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1.台式机环境下,对KC3000 1TB是否还有必要上强化散热?非常有必要,可以确保性能完全释放!
2.需要什么程度的散热强化?本次用的是个20多块的淘宝普通款,测试结果看不用上很贵的,20块足够了
3.那是否说明大部分笔记本不适合选择KC3000 1TB了?我没有合适的笔记本,无法给出答案,盲猜是可以上的,但必须做一定的散热处理
测试室温:24.8℃
测试平台:INTEL 8600K+Z370,PCIE 3.0X4+非CPU直通
先直接放个总的测试数据表,后面有时间慢慢更细节吧(怕看数字的可以忽略,直接看上面结论就行)

测温点1(主控芯片位置)

测温点2(颗粒位置)

测温枪靓照

散热强化后靓照

------------------------------------------------------
主要测试内容有:
原盘下 CDM跑分数据,跑前,中,后的温度(测温枪以及AIDA6温度)
TXBENCH 高强度全盘写入(128k-QD64)耗时,前中后温度;
以及
强化散热后,以上相同数据再测一遍,以便做对比分析
内容不算多也比较简单,但也花了整个晚上时间来做测试,结论也很明了,也算是测有所成吧。
仅供大家参考娱乐
细节内容后面跟帖慢更,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1.台式机环境下,对KC3000 1TB是否还有必要上强化散热?非常有必要,可以确保性能完全释放!
2.需要什么程度的散热强化?本次用的是个20多块的淘宝普通款,测试结果看不用上很贵的,20块足够了
3.那是否说明大部分笔记本不适合选择KC3000 1TB了?我没有合适的笔记本,无法给出答案,盲猜是可以上的,但必须做一定的散热处理
测试室温:24.8℃
测试平台:INTEL 8600K+Z370,PCIE 3.0X4+非CPU直通
先直接放个总的测试数据表,后面有时间慢慢更细节吧(怕看数字的可以忽略,直接看上面结论就行)

测温点1(主控芯片位置)

测温点2(颗粒位置)

测温枪靓照

散热强化后靓照

------------------------------------------------------
主要测试内容有:
原盘下 CDM跑分数据,跑前,中,后的温度(测温枪以及AIDA6温度)
TXBENCH 高强度全盘写入(128k-QD64)耗时,前中后温度;
以及
强化散热后,以上相同数据再测一遍,以便做对比分析
内容不算多也比较简单,但也花了整个晚上时间来做测试,结论也很明了,也算是测有所成吧。
仅供大家参考娱乐
细节内容后面跟帖慢更,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