家的一个特定形态。儒家与道家同根源于《老子》。
3、儒家的“仁”是从人性上立论,是“泛爱众”。《老子》批判了脱离大道根本的仁,而不是在批判儒家的仁。就在这一点上,后世的儒者误会了道祖老子。
4、后世的儒者也误会了“中庸”。《中庸》的“中庸”,不是不偏不倚与平平常常,而是说,应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老子所说的“中气以为和”。“中”是“中盛”以及“应该如何保持中盛的方法”,而不是不偏不倚。“庸”不仅是平平常常,而且是,如何将保持中盛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
5、儒家的道与道家的道也不完全是一回事。道家的道指的是本真的道,是“恒道”。而儒家的道,是道在俗世的体现,是自然法则,或者符合自然法则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