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爱过,足矣》系列
爱过,足矣(一)----读张爱玲《色。戒》有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我用了一暑假的时间拜读了张爱玲的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痛楚,一种被殷红的指甲陷入肌肤却又微笑的感觉。她的小说仿佛蒙上了一层沉重的气氛,她忧郁的气质为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是《色。戒》,一群学生胸怀爱国主义,做了业余特务。企图在珠宝店刺杀易先生,最终因王佳芝一时头脑发热而以失败告终,王佳芝最终是被易汉奸杀死的。
刺杀失败后,王佳芝放走了老易,独自走在喧哗的马路上。“车流如水,与路上行人都跟她隔着层玻璃,就像橱窗展览皮大衣与蝙蝠袖烂银衣裙的木美人一样可望而不及,也跟他们一样闲适自如,只有她一个人心慌意乱关在外面。”这一场景出现在她被杀之前,此时,她真的是一个人了,老易是死了心要杀他,同伙们也一定不会顾及到她的安慰,她的“心慌意乱”其实也是一种超脱后的不自在,她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什么了,去亲戚家躲几天吧!实是张爱玲对她此时的解脱,她是孤独的。当读到这里时,我突生出一种羡慕之情------她毕竟是活过的人。虽然她美貌年轻,有一颗诚挚的爱国心,但她如果没有参与这次谋杀,她的人生将是惨淡无比的,因为我所认识的人生,必定是要真诚的爱过才算活过。
张爱玲在一篇散文《中国的日夜》中写到一个道士:“那道士走到一个五金店门前倒身下拜,当然人家没有钱给他,他也目中无人似的,茫茫的磕了个头就算了。歪垂着一颗头,动作是黑色的淤流,像一条黑菊花徐徐开了。看着他好像这世界的尘埃真是越积越深了,非但灰了心,无论什么东西都是一捏就粉粉碎,成了灰。我觉得很震动。”这道士便是我所说的只是为毫无价值的躯壳而活的人,或许这道士可以长命百岁,但他的价值远远不及王佳芝,她才是真正为爱活过的人。
读完《色。戒》,我觉得好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杯具,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我宁愿王佳芝根本不存在,也不愿她如此悲惨的死去。打击多了,心可能会坚硬起来。但我,或许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