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吧 关注:380,430贴子:8,268,724

回复: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来自网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天地分离”是事实,还因为在天地分离的神话里,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凭人们的想象就能创造出来。《淮南子·天文训》在描述天地分离时,曾经说到一个重要天文现象,即“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球上的人在观察星辰时发现,原来的定位星辰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地轴在人类大灾变时(主要是天地分离)发生过严重的偏移。
   那么,地轴以前的方位又是什么样的呢?现在的地轴是南北向,地球几乎直立在它的轨道上,围绕地轴在旋转,地轴与赤道差不多成90度角垂直。在地轴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太阳光线直射地球赤道,随着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范围逐渐向北、向南移,但最北不超过北回归线,最南不超过南回归线,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地区就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同样,南极也会发生与北极一样的情况。因此,南北两极的年平均气温都在-10℃左右。
   然而,在历史上,南北两极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寒冷。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里发现了煤炭,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机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发现,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立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化石森林。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领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里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人们在南极发现了许多矿物,煤炭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会想起我们在前面说到的,192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应该是对应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必定温暖。
   然而,据地质考证,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已经有15000年的岁月。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彻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是行不通的。看来只有让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即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势),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现在的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南北两极变得温暖起来。
   让地轴偏移,有这种可能吗?有!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断定:在15000年以前,地轴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向西北——东南方向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在都广这个地方,长着一棵大树,名字叫建木,据说,这里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棵树有百仞之高,到了中午,太阳照在它的顶上,竟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着;站在树底下大喝一声,声音马上消失在虚空中,听不到一点声音。建木的形状非常奇怪,巨大的树干直冲冲钻到九霄云外,树干的两旁基本不长枝条,光秃秃的,只是在树的顶部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起来像一顶伞盖,树根也是盘曲交错的。如果你在树干上随意抓一把,树皮就像橡皮筋一样剥落下来,好像一条缨带,又好像一条黄蛇。
   这条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的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棵大树在太阳底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南北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木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是接近赤道,影子就越小。那么都广又在什么地方呢?
   据考证,所谓的“都广”就是现在的成都。成都在北纬30度线上,也就是说在北回归线以外,根本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下无影的现象。但是,如果地轴向现在的西北-东南偏移一定的角度的话,成都就有可能进入北回归线以内。



IP属地:四川42楼2010-04-22 11:06
回复
    另一个证据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造钟表的,大约是14比12,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以内,也就是说在南北纬15度以内。
       可是,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30度纬线上。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的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大约只有一种解释,很可能当时的埃及正是在0-15度纬线以内。
       雅利安人曾经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并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这本书说,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出现在他们头顶上一次,一年好像只有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两极地区。
       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渐渐地,这个地方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雅利安人只好迁徙了。
       这也反过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以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向。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山海经》的一些情况。《山海经》是中国重要的一部上古文献,它涉及地理、天文、医药、动植物、文化等许多内容。对于这本上古文献,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现在读懂的人恐怕还没有。
       后人在研究《山海经》时发现,它的定位与我们目前的定位很不相同,这在以前的章节里已经讲到了。
       《山海经》的第一卷就是《南山经》,依序各卷为南、西、北、东,其海内、海外经均按南、西、北、东的方向排列。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奇怪的定位法呢?各家的意见很不相同。
       最近,有一位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从南半球向北半球旅行,最后定居到了九州(中国的中原)。因为地球北部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在地球南部则刚好相反。
       这个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却没有证据。《山海经》定位问题,完全存在另外一种解释。我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追记前人事迹的作品。
       因此,它很可能是按照前人生活时的实际方位来记述的,即现在的南,在远古时很可能偏向现在的东。
       比如说,我们把一张中国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标记在桌子上,然后我们将这张地图向西北方向旋转40度,就会发现,地图上的正南方大约在桌子标记的东南方向。
       因此,我们认为,《山海经》方向的错乱是因为地轴向现在的西北方向偏移造成的。也就是说,《山海经》记录的是远古时期的地理方位。
       根据以上这些证据,地轴在很久以前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而是向西北-东南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
       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一场巨大的变动,使地轴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上来。这个事变,我们认为就是天地分离。
       被击坏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被迫离开地球近地轨道,月球巨大的引力和分离时的拉力,使地轴随着月球离去方向,迅速向现在的位置移动,整个过程大约只有几个月。
       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的人们发现,北半球夜晚的许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再也见不到了,好像西北方向的地势越来越高,天空从西北方向坠下去一样,故《淮南子》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相反,东南方向的夜晚却出现了许多新的星辰,就好像东南方的大地在天空中越陷越深,如同崩塌了一块一样,故古人记载“地陷东南”或“地不满东南”。
    


    IP属地:四川43楼2010-04-22 11:07
    回复
      2025-11-24 13:45: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有几节,说有不当内容 广告啥的不让发了
      原书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李卫东 著   重庆出版社


      IP属地:四川44楼2010-04-22 11:20
      回复
        来历不明的大洪水
           灾难!一场特大灾难!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无定论。
           让我们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吧!
           相传,炎帝有个小女儿,聪明漂亮,名叫女娃。有一天,也是孩子家一时性起,决定去东海边玩一玩。软软的海浪,细细的沙滩,弄得女娃脚心痒痒的,她咯咯地笑着,尽情在海边嬉戏着。
           突然,海面颤抖起来,一个巨大的浪峰像海兽一样从海底蹿出,卷走了岸边的一切。无情的海浪吞没了女娃幼小的身躯,使她再也回不到父母的身边了。而她的灵魂则化作一只小鸟,花头、白嘴、红足,样子十分可爱,名叫精卫,就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
           她伤心自己年幼短命,她痛恨无情的波涛毁灭了自己五彩的梦幻。因此常常衔来西山的小石子呀、小木棒呀,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将大海填平。这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的神话。
           这段悲壮的神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完《山海经》中这段神话以后,挥笔写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两句诗,一种哀悼的情绪跃然纸上。
           据说,东海曾有誓水处,因为女娃曾淹死在那里,所以精卫鸟发誓不喝那里的水,老百姓还亲切地称精卫鸟为“帝女雀”。
           对于“精卫填海”的神话,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沧海固然浩大,但精卫填海的意志比沧海还要浩大,它充分体现了神话英雄的战斗精神,反映了原始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一份宣言。正是从这个角度,千百年来,精卫填海的神话备受人们的喜爱。
           类似的神话不仅汉民族有,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时期。北方民族萨满教有一种特殊的禽鸟崇拜,崇拜的对象就是鹰。神鹰在萨满教里是女性的化身。神谕传讲,母鹰给人间带来了光和火,后因从羽毛里掉出火,山林烈火不息,神鹰搬土盖火,死于大海,魂化萨满。
           直白的解释就是:有一女性死于大海后,灵魂化为一只鹰。基本上与精卫的神话相似。
           那么,精卫填海的神话又是如何起源的呢?几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被精卫感动得魂不守舍,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主要反映了人类对大海的憎恨,人们把大海痛恨到恨不能填平的程度。这个解释虽然与现行的解释背道而驰,但它更贴近神话的本身。
           为什么远古的人们如此憎恨大海呢?可以肯定地认为,大海在遥远的时代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乃是刻骨铭心的,人类不想让他的后人记忆它,所以编出了这样一个神话以警示后人。
           《燕子与海》是古埃及的一则神话,但不论从那个方面看,它与中国的精卫填海神话都极为相似:在大海的悬崖上,一只美丽的燕子做了妈妈,一天,燕子出去为乳燕寻找食物,就托大海照看它的孩子。结果燕子觅食归来时,却发现乳燕不在了,这下子可急坏了燕子妈妈,它找大海要孩子,但傲慢的大海根本不理会燕子的一片母爱之心。失去孩子的燕子,对天发誓,一定要报复大海。于是它每天从遥远的地方,用口衔来沙石和木棍,投向大海,誓将大海填平,当它回去的时候,又用嘴吸一小口海水,吐到炎热的沙漠中,誓将大海吸干。
           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IP属地:四川45楼2010-04-22 11:22
        回复
          相似的洪水的记载
             让我们再看几则世界其他民族有关大洪水的记载:
             《圣经·创世纪》中这样写道:“此事发生在2月17日。这一天,巨大的深渊之源全部冲决,天窗大开,大雨40天40夜浇注到大地上。”
             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板文书中,对大洪水做了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大神巴里卡卡来到一个正在庆祝节日的村庄,因为他衣着褴褛,所以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请他吃东西。只有一位年轻、善良的姑娘可怜他,给了他一点酒水。巴里卡卡就告诉她说,这座村庄在5天以后便要毁灭了,嘱咐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于是,巴里卡卡引来了风暴和洪水,大水一直淹没了高山。
             巴比伦人的神话说,贝尔神恼怒世人,决定发洪水毁灭人类。伊阿神事前曾吩咐一位在河口的老人选好一只船,备下所有的东西……大雨下了7天,只有高山露出水面。
             一直保留到今天的一种古代墨西哥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现在居住在危地马拉地区的印第安基奇埃族,有一种名叫《波波尔·乌夫》的古文书,书中对灾变做了如下描写:“发生了大洪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拼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类就这样彻底灭绝了。”
             玛雅圣书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与中国的情况一样,世界上只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我们读到的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全世界认可的样本,不信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逃脱大洪水的人都受到了神的启示。在中国的神话里,伏羲兄妹是受到了雷公的警示以后,才乘葫芦逃生的;《圣经》中的诺亚是得到了上帝的警告,才造了一艘大船;印度的鸟神依休努同样向人们提出了大洪水将要降临的警告;在缅甸的《编年史》中,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僧人,向人们发出近期有灾变的警告;秘鲁印第安人也是由于大神巴里卡卡的提示,才幸免种族灭绝;在太平洋诸岛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者,向人们发出了灾难即将降临的警告。
             其次,逃脱大洪水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坐船一类的东西,而且人们探知大洪水退去的方式也很相似。《圣经》中的诺亚,经常从方舟向外放鸽子,他一共放飞了三次,当鸽子嘴里衔回了橄榄枝,说明洪水已经退去;比《圣经》更古老的苏美尔洪水传说中,同样用方舟逃得性命,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他也向船外放飞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美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间所流传的大洪水传说中,主人公也采取了与《圣经》中的诺亚或苏美尔传说中的主人公完全相同的行动,逃脱了洪水,到洪水退下去时,鸟衔着树枝回来了。第三、关于大洪水的结果——少数人幸免于难的记载也完全相同,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男一女。《圣经》中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墨西哥是娜塔夫妇;维尔斯传说中是丢埃伊温和埃伊巍奇;希腊是德卡里奥恩夫妇;爱尔兰叙事诗中是比特和比兰;巴斯克人的神话中是祖先夫妇;中国是伏羲兄妹,等等。第四、关于大洪水的水位描述,绝大多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淹没了高山。第五、关于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全世界也有极大的相似性,大约在120天左右。
             记述大洪水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涉及到了许多民族,甚至是全部的民族。我们肯定人类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的记载,在地质考古方面,我们同样能够得到许多证据。
          


          IP属地:四川47楼2010-04-22 11:24
          回复
            人类曾经被毁灭过,,,是这本书吧


            48楼2010-04-22 11:24
            回复
              大洪水的地质证据
                 如果地球曾经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不管它持续多么长的时间,必定会在地质层上留下痕迹,否则,这些神话和传说中记载,就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它们的真实性。
                 本世纪以来,地质学家陆续在世界各大洲,发现了一些确信是大洪水留下的痕迹,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地质学家,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爵士,开始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尔古国吾珥城的遗址,并发现了该城的王族墓葬。正是在这个墓穴之下,伍利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整整有2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在这层沉积层之上是吾珥王族的墓穴,其中有各种陪葬品,如头盔、乐器、刀剑,还有各种工艺品和刻在泥土书板上的历史记载。
                 这层厚达2米的干净黏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对黏土的分析研究后表明,这层干净的黏土属于洪水沉积后的淤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类用泥板记载历史之前,这一带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洪水,这场洪水足以摧毁整个苏美尔文明。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等于截取了海底的一些地层剖面,其沉积泥芯所代表的地质时间有1亿多年。也就是说,这些沉积剖面中记录了墨西哥湾海底1亿年以来的沉积情况,由沉积泥芯的特点可以推测当时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
                 当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的时候,竟意外发现,在距今大约1万多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虫甲壳。有孔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其甲壳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时期海水的盐度。
                 科学家通过对沉积层中有孔虫的甲壳分析,证明在这些有孔虫生活的年代里,墨西哥湾海水中的盐度很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有大量淡水涌入墨西哥湾,稀释了大洋中的海水。那么这些淡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突如其来的淡水就是史前那场大洪水。
                 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德国、法国及北美地区,各国地质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层海底浊流沉积物。科学家肯定地认为:这是由一场巨大的海啸造成的,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时间大致在距今1万到3万年之间。大家一定会注意到,上述的几个地点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这场海啸仅仅发生在北半部。我们认为,科学界发生的海啸遗迹正是神话中大洪水的最直接证据。
                 不可否认,目前人类在大陆上找到的大洪水的痕迹和证明并不多,造成这一情况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各民族的神话记载不相同,但可以确定,这场大洪水大约仅维持了40天,然后就彻底退去,从水位高涨到洪水退去前后不足120天。这样短的时间,虽然对于人类而言足够毁灭一次,但对地球地质而言,还不足以造成明显的痕迹;二是,大洪水距今已有1万多年,岁月的流逝已经将本来就不明显的痕迹统统给抹去了。
                 因此,我们不能期盼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把一大堆证据材料都摆在你面前。所以,以上来自上古神话和有限的地质考古证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IP属地:四川49楼2010-04-22 11:24
              回复
                小学时看过的


                50楼2010-04-22 11:25
                回复
                  2025-11-24 13:39: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靠、、、、、这么长、、、鬼看、、、
                  拜托。。。


                  IP属地:广东51楼2010-04-22 11:25
                  回复
                    是大洪水还是洪灾?
                       现在虽然从地质考古、神话研究中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这次文明之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综合世界大洪水的记载,洪水发生大约有以下几个时间:
                       1.《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前;
                       2.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却宣称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前;
                       3.中国的上古神话基本上没有确切的时间,都是以神名来表示大致的历史时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发生在女娲时期,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泛滥于尧帝时期;
                       4.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神话里,虽然有大洪水的记载,但绝大多数没有涉及到时间问题;
                       5.人们甚至发现有公元350年的大洪水记载;
                       6.根据现在的地质考古资料,这场大洪水大体发生在距今15000年前后。
                       如此一来,关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被湮灭到纷乱的记载之中,人们对大洪水的诸多疑问也从这里开始,因为这些记载很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大洪水好像不止发生过一次,应该有许多次。有的人就主张说,人类曾经被大洪水毁灭过许多次。
                       然而,以上时间虽然混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确定一下范围的。大家知道,中华文明起源于大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甲骨文,但就当前的研究水平来说,我们没有在甲骨文中发现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以后,人类没有面临过毁灭性的大洪水。因此上述公元前3500年或公元350年的洪水记载可以排除。
                       《山海经·海内经》明确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此处的“帝”自然是黄帝,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大洪水当发生在黄帝之时,而非尧帝之时。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共工和黄帝是同时间的人,而有的书就记载说:“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这更加说明,大洪水发生在黄帝时期。
                       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竹书纪年》说:“自黄帝至禹三十世”,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朝开始于距今4500年以前,如果一世按三十年来计算,则黄帝时代就距今5500年左右。据考古计算,当始于距今7000多年以前。而且,古史中黄帝的时代只是一个约数,他所代表的时期很可能远大于我们的推测。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推到了距今7000多年以前。在以上六种时间当中,最接近我们推论时间的就是15000年前,也就是说,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发生在距今15000年以前。这个时间与一些地质考古成果很接近。
                       在不能确定年代的多次洪水中,我们发现,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势可以淹没整个高山,像《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一类是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洪灾,它发生在人类可以躲避甚至治理的范围之内,像中国尧帝时的大洪水。由此我们推测,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它发生在距今15000年左右。
                       我们这个判断是以人类文明进化为其依据的。试想,从上一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到现在,人类已经有1万多年的发展历史,才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文明,如果这其中发生过多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可能人类目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因为虽然这代文明加起来不足6000年,但孕育文明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许有人会说:古史记载的多次大洪水都发生在15000年以前。那么请问,我们连最近一次大洪水的情况都无法确定,而在这以前的大洪水又何由考之?因此我们才推测:在往昔的15000年里,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世界各民族这些混乱的传说,就一定会发现,所谓的大洪水有许多都是较大的洪涝灾害,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根本就是两回事。比如说,发生在尧时的大洪水实际只有半树高,大约有3米左右吧,人们“下者为巢,上者营窟”就能躲避这次洪水,因此充其量只是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必须清楚,并非所有关于尧帝时期大洪水的记载都是洪灾,在记载尧帝洪水的文献中,有一些记载就属于人类劫难的那次大洪水,像《尚书·尧典》所记录的大洪水,就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IP属地:四川52楼2010-04-22 11:25
                    回复
                      大洪水成因的历史疑问
                         人类在早期记载大洪水的时候,就曾悲愤地追问:这是为什么啊?到目前为止,人们一共提出了三种关于大洪水的假设,即外来撞击说、地球火山说、星球异动说。
                         天空中不时滚动的不速之客,启发了大洪水的研究者,从而提出了外来撞击说。持此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史前大洪水是由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的。1969年,美国一批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在阿拉斯加荒漠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个直径12.4公里的圆形地貌,地面下陷,最深处可达500米。据地质抽样化验表明,这一带地区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镍,而且当地的磁场也不正常。科学家怀疑这是一个陨石坑。1972年,美国的“大地卫星1号”人造卫星送回了这一地区的图片资料,使陨石坑的怀疑得到了证实。1976年,又一次的空中考古活动证实了人们的怀疑。据测定,这个陨石坑的年龄12000年,十分接近大洪水暴发的时间。因此,不少人认为,正是这颗陨石的撞击,造成了史前大洪水的泛滥。
                         科学家一致估计,跌落在阿拉斯加的这颗陨石直径大约600米,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这个能量足以使地壳开始在软流层上漂移,或者加快正在漂移的速度。同时,轰击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融化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冰层,提前结束了第四纪冰川期。融化后的冰水造成了记载中的大洪水。
                         以上这个解释十分粗糙,漏洞太多。首先,这么一颗陨石的撞击不可能造成地壳的巨大变动。其次,撞击导致第四纪冰川结束的看法也过于牵强。陨石的撞击一般发生在瞬间,释放出来的热量短促而强烈,根本不会使大面积的冰川融化。同时,冰川融化虽然可以使海平面明显上升,但现代海洋学家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往往要持续几千年,一次性轰击是不可能造成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
                         还有的人认为,是一颗巨大的陨石轰击海洋,造成了滔天的海啸淹没了陆地。我们承认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我们也理解这种假设很难找到证据,但我们还是要指出,这种假设是不严密的。一颗陨石落入海洋,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海浸事件,但绝对不可能造成全球性的海浸。
                         火山爆发,一直在地球诸多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球火山说,认为洪水是由地球火山爆发引起的。1956年,加兰诺帕勒斯教授偶然在希腊附近的桑托林群岛的一个叫塞拉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个被厚达30米的火山灰覆盖的古城遗址。1962年,美国和希腊组成了联合科学考察团,对桑托林群岛海岸进行了考察,结果挖掘出一座古城废墟,它与公元前79年被火山爆发掩埋的罗马古城——庞贝城遗址极为相似。根据其它证据,科学家基本可以断定: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被称为桑托林火山。据说,桑托林火山的喷发很可能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喷发,其火山灰覆盖了整个群岛及附近的广大地区,面积大约有20万平方公里。
                         但是在桑托林群岛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座火山存在,所以科学家估计,桑托林火山原来很可能是一个小岛,但巨大的喷发将小岛地下的物质喷发殆尽,当喷发停止后,成为空壳的火山陷入海平面以下300米至400米。陷落的火山口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引起了前所未见的海啸。旋涡中心的海浪高达1公里至2公里,滔天巨浪以每小时32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去,前锋形成无数堵30多米高的水墙,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滔天的巨浪,很快摧毁了附近的克里特岛沿岸,3个小时便吞没了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接着又淹没了1000公里以外的叙利亚古港乌加里特。他们认为,桑托林火山正是史前大洪水的罪魁祸首。
                         然而,桑托林群岛在地中海。地中海是一个被欧、亚、非三块大陆环绕的内海,即便桑托林火山曾经形成过可怕的海啸,但滔天的巨浪再高,也不会越过亚洲大陆淹到中国来,更不可能越过整个西班牙,穿过大西洋,淹到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再说,桑托林火山据碳-14测定,它爆发于距今3500年左右,比地质学上证明的大洪水几乎晚了近万年。而且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的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了,不可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桑托林火山爆发引起的巨大海啸,绝对不是史前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IP属地:四川54楼2010-04-22 11:27
                      回复
                        金星异动说
                           越是深入研究,人们也就越发地感觉到,地球史前大洪水的原因很可能不在地球的内部,不论是地震、火山爆发、异常气候变化,都不可能引起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除非地球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抖动,巨大的惯力使海水侵入陆地。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类恐怕早已不存在了。
                           所以,人们渐渐把追寻大洪水成因的目光投向地球以外,因为只有星际间的相互作用,才有能力引发一场如此浩大的洪水。在这种背景下,维利考夫斯基提出了金星异动说。
                           早在1939年,维利考夫斯基就开始悉心研究古代史,以便从中寻找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推测。他认为,古代史的进程曾受到一系列宇宙灾变的影响。他对牛顿关于太阳系一经形成就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地运行的理论提出了疑问,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颇不以为然。他们通过对古史文稿详细地研究得出结论:太阳系曾经发生过大分化大灾变,地球的公转轨道曾受到强烈干扰。他认为,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太阳系的巨人木星(质量相当于320个地球)发生了破裂性震荡,将大量物质抛入空间,这些被抛入空间的物质朝着太阳所在的方向呼啸而去,形成了原始状态的金星。当金星穿过地球轨道时,由于两颗行星靠得太近,引起引力错位,地轴发生了严重的偏移。这种能量巨大的骚扰,使地壳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大洪水的爆发。
                           维利考夫斯基的这套假设,目前很少有人认可,也许金星的形成果然如此,这有待日后的天文学加以证明。我们只是想谨慎地指出:维利考夫斯基金星形成造成地球大洪水的假说时间被定在4000多年以前,这与地质学发现的洪水证据不能吻合。
                           以上所有关于洪水的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这证明:现代科学在这个问题上钻进了死胡同。怎么办?我们不能等遥远未来的人给我们提出一套新的假设,这不符合人类求知的精神。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现有资料去探求事实真相。在现代科学不能提供新的证据和理论的情况下,人类唯一最直接的资料就是那些长期被人蔑视的神话和传说。事实上,这些资料从形成的时间上讲,是洪水过后的第一手资料,古人在编制这些神话的时候没有想欺骗自己,更没有想欺骗后人的意思。因此我们相信,在这些神话中虽然有被思维认识水平扭曲的成分,但也包含着我们未知的事实真相。
                           在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神话中关于洪水发生的记载,与世界各民族的记载均不相同,大洪水并不是孤零零发生的,它属于一个极有逻辑、极有条理、连续不断的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叙事的态度看,中国神话的重点并非在讲述每一位神千姿百态的表现,而是在重点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神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解释这个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这与西方的神话是根本不同的。
                           具体地说,中国神话叙述的事件中心是围绕天与地的关系展开的,整个神话的结构如下:天地不分——神造人——神与神之间的战争——天柱崩、天穿一洞——大洪水——天地分离——女娲补天——十日并出。除最后一项“十日并出”与前项看不出逻辑关系以外,其他各项都有极强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表现的方法与特点,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不太相同,它甚至不符合神话形成的一般规则。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神话的内涵远比世界任何一种神话都丰富,它很可能记载的是一件真实的事件,重点在于“天地分离”。然而,正如我们以上看到的,所谓“天地分离”实际上就是月球和地球的分离,古代人所说的天地关系,指的就是月球和地球的相互关系,中国的神话就是从这种关系的变动中演变出来的,因此也以这种变动的过程为核心。
                           将大洪水的发生,放在地球和月球一系列变动的事件当中,可以圆满解决大洪水的诸多疑问,比如,大洪水为什么发生在赤道以北的地区?大洪水为什么时间十分短促?南半球为什么没有发生洪水的记载?等等。
                           “天地分离”——月球和地球发生分离,是大洪水暴发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的假设,我们的观点。
                        


                        IP属地:四川55楼2010-04-22 11:27
                        回复
                          大洪水的真正原因
                             在解释这场人类大劫难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这场洪水的几个特点。综合现有资料,大洪水发生的过程有以下特点。
                             1.这场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地球赤道以北的大陆,所有记载洪水的民族都生活在北半球,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
                             2.这场洪水虽然来势凶猛,但持续的时间不算长,据《圣经》记载说,洪水持续高涨了40天,“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40天后,洪水开始退去,到第150天时,洪水完全退尽,陆地露出来了。古巴比伦《季尔加米士史诗》是世界上记载大洪水最完整的资料,据说,这部史诗是根据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西纳比斯亲口述说的经历写成的。诗中记载,大洪水一共持续不断高涨了12天,然后开始退去,到第129天彻底退完。中国的洪水传说中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洪水退去极快却是事实,使伏羲父亲坐的船一下子就从空中跌了下来。
                             3.据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从中国的东南方向退去的,“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也”。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洪水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场大洪水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北半球都被洪水淹没,这么大的水量来得十分奇怪。我们认为,能在短时间淹没大陆高山的水,绝不是来自降雨,虽然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天降大雨这个情节,但这绝不是导致大洪水的原因,只能看作在大洪水发生时的异常天气变化。
                             那么,洪水来自何方呢?洪水来自大海,大洪水是海浸事件!
                             《孟子·滕文公》记载说:“当尧之时,水逆行。”大家知道,条条溪流归大海,由于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因此中国的河流也基本上是东西走向。“水逆行”明确地说明,由于受到东南方向强大的压力,河水形成倒灌。而中国的东南方就是大海。因此,这是海水扑向陆地形成的反常现象。“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在暗示我们,大海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所以人们才那样痛恨大海。这难道不是在说史前那次大洪水吗?
                             上引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板文书,它在记述大洪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情节,“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从地图上我们知道,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它的南面也是大海。这个情节也在告诉我们,大洪水来自南面的大海。当洪水发生时,滔滔的海水扑向北方大陆,几百米高的浪头像一道道水墙,压迫着空气,形成一股可怕的南风,所以记载中才说“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
                             那么,大洪水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索菲亚天文台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行星(其直径770公里,约是月亮的五分之一),从地球半径6倍的距离(37800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比普通涨潮大10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根据我们以上所有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洪水是这样发生的:当被击毁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向(以前的正北方向),缓慢离去的时候,月球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浪头一个连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1000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波涛中,一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凡是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地区,统统淹没在洪水之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绝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这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越升越高,距离地球也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浸的海水随惯性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故古史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完)
                          


                          IP属地:四川56楼2010-04-22 11:28
                          回复

                               “天”,曾经是一个实体?
                              
                                     以上盘古开天的神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劈出天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劈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盘古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也许是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盘古的化身。
                               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在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力时,代表光明的火神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战败了。可小肚鸡肠的共工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撞去。不周山倒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这就是著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我们发现,两则神话中的天有三个共同点:
                               一、我们所谓的“天”,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山”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的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撞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在阿卡德的神话中,也有一把神剑,当时就用它割开了天和地。可见天地原来也是连在一起的。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的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的物体。
                               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西构成的。
                               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古人出于宗教的需要(因为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
                               另一种可能是,神话本身表达的就是真实。在那一事件中,天就如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一模一样。面对两个不同的关于天的概念,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取舍呢?
                               在整个考虑了中国“天”系列的神话后,包括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天梯、天缺地残等,我们认为,这些神话的主干恰好可以排列成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有勇气面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推论:神话中向后人描绘的“天”,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实在“天”,即天是指一种实有的物体。所有的天神话都在讲述“天”这一物体在史前发生变动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神话中的“天”与我们现在的天指的不是一回事。
                               “天”,曾经是一个实体,是由有形有体的物质构成,这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推论啊!读到这里,一些人肯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会说:“你不能随意拼接一两则神话的某些内容,而得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结论。即使是假设,也要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吧?”但我们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世界上哪一种主要的科学理论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呢?当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时他掌握了多少证据呢?再说,我们所说的“天”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事实上,关于“天地分离”神话地理移位、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同样地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对“天”的描绘仅仅出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宗教需要的话,那么又如何去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
                            


                            IP属地:四川57楼2010-04-22 11:45
                            回复
                              2025-11-24 13:33: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及天崇拜的“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古人在创造甲骨文时大量使用了象形思维,是对被记录对象形象的图画形式。甲骨文的许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实背景。所以,一个文字的真实本义,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后的金文中去寻找。
                                 在甲骨文里,“天”字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这个解释让人不痛快,《说文》曰:“天,颠也,从一从大。”颠,就是高的意思,一个站着的人怎么能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那么就等于在天与人之间画了一个等号。可在甲骨文那个时代,天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它是神啊!人怎么可以和神画等号呢?
                                 再仔细研究一下“天”字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圆圈似乎大了一些。所以,我们认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下面的人形,而在头顶上的那个圆圈。这个字的解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一个圆圈,即为天。
                                 那么,这个头顶上的圆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古人常常用一个个圆圈代表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阳的圆圈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的“天”字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头顶上像星星一样的一个圆形物体就是天。也就是说,古代的天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物质“天”,它的形状是圆形的。
                                 那么,这个天究竟有多大呢?甲骨文中另外一个“天”字的写法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甲骨文还有一个天字,字形是一横的下半部分也是一个人形,这个字与前几个字一样,表达的重点是上面的一横,而不是下面的人形。那么,“一”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里,“一”常常代表地平线,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甲骨文的准确释义应该是:人们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们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以上甲骨文、金文和中国有关“天”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因为它离我们很近,那么你就感觉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就在你的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的岩画,这些岩画历史古远,从古朴的技法看,应该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这些岩画其中一幅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一个圆形的图像,像正在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形物“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所以大家一致将这幅岩画命名为“拜日图”,看起来也很形象。
                                 但问题是,这个人形所拜真的是太阳吗?就现在我们发现的岩画来看,表示太阳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圆圈中有一点,一种是圆圈中有只太阳鸟,还有一种是圆圈四周有放射状的条纹,用来表示太阳的光芒,这三种表示以后两者居多。这幅岩画没有表示太阳的特殊标志,圆环物绝不可能是太阳,因此,拜日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这个跪着的人形,他礼拜的对象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就是上面提到的“天”,是一颗悬浮在我们头顶上的巨大星球。因此,这幅岩画是地地道道的“天崇拜”的图形表示。
                                 由神话和古文字及岩画推测,事情大约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颗巨大的星球——天体,它来到地球很近很近的上空,古人将它称之为“天”,并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形发明了“天”这个古文字。由于这个“天”与当时的人有某种神秘的关系(这以后要讲到),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神来崇拜,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来历不明、违背常理的宗教信仰——天崇拜。
                              


                              IP属地:四川58楼2010-04-22 11:45
                              回复