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里的电台吧 关注:14贴子:1,139

【提着花生去看里】提提的自恋楼。。(持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持续自恋。。。
一楼填水~


IP属地:山东1楼2010-07-15 17:24回复
    回复:2楼
    感谢夸奖,提提高兴得无地自容。。。


    IP属地:山东3楼2010-07-15 17:37
    回复
      2025-08-08 12:3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欢迎自恋同人----我香蕉~


      IP属地:山东6楼2010-07-15 18:57
      回复
        《爱过,足矣》当前一共四篇,提提高中时代写的。每每回顾,都会很怀恋当初看电视剧的时光。现在已没有了小女生的心情,往往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幼稚一点未尝不好,可以不用想太多,可以傻傻的笑,可以无忧无虑地跑。。。
        我们都回不去了罢,那就走下去,执着地爱,坚强地走,爱过,足矣~
           


        IP属地:山东9楼2010-07-15 19:42
        回复
          【第二篇】《爱过,足矣》系列
                    爱过,足矣(一)----读张爱玲《色。戒》有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我用了一暑假的时间拜读了张爱玲的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痛楚,一种被殷红的指甲陷入肌肤却又微笑的感觉。她的小说仿佛蒙上了一层沉重的气氛,她忧郁的气质为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是《色。戒》,一群学生胸怀爱国主义,做了业余特务。企图在珠宝店刺杀易先生,最终因王佳芝一时头脑发热而以失败告终,王佳芝最终是被易汉奸杀死的。
                刺杀失败后,王佳芝放走了老易,独自走在喧哗的马路上。“车流如水,与路上行人都跟她隔着层玻璃,就像橱窗展览皮大衣与蝙蝠袖烂银衣裙的木美人一样可望而不及,也跟他们一样闲适自如,只有她一个人心慌意乱关在外面。”这一场景出现在她被杀之前,此时,她真的是一个人了,老易是死了心要杀他,同伙们也一定不会顾及到她的安慰,她的“心慌意乱”其实也是一种超脱后的不自在,她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什么了,去亲戚家躲几天吧!实是张爱玲对她此时的解脱,她是孤独的。当读到这里时,我突生出一种羡慕之情------她毕竟是活过的人。虽然她美貌年轻,有一颗诚挚的爱国心,但她如果没有参与这次谋杀,她的人生将是惨淡无比的,因为我所认识的人生,必定是要真诚的爱过才算活过。
                张爱玲在一篇散文《中国的日夜》中写到一个道士:“那道士走到一个五金店门前倒身下拜,当然人家没有钱给他,他也目中无人似的,茫茫的磕了个头就算了。歪垂着一颗头,动作是黑色的淤流,像一条黑菊花徐徐开了。看着他好像这世界的尘埃真是越积越深了,非但灰了心,无论什么东西都是一捏就粉粉碎,成了灰。我觉得很震动。”这道士便是我所说的只是为毫无价值的躯壳而活的人,或许这道士可以长命百岁,但他的价值远远不及王佳芝,她才是真正为爱活过的人。
                读完《色。戒》,我觉得好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杯具,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我宁愿王佳芝根本不存在,也不愿她如此悲惨的死去。打击多了,心可能会坚硬起来。但我,或许不会。
          


          IP属地:山东10楼2010-07-15 19:52
          回复
            回复:12楼
            满意呀。。就是太吝惜嫩自己的金口玉言了。。


            IP属地:山东13楼2010-07-15 20:06
            回复
              回复:17楼
              眼泪不是只能代表伤心,这也可以展示快乐;笑容并非只能显示快乐,它也可能彰显悲伤。
              或许他懂得,怀念爱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的活下去。
              --------------------------------------------------------
              如果历史没有这样记载,如果我们未曾看到这样字字血泪的词。
              那样的痴情,那样的坚守,就会随时光冲淡么?会在流言蜚语中变质么?
              前些天拜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纳兰容若的《饮水词》----这样两本真实的文献资料。再回顾自己写的不解苏的文字,感到我无限的渺小。我将会怎样为逝去的爱祭奠,我该如何珍视自己的拥有?
              《粉末》中有一句“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只要为你活过,我就不是粉末”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那么,可不可以换过来:珍惜身边的一切。
              前些天,毕业班同学组织去ktv,有三位女生一起唱弦子的《舍不得》,我身边的朋友说:“她们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我问:“怎么看出的。”她说:“爱过的,痛过的人,才能够控制住情绪。”这是要在怎样的伤痛后的沉淀,多么心痛的成长。。
              


              IP属地:山东22楼2010-07-17 21:52
              回复
                回复:20楼
                得瑟~
                提提没有那么好啦。。(*^__^*) 嘻嘻


                IP属地:山东23楼2010-07-17 21:56
                回复
                  2025-08-08 12:2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四篇】《爱过,足矣》系列
                           爱过,足矣(三)----看《一世情缘》有感
                      比起文章,我更喜欢影视,那种直观的,可以达到内心的艺术。当然,有时会责怪自己太过偷懒,电视机电影的想象空间为零。看罢,总是先会有一种空虚感,其后才会感到快乐或悲伤,逝者如斯也(我竟会想到这句话,怪哉。。)。
                    
                      记得曾看过一部韩国MV《因为是女子》,为心爱的女孩献出双眼的男孩让我很想哭。我曾一度陷入精神即将崩溃的状态我甚至在此前不相信爱的力量,因为我所生活的世界充满着自私与利欲,花吾眼,苦矣!歌曲中有一段女孩眼下后说的话,最后一句是“I still love you”,我每每听到“still”这个词,都会痛。永远爱一个人多么困难,甚至连我都无法肯定的保证,而女孩的眼睛已经瞎了,她随时可能失去一切。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去光明与爱,他们是一个人生存之必需。而失去双眼的她,可以“仍然”爱着男孩,这很难。“如果今生只能与你擦肩而过,我只愿人生只如初见。”往往爱一个人,远远的看着他,就很幸福;当你真正得到他的心的时候,失望就可能同时降临,MV中的爱情,结束地恰到好处。
                      “爱过,足矣”这是我常常说的话,但很可惜,我却做不到,遗失的美好,势必会有所遗憾,真正的爱情,往往只存在于脑海中,但我们极力要打破这枷锁,藐视一切不可能时,往往先被自己打败或用现实找理由,这是多么可笑与荒诞。可经历过后想再挽回时,却再也找不到那条路了。
                      由孙俪出演的《一世情缘》,讲述的是发生在唐滕,阿英,纪雯(由孙俪饰)之间的爱情故事。唐滕是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纪雯是大商人之独生女,阿英是落魄(潦倒失意)的文人的女儿。按常理,唐滕应该喜欢纪雯才对,可偏偏,唐滕与阿英相爱,纪雯凭借其财力与势力,最终拆散了这对爱人自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故事的发展很简单,结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让我感慨的是剧中人都单纯的不可思议:因为相互爱慕,阿英与唐滕走到了一起;因为阿英送来可口的早餐,使唐滕感到了家的温暖;因为感觉不太对劲,阿英最终留在香港,而此时唐滕果真遇到灾难-----得了传染性极强的鼠疫。阿英留下来了,选择了一生的孤独。
                      演员真的很出色,我无法用言语形容他们时时刻刻传达出的情感,那凝望的眼眸,那痛苦的泪珠,那为爱而失去一切的勇气,深深地冲击着我固有的对爱情的理解。世上真有这样坚守一生的爱情吗?还是体内的荷尔蒙分泌殆尽时,就会渐渐消退对彼此的爱慕呢?我不知道,感情是不可预知的,事业有成的人,情商未必不为零。
                      看惯了张爱玲的小说,对身着旗袍的上海女子有一种莫名的钟爱,钟爱那慵懒曼玲的腰肢,那傲视污浊的犀利目光和温柔似水的眼神,这才是东方之美,神秘、拘束中透着自信,轻盈中不乏矫健,似柔却坚,美丽中透出渴望冲破羁绊的灵魂这不可忽视的群体,似挑逗却又朴实,似傲慢却又真诚,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使阿英的美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也为她人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真的,爱过的人,一生就会幸福的存留着那人的好,而没有爱过,即便在一起,也只是空空的躯壳,没有意义,可悲。
                  


                  IP属地:山东24楼2010-07-22 22:37
                  回复
                    回复25楼:水娘快快乐乐地多幸福!提提现在的忧郁远大于快乐,压抑了很久,很累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呵呵,快乐些多好,可我再回不到五年前没有忧愁的状态了。


                    IP属地:山东26楼2010-07-23 22:34
                    回复
                      回复:27楼
                      无可奈何的成长。。


                      IP属地:山东29楼2010-07-26 17:48
                      回复
                        【第五篇】《青岛小记》 100724
                        我背着身不忍时光流走,却发现自己早已一无所有
                        曾记否,豆蔻年华,轻许的地久天长
                        退回的情书,退不会的痛
                        要我怎样定义爱情:虚幻的、飘渺的、不切实际的
                        你忘了。还是我记错了
                        身在异乡,才拥有片刻安全感,因为不用再逃离了
                        要在怎样的夜,抱着吉他低首抚琴:“我渴望得到爱情保护,受伤时有人去哭”
                        背着小妹,徘徊于寂寞的街道“寂寞难耐,只有自己为自己喝彩,只有自己为自己悲哀。。”侧首微窥,小妹早已熟睡。是我太痴狂,还是生活太现实
                        一个人、一条街、一生平淡。。
                        


                        IP属地:山东30楼2010-07-26 17:51
                        回复
                          回复:31楼
                          嗯嗯,水娘,不要太累了~


                          IP属地:山东32楼2010-07-27 09:52
                          回复
                            回复:33楼
                            哈哈,我水~


                            IP属地:山东34楼2010-07-30 20:50
                            回复
                              2025-08-08 12:2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篇】长夜中的独行者--鲁迅
                                                    ----读《秋夜》有感
                                  我对鲁迅的认识,只能是作为一个从窗户缝向里张望的从众者。起初,我对那段血腥的历史很感兴趣,便找来鲁迅的小说浅读了一些,读到《阿Q》时,我已深刻的了解到鲁迅背上的重担------救国救民。
                                  《秋夜》没有十分锋芒的笔锋,读时,却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秋的萧瑟全寄托于一句话“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在我看来,是很坚忍的树,它们长的很慢,不像梧桐松松垮垮,枣树分外结实,人们常常用枣树来做擀面杖;枣树生长地不很规整,它的树干总是坑坑洼洼,不羁的傲视一切,文中的一句“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的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这曾经沧桑而依然铁骨铮铮的枣树,是无畏的、反抗的。神似鲁迅,硬骨头。
                                  接着,便是那老死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从后窗的窗纸上冒失的闯进来-----他们是来寻找光明的,跌跌撞撞,道路曲折,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光明上了!
                                  我想这茫茫人世间,先生就是一只自取灭亡的小青虫对于鲁迅来说,他所处的时代太残酷了,一切超前的思想和探求都因这残酷而显得奢侈。他能够走出那件没有光明的铁屋子,却舍不下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他爱他的同胞,他的同胞却不爱他。无论先生如何的挣扎,如何的呐喊,却还是迟迟的迈不开步伐,是的,他太孤单了,在深深的长夜中,人们都沉沉的睡熟了,只剩下他,独行于漫长的黑夜,他执着的大步向前走去,蔑视一切旁物,心中那个梦想的光芒让他暂时少了一些孤单,在那如春蚕般短暂的人生中,先生耀出了他人性的光辉,唤醒了一部分迷茫的青年,同他一路向前.柔石,刘和珍,白莽。。。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顶梁柱,给予了先生漫漫长夜一丝的光明。
                                  那瑟缩地梦见春的到来的粉红花,那猩红的栀子花,那遍身颜色苍翠的可爱又可怜的小青虫,那枝条直直的冲向苍穹的枣树,静静的观看这一切的鲁迅先生,这班驳陆离又血肉丰盈的悲惨世界,可悲,可爱。
                              


                              IP属地:山东35楼2010-07-30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